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的和声分析~!!急需急需~!最好能给我一份钢琴谱子~!谢谢哈~!!!

作者&投稿:允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各位大侠 关于怎么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 给点资料建议吧 越多越好 高分酬谢!~~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在欧州音乐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称誉。当时的民间传说认为,天鹅将死的时候,会唱出最动人的歌。维也纳的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后不久发现了他未曾问世的作品,认为他去世前半年所写的十四首歌,当属动人的绝笔,于是将它们汇编成集,以“天鹅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这首《小夜曲》,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诗谱成的。

  《小夜曲》, 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
  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的”小夜曲”, 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

  小夜曲产生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原为男人夜晚向心上人求爱所唱的歌曲,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这里钢琴曲低声部一连串和弦式的音乐进行,就是模拟吉他伴奏的音型,用以衬托幽静深情的歌声。古今中外有不少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据说以舒伯特的这一首流传最广,至今仍可在音乐会、磁带、唱片中经常听到她。

  创作缘由:
  一天,舒伯特的一个朋友为一位年轻姑娘色生日创造了一首短诗.她请舒创造一首短诗,他请舒谱支曲子.舒对这位姑娘一无所知,随便涂下一些音符给他的朋友,然后抱歉地说:"对不起,眼下我没时间写更严肃的东西了."他朋友把这支乐曲带回家.在钢琴上试弹了一下,非常喜欢它.于是他做了安排,请舒伯特在他们的一个朋友家里给音乐爱好者亲自演奏.到了约定时间,所有的人都到了,惟独舒没来.女主人简直急疯了她派了舒的一个好友到全市的小酒店寻找,终于在舒的最爱去的地方找到了他,当他被不由分说地拽到客厅里,就十分抱歉的说,他完全忘记了,然后他坐了下来,弹奏他的那支胡乱写成的曲子,弹完后,他不禁热泪盈眶的说道:"我不知道它是这么美."这支曲子就是>.

  舒伯特《小夜曲》分析
  舒伯特 (Franz Schubed,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4岁做第一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哀》、《野玫瑰》、《魔王》等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散曲,五部歌剧及140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31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小夜曲》选自他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它是由许多彼此没有联系的题材,用不同的诗人的诗作成。这首歌曲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而成。

  一、本曲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并列三段曲式结构,结构图示为:

  引子(1—4),d小调,六弦琴式的柱式分解和弦织体奠定了整曲抒情、安逸的感情基调,下三度的和弦进行预示了主题材料。
  首段(5—16),有两句组成,前句从d小调开始,通过下三度的和声进行,结束在d小调的完全终止上,并紧跟了两小节的钢琴补充部分与演唱部分相呼应,后句为前句材料的发展,后两小节转入关系大调F大调,并结束在F大调的完全终止,本段为方整型开放性乐段结构,音乐上烘托出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作的深情倾诉。
  中段(17—28),有两句组成,前句从d小调开始,逐渐过渡到F大调,后句为前句材料的发展,调性转入同主音大调D大调的完全终止上,大调的转入呼应了歌词中感情的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本段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
  在平静舒缓的钢琴间奏(29—36)之后,前两段原样反复一遍,进一步深化了主体形象。之后紧接的第三段(60—72),D大调,运用中段的材料变化发展,并与中段异首同尾,情绪上比较激动,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之后四小节(73—76)的补充部分是感情逐渐平静,段末结束在D大调的完全终止。
  最后是由末段引申而来的尾声部分(77—82),结束在D大调的完全终止上,并延续了三小节,与引子相呼应,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作为西洋乐题材之一的“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优美的旋律、大小调的交替运用、统一的织体和和声在严格的功能上加入的色彩性的外音等等,都完美地诠释了歌词的情感,全曲充满了深情的倾诉、恳求和期待。
  二、从歌词与音乐的平衡方面看


  舒伯特以诗歌作为写作的依傍,借用诗的意境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诗情决定他的创作的旋律(虽然他并不赞成把歌词放在优先地位)。舒伯特细腻的心灵,对诗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他常常力图悟透文字背后的含义,深入到诗词的思想境界、内在情感和整体气氛中去,用最锐利的和声和旋律来刻画;他在诗的字句上的音乐处理也堪称典范,旋律音调与德国诗歌的韵律达到理想的平衡。《小夜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诗歌作为歌词,舒伯特利用他无与伦比的对诗歌的把握和挖掘技巧,巧妙的莱尔斯塔勃的诗歌因他笔下的音乐紧密、完美地融和在了一起,将诗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小夜曲》将艺术歌曲的这种歌词与音乐结合的特征推向了极点。

  三、丰富多样的调性变化

  《小夜曲》从d小调开始,后半部分转入D大调,这种调性的变化引起了音乐色彩的变化,由暗淡转入明朗,从而自然转化了歌曲的感情,生动刻画了恋爱中的少女羞涩而又大胆的复杂心态。歌曲结束在部分调性再次改变,转为D大调的关系小调d小调,并结束在小调的六级音上,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气氛,表达了少女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这首歌曲具有极强的抒情和浓厚的浪漫色彩,这种调性色彩的转变是对歌曲思想情绪表达的一种有益补充。

  四、新颖生动的伴奏音乐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伴奏上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赋予音乐伴奏以形象性,使歌词、旋律、伴奏三者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从而创造出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小夜曲》这个艺术歌曲充分地显示了舒伯特艺术歌曲伴奏的这些特征,《小夜曲》从织体上来看是八分音符的半和弦分解,给人一种意境深邃的感觉。

  结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把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这是刻在舒伯特墓碑上的话。作为杰出的艺术歌曲作家。舒伯特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影响已遍及全球,凡学习西洋唱法的歌唱者,都要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作为必备曲目。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必须把握住它的特点,既要体现出它浪漫优雅的格调,又要表现出它幽静细腻的情感。一个好的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应该具有多样的音色,清晰的吐字,细致的语调和含蓄柔美的演唱风格,这也是衡量其艺术表现和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其短短的31年留下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大量杰作,特别是艺术歌曲不仅精致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尤为出众的是他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一生作有600多首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了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
  概括说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两大特点:
  一、结构简单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常用三种形式,一种是分节歌,一种是通谱歌,还有一种其实也是分节歌的一种,叫变化分节歌。
  所谓分节歌即一首歌曲用一段旋律演唱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歌词。分节歌是德奥歌曲包括民歌常用的形式,舒伯特用这种形式写成了《野玫瑰》、《摇篮曲》等作品。《野玫瑰》歌词选自歌德的同名诗,这是一首亲切平和的像奥地利民歌一样的歌曲。16小节的一段旋律朴素清新,这16小节的旋律有三段不同的歌词(中间还有2小节的钢琴间奏),诉说着舒伯特的浪漫情怀。歌词大概是这样的: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决不能答应你!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就是这样一段清新而动人的旋律,从夜空中飘来,寒冷、黑夜、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人们似乎闻到了浓郁芬芳的花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常用的是变化分节歌形式。变化的分节歌,顾名思义,在重复同一个旋律时,对这段旋律的和声、调性、钢琴织体、速度等做一些变化。当时德奥作曲家已经意识到民间歌曲形式的局限性,想要把这种固定不变的分节歌改变一下,舒伯特也站在了这个行列。比如他的《鳟鱼》、《圣母颂》、《小夜曲》、《冬之旅》等,都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依据歌词情绪的紧张激动和变化,或者改变调性、或者改变和声、钢琴织体、速度等以适应歌词,这种音乐材料的鲜明的对比获得了强烈的很有色彩的效果。比如《鳟鱼》,末尾的一段音乐中,调式、钢琴织体包括速度都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又如《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听者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的情景。同时,人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
  通体歌典型的是《魔王》,情节大概是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歌曲在148小节的贯穿发展过程里一气呵成,气势宏大。几个不同人物(讲故事的人、父亲、病儿和魔鬼)的不同角度、心情和语气,通过调性的对比转换、织体、力度和旋律线条的变化被生动地表达出来,魔鬼的诱惑(大调性、平缓),儿子的呼救与父亲的紧张不安(小调性、急促并不停地转调),讲故事者宣叙性的音调,钢琴伴奏模拟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风声描绘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风飒讽、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闷恐惧的气氛;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惊恐的神情。戛然而止及最后的和弦,与歌者共同营造出紧张阴森的情景和气氛。这首叙事歌成为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完美典型。
  二、内容丰满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有歌颂大自然的比如:《致春天》、《听、云雀》,有赞美艺术和爱情的,如《致音乐》、《爱的使者》,有描述神仙与人间的,如《圣母颂》、《地神》、《异乡》,也有表达他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如《城市》、《海滨》等等。这些情感含义不同的歌曲,舒伯特都很好的用声乐与钢琴两种简单的音乐载体直接单纯又深刻动人的表达出来,这也同时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奇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通常是声乐部分展示各种场景和心情,钢琴伴奏部分则描绘出明媚的春天、凄冷的寒风、茫茫的冬雪等,比如《魔王》,钢琴伴奏中持续的三连音音型描绘出马蹄声;《城市》歌曲中,用钢琴琶音织体弹奏一个个减七和弦,造成远处灰色迷蒙的城市景象,是人物凄凉心境的表现;又比如《幻影》,钢琴伴奏的四个和声动机,将夜深人静人去楼空的街头小巷中,孤独的流浪人突然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那种惊吓、孤独、以至悲痛欲绝的心情表想的淋漓尽致。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旋律一直是抒情性的、单纯的、朴素的、有民间风格的,作为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他无穷无尽的灵感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修饰和推敲,由于舒伯特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阴霾中,他的音乐仔细听来又有点敏感、容易激动和忧伤的色调,这和舒伯特自己的那份不得志、孤独是有关的。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以及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死亡哲学 作者:石广军 《广播歌选》 2009年第10期   舒伯特(Frenz 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他在德国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他的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分析他的艺术歌曲,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卓越的旋律写作能力。他的艺术歌曲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充满戏剧性,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钢琴伴奏提高到与歌唱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钢琴与歌唱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①(p-605)。如我们熟知的《魔王》,《水上吟》,《幻影》等等,在这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词部分大都取材于不同诗人的诗歌作品。在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中,歌德的诗歌就有59首。还有比如根据威廉缪勒的诗歌写成的《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等。   他的音乐体裁大多是一个人的爱情和恋爱痛苦为中心主题的,从中我们可感受到社会给人们造成的苦难,在他的作品中,突出的体现了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幸福的游离。同时,他把音乐看成是声乐重压下的一种安慰,是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自由,人类的尊严,精神的姜的寄托②(p—166)。不难理解,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人文价值观的体现。   歌曲《死神与少女》很好的探讨了他对“生”与“死”态度。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本作品,看到作曲家本人在思想意识上对黑暗与光明的徘徊。但是,对于徘徊的结果,他一定是很乐观的,他一定坚信一点,那就是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即使是死亡,也要死的安详、幸福。   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是根据诗人克劳迪乌斯(Matthias Claudius)的诗作,创作于1817年,作曲家那年年仅20岁。歌曲的篇幅不长,但是意义却非常深刻,尤其是与舒伯特音乐与诗歌的巧妙的结合,更使歌曲显得短小而精悍。这部作品通过描写“少女”与“死神”的对话,探讨了对“生”与“死”态度。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人类来说,死亡毕竟是黑暗的,不详的。从人性上说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对生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从一个人的正常逻辑思维上看,对于生与死,人们更看重生,毕竟,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好事,西方人也是同样。但是东西方社会对死亡的观念与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在东方人的世界观中,通常把生看的过重,从而从内心深处对死亡产生恐惧,认为死亡是恐怖的阴霾的。而西方社会则不同,西方人会过多的关注主观的东西,比如情感,信仰,人本的东西③等等。此外,西方社会文化与东方也大不相同,西方的思想和文大都学都来源于圣经这本现在属于西方的经典,所以从哲学的角度看,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死亡哲学是迥异的。在西方人眼里,“死亡是睡眠的兄弟”,由此不难看出,西方世界对死亡的态度是平和的,安详的。   这种西方世界对死亡的哲学观在歌曲《死神与少女》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作品没有着重突出死亡的恐怖,更多的是在描述死亡的安详与宁静。      一、少女的主题      歌曲伊始,钢琴在d小调上奏出前奏,缓慢而凝重,听者似乎稀听到了死神的步伐,但钢琴营造出的气氛却并不阴霾也不恐怖,而是一种安详与温暖的气氛。在和声上,作曲家没有运用不和谐的和声,而是运用柱式和声仅仅在主、属、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虽然略显阴暗,但不失和谐与安静。   这样的安静被突如其来的少女的惊叫所打破。   “快走开!你这可怕的死神。我还年轻,不要抓住我!!”   此时的音乐虽然变的急迫,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和声依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少女的主题旋律很简单,但调性明确,与情绪结合紧密,旋律线条的上下波动直接的发反映了主人公的情绪波动与变化,旋律的节奏也相对简单,但是有张有弛,松紧得当,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钢琴伴奏上,虽然节奏相对于前奏略显密集,但是依然采用的柱式和声。在旋律的写作上,为了突出少女的慌张,采用了级进的手法,在突出了主人公的慌张心里之后,马上又做了级进的下行,并平稳的结束在了七音(属和弦),突出了少女由慌张到平和的心里转变过程,并为死神主题的进入(主和弦的进入)做好了准备。   与舒伯特另外一首描写死亡的艺术歌曲《魔王》中的孩子主题相比,在人物对死亡恐惧的描绘上,少女的主题少了的确少了很多,虽然主题短小,但对主人公从恐惧、挣扎到平和的情绪转变描写的恰型好处,与作品整体的情绪比较,主人公的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显得微不足道了!      二、死神的主题      把你的手给我,美丽的姑娘。我是你的朋友,不要害怕,你将在我的怀中安睡。   在旋律上,死神的主题并不丰富,而主要突出了深沉与平稳,在和声上,依然采用的是柱式和声的主、属 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但在主题进行的中间部分是巧妙的转到了F大调,这时的音乐进行的色彩已经不再阴暗,而是更显得安详与温暖,虽然在最后又离调到d小调,但是在结尾借助于升高d小调的三音#F而巧妙的转到了D大调,并由钢琴一直演奏到结束。这种写作技法,更是在音乐色彩上突出了故事发展的逻辑性。   对死神的描述与《魔王》中的死神也有非常大的迥异之处,死神已经不再阴险,狡诈与可怕,而是犹如慈父般的慈祥与深沉。死神的声音虽深沉但不凝重,也不失温暖与慈爱,给人的只是一种宿命感与宿命感,少女先前所有的“挣扎”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而最终将在死神的怀中“安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也正是“死亡是睡眠的兄弟”的西方哲学观点的体现。      三、钢琴伴奏、前奏与尾声      在钢琴伴奏方面,简单和谐,整体的和声进行与节奏运动统一。与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的伴奏相比,《死神与少女》的钢琴伴奏可谓是相当的简单了,但这种简单也恰恰做到了很好的与歌唱相应和,从而更好的反映作曲家的思想意图。   前面说到了,在歌曲伊始,钢琴在d小调上奏出前奏,缓慢而凝重,听者似乎稀听到了死神的步伐,但钢琴营造出的气氛却并不阴霾也不恐怖,而是一种安详与温暖的气氛。在和声上,作曲家没有运用不和谐的和声,而是运用柱式和声仅仅在主、属、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虽然略显阴暗,但不失和谐与安静。   我们再看尾声,与前奏相比,钢琴写作几乎没有变化,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尾声中作曲家将所有的F改成了#F,随之将调性由d小调改成了D大调。在色彩上,突出和延续了少女死亡的安详,在情节发展逻辑和上也使作品更合理。   整体上来看,钢琴伴奏,前奏与尾声与作品结合紧密,已经不单纯是起到伴奏的作用,而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声乐部分是并驾齐驱的。   纵观整个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女由对死神的恐惧与抵制,到逐渐接受并在死神的怀抱中安详入睡的画面,总体上看,虽然有恐与挣扎,但是主人公的死亡不是在恐惧中死去的,而是在死神慈祥,温暖的感召下依偎在他的怀中“安然”的“睡”去的。同时由让我们感觉到,主人公的死去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安详”的美。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正逢梅特捏当政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这样的专制压迫之下度过的。虽然作曲家一生勤奋好学,对音乐创作兢兢业业,但作品在当时却很少被人们所接受。感情上的坎坷,思想上的压抑,地位上的微不足道经济的窘迫,作曲家的一生都是在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幸福、生与死之间徘徊②(p-166)。   从宏观的哲学角度上看,最终死亡战胜生存也折射了作曲家所生活的年代的无奈与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无奈与不满。同时,死亡在作曲家眼里变得并不可怕,而是安宁与祥和的体现,这也在另一个层面表达了他对光明与美好的渴望。   浪漫主人公的典型特点:苦闷,失落。但是,舒伯特内心深处却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能反映出他对生活得信心和勇气。   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对《死神与少女》中生与死的探讨也婉转的表露出了他对生活得热爱和对美好生活得憧憬。虽然作品通篇都在描述死亡,但整体的色彩是安详的,温暖的。再看这首作品,我们已经不再单纯的看到音乐,语言,而是上升到哲学领域来审视作曲家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即使是死亡,也是安逸的美丽的幸福的!   死亡并不可怕,只是一种归宿而已。克劳迪乌斯在诗歌中的“未尽之意”就在于此!而舒伯特用他的音乐直接的传达了给我们。      参考文献:   1 西方音乐史[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2 声乐艺术史尚家骧 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   3 西方死亡哲学 段德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舒伯特? 介绍一下
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

简述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创作的成就
在十九世纪他以艺术歌曲的创始人闻名于世,而在二十世纪他在器乐的贡献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可惜在歌剧上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歌词的晦涩难懂和乏味,从而使作品的水准大打折扣。当代经常有以舒伯特圈子为名的纪念音乐会举行。最著名的当属于1976年在Hohenems创立的舒伯特圈子,自2001年起每年夏天在 ...

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吗
人物经历: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在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音乐界的历史地位如何?
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一生把自己所有的想象力和才华都写在了作品中。他创作了诗歌和音乐的艺术歌曲。所以,舒伯特虽然一生贫穷,但他死后在音乐领域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不可磨灭的。舒伯特雕像舒伯特的音乐既继承了古典音乐单调的特点,又在诗歌中加入了抒情的唯美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艺...

"歌曲大王"是谁,是那国音乐家,代表作是?
一八一四年十月十九日,舒伯特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丽卿》谱曲,有人认为这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滥觞,此说虽不见得坛精确,但这首歌却打开了舒伯特创作灵感的闸门。一八一五年,舒伯特就创作了一百四十首砍曲。在他短暂的一生[三十一年]当中,一共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所以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脾气温顺,如赤子...

舒伯特简单的生平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

优美悲伤的小提琴名曲
1、《舒伯特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创作的歌曲,他在欧州音乐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称誉。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诗谱成的。《小夜曲》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2、《天鹅之歌》天鹅在临死之前会发出它这一生当中最凄美的叫声...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影响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

求艺术歌曲的曲名目录
参考:http:\/\/search.verycd.com\/query\/%E8%89%BA%E6%9C%AF%E6%AD%8C%E6%9B%B2\/ 舒曼:诗人之恋\/贝多芬;舒伯特:艺术歌集 专辑曲目:Robert Schumann (1810~1856)Dichterliebe op.48 01. Im wunderschönen Monat Mai [在可爱的五月中]02. Aus meinen Tränen spriessen [在...

世界上那个人写了600首歌被称为音乐之王的
该作品以冬天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饱经世态炎凉的孤独的流浪者形象。这部作品是舒伯特对当时奥地利黑暗现实的有力控诉,也是自己的苦闷及绝望心态的真实反映。由于长期受到贫困和心情忧郁的折磨,舒伯特的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他所崇拜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之死,更使他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贝多芬比舒伯特长27岁,当...

崇义县18347451059: 艺术歌曲大王舒伯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莘泉西艾: 弗朗兹•舒伯特(Fmnz Schubert 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

崇义县18347451059: 舒伯特的音乐代表作是什么? -
莘泉西艾: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

崇义县18347451059: 舒伯特 死神与少女是四重奏还是艺术歌曲 -
莘泉西艾: 舒伯特的代表作品1.代表作品(1)声乐作品最著名:《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2)室内乐:《“鳟鱼”钢琴五重奏》《d小调“死神与...

崇义县18347451059: 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特色是什么? -
莘泉西艾: 1811年,舒伯特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哈加2113尔的悲哀》,14岁作第一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等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5部歌剧及5261140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

崇义县18347451059: 舒伯特的代表有哪些? -
莘泉西艾: 舒伯特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一生虽穷愁潦倒,但却给世界留下灿烂辉煌的音乐瑰宝.他的作品直至1821年才在友人的资助下陆续得以出版.他曾对朋友自称是“失败的音乐家”,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可怜虫”.在其...

崇义县18347451059: 想找一首古典音乐,关于穷人与富人的 -
莘泉西艾: 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组曲,其中第6曲:《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尔》又名《两个犹太人》,其中前者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后者贫穷羸弱消瘦诉怨沮丧.本来是画家哈特曼的两幅画作,作曲家将各具鲜明性格特点的两幅画合成在一首乐曲中描画,让他们互相交谈,互相对照.形象非常鲜明.原作是钢琴曲.后来经过法国音乐家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曲,配器精巧,色彩更为突出,效果更佳.富人主题用木管乐器与弦乐器齐奏,穷人主题用弱音器小号.

崇义县18347451059: 谁能介绍一下舒伯特及其音乐 -
莘泉西艾: http://www.cguitar.net/Composer/Franz_Schubert/ http://www.ewen.cc/music/bkview.asp?bkid=20795&cid=35109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父亲是...

崇义县18347451059: 推荐两三首好听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
莘泉西艾: 听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 1、未完成交响曲: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6465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 2、死神与少...

崇义县18347451059: 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 -
莘泉西艾: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