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谨言慎行的故事?

作者&投稿:调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谨言慎行的名人故事~

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
  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



 春秋末,范蠡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忠心效命,勤苦效力,为越王谋画20年,帮助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势日盛,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诸候之机,他建议勾践发兵攻吴,获大胜,俘吴太子友,数年之后灭吴,迫使夫差自杀,雪洗越国当年被吴灭亡的耻辱。继而又助勾践北征,直副齐鲁,称霸中原。
  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兔死狗烹”,历史上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

孔融让梨、三顾茅庐就不用说了吧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孔子谨言慎行

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说:

“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后悔自己的多言多事。不要说没有什么损伤,那引起的祸患将要影响深长。

不要说没有什么损害,那引起的祸患将要继续扩大;不要说上天听不到,天神正在观察着你呢。火刚冒烟的时候,你不去扑灭它,到了火势很大的时候,又怎么办呢?水还是细流的时候,不去堵塞它,那么最后就要扩大成为长江大河的;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有的就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

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将来就非用斧头不可啊。”“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好胜的人一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级,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谦下一些。

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头,所以退居后面。”“温厚恭谨,戒慎仁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谦虚下人,人们永远超越不了它。大家都拥向那里,只有我坚守此道;大家都到别的地方去,只有我不迁徙。把我的智慧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不显露自己的技能。

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2、不要快人快语,容易得罪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

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让太后明白,如果太子不经受磨炼,将来继位的时候会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3、不要轻易承诺

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四个诸侯国攻打卫国,卫国被攻陷后,齐国诸侯齐襄公担心周王会派兵来讨伐,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统领兵马在葵邱那个偏远的地方戍守。

二位将军临行前请示齐襄公道:“戍守边疆虽然劳苦,但是作为你的臣子不敢推辞,只是我们去驻守得有个期限,主公以什么为期限呢?”当时,齐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应付说:“现在正是瓜熟时节,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朕会派遣别人替代你们的。”

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但是齐襄公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招致两位将军的不满。他们给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暗示齐王能履行诺言,谁料齐王根本就没招回他们的打算。两人气得牙痒痒,暗地联合公孙无知,起兵造反,推举了新的国君。

所谓“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要做出承诺,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万不要轻易向人许愿,不然就会招致祸患。

4、祸从口出,不要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5、把握好说话时机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古语有云:“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或“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奉劝世人“慎言慎行”。《论语》中也通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等字句让我们品味”慎言慎行”的真谛。但真正去实践“慎言慎行”,这也是拷问着我们个人的处事与应变能力。“慎言”,即说话要谨慎,不夸口无法兑现的承诺。“慎行”,即谨慎自己的行为。慎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事先将“行的结果、行的后果、行的影响”计划好。

杨修的死也和这个话题有关,另外还有吕留良案,清朝很多文子案都是因为说话惹的祸

找三国历史

司马迁,看看他的下场吧,唉生不如死啊


历史上有关谨言慎行的故事?
”这个男孩说:“没有吧,我怎么怎么脾气不好了?”于是他的父亲指着自家园子里的围墙说:“那这样吧,你每发一次脾气,生一次气,就往这墙上钉一颗钉子,到时候你自己看看你发了多少次火吧。”儿子一想,也行,那就看看吧。于是他每向他的父母发一次脾气,他就往墙上钉上一颗钉子,结果几天下来,...

古代帝王的家训有哪些?
明哲保身,谨言慎行。在缺少民主的专制时代,鉴于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事实,不少家训都教育子弟恪守深自韬晦的处世之道,“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个人不如少识一个人”(高攀龙:《家训》)。 二 传统家训在对子弟家人实施上述基本内容的道德教化时,在途径和方式、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绝...

少言多思慎行的短句子
1. 找几句有关“谨言慎行”的名人名言 ·一钱谨慎胜过一磅智慧。 ——德国谚语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雨果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琼瑶佩语·修己 ·勇敢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谨慎。 ——英国谚语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 ——蒙古 ·啊,谁能老是依靠着命运呢?一个人跟着忙...

关于历史的问题?
30.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923—1929)他因谨言慎行而被称为“谨言慎行的卡尔”。31.赫伯特·C·胡弗Herbert Hoover (1929—19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事国际救济工作卓有成效,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32.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小罗斯福, 他因领导第二次...

有关诚信词语100个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是由:“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来的,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出自《...

宦官的选用有何讲究?
事实上,懂规矩、守礼法、谨言慎行从来就是宦官的金科玉律。 自秦汉以来,大凡宫中内宦得势,民间自宫之风便转兴盛。自宫者们深信,只要有后宫存在,就需要宦官,皇帝就不可能把他们一概拒之门外,因而一批又一批的白宫者及刑余之人抱着这种心态拥向皇宫。然而,既然宦官选用的程序是如此的复杂,条件是如此的苛刻,阉割...

康熙十三子胤祥到底有没有被拘禁十年?
他之所以自此谨言慎行,敬恪有加,以终其生,可以从这里找到部分答案。这便是雍正帝所言康熙帝对允祥的“随即鉴宥”。 由于心情郁闷,允祥终于患病,“湿素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此症时好时坏,经御医反复医治,很长时期未愈。康熙帝是位慈父,尽管对允祥十分不满,但对儿子的病痛仍...

论语中关于失败常有之事的句子
这是我自己收藏的一部分. 因为比较喜欢论语. 在这跟大家分享下.\\r\\n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r\\n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这一条教大家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r\\n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论语的言语论述,你认为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
养方式。它是孔门后学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为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 界而提出的一种修养方式[1]。它最早出现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 ,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

有关自律的四字词语
【出自】: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译文】:所以上面的人行志选择友谊,坦在那些无忧于下啊;下面的人能自己谨慎行事,坚定他们没有受上了。4. 谨言慎行 【解释】: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谨言慎行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
宓岭清火: 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名人讲礼貌的事例 -
宓岭清火:[答案] 1.孔融让梨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 武公在诗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因为口无遮拦,整天胡言乱语,最后死于多嘴多舌的人,有反面的谨言慎行的名人例子更好 -
宓岭清火: 历史上的杨修就是这样的人啊,杨修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整天对曹操的事情多嘴多舌,最后被曹操斩杀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关于历史古今名人的诚信的正反面例子 -
宓岭清火: (反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历史上关于诚信的故事 急急急急急!明天就教了! -
宓岭清火: 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关于诚实守信的历史故事谁知道? -
宓岭清火: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姿态高低做事的事例 -
宓岭清火: 曾国藩,文能治国,武能用兵,一代名将名相,这样的全才中国历史上不多见,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声名远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却能始终坚持低调做人,谨慎做事,的确令人佩服.这也就是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做人之道的精髓...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有关诚信道德的历史故事! -
宓岭清火: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文明礼仪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
宓岭清火: 事例:1、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

六枝特区13170884172: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出处 -
宓岭清火: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为不敬老而遭受挫折的例子历史上也很多.秦晋之战是一次重大战役,战前,秦穆公向秦国一个叫蹇叔的老人咨询.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恐怕不行.军队远征,士卒疲惫,敌国再有所防备,就很难取胜.我看还是不要去了.”穆公不听,出师东征.蹇叔哭着对主帅孟明说:“孟明啊,我看到军队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师回国了.”秦穆公非常生气,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我看你早该死了.”然而战争发展应验了蹇叔的话,晋军在肴击败了秦军.秦穆公后悔当初没听蹇叔的话,但也悔之晚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