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哪些大将(有名的),性格如何,分别死于何时?

作者&投稿:叔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哪些大将(有名的),性格如何,分别死于何时?~

朱元璋手下有六大名将,称为六大国公。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记得死时只有40岁出头。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对自己忠心的人能够牵制李善长、胡维庸等人了。朱元璋怀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将医治李文忠的医生全杀了。李文忠卫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邓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从其卫列六公看,他的地位应该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曾作为征南、征西将军评定云南、打到昆仑山,出甘肃西北数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还早,享年也仅40岁出头。

这里插一句,《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对疆土不是很关心,希望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六公之中的冯胜和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了的。

冯胜和其兄国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将,但国用死得早。国用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人之一。曾经俘虏数万士兵。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从数万人中选出500士卒夜间为自己护卫,其他亲信护卫全部撤离,只留国用一人做伴。冯胜也是个帅才,可惜也贪财。常遇春死后,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打败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亦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可见其能力。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前文说到,朱元璋治军之严是不亚于中共的,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切责之,不赏,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罢兵权,又多次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冯胜。从这个程度上讲,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将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国家功勋最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颇为朱元璋忌讳的。终于在蓝玉案爆发时,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从招回冯胜,不久赐死。

李善长的死,比较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是李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六个国公中,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

徐达(病逝),常遇春(病逝),李文忠(病逝),冯胜(被赐死),邓愈(病逝)。
1、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
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2、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4、冯胜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赐死。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5、邓愈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
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
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遇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愈

朱元璋手下有六大名将,称为六大国公。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记得死时只有40岁出头。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对自己忠心的人能够牵制李善长、胡维庸等人了。朱元璋怀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将医治李文忠的医生全杀了。李文忠卫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邓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从其卫列六公看,他的地位应该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曾作为征南、征西将军评定云南、打到昆仑山,出甘肃西北数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还早,享年也仅40岁出头。

这里插一句,《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对疆土不是很关心,希望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六公之中的冯胜和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了的。

冯胜和其兄国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将,但国用死得早。国用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人之一。曾经俘虏数万士兵。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从数万人中选出500士卒夜间为自己护卫,其他亲信护卫全部撤离,只留国用一人做伴。冯胜也是个帅才,可惜也贪财。常遇春死后,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打败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亦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可见其能力。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前文说到,朱元璋治军之严是不亚于中共的,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切责之,不赏,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罢兵权,又多次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冯胜。从这个程度上讲,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将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国家功勋最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颇为朱元璋忌讳的。终于在蓝玉案爆发时,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从招回冯胜,不久赐死。

李善长的死,比较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是李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六个国公中,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

朱文正
父南昌王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谢翠英是徐达妻谢翠娥之姐。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也不懂得怎样为人,但是却是一名军事天才,战功卓越。 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擢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为吴王时,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帅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朱文正又断陈友谅粮道,友谅遂败。再派遣何文辉等讨伐未附州县。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多。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沐英、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汤和、傅友德、蓝玉等,都是著名的开国功臣。

太多啦。建议你看看明朝那些事。里面都有

徐达善谋略(1384年病死),常遇春善突击(1936太平之战胜利后,暴病而死),冯胜善侧击,郭兴、李文忠善奔袭(后被削职流放),蓝玉(1393年被告谋反)、邓愈、朱文正善防守,张定边勇猛。


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 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朱棣削藩
提起大明,“靖难之役”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明的灾难,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一场惨烈的战争!朱元璋英明神武,怎么可能没有能力去制止这种惨剧呢?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削藩,是防止“靖难之役”的重要原因。朱元璋睿智果敢,凭借着开国皇帝的强势,他可以轻易地将藩镇压下去,压制朱棣和其他皇帝的力量,让...

朱元璋创造了哪些第一的记录?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这一点值得肯定。晚年不应该写得那么坏,要不然就不会废除锦衣卫。第三:最让人诟病的洪武四大案,皇权在朱元璋手上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1: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属于政治案件,屠杀了数万人 洪武十三年,发生了历史上的一件事情。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把一千多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彻底...

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 朱元璋打仗水平如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仗水平有多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上百位皇帝。在这百位皇帝中,只有两位皇帝比较特殊,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要说这两位皇帝比较特殊,是因为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草根...

常遇春夫人为何被宰食?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一名官员叫常遇春,常遇春自从成婚之后就一直都没有儿子,而在古代,没有儿子就意味着香火没有人继承,因此朱元璋对于常遇春非常的怜悯,并赐给他两名宫女,为常遇春延续香火而常遇春的老婆是出了名的悍妇,因此即使是皇上亲自赏给自己的宫女,常遇春也因为害怕老婆而不敢近亲这些...

朱元璋手下大将
所以,陪“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34大将,被他杀了30人,最终还剩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4人。不得不说,建国后的朱元璋就变了,变得和历史上的多数开国皇帝一样了,不仅不念兄弟们打江山时的抛头颅洒热血,还大肆杀戮功臣,将不少功臣满门抄斩,真是又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了一回!不得不说朱元璋就是现代版“...

起于微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赐死贪婪驸马!
此事广为传颂,为朱元璋争得了人心。朱元璋也特别体谅困境中人们的心情。1356年3月,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南京)。第三天,攻破了城外守军陈兆先的军营,陈部有三万六千人归降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怕朱元璋缓过手来后对他们实施清洗。于是朱元璋就...

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关于朱元璋的历史经历有哪些?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
二、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这些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

历史上最短的圣旨,一共只有六个字,为何却被称为“最愚蠢的圣旨”?_百 ...
因为这道圣旨直接影响了后代统治者治国的态度,使中国闭关锁国落后世界数百年。这个史上最短并且最愚蠢的圣旨出自朱元璋之手,圣旨的内容为“片板不许下海”,只有六个字,却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统治。没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会打仗、拿下了天下,却输在了治理上,以至于被后世诟病。当年朱元璋刚刚坐...

谁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奇才,智谋赛过刘伯温?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的手下有一位著名的谋士叫刘伯温。刘伯温天资过人,从小就被乡里邻居称为”神童”。他精通天象,为朱元璋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将他设为宰相,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奇才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朱升,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

江孜县15886781307: 明朝朱元璋将领是谁 -
仇由知雷宁: 徐达,常遇春,刘基,傅友德,邓愈,汤和,李文忠,郭兴,郭英,耿再成,冯国用,朱棣,朱文正,蓝玉,冯 胜,胡大海,丁德兴.

江孜县15886781307: 朱元璋身边的大将都有谁? -
仇由知雷宁: 徐达 常遇春 刘基 傅友德 邓愈 汤和 李文忠 郭兴 郭英 耿再成 冯国用 胡大海

江孜县15886781307: 朱元璋身边的大将都有谁?
仇由知雷宁: 常遇春,蓝玉,汤和,徐达,郭兴,冯胜,李文忠,朱文正

江孜县15886781307: 我国历史上明朝著名将领知多少 -
仇由知雷宁: 明朝开国将领: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将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功勋.朱元璋称帝以后,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拜大将军.徐达死后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 提起常遇春很多人都不陌生,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

江孜县15886781307: 明朝的开国大将军有哪些? -
仇由知雷宁: 朱元璋是病死的…但是完全是因为他对于政事过度操劳而死…享年71岁 至于开国大将…徐达、冯国用、李文忠、朱文正、常遇春、傅友德、蓝玉 不过除了徐达…常遇春…其他的大部分非正常死亡…

江孜县15886781307: 明朝大将排名 其中有何典故 -
仇由知雷宁: 明朝第一代猛将:徐达 常遇春 冯胜 李文忠 朱文正 邓愈 汤和(是按排名写的) 第二代:傅友德 蓝玉 沐英 (也是按排名,也许有人不同意,但是理由如下?傅友德没有败绩、蓝玉扫清漠北、沐英其火器的三线战法在当时基本是无敌的)

江孜县15886781307: 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的?明朝建立后,他是怎样加强君主权力的 -
仇由知雷宁:[答案] 【1】建立明朝,首先要推翻之前的朝代.这个朝代叫做元朝.这个过程叫做造反.但是与朱元璋同时造反的还有两个大人物,一个叫陈友谅,一个叫张士诚.他先把陈友谅的大军六十万人在鄱阳湖灭掉了,而后又把实力较弱的张士诚也干掉了.之后才开始...

江孜县15886781307: 明朝前期都有哪些名将
仇由知雷宁: 徐达,常遇春,蓝玉,朱文正,傅友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