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背后的故事

作者&投稿:稻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示儿的背景故事~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出自:《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原文: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赏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

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

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干头万绪的。

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

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著。这从他的大量诗篇,可以看得出来;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强烈感染。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红太阳幼儿园背后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红太阳幼儿园背后的故事不是真的,是谣言。在重庆市有一所被废弃的幼儿园,也就是网上一直传言有灵异事件的红太阳幼儿园,很多人都很好奇红太阳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网上传言是这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恶性砍人事件,造成了14名儿童伤亡。但其实这是一个谣言,这所幼儿园被荒废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学校招...

红太阳幼儿园背后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红太阳幼儿园背后的故事不是真实的。红太阳幼儿园背后的故事起源于网络上的一个都市传说,据说这所幼儿园因为某些未知原因被废弃,而后发生了一系列诡异事件。这些故事往往描绘得绘声绘色,让人不寒而栗,但它们大多基于虚构和夸张,缺乏真实可靠的证据和来源。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而真实与...

老北京胡同记忆,解析府学胡同36号,菊儿胡同背后的故事
在咱北京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处皇帝的后宫,它就是府学胡同36号,1924年末代皇帝被赶出了紫禁城,婉容,文绣两位后妃没辙儿只能选择跟着他到处游走 而宦官宫女儿们也是各奔前程,唯独剩下两位太妃,这两位一是没地儿去,二一个跟紫禁城待时间长了不想走出宫门,最后没辙儿才把她们安置到府学胡同36...

女孩花66万买房车,带养父周游全国!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故事还要从20多年说起,女孩是一名弃婴,养父名叫张双奇,今年已经75岁了,从来没有结过婚。1997年,那时张双奇才50多岁,身在洛阳打工,有一次下班张双奇在路边看到一名弃婴。于是将这名女婴抱回家抚养,并取名为张白鸽,张双奇家中本来就不富裕,自从这个孩子来到家中更是雪上加霜。尽管没有当...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本来非常美好的一年,都因为这一场疫情打破了人们所有的计划,学校停课。企业停工,本来非常热闹的集市上变得空荡荡的。出去外边儿你几乎是看不到一个人,因为大家都在家里边儿隔离着。与此同时,一张照片儿在网络上疯传,那就是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的一张照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子背后的故事。...

《大山的女儿》热播背后,讲述的到底是怎样的故事?
《大山女儿》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制作,首次以电视剧黄文秀回到家乡,在为消除贫困而奋斗的第一道防线上,为人民而奋斗,用优美的语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扶贫脱贫的故事。影视作品的原型黄文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叶县新华镇白坭村担任第一任驻村书记...

韩庚《背后的故事》里庚澈粉红
他叫韩庚,他的故事,在传奇与辉煌的背后,是一段辛酸的漂泊,那些曾经的不堪与困苦,那些千锤百炼与百折不挠,共同交织出一个中国少年,在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冷暖自知的青春年华……何:看清眼前的,关注背后的,欢迎走进《背后的故事》。一个在韩国打拼的中国男孩,以他的才华和勇敢,坚持和善良,和他的队员一起,点亮了...

关于中秋节?它背后的故事。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寄托思念。中秋节还有三个神话故事:1、嫦娥奔月:嫦娥...

31岁新生报到,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令人泪目!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21年前,张国旗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他是为了救自己的同事,所以就以身殉职了。现在他儿子也考入了这所学校,而且还是以他父亲命名的班级里的一员。在中国地质大学开学的时候,张云飞到了校区去报到,中午吃饭很匆忙。就坐校车赶到了校区自己父亲雕像面前,看到这个面孔,他感到非常的熟悉又很陌生。...

求歌曲的背后故事
2010年,我刚刚满20岁,一个人去上海寻找自己的未来,异地他乡难免想家,可是为了自己的以后,为了父母,再苦再累也值得。我开始进入电子厂,一天12小时的流水线,工作了一年多,离开了所谓的流水线。在电子厂工作了一年多,找到了一个满眼都是我的女孩,我们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块吃饭、散步,...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
夔映疏痛:[答案]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背景故事 -
夔映疏痛: 背景故事简概: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的故事和古诗, -
夔映疏痛:[答案]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示儿 【宋】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这首...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的背景陆游写的. -
夔映疏痛:[答案] 一直以来,陆游坚决抗金,却被朝中的投降派打压.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但是,此时南宋还是片安一隅;所以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示儿》,期盼早日收复河山.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的背景资料 -
夔映疏痛: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来源于什么故事?是首诗 -
夔映疏痛: 《示儿》表达了陆游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是首写给儿子的临终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的背景故事是什么?它的意思又是什么? -
夔映疏痛: 嘉定二年(1209),陆游85岁高龄时带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憾与世长辞.最后20年间,陆游大部分时间隐居故乡山阴,过着宁静而简朴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的诗.这些诗一方面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

桓台县17098305985: 《示儿》诗有什么创作背景?
夔映疏痛: 宋孝宗赵眘刚即位之初,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事业.于是,赵眘任用老将张浚做枢密... 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写下他的最后一首诗,也就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示儿》诗...

桓台县17098305985: 古诗示儿宋陆游的写作背景 -
夔映疏痛: 创作背景这首应该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可能是陆游的绝笔诗.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桓台县17098305985: 陆游写《示儿》的故事,快,是作业,明天要交的 -
夔映疏痛: 嘉定二年(1209),陆游85岁高龄时带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憾与世长辞.最后20年间,陆游大部分时间隐居故乡山阴,过着宁静而简朴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