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宰相一职吗

作者&投稿:朝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有没有宰相一职?~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几千年见从春秋时期开始都一直有宰相一职,只不过各朝代的称呼不同。宋朝叫同平章事。不过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概而言之,宋代宰相制度大体有五次变动。
第一次是北宋初,宋神宗元丰以前。如上所述,就是这时期的变化情况。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益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的变化是,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职权的转移,是三省制消亡的先声。
第二次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开始的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元丰改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三省制度,置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不过,这三个官位只是虚设,从不授人。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省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第三次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蔡京任宰相,自称“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钦宗靖康年间,又废除太宰和少宰,改为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
第四次是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式以左仆射和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又将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改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还取消尚书左、右丞的官称,大体上恢复了宋初的制度。
第五次是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又改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照旧。除去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的虚称。门下并入中书,称中书门下。左右宰相主中书事,兼尚书省之长,六部直属于宰相,尚书省之制已废于无形,实际上这也是三省合一。从此,左右宰相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省只掌握六部,奉命执行政务。当时大臣虞允文、梁克家为首任左、右宰相并兼枢密使。
除宰相之外,尚有“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宋史·职官志一》说,哲宗元佑中,置平章军国重事,以文彦博、吕公著相继任之。其位在宰相之上,专以处高德老臣,以示宠幸,五日或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政事堂)。但这一官职只是一种最高荣誉职位,并没有多少“军国重事”可管。南宋时,情况有些变化,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韩侂胄任平章军国重事,“所预者广”,“所任者专”,独擅朝政。理宗时,权奸贾似道也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窃位日久,恩宠日隆,位在丞相之上。于是,“平章军国重事”便独揽军、政大权,出现了军政合一的定制,而宰相则屈居于副职的地位。
宋初的宰相称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沿袭唐代的,中书门下的长官编制不固定,大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同时不超过五人。或三相一参,或三相而无一参。太宗以后,以三相二参或二相二参居多。
唐代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在政事堂办公。政事堂先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最后干脆就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虽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名称照旧,但这些与唐代之制已大不相同。首先是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其次是三省的职权已转移。唐代三省分掌定策、封驳和执行之权。但宋代三省的权力被削弱。这个削弱,与“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有关。《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就记载了元丰改革官制以前,三省权力旁落,官署冷清的情形:“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报版、流外、考校诸司附奏挟名而已。”至于尚书省,实际上自唐末五代就已经逐渐荒废了,至宋代就更是名存实亡。
因此,北宋前期经常有大臣建议恢复尚书省的地位。例如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九月,右谏议大夫王化基上疏言五事,其一便是“复尚书省”。他建议“废三司,止于尚书省设六尚书分掌其事。”唐代的尚书省分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握行政、财政、司法、仪礼的大权。至宋代,官吏的选用,另设审官院,“除授者皆出中书,不复由吏部”。户部则归于三司。这样,行政权归于政事堂,财政权移归三司。三司的设立,是宋太祖收回财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王化基废“三司以实尚书省”的建议,自然不被采纳。
但是为了搪塞众议,宋太宗对尚书省长官的地位也给予某些提高。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升尚书令于三师之上。然而,这并没有提高尚书令的职权,何况尚书令又很少授人。因此,到至道、大中、祥符年间(公元995年—1061年),不断有大臣提出恢复尚书省制的问题,但均未有结果,这个问题至神宗元丰改制以前,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尚书省职权之分割,是宋代分散中枢机构的权力而强化皇权的反映。正是这种变化,在其后促成了三省制的消亡而演进为一省制。

宰相只是称呼,不是官职名称。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它是有相当于宰相的职务而没有这种称呼,北宋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

宋朝当然是有宰相一职的,但是宋朝的宰相跟前面朝代的宰相略有不同,宋朝宰相上朝时是站着的,可能是由于宋高祖赵匡胤也是臣子出生,皇位来路不正,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尊贵,所以上朝的时候不赐座给宰相。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以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接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徽宗时,一度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宋朝还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称。蔡京权势最盛时曾任“太师总领三省事”,文彦博、吕公著曾以元老任“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

宋朝有“宰执”这一提法,是宰相和执政的合称。宰指宰相,只限于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及南宋的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左、右丞相等首相和次相。副相包括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正副长官,合称“执政”。

宋朝是有宰相的,中国最后一位宰相是明朝的胡惟庸,结果死的很惨


谁知道古代时朝代的职位?比如:皇帝下面就是宰相,宰相下面是?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宰相和丞相在古代是不是一个职位呢?两者有何区别?
隋代,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承担辅佐帝王之职,是事实上的丞相。而专门的"丞相"一职,已然消失。至唐代,因为"丞相"历来是专指某一职务的正式官名,所以人们给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这些有丞相之实的人另取一合称——"宰相"。"宰",即主持、主管之意。《新唐书》所言的:"...

一个朝廷可以有多少个宰相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满员是四个人),都被尊称为宰相,一度成为正式称呼。后来李世民设置了“参与政事”(参豫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知军国机,本质上是一个职业但却有一大堆名字)这个职位一段时间被正式改名叫宰相,后来又改回来,改来改去。古代帝王经常在“宰相”俩字上动脑筋,...

哪个朝代是丞相哪个朝代是宰相
辽朝早期设北面官、南面官,有所谓北宰相、南宰相,有学者认为是可汗之下统帅部族的首领,非宰辅性质,存疑。丞相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

宰相和丞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呢?
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丞相只有在掌握决策权时,才能被称为宰相。像在明朝时期的比较有权力的内阁首辅等,有时也被称为宰相。

宰相是什么职位啊?
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

一代政治家刘墉为何被后人称为“宰相刘罗锅”?
此时有资格被称之为军机大臣的,一般都可视为“宰相”,乾隆时期刘镛被视为“宰相”就很正常了。其实和珅也是可以被称为“和相”的,但要分在什么时候,比如他在担任礼部侍郎的时候就不能这么叫,此时离最高行政机关还差得远呢,后来进入军机处,并任文华殿大学士之后才可以。

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么?有什么区别?
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习惯用“太宰”或“相”来作为总领百官的官职。而最早将“太宰”和“相”合起来称呼的是在《韩非子.显学》一书中,其言侍乎:“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这里就将“宰相”合起来称呼从而用来代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统领百官的最高长官,此后...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2、丞相是百官之首,当然在后来的一些朝代当中也有很多的官员自封丞相,也就是为了表示自己手中的权力,但是到了隋唐之后被废除了三省六部制,从此之后就没有了丞相了,而宰相在每一个不同的朝代所描述的官职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称呼一直被延续到了清朝的时期。3、在秦朝的时候,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古代的宰相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春秋时期,“宰”仍为各国沿用,但被称为“大宰”。“相”则起源于西周,为卿、大夫所世袭的要职。春秋时,则演变成非世袭的官职了,并配有“印绶”,乃“百官之长”,如齐国的管仲就担任这一职位战国时,“宰”与“相”合并,始有“宰相”之名,并被各大国封为最高行政长官。秦汉(西汉)时期...

泰州市13219737634: 宋朝的宰相是什么官职? -
攸钥晨克:[答案]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 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一机构和枢密使这一职官.二府制下枢密使的设置,分了宰相的权,形成文武分权;同时又侵夺...

泰州市13219737634: 宋朝的宰相干什么 -
攸钥晨克: 这样的,在宋朝并没有哪个官叫做宰相,只是说加个了一个叫做例如“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官职的人就相当于有了宰相的权力,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决策里面,这些人和枢密使与皇帝商量好事情之后再分配到枢密院、三司等部门执行.例如王安石、范仲淹就当过参知政事”这个官.

泰州市13219737634: 各朝各代哪些官职是宰相? -
攸钥晨克: 商朝,西周:的太宰 春秋战国:的相 秦国:丞相(有时分设右丞相和左丞相. 右丞相地位比左丞相高 ) 西汉:丞相,大司马(汉初设丞相,后汉武帝废除丞相设立大司马) 东汉时由司徒、司空、太尉三公共同执政,东汉末年重设为丞相 隋朝...

泰州市13219737634: 明朝宋朝的体制有何不同,分别是哪些? -
攸钥晨克:[答案] 1、宋朝的管理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泰州市13219737634: 隋唐、宋朝还有专门的丞相职位吗?还是被三省分了? -
攸钥晨克: 我也想知道.到底宋有没有三省,嗯!问的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改称的,因为中书门下是一个最高的行政机构.因此,我猜它没三省体制,(可是又说被后世沿袭)…查了下,答案是宋朝有三省,可是形同虚设.有二府,独立于三省六部外.

泰州市13219737634: 从那朝开始朝廷上没有大臣的座位 -
攸钥晨克: 普通大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没有座位的.宋朝以前只有宰相才又座位,而且上朝时还有茶水伺候,汉朝有“三公坐而论道”之说,隋唐时期三省大臣都是宰相职,权利很大,每逢朝议待遇都很好.宰相一职到了宋朝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从宋朝...

泰州市13219737634: 宋朝的官吏体制是什么样的宋朝有哪些五品以上的官位?
攸钥晨克: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 (一)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 “中书”,是宰相...

泰州市13219737634: 3品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攸钥晨克: 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时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三品官是宰相级别的,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当时虽然有一、二品,却是荣誉加衔或是王爵,没实权. 到了隋、唐、五代,三品官多是宰相等实职官或各卫的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宋代的宰相多是二品甚至一品,三品官最多相当于国务委员. 元、明时,三品官只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清朝时三品官,比现在的副部小,但比正厅大,因此,没有现在相对应的级别.

泰州市13219737634: 说明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划分 -
攸钥晨克: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

泰州市13219737634: 宋徽宗时期的宰相是谁 -
攸钥晨克: 先说说蔡京,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前后共四次担任宰相一职,在职时间长达17年,四次沉浮恐怕也是古今第一人吧.要说这个人贪婪自用绝对不过分.随着地位的升高,蔡京所领取的俸禄已然很多,但他并不知足,到处搜刮可以占为己有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