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是谁唱的

作者&投稿:系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代表作是什么~

什么人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么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
什么人把爵士乐结合中国民间小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化爵士乐,“时代曲”? 什么人发掘了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
什么人为20世纪的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开创了所有的路途,却为人遗忘?
都是一个人。
都是一个名字。
黎锦晖。
黎锦晖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锦熙,是语言学专家,以制定注音符号、编辑《国语辞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词:黎锦辉
作曲:黎锦辉
(百代公司,有请黎明晖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个不停 微微风 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 哎哟哟 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 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哟哟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尽为难 微微风 不要尽麻烦
雨打风吹行路难 哎哟哟 行路难
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 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
莫等花残日落山 哎哟哟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湿了尘埃 微微风 吹冷了情怀
雨息风停你要来 哎哟哟 你要来
心难耐等等也不来 意难捱再等也不来
又不忍埋怨我的爱 哎哟哟 我的爱
毛毛雨 打得我泪满腮 微微风 吹得我不敢把头抬
狂风暴雨怎样安排 哎哟哟 怎样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开 莫不是生了病和灾
猛抬头 走进我的好人来 哎哟哟 好人来

《毛毛雨》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们今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晖,那年19岁。黎明晖1909年出生,12岁登台演出,13岁拍电影,是中国第一代歌星影星,说起黎明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岁的人都唱过她的歌,黎明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摇篮明月歌舞团主持人黎锦晖的女儿,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 黎氏家族是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锦辉创作的歌曲总是先让女儿来唱,这样便成就了黎明晖,使她成为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实她电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当时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晖初涉影坛,首演电影《不堪回首》,以后相继主演了《战功》、《小厂主》、《花好月圆》、《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凤求凰》后退出影坛。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节目,采访过黎明晖的儿子陆震东,他很风趣的说到:“那个时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个短发,刘海这个发型,那么这个小妹妹形象,这个小妹妹那个时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个时候写信给我妈妈,不要写地址,画过图像她能收到,在那个时候真的神了。”黎明晖,她以自己的歌声为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拉开了帷幕,她与她的歌声一起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经典记忆,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最早的滋味。 这位曾经算是在上海滩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说起这首歌,他的词曲作者就是黎明晖的父亲黎锦晖,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创作的大师级人物,1921年,他带着推行白话文国语的重任来到上海,然而,他却在这里,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创者。从1922年黎锦晖创建明月音乐社开始,开创了流行乐曲创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更是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和几代歌星的摇篮。

旧上海无疑是很多人的梦想家园。十里洋场上的那些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把往昔的浮华和荣耀一直闪烁到今天,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的上海音乐,总是让人沉迷不已。虽然几十年过去了,风景虽已被历史风干,但倚风景而立的依旧是那些鲜活的面孔,还有各自精彩的传奇。在上海所有的传奇里面,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历史中最华丽的一幕光影,最浓郁的一段沉香,几十年过去了,曾经风靡上海滩的名人们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风情,一个别致。


黎明晖与父亲黎锦晖
黎锦辉与《何日君再来》

黎锦辉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都是知名人物。特别是大哥吴锦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黎锦辉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锦辉在北京。他参与了中国现代第一批白话文国语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参与了中国最早也最长寿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的编辑与出版;他写了中国第一出儿童歌舞剧;还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让他的女儿黎明晖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锦辉开设了“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他参考日本宝冢歌舞团,把“标准人体之美从封建教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黎锦辉被戴上“黄色音乐”的帽子,也由此开始。

黎锦辉的舞校培养出来的音乐、电影人才在当时都红极一时。他还拔擢了两个人:一个原名周小红,后来经他改名为周璇;另一个是聂守信,后来以聂耳为名,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29年,北伐军开进上海,黎锦辉遭到租界和北伐军双方的政治挤压,被迫率领舞校到东南亚各国巡回演出。这趟巡回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轰动,但结果黎锦辉却因为学员纷纷被当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为了赚取回国路费,于短期内一口气写了100首“家庭爱情歌曲”,接洽给上海各书局出版,结果不但有钱回国,还展开了事业的新局面。他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国流行歌曲界无以伦比的一个高度,各大唱片公司无不以邀约黎锦辉作曲的音乐为最高目标。他因此而录制了数百张唱片。1932年,《大晚报》举办的上海首届三大播音歌星评选活动的100多首参赛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锦辉所写。

开创“时代曲”

黎锦辉的流行音乐,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创作时困守新加坡,手边没有任何资料,所以不论古今中外各家诗词、西洋诗歌、民间小调、土风舞曲,全都拿来为我所用。于是,他就开创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流行时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时代曲。”他的创作与别人的跟进,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电台、电影、歌厅、杂志、八卦等形成一个共生体、互生体,成为整个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来》虽然不是黎锦辉本人的作品,却正是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最佳缩影。

很多人是因为邓丽君才知道《何日君再来》。其实,这首歌已经有70年历史了。这首歌原来是1938年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这部电影不怎么样,但这首歌却惊动万教,成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甚至近代史上意义深远的一首歌。这首“时代曲”的代表作,曾经被称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后快。但这首歌,却展现了难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声

黎锦辉个人在上海的时代,大致结束于1936年。他坚持的理想主义不适合于经营一个商业上成功而能累积的娱乐事业,加上政治与军警势力的压迫、文化界的攻击、黑道的胁迫与掠夺,更为了不为日军所用,在日军占领上海前夕,他下定决心,离开上海,告别他创造的音乐世界。但他培养的人才,继续主导了整个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乐与电影界。

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开篇就响起了黎锦辉的《毛毛雨》的旋律。这首歌已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概况2 】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

“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三、救亡群众歌曲创作及进步音乐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创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国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电影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电影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14日下午三点,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作家、著名词作家陈蝶衣在香港医院逝世,享年99岁。今日上午,记者致电陈蝶衣在香港新界粉岭的家,接听电话的陈夫人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她表示陈蝶衣走得非常安详,没有受到任何病痛的折磨。临走前,在港的家人都陪伴在他左右。

  陈蝶衣的长子、著名指挥家陈燮阳上午也向记者证实了父亲过世的消息,由于他前日才刚结束海外巡演回到上海,也是昨夜才得知这一消息,目前他正在和香港的家人商量父亲的后事,并将立马启程赴港。

  陈夫人说,尽管陈蝶衣已是99岁的高龄,但平日里身体还比较健朗,日常起居完全可以自理,还保持每天出门散步的习惯。近日天气转凉,陈蝶衣时常称感觉身体不适,但经医生检查却并没发现严重疾病。直到昨日凌晨四点,陈夫人察觉陈蝶衣开始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陈蝶衣送进了附近医院救治。经过输氧等简单治疗之后,陈蝶衣的状况很快又稳定了下来,没有出现发烧、昏迷等症状。昨日下午三点,陈蝶衣在睡眠中停止了心跳。

  陈夫人表示,陈蝶衣离去时,在港的家人都陪伴在他左右,“他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目前,医院正在对陈蝶衣进行最后的检查,随后将出具报告。据医生的初步诊断,陈蝶衣属于自然衰老,无病而终。这对于一个耄耋老人已是相当不易了。

  陈燮阳也向记者回忆说,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今年的6月,在东方卫视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群星耀东方”晚会上。“当时我就发现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不太能吃饭,而且话语也比较少,行动也不太利索了,人的气色差了很多。”不过,对于父亲能安详地离去,陈燮阳表示这是对家人最大的宽慰。

  由于医院方面还没有出具最终报告,陈蝶衣的家人还未对外发布讣告。陈夫人表示,他们从昨天傍晚起已通知了海外的亲戚朋友,部分已在今天上午赶到了香港。具体的后事安排还要等家人商量之后才能确定。

  他是中国的一代流行歌曲之王。周璇、邓丽君(听歌)、蔡琴(听歌)、张惠妹(听歌,blog)……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歌后们都演唱过他写的歌。

  他还是中国早期的老报人,1933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有影响的娱乐报刊《明星日报》,并策划了第一届电影明星评选,选出了第一位影后。

  他还是中国老牌名刊《万象》的第一任主编。

  作为一代词作家、电影剧作家,他共有3000多首歌词作品和多部剧本。

  他叫陈蝶衣。“蝴蝶有衣的时候,翩然飘过每一季花香。”晚报记者李佳杰报道

  他的词作传唱至今

  凤凰于飞

  柳媚花妍 莺声儿娇 春色又向人间报到

  山眉水眼 盈盈的笑 我又投入了爱的拥抱

  像凤凰于飞在云霄一样的轻飘

  像凤凰于飞在云霄 凤凰于飞在云霄

  柳媚花妍莺声儿娇 春色又向人间报到

  山眉水眼 盈盈的笑 我又投入了爱的拥抱

  像凤凰于飞在云霄一样的逍遥

  像凤凰于飞在云霄一样的轻飘

  分离不如双栖的好 珍重这花月良宵

  分离不如双栖的好 珍惜这青春年少莫把流光辜负了

  莫把流光辜负了

  要学那凤凰于飞

  凤凰于飞在云霄

1.黎锦晖
中国流行音乐开山鼻祖,在1927年以一曲《毛毛雨》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没有黎锦晖就没有今天的流行音乐就没有聂耳.

2.陈歌辛
解放前时代曲第一人,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向了第一个高峰.被称为歌仙.
玫瑰玫瑰我爱你 、 恭喜恭喜 、秋的怀念、苏州河边、梦中人、夜上海等都是其代表作.

3.黎锦光

黎锦晖的弟弟,时代曲又一位代表人物,和陈歌辛 、姚敏并为时代曲3大巨头.被称为歌王.

好春宵 、夜来香、哪个不多情、采槟榔、香格里拉、五月的风、星心相印、王昭君等为其代表作.

4.姚敏

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中国的歌神.觉得这个称号夸张吗?一点也不,罗大佑甚至也说过姚敏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

姚敏(1917-1967),生于上海,是当时上海滩红透半边天的歌星-姚莉的胞兄。姚敏从小就有音乐天才,但由于家庭太穷,他没有机会请老师,所以他所有的音乐能力都是自修而来!在加入歌坛前,他曾经当过海员。起初,他和他的妹妹们:姚莉和姚英,在‘大同社’播唱,后来因认识周璇,严华等人,他才进军‘百代唱片公司’,开始作曲生涯。姚敏是个很上进的人,他不停的自我改进,吸取各类型的音乐,所以不停的创作出刻画时代的歌曲,特别是他在解放后到香港的日子里,那个亚洲最大的商业,娱乐中心更点燃了他特殊的才智。但不幸的是,1967年,还是很健康的他,由于突发心脏病而离开了他的旋律人生,给亚洲及世界乐坛一个不可挽救的损失。姚敏的歌,唱红了几代歌星:从周璇到李香兰,从李香兰到葛兰,从葛兰到静婷,再到今天的邓丽君,凤飞飞,费玉清等。他的旋律隽永,优美,动人,他的作品千变万化,有爵士乐,民间小调,外国舞曲,说唱歌曲等等,被公认是‘歌坛不到翁’和‘歌坛巨无霸’。
名作:《情人的眼泪》,《第二春》(英文版叫 Ding Dong Song),《春风吻上我的脸》,《鸡尾酒》,《我有一段情》,《三年》,《站在高岗上》(今天张惠妹唱的),《大地回春》,《我是一只画眉鸟》,《总有一天等到你》,《梦里相思》,《加多一点点》,《我爱恰恰》,《恨不相逢未嫁时》,《小小羊儿要回家》,《知道不知道》,《采红菱》,《卖汤圆》,《初一到十五》,《诉衷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月下佳人》,《三年别离又相逢》,《我要为你歌唱》,《秦淮河畔》,《江水向东流》,《茶叶青》,《得不到的爱情》,《我要你的爱》,《兰闺寂寂》,《一条桥》,《马来风光》,《恋痕》,《月下对口》,《郎如春日风》等等。

5. 陈蝶衣

中国流行音乐写词第一人,一代词圣.他和姚敏的合作,把中国流行音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6.周蓝萍

没有周蓝萍,台湾流行音乐就不会发展这么快,一曲《绿岛小夜曲》拉开了台湾流行音乐发展的序幕!

周蓝萍(1924-1971),湖南湘乡人,抗战时入了在重庆开办的‘中央音乐干训班’,后来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和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纷纷来台,周蓝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台的日子里,周蓝萍先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绿岛小夜曲>不仅在中国台湾岛流行,还在东南亚各地流行,被译成多语的歌词。
周蓝萍非常的热爱音乐,经常工作到废寝忘食,甚至生病也不以�狻?971年,周蓝萍抱病为电影<红胡子>配乐,由于工作太劳累,不慎得了急性盲肠炎,为了赶参加影展时间,竟拿止痛乐当救命丹,直到完工后回到家不支倒地才送往医院,但已溃烂成腹膜炎,手术时又引发原有的心脏病,终告不治。不少人都说,如果周蓝萍不那么早逝,国语流行歌曲乐史必须得重写。
周蓝萍逝世时,<绿岛小夜曲>词作者潘英杰送了他一副挽联:‘低吟绿岛小夜曲,永怀家在山那边’。

周蓝萍先生的名曲:<绿岛小夜曲>,<高山青>,<月光小夜曲>,<回想曲>,<一朵小花>,<山前山后百花开>,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全部插曲,<愿嫁汉家郎>,<碧兰村的姑娘>,<昨夜你对我一笑>,<我有一份怀念>,<十八姑娘一朵花>等等。

7.王福龄
王福龄(1926-1989),原籍上海,笔名有莫然,复临等。50年代到香港,在‘邵氏电影厂’担任影片作曲,配乐。在‘邵氏’期间,王福龄先生写以他超人的音乐天赋创作了至今亦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他的曲风非常多元化,擅长抒情慢歌,但引人入胜的轻品也叫人津津乐道。
在他事业的后期,王先生更注重培养后一代歌坛天才,在一次歌唱比赛里,当评委的王福龄先生认识了一名很有天才的青年谭百先,就是后来著名的歌星罗文。80年代和黄沾创作的<我的中国心>风靡大陆地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爱国歌曲,但并不多的人知道这首歌是王福龄的作品。1989年王先生在香港去世,年仅63岁。

王福龄先生的名曲:<不了情>,<南屏晚钟>,<醉在你怀中>,<今宵多珍重>,<痴痴地等>,<蓝与黑>,<甜言蜜语>,<我的中国心>,<问白云>,<康乃馨>,<女儿圈>等等。

8.姚莉
在海外,姚莉、白光的名气和影响力不比 邓丽君和周璇小!
还有,在世的流行歌手当中,现在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就是姚莉了.玫瑰玫瑰我爱你 、 恭喜恭喜、苏州河边、站在高岗上、春风吻上我的脸等经典歌曲等的原唱就是姚莉.她和她的各个姚敏,作为流行歌曲的领袖人物,统治了中国流行音乐20年.5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的唱片封套上,介绍她的文字里称其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过程,始终独步歌坛,后起者无出其右”,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其他代表人物

刘家昌、左宏元、翁清溪、骆明道 (台湾60、70年代的4大家,都是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大师,统治了那个时代的台湾流行音乐)
还有严华,严折西,李厚襄,顾嘉辉等人.
中国流行音乐80年,没有足够的了解不要出来乱说,如果你们真的热爱中国的流行音乐的话,多多去关心下。
我们国内对于过去80年流行音乐的发展缺少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不要拿自己的无知来侮辱中国流行流行曾经的辉煌!

是黎明晖唱的毛毛雨,1927年灌的,1930年发行的唱片

邓丽君吧


简述外国流行歌曲的源起与发展
据史料的明确记载,流行音乐的发展地在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有其中主要以美国为基点。如果再细细划分的话,可以把它的起源归纳为两个: 一是美洲大陆的移民,主要是欧洲移民,或者说是白人带来的音乐,这种音乐最早是诞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最早的是《yankeedodo》,随后...

流行音乐是哪个国家的?
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歌曲、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

第一首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的?
《毛毛雨》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们今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晖,那年19岁。黎明晖1909年出生,12岁登台演出,13岁拍电影,是中国第一代歌星影星,说起黎明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岁的人都唱过她的歌,...

介绍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时期,谢谢!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一曲《曼丽》、姚苏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2. 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最早唱片公司之一。3.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被视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4. 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地带。5. 黎锦晖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是华语流行音乐体裁的创始人。6.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涌现了大量华语流行音乐作品,众多音乐...

世界上最早的一首流行音乐是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ues音乐为基础,最初以商业为目的,发展至今有着众多风格及多方面融合的调性音乐体系。

"南屏晚钟,随风飘送"的由来是什么?
在澳门曾举办过陈蝶衣创作歌曲晚会,由陈蝶衣的儿子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现场指挥。任晨鸣 摄 著名词人陈蝶衣99岁高龄逝世,经典作品《南屏晚钟》、《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几代传唱 他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之王。周璇、邓丽君、蔡琴、张惠妹……,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歌后们都演唱过他写的歌。 他还是中国早...

华语流行音乐的介绍
同时音乐的价值取向也逐渐趋向商业化,以追求利益为目标而缺乏了艺术价值3。同时欧美、日韩流行音乐也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市场有较大冲击2,包括在曲风上也出现了盲目模仿3。有一定数量的音乐人正探索着民族文化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发展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并尽力向全世界推广13。华语流行音乐是一项具有巨大商业利润...

六大音乐风格是什么?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3、爵士 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是谁唱的 -
裴斩胃苏: 《毛毛雨》,是我们今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晖,那年19岁.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是谁唱的 -
裴斩胃苏: 邓丽君吧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是谁唱的?
裴斩胃苏: 黎锦晖最早写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何日君再来》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是谁唱的
裴斩胃苏: 程琳是中国流行歌曲里最早的歌手了,地位无可替代.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的第一首歌曲是什么?谁唱的? -
裴斩胃苏: 《毛毛雨》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什么人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么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什么人把爵士乐结合中国民间小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化爵士乐,“时代曲”? 什么人发掘了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是谁唱的
裴斩胃苏: 费翔 冬天里的一把火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
裴斩胃苏: 30年代风靡上海滩的周旋等人的经典老歌吧,像《夜上海》之类的,网上还能找得到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是谁最先唱的流行歌曲呢?
裴斩胃苏: 梅艳芳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最早流行音乐人是谁? -
裴斩胃苏: 14日下午三点,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作家、著名词作家陈蝶衣在香港医院逝世,享年99岁.今日上午,记者致电陈蝶衣在香港新界粉岭的家,接听电话的陈夫人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她表示陈蝶衣走得非常安详,没有受到任何病痛的折磨.临走...

日喀则地区17160555587: 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是柳永唱红的吗?
裴斩胃苏: 算是,因为当时有云凡市井有人处,皆有永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