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南下而不北上打苏联

作者&投稿:达奚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41年德军为什么要南下攻打基辅,而不是北上攻打列宁格勒?~

德军选择南下打基辅完全没问题,先回答为什么南下不北上
首先回顾一下1941年的德军南下进攻基辅前的整个东线形势
在中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占斯摩凌斯克后,已经先后在明斯克和斯摩凌斯克至少消灭了110万苏军,德国中央集团军同样也损失了30-40万的兵力,装甲部队损耗严重,系带短期休整,此时的苏军也渐渐从被打蒙了的状态走了出来,已经慢慢聚集力量,开始有秩序的层层抵抗德军的进攻。并且苏军判断德军的重点进攻方向是莫斯科,已经开始往莫斯科调集重兵。
在北方,德国北方集团军顺利将苏军围困在列宁格勒附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唯独在南翼,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本身实力也并不强大,同时苏联在西南方面拥有实力最为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虽然德军在乌曼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消灭了苏军的全部机动装甲力量,但是仍有将近66万的苏军固守在基辅附近,

▲基辅会战前苏德战场上呈现出一个南部明显的突出部
此时的东线战场呈现出北方和中部进展快,南翼进展缓慢,相当于南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此时对于希特勒和陆军总参谋部来说,下一部是继续向前进攻莫斯科还是中央集团军南下,先合围掉基辅就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选择题。
(1)对于列宁格勒来说由于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所以他们认为列宁格勒已经成为囊中之物,而列宁格勒对于希特勒来说只有政治意义,远没有乌克兰的小麦、顿巴斯的工农业区、甚至乌克兰后面的高加索的石油对希特勒的吸引了大,这对于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德国来说,是很关键的以战养战的方式,如果放任乌克兰一直在苏联手中,明显是对苏联抵抗最有利的保障。

▲乌克兰号称是欧洲的粮仓
(2)此外,如果坐视基辅军区的70多万苏军不管,中央集团军群在进攻莫斯科时,其侧后翼明显暴露在了苏军的攻击下,很可能会受到莫斯科和基辅两个方向上的夹击,而腹背受敌对一只后勤线非常长,后勤保障非常吃力的军队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隐患。

▲乌曼战役中苏联的机动装甲作战力量损失殆尽
(3)同时基辅军区的全部机动作战力量已经在乌曼战役中丧失殆尽,所以这60多万的苏军根本就很难逃出德军的包围,可以歼灭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苏联人的士气和抵抗意志。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希特勒选择了派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南下,完成了对基辅军区的合围,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不得不说这次希特勒的决策还是蛮正确的。
如果德军选择北上会如何?
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准备了27个师外加芬兰的15个师,当时希特勒又从中央集团军群掉了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光凭这些军队就可以实现包围列宁格勒,如果又掉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再度北上的话,反而会使中央集团军群人困马乏,得不偿失
为什么呢?因为这与列宁格勒附近的地形有关,列宁格勒地处南泰加林地带,森林面积占全州面积的55.5%,沼泽占12%,及其不适合装甲兵的作战发挥。

▲森林沼泽地形完全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这也是时任第56装甲军军长的曼施坦因当时对去视察他的部队的保卢斯将军说过的话,他建议将整个装甲集群从这个无法迅速推进的地域撤出,转而用在莫斯科上,尽量使用步兵为主,保卢斯将军也表示赞同。
而基辅所在的乌克兰是大平原,最适合装甲集团军的大范围机动分割包围作战。
而中央集团军群的核心力量就是装甲集团军群,所以北上会使装甲集团军群的威力大打折扣,即使到达列宁格勒也会是强弩之末。
即使打下了列宁格勒,也只是政治上的意义,再把部队调回中路时间周期也会大大延长,部队也会由于长途进军呈现疲态、再度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只会推迟,然而越推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的防守力量就越强大,攻克莫斯科的难度就越大。

▲大批苏军到达莫斯科准备发起反击
在南方,由于克里米亚双方还在拉锯,克莱斯特在右翼不稳的情况下,肯定没有力量完成合围基辅,更别说前进夺取顿涅茨克河流域的工农业区,那么这一地区的粮食、煤炭、武器、钢铁、电力也不会为德军所用,会源源不断输送到后方,支援莫斯科战场
而且迟迟解决不掉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就像一把利刃,随时会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侧后翼发动袭击,你难受不难受。

其实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日本外交部长就提出了关东军北上进攻苏军的建议。但是,最终日本并未向苏联开战,而是选择了在南线和东线与美英开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没有向苏联动武的必要:西伯利亚荒原对日本毫无吸引力。(海参崴除外)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威胁他的在华利益。而苏联现在正与德国开战,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对于日本这一小国而言异常重要。而且英美对日本逐渐开始进行资源封锁,使日本独霸东亚的意图更加强烈。
3 海军意见:日本内部北上派主要是陆军,而南下派则是海军。而在日本,海军的地位比陆军高,所以其意见更被重视。
4 遏止美国:美国虽然中立,但是其利益决定了与日本的敌对位置。必须乘美国尚未进入状态是彻底将其逐出亚洲。
5 关东军实力不济:诺门坎战役给日本陆军上了生动的一课。朱可夫将军让日本人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苏联从亚洲调了大批部队到西线,但令日军惊讶的是在东北与其对峙的苏军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在坦克以及飞机数量上,苏联更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态势下,一旦开战,日军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6 德国并不需要日本帮助:苏德开战前三个月的态势极其明了,苏军一溃千里,德军长驱直入。没有必要让日本人来插一脚。而到德国需要帮助的时候,日本已经身馅太平洋战场而不能自拔了。

(一)
美国基金会看第一次美日战争(资料学习)

1992年版【下一次美日战争】(九十年代世界畅销书)[美]乔治.弗里德曼 梅雷迪恩.勒巴德合著(何力译,…出版社,内部发行)节录19页-88页片段
世界新格局下美国同盟国特别是同日本的争夺与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苏两国争夺的重点是政治和军事战略优势,经济争夺位在其次;美日争夺的重点则是以经济战略优势为主……作者认为,美国要想长久控制日本,必须对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的构成以及美国在全球军事力量的部署进行全面的调整,大幅度削减陆军和核武库,大规模扩充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把空军的作用从支援改为支援海军行动。其目的是在出现美日对抗的苗头之前抢先一步加强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力量,迫使日本听命于美国,从而可以避免美日第二次战争。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世界无辜人民免遭战火洗劫,而是站在维护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立场上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试图找到使美国能在不必开战的情况下保住其霸权,遏制日本等国的力量增长,使之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胆量与美国对抗的良方。尽管作者不是美国决策层的人物……由于其所在的传统基金会历来对美国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所建议采取的政策措施绝不是作者闭门造车的一家之言,或许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国高层人物的想法,或许能预示美国今后若干年要奉行的政策的动向。作者对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变化作了全面的细致入微的分析。所引用的材料翔实,立论明确,对于从事国际关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了解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变化也颇有助益……(…出版社)
……
美国和日本的大战略
美国有一个大战略。两个世纪以来,它坚定不移和十分成功地执行这个大战略。日本也有这样一个大战略,尽管它在执行这个大战略时并没有取得那么大的成绩。这些大战略是最基本的,所以有许多公民们和政界人士竟没有意识到它们。
美国的大战略
地球是圆的,包含两块陆地,东半球和西半球……在战略上,美国必须实现的长期目标是防止东半球再侵入西半球。美国战略利益的层次可以作如下的阐述:
1.美国陆军应当控制整个北美洲。
2.在西半球不应当存在能够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体。
3.美国海军应当能够通过对北大西洋和的太平洋的控制让东半球国家留在西半球以外的地方。
4.由于地面威胁转移了东半球国家的精力,所以任何东半球国家都不应当能对美国在这些海洋上得支配地位提出挑战。
美国实现了它的所有的战略目标,这是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
自1823年以来,美国在不同的时候对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的部队在它所在的半球的存在感到不安……在每一种情况下,基本动机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变现为意识形态的战略原则。美国一直坚定不移追求一个目标:北美的绝对安全。决定美国对日本的想法的同样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战略。
从作为这项原则的基础的其它两个目标来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一贯奉行的政策是分裂和破坏拉丁美洲国家正副,使他么无暇自顾,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多次对它们进行颠覆、入侵,并把它们推向彼此作战的边缘。结果,拉丁美洲从来无法对美国在本半球的力量提出挑战;也没有任何欧洲国家在这个半球找到一个牢固的立足点,
在获得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本半球的霸权后,美国面临的威胁只剩下一个,来自海上的攻击。从海上入侵是一切军事行动最费钱和最困难的。舰只比一个国家的武库中任何其它兵器都昂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同时攻入了欧洲和日本。没有理由认为,反过来美国就不可遭到入侵,只是由于美国成功地防止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控制大西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求耐心地建立一支海军,要求在向占支配地位的大西洋国家英国挑战时小心谨慎。第一,美国需要建造一支不让1812年的战争重演的舰队。这一点在内战期间就做到了。接着,它必须把除英国海军以外的所有国家的海军驱出西大西洋。这一点它在西班牙-美国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做到了。最后,它必须取代英国舰队成为大西洋最强大的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成为规模最大的舰队),并在最后把英国赶出大西洋。
从1940年至1941年,当英国人处于绝境时,美国同意向他们转让大量装备,尤其是驱逐舰,这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报答,英国人把它设在西半球的一切重要海军设施的控制权交给了美国,知道这一点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实际上,美国的所作所为是利用英国的困境把皇家海军赶出西太平洋。因此美国获取了对于美国毗连的所有海洋的控制权。这是极其巨大的成功,因而它即使美国对大西洋的控制成为现实,又迫使英国对美国愿意利用它的困境表示感谢。……
美国不愿意被排除在西太平洋上所有帝国之间的角逐之外,唯恐被完全赶出太平洋。与此同时,虽然西海岸眼下没有受到什么威胁,但是海岸线的某一段受到威胁的实际可能性却是存在的。由于太平洋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的舰队,不能看轻受到这种威胁的可能性。防止威胁的关键是珍珠港。……在19世纪,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在内的其它帝国觊觎夏威夷,美国兼并了夏威夷,使那些国家的野心破灭。它为其它更多的野心打开了大门。
美国曾经决定,它需要成为太平洋上得主要的海军强国,这一决定不是没有争议的。从西班牙人夺取马尼拉港也刺激了美国的欲望。马尼拉和也是由西班牙割让的关岛一起,使美国在太平洋有了优良的港口。对西班牙的胜利使得美国在欧洲对亚洲的掠夺占了一份,事实将证明,参与掠夺得到的好处将产生很大的问题。对美国的目的极为重要的是,和菲律宾一道,美国占据了一个可以切断日本同东南亚贸易的位置。虽然在1898年并没用重大意义,但是这将成为爆发美日战争的重要原因。
美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对美国提出了新问题。美国海军同欧洲国家的海军作战并获胜的可能性愈来愈大。然而,在海上获胜的关键在于拥有最强大的海军,这样一支最强大的海军并不是靠一个国家自己的力量就能建立起来的,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竞争者找不到资金来建立自己的海军。保证做到这一点的一个办法是造成一种正直环境,使竞争者忙于对付陆地上得敌人。
……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面临与美国相似的问题……因此英国靠操作力量对比使欧洲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皇家海军还没有出动就已经取得了海战的胜利,由于没有哪一个国家会获胜,英国就不必为谁胜谁负而操心了。
在远为更大的全球范围内,自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出现以来,这一直美国的政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一直操纵着欧洲的力量对比,为的是不使任何国家可能实现和平。在看来德国可能获胜以及德国开始威胁美国在大西洋的利益之前,美国没有插手第一次世界大战。
那次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采取行动,确保欧洲的和平是暂时的……美国的基本利益是没有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得足以在欧洲实行和平,然后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建立一支全球性的海军。由于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同时崩溃,看来英法联盟或者甚至法国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伍德罗.威尔逊在凡尔赛进行策划,法国在那个大陆建立霸权的企图被挫败,德国被保留下来……美国回国了,让欧洲处于一片混乱。
这种混乱的结果是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又是十分满足于让欧洲自己去打仗,直到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像有一个国家,又是德国,可能获胜的时候。这时,美国插手了,用刚刚足够的财富和刚刚足够的力量来阻止德国获胜。插手以后,美国不积极作战,打仗不超过为使联盟保持完整无损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直到就在德国崩溃之前为止。然后,它投入大量兵力,遭受伤亡少,却从胜利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美国对日本稍微积极一点,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日本是一个海军强国,对美国的战略利益直接提出挑战。日本是一个岛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即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得以保持,一个强大的日本永远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制海权构成威胁。因此,美国必须对日本采取行动。
……
建造海军是很费钱的。建设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大约要花费182亿美元,考虑到建立一个机械化师大约需要64亿美元,建设一支海军要么有大量资金,要么可以不必建设一支非常庞大的陆军。这不是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如果各国一心想着陆地问题,它们就不会有钱建设海军。因此,如果美国能确保东半球能发生危机,那么它在海洋上就不会受到挑战。
混乱状态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当发生这种情况,美国将静静地躲在舰墙后面窥测动静……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部内部对于“南进”、“北进”有相当大的分歧。“北进”方认为,在正常动员的条件下,日苏双方师的战斗力大体为一比一,而由于苏德战争,远东苏军整备状态欠佳,战斗力只及日军师的七成五。所以后来日军发动了试探性的诺门坎战役,结果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力与增援,而且日军的装甲技术与陆军战斗力都落后于苏军,加之战略失误,最终惨败于苏军,而且其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坦克师第一战车师团也几乎全军覆没。诺门坎之后日军情报部门研判德军当年内无力迫使苏军投降,而第二年形势也不一定有利于德军,所以日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北进”计划。而日军始终无法下决心抽调更多一些兵力北上的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对其的牵制。
至于“南进”,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考虑到自身利益对日本实行石油和武器禁运,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来说,无疑是扼住其咽喉。当时的东南亚地区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橡胶产区,向南侵略可以解决其燃眉之急,且英法和荷兰等国由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其二日本借助自身的军事优势主要是海军,自然向南是抢占殖民地和战略资源。后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利益,掌握太平洋主导权,冒险偷袭珍珠港,妄图消灭美国海军,从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海军力量强而陆军力量弱,北上打苏联占不到什么便宜,诺门坎战役吃了大亏,而且即使得手也不能获取急需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南下则有利于发挥日本的海军优势

首先日军的陆军不是很强,指挥思想还是一战的思想,而苏联通过和德军作战思想就成熟很多,比如说火力压制,同等条件就不占优势。另外苏联的远东地区比较寒冷,森林山地地形比较多,难以形成战力,如补给,苏联是依据天险,以逸待劳。日本的优势在于海军,东南亚矿产石油非常丰富,气候也事宜,便于日军作战。
打个比方苏联25岁,日本15岁,东南亚国家5岁.你是日本你欺负谁呀?

日本北上二战前就尝试做了 那就是在中国东北的 日俄战争,虽然日本胜利了,但是日本也领教了俄国人的实力!所以北上的计划就搁浅了!
而南下也是建立在东北不抵抗政策下的,让日本很容易有了立柱点!南下才有了底气!


我们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当时日本南下的作战政策是否正确?
毫无疑问,最终日本选择了南下政策,而且这条政策对于日本来说也是正确的选择。日本在二战前的经济萎靡,本身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急需对外掠夺,以保证国家正常运行。战争就是国家之间利益的碰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危机的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也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关于二战时期日本的“南进”政策
于是日本陷入了一连串灾难性因果关系组成的“死亡之旅”:要使中国屈服,就必须把战争进行下去,要使战争能够进行下去,就必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而东南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夺得这些战争物资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战争。日本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

战时海上运输(6)航路断绝!南号和北号作战
南号作战中,日军使用的30艘运输船大部分被盟军击沉,最终只有 6艘油船成功 突破封锁,将资源运回本土,1945年总计运输了 原油16.8万吨 ,在此之后,日本只能依靠本土贮备的石油和合成燃料延续战争,战争败局已定。ヒ88A船団 运输船:せりあ丸(2 TL型) 护航舰:驱逐舰 樱、樫、PC 第41号,第205号,PC 冲绳,驱潜艇...

二战时期美国应该是军事强国,而日本为什么偏偏要去攻击美国呢?_百度...
随便说两句,哈,日本这个国家选择解决矛盾的手法是去制造更大的矛盾,比如他想要朝鲜就打中国,想要中国就打苏联,为什么要打美国呢,一方面他认为他的老大哥希特勒已经在欧洲占领14个国家,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他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必须有所行动了,但当时他的陆军有80%还在中国战场,当然了日本的陆军在全...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陷入了哪些困境?
认为中国的对日攻势由于英美的援助而得到加强。因而,日本谋求侵占东南亚,切断援华路线,孤立中国的抗战。此外,东南亚对英美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工业所需橡胶和锡的80%来自东南亚。日本如果控制了东南亚,对英美的军事和经济都是沉重打击。于是,“南进论”在日本迅速抬头。

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日本侵略苏联的野心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敢动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侵略军,使其无法集中兵力对苏联发动进攻。3、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1940年5月,...

二战后期的日本有多惨
因为这就是前因,大和号被炸就是日本自吞苦果。珍珠港是海上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

关于二战太平洋战争
而日本南进的作法又触犯了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利益,导致了美英的经济封锁,进而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从资源角度看,如果日本不发动太平洋战争,其战时经济根本不足以支撑到1945年。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在远东,英、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

2战时日本是不是想要统一亚洲,统一世界啊?
是的,当时日本主要攻打中国,还花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南亚,一部分进军苏联,偷袭珍珠港。

1937年8月28日 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炸死难民200余人,炸伤500余人。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译文:死者倒卧在地上,受伤的人周围呼喊救命,手和头部受伤的人,一眼看到都是,血流的到处都是,要成为一条水渠了。惨烈的景象,没有可能再增加。

西和县15169758567: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南下而不北上打苏联 -
撒怜复方: 日本海军力量强而陆军力量弱,北上打苏联占不到什么便宜,诺门坎战役吃了大亏,而且即使得手也不能获取急需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南下则有利于发挥日本的海军优势

西和县15169758567: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南下而不北上打苏联
撒怜复方: 打过了,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根本打不赢苏联,完全被碾压了,日军发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异之巨大,就放弃打苏联转而南下进攻亚洲其他地区了.

西和县15169758567: 为什么日本人二战时要侵略中国,而不侵略苏联,苏联面积很大,地广人?
撒怜复方: 日本曾经计划过侵略苏联.但就算侵略苏联,中国也是必须先打的.日本曾经在2战期间计划过进攻苏联.当时中国不产石油.日本只有2条路可走,1是打苏联夺高加索的...

西和县15169758567: 德军已经消耗苏联几乎全部兵力,日本为什么不趁机打苏联?怕了 -
撒怜复方: 哪有那么简单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阐述1、政治方面,实际上在之前,日本对未来的国家战略一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北上,占领西伯利亚;还有一条是南下226事变后,倡导北上占领西伯利亚的皇道派被镇压,这条路线就变成了政治上不正确...

西和县15169758567: 日本为什么发动太平洋战争而不是入侵苏联 -
撒怜复方: 日本为何放弃“北进”而进行“南进”计划呢?一战后,美日争夺东亚、太平洋地区霸权矛盾日趋尖锐.“九一八”事变后,美虽然宣布“不承认主义”,实质上采取牺牲中国、“祸水...

西和县15169758567: 在第二战时候德国偷袭苏联为什么日本不偷袭苏联 -
撒怜复方: 多方面的原因1、对德国而言,消灭波兰以后,德国和苏联就接壤了,德国欷歔苏联的土地(我的奋斗里写的很清楚了),同时惧怕苏联的攻击(苏联当时也拟定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这种情况下,德国自然要先发制人反过来,对日本而...

西和县15169758567: 结合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形势,分析日本为什么不选择北上而选择南下? -
撒怜复方: 打仗需要资源.尤其是现代战争没有资源,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手.当时的日本的所有钢铁煤炭石油资源都需要海上运输.主要通过东南亚到达日本.而这个时候美国扼住了海上运输线路以及原产地.日本没有了资源,就不得不向美国开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