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高分悬赏!分析唐诗

作者&投稿:法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分悬赏,诗胜请进,急急急……帮帮忙!~

池水悠悠爱琴柔,
娇色一园桃花开。
娇莺依常鸣翠柳,
我心相思藏不漏。
爱你何必说出口,
你如红酒醉迷人。
让我轻轻挽你手,
踏着青青河边草,
走,走,走

右键-源数据-系列-名称里面修改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1,2,3,4,如果是横坐标的,右键-源数据-系列-分类X轴标识里面改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词鉴赏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到第二句时,诗人才把视线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遥看瀑布挂前川",点明诗人是站在山脚之下,抬头远望。一个"挂"字是静态的动词,如果是近在眼前,那么就会置身于瀑布的声响、水势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觉了,不过那样就会与题目中的"望"字脱节了。只有"遥看",也就是远远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远带着跳跃,伴着水声的瀑布才会静静地"挂"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这也是诗人看到瀑布时的第一感觉。诗歌的前两句有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可是李白却非要它动起来,所以选择了一个"生"字,具体入微地反映了香炉峰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诗人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下来,这种打破常规的写法,使得他笔下的这两句诗绝不雷同于其他任何地点、任何时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属于晴朗的早晨,远望中的"庐山瀑布"。看似寻常的词句,却蕴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组织呀。

诗歌的前半段是客观的写实手法,而后半段却一改前态,转用最夸张的比喻和最奇特的想象,这也是李白诗歌浪漫风格的最大特色,不论长篇短制,都是手到擒来,运用自如的。的确,每当人们欣赏高山瀑布之际,都难免会被其深深打动,更不要说是心中永远跳跃着激情的"谪仙"李太白了,他与这种永不停歇,不顾一切地只管向前(向下)冲去的宏伟景观,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和共通之处。所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比任何诗人所能想象的都更加精彩,更为独到,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敢写呀。"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对瀑布长度的真实表述,我们反而会认为"飞流直下三千尺"恰恰是对庐山瀑布的最好描述。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完全可以看成是李白性格与天性的物化写照,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一句,《望庐山瀑布》诗可能就不会如此千古流传、尽人皆知了。银河是由横亘天际的无数颗星组成的,本来就是人们的想象浪漫之词,因为每一颗恒星之间相距不啻十万八千里,可是自打出现了这个词,又有谁想到用"银河"这一人类赋予天象的美妙词语再反过头来比喻地球上真实的自然景观呢?不但是那样大胆,而且是这样准确,当没有人用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银河与瀑布之间的共同点,但当李白落笔之际,便成为了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千古绝唱!他把银河来了一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又从"九天"落到"庐山",但其神韵依然,光采照旧,不论在何处,都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这是在用"银河"来比"庐山瀑布"吗?当然,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了,但你能说这不是谪仙在借天上的"银河"和庐山的"瀑布"的无穷之水,来浇自家怀才不遇的块垒吗?此外,由于用了"疑是"一词,愈发为全诗蒙上了一种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

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凭心而论,说徐凝的是"恶诗",虽说是"戏言",苏轼也有点太矫枉过正了,但他认为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古来唯有谪仙辞"确是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的。

如果有人觉得这首《望庐山瀑布》只是一首写景诗,并不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宣泄的话,我们再来看一首有关山的小诗,体会一下,李白是怎样与山融为一体,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知音与伴侣的。这首小诗叫《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五言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内,宣州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两位诗人,人称大、小谢的谢灵运和谢�都在这里当过太守,这两位都是李白心仪的诗坛前辈,特别是小谢,更是一再于诗中提及。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宣城。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此时他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尽管也落得逍遥自在,但是内心的孤寂却是一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的。李白一个人呆在山中,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甚至连有生命的东西都远远离开了他,"众鸟高飞尽",连鸟儿也迫不及待,不约而同地远走高飞了,高高地飞开,统统地离去,最后,连一只鸟都没有剩下,"高飞尽",把鸟儿的飞去写得这么坚决彻底,毫不留情,真有一种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悲剧色彩,但这还不算,不但是有生命的飞鸟不肯留下,哪怕连会动的云彩也不例外,"孤云独去闲",天上只剩下一片孤单的云彩,留在这里不是还有李白可以做个伴吗,但是,不,那孤云虽然孤独,却也羞于和李白同流合污,而要坚决与他划清界限,"独去闲",虽然不像鸟儿那样可以展翅高飞,但是也从容地、义无反顾地飘走了,……当一个人身边无人作伴时,大概内心总希望有什么东西来陪伴他,或者是看天上云卷云舒也好,或者是听树上鸟鸣鸟唱也好,但现在却都离他而去了,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家寡人"了。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似乎还有一些期盼和希冀,而此时的李白真可谓是"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了。那么李白既然不但被世人所冷落,甚至不管是有生命的"众鸟",还是无知觉的"孤云",总之是世间一切能动弹的全都厌弃了李白,周围万籁俱寂,没有一声鸟鸣,没有丝毫动静,在这种清幽宁静之中,李白在想什么?有没有反思,或者后悔自己这大半生来的作为举止呢?他没有,因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可以找到灵魂的寄托,在大千世界中找到知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世上还有一个对自己情有独钟的伙伴,就是那对面的敬亭山,这一方面是李白能够苦中取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更加深层的悲哀,因为"敬亭山"只是一座无知无觉,既不能"飞",也不会"去"的山呀!可是李白没有屈服,没有向世俗低头,这座山是他的知音,知音在什么地方?耐得住寂寞,我行我素,有鸟也好,无云也罢,都奈何不了我一丝半毫!这就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根本原因,所以说,这是在写自己的孤独,在写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在写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寄托,正如《诗经》中所说的,"我心匪(匪即非)石,不可卷也。"或者如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中所称道的那样,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难怪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要赞此诗为“传‘独坐’之神”了。(田南池)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赵其钧)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赵其钧)


求四篇短的文言文+全文翻译!急!高分悬赏啊!!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高分悬赏跪求答案:两句文言文翻译题 当时宪素有吞并关东的志向,叔略多次进献用兵计谋,宪素十分惊奇。宪素下降圣书,褒奖叔略,赏以粮食和布匹,并告示天下。 文言文翻译,求大神,高悬赏 一个叫成德的兵部主事要翘辫子了,给另一个叫世奇的人发微信,用慷慨、从容两个牛逼...

急急急!高分悬赏,英译汉,翻译短文
We are on a Journey 我们身在旅途 Wherever you are, and whoever you may be, there is one thing in which you and I are just alike at this moment, and in all the moments of our existence.无论你是谁,身处何地,我们都的处境都一模一样. We are not at rest; we are on a ...

急急急急急!!!高分悬赏
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

关于环保的小品,急急!高分悬赏,好的再加分!
场景一:(画外音:这是一个发生在马路上的故事)清洁工上场,拿着扫帚在扫地。台词:我呀,姓寇,叫寇不准,干清洁工已经整整10年了,天天在这里扫呀,抹呀,和这马路呀栏杆呀有感情了,看见人家从干干净净的马路上走,我那个心里呀,美得跟抹了蜜一样,可是呀,看到那些不爱护环境,随便乱扔...

急!高分悬赏三分钟演讲稿!~~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

急急急急,高分悬赏。
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各是216,126元。2.应该是240个吧。(如果对了再给你过程)3,设买了红笔X支,原价为5X+(66-X)9,实际花了5×85%X+9×80%(66-X),实际上付了原价的(1-18%)方程如下:〔5X+(66-X)9〕(1-18%)=5×85%X+9×80%(66-X)(594-4X)82%=5×85%X+9×80%...

关于刑事案件,急急急,高分悬赏
1、乙不可能构成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需要的是紧迫性,而乙在那边等两天明显是做好了准备,他肯定能够预料到有可能会打起来。如果两天前乙预见到人家要杀他,他应该做的是向公安机关报警,如果公安机关没来,甲打他了,他的反击才算正当防卫。由于乙已经死亡。对他定罪无意义。检察院也不会对他提起公诉...

急急急,高分悬赏!
1、离开工程模式:输入00,确认。 2、关闭工程模式:输入241,确认(注意,这种方式将关闭工程模式直到你再次用特殊方法打开)。 3、显示在线帮助信息:在工程模式,按住*键不放,画面将切换到该画面栏位的缩写或代号,并有简短帮助信息供使用者查阅,此求助画面将停留到使用者再次长按*键始离开(注意51XX毓的V5.00~5.02版本...

急!高分悬赏10分钟演讲稿!~~
几年来,我们按照注重覆盖、注重基层、注重内外结合的原则,以实施创建院级文明单位为重点,以着力强化院系两级创建机制为保证,精心培育和组织开展院级文明单位、院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楼道、文明家庭创建,以及着力拓展与驻楚雄的77281部队结队开展军民共建,与中国电信楚雄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

高分悬赏计算机编程题!全部分送出!高手请进!紧急!
1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以_A___为基本部件。(1分)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3、彩色显示器的显示效果___B___。(1分)A、取决于显示卡 B、既取决于显示器,又取决于显示卡 C、取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 D、取决于显示器 14、为了唯一确定所...

长岭县15766192643: 30分高分悬赏!!! 阅读《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望高手指点谢谢 -
侨质生脉: 你可以百度一下..我刚刚随便百度一下都有你要的答案...这是炼字这道题的 这句诗中用的好的字是“长”和“畏”.一个“长”字是形容词,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之中,暂时停留此地,希望长醉此地,不愿前行的心理;一个“畏”字是动词,诗人不愿早晨的钟声敲响,因为,晓钟敲响意味着必须上路,分别.一个“畏”表达了诗人留恋此地不愿继续羁旅的心理.“钟”字是个名词,本身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你看看是不是写错了.你先看看行不行..不行我再帮你想一想..

长岭县15766192643: 古诗 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炼字分析与艺术手法资料整理~~要超详细,超完美的 高分悬赏 -
侨质生脉: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

长岭县15766192643: 高分急求古诗赏析! -
侨质生脉: 绝句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鉴赏〗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

长岭县15766192643: 急求一篇古诗词赏析,急急急!!! -
侨质生脉: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

长岭县15766192643: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有悬赏分的.虽然不高.帮帮忙《雪晴晚望》贾岛诗歌鉴赏
侨质生脉: 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望,为后面的远山近水打下基础.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

长岭县15766192643: 高分悬赏啊 求几句词藻华美、含义深刻、臆想丰富的唐诗句或是宋词、现代诗.也可以是几个词,但也要感觉诗意朦胧
侨质生脉: 柳永: 杨柳岸,晓风残月.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比较喜欢这几句.

长岭县15766192643: 古诗翻译!!!好的追加悬赏高分!!!!!!! -
侨质生脉: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九月九日重阳节回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 (身处他乡,举起辞别的酒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然厌倦了南方的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北去的鸿雁何时才能来呢?)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流逝的水翻滚着波涛连接着武岗)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与君辞别却没有离别的哀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你我一同经历风雨,患难与共) 明月何曾是两乡. (明月之下,又何曾会是两个地方)

长岭县15766192643: 两首黄河的古诗以及赏析,赏析要200字,急急急/*/* -
侨质生脉: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

长岭县15766192643: 赤壁赋节选的一些问题 高手请进,高分悬赏啊 急急急啊啊啊啊啊 -
侨质生脉: 1,江水,明月,白雾,通过景色和人的感情相容,以景写情,以情序景.情不深,景焉能美?你认为呢?最喜“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作者身处一舟,却能从全景看景,此正是作者的大胸怀的写照.

长岭县15766192643: 高分悬赏 懂文学 古诗的请进 觉得自己可以请进 有人冒了这一句:"何时当秋听,今朝已感情",什么意思
侨质生脉: 已能清楚地证实,这句,确实来自高启的诗. 明 高启 《新蝉》诗:“隔叶栖身隐,移柯忽意惊.何时当秋听,今朝已感情.” 其中,“感情”,是指触动感情的意思. 一、【先说高启其人】 高启(1336~1374) 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