民国廖仲恺生平?

作者&投稿:豆卢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廖仲恺生平事迹?拜托了各位 谢谢~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回国。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次年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 1903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访问孙中山,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随后遵照孙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随后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副部长,致力于反袁斗争。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译序》等文章。同时翻译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与朱执信等学习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孙命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出兵讨桂和北伐。陈炯明公开叛变前夕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3年2月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5月任广东省长。10月以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6月任广东省长。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坚持主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支持省港大罢工。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被反革命派暗杀。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病死的

廖仲恺,广东省归善县(惠阳县)鸭子渡乡窑前村客家人(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惠阳陈江镇鸭子渡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有《双清文集》。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随母回国。1925年8月20日被暴徒刺杀。   生平   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1893年随母亲回中国。   1897年与同为左派的何香凝结婚。   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 历史照片(12张)济学毕业。   1903年结识孙中山,并参加同盟会,任总部外务干事。   1909年从日本回广州考取法政科举人,派赴吉林任翻译官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先後任广东任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3年随孙中山亡命日本。   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   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   1923年协助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协助改组国民党,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1924年选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长、军需总监、大元帅秘书长等要职。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逝世后,坚持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参加主持讨伐陈(炯明),平定杨刘叛乱。   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被暴徒刺杀,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   1935年迁葬金陵中山陵侧。廖仲恺与妻何香凝墓,现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编辑本段 人物概述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1893年回国,1896年入香港皇仁书院学习。1903年1月赴日本留学,3月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政治科,同年结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加入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副部长、会计长。1906年,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   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5月升任军政府财政司司长。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孙中山等流亡日本。1914年5月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在原国民党基础上重组),1915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1917年9月任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财政次长、代理总长。1918年6月随孙中山到上海后,和朱执信创办《建设》杂志,宣传和研究革命理论。1921年5月,广东革命政府成立,任财政部次长。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的北伐计划,遭到反对北伐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囚禁,经夫人何香凝等人的积极营救获释。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1924年1月任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并积极筹备建立黄埔军校,任党代表。11月任大本营参议、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任中央农民部长。在平定商团叛乱、杨刘判乱、北伐、东征等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杀害,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编辑本段 人物家庭   廖仲恺娶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香凝。廖梦醒为廖仲恺之女,廖梦醒的丈夫李少石是革命烈士。廖承志为廖仲恺之子,廖晖为其孙,二人皆在中共负责统战工作 编辑本段 革命工作 学历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次年,20岁时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结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3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访问孙中山,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随后遵照孙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 次年往天津筹设革命机关。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会计长。随后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 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 政治任职   1909年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 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副部长,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致力于反袁斗争。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全民政治论>译序》等文章。同时翻译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与朱执信等学习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孙命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出兵讨桂和北伐。陈炯明公开叛变前夕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3年2月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5月任广东省长。10月以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黄埔军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6月任广东省长。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坚持主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支持省港大罢工。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被反革命派暗杀。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 廖仲恺和子女廖梦醒、廖承志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必欲置之于死地。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5月间,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说:“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这篇文章给邹鲁、孙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谋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廖仲恺。[2]   进入8月,满城风雨,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一霎时间阴云四起,压力日增。当时在广州南堤有右派俱乐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经常在此密划谋杀廖仲恺,他们熟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凶手用炸弹机枪狙击,把这些领导人员全部杀害,下手前,公安局长吴铁城获知此讯大惊,从中阻止了这次流血事件。廖仲恺面对这种情势,无所畏惧,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杀他时,一笑置之,并对人戏言道:“暗杀用手枪炸弹是所见的,若是用机关枪,却新鲜的很。”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卫士防备一下,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在8月18日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从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廖仲恺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给黄埔军校等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第二天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党部门前,惨遭杀害,八月的广州出现了这一幕悲剧,苍穹为之低沉。   纪念 编辑本段 人物纪念   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迅即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的幕 廖仲恺墓(13张)后策划者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干的。主要成员便是邹鲁、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许崇智等人,出面收买凶手的便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等人。凶手之一陈瑞在刺杀廖仲恺后,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给陈瑞二百元,打发他离开广州。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派军队搜查了胡汉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鸿楷第一军军长的职务,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汉民也因涉嫌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二十多万人参加,行列之大,阶层之广泛,情结之严肃,气氛之悲壮,为广州空前之例。他的遗体暂厝于广州驷马岗他的好友朱执信的墓侧。1935年9月1日,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廖仲恺以他的壮年生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在中华英雄史的丰碑上镌下了他那光耀人寰的英名[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仲恺先生伴侣)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仲恺农工学校


王槐青人物生平
20世纪初,王槐青东渡日本,于约1903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商科学习。在那里,他与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结缘,成为亲密的同学,甚至结为兄弟。这段深厚的友谊在王光美回忆中得以体现,她提到家中堂屋中摆放着一张合影,两位大人中间站立的是廖仲恺的幼子廖承志。王槐青虽然出身天津名门,但家族衰落使他生活清贫,他...

许崇清的生平简介
1917年,发表《再批判蔡孑民先生在信教自由会演说之订正文并质问蔡先生》,成为第一个介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中国学者;1922年,应孙中山之邀回广州,出住广州市教育局长;1922年9月,廖仲恺赴日本与苏联代表进行秘密会谈,约许崇清同行。同年10月24日,许崇清和廖六薇(廖仲恺的侄女)在东京结婚;...

金佛庄的人物生平
1924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后,党组织派金佛庄参加广州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6月17日,金佛庄被任命为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保定军校所学得的丰富军事知识,一意训练革命的军事人才,尤努力于政治工作及党务活动,因此深受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

民国胡汉民生平?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苏联考察。1927年,...

杜聿明的生平
杜聿明将廖仲恺的亲笔信双手递给了孙先生的副官马湘,后写了一封致廖先生的信,汇报子孙中山的病情。接着,他们转赴开封,在胡景翼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苏联顾问,筹办军校。仅一个月之久,胡因病去世,新任军长岳维峻(原第二师师长)对苏联顾问和黄埔学生都不相容,杜等在河南没有容身之地,被迫返回陕北。 不久,国民二...

许崇清生平简介
1911年,经宋教仁介绍,许崇清加入同盟会,并回国参与了辛亥革命。1912年,回国后他继续在日本学习,毕业后进入研究院。1922年,应孙中山之邀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市教育局长。同年,他与廖仲恺的侄女廖六薇在日本结婚。1923年,许崇清在廖仲恺的引荐下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委任他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许崇智的人物生平
参加第一次东征,继续讨伐陈炯明,击败陈炯明部主力。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许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一时间成为仅次于汪精卫、廖仲恺和胡汉民的国民党领袖。当年8月20日,国民党元老、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

何香凝资料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从此投身民生革命协助孙中山、廖仲恺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坚持三大政策,致力妇女运动。孙中山、廖仲恺逝世后,继续为救国、民主而奋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均有杰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杨匏安的人物生平
同年10月,孙中山为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组织革命委员会,特派廖仲恺,谭平山为全权委员,杨匏安也参加了革命委员会的工作。11月,谭平山因出席国际会议,离职数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以杨匏安代理中央组织部长。杨匏安身居国民党要职,难免有亲朋上门求差,有的还带了礼物来。杨匏安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廉洁奉公,...

宋庆龄秘书廖梦醒简介
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执委,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职。198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历史lishixinzhi.com) 廖梦醒生平经历 廖梦醒于光绪30年(1904年)出生在广东归善(今惠城区陈江街道办事...

连州市17398304893: 廖姓历史名人(廖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载裘戴芬: 廖姓历史名人有廖汉生、廖永安、廖永忠、廖仲恺、廖承志等.1、廖汉生:廖汉生是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

连州市17398304893: 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载裘戴芬: 廖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五十八位姓氏,在华南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廖姓人群大约... 廖仲恺廖仲恺(1877年—1925年),原名恩煦,号夷白,字仲恺,广东省惠阳县人,...

连州市17398304893: 廖仲恺出生于哪一年? -
载裘戴芬: 廖仲恺(1877-1925),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连州市17398304893: 仲恺是男人还是女人 -
载裘戴芬: 廖仲恺,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2] ,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连州市17398304893: 民国时期留日三杰是谁 -
载裘戴芬: 留日三杰那文才武略的民国第二号元勋黄兴、惊心魂、动苍穹的廖仲恺、鉴湖侠女秋瑾的形象便深深地铭刻于我的脑际,他们那种爱国热忱、血气方刚的性格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使我由衷地称赞其为留日三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