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近代史纲要 论文

作者&投稿:善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论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关键词:鸦片战争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把“80后”大学生的思想带回到近代,让他们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接受先进思想,激发爱国之情,成了任课教师肩上的重任。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共产党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道路是中国的必然出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此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如今拥有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适应执政环境,加强执政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由此可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
  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4]。
  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
  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
  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
  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和教育的工作。

  还在中学时就曾经看过十二集系列片《大国崛起》中的一部分,今年修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老师的鼎力推荐下,我又从中选取了几部之前没有看过或是看过而印象不太深的逐一观看。
  首先想为这部系列片叫好。以往我也看过一些题材各异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不能不说,总体感觉还是欧美的一些纪录片有更生动的讲述、给人更深的印象以及更多的思考与赞叹。比如著名的Discovery系列、IMAX系列,还有BBC的一些节目,当年都带给我不小的震撼与启迪。但是,近年来,我注意到了一个好现象,国内似乎正在不断地涌现一些高质量的系列专题片。比如《丝绸之路》和这部《大国崛起》。这样的一些专题片,显而易见绝非粗制滥造、七拼八凑就能搞出来的,而是经过非常多的努力、创造才铸就的。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我觉得它很启发人、给人美的感受,并且可以和那些欧美的优秀专题片相媲美的地方——使它具有了较高的能经受时间考验的能力。我想也许五年或是十年以后,我不一定会再去想看这部片子,但如果再看一遍,定当有新的收获、启迪。
  下面想谈谈一些深入感受。
  一未来的集体力量的形态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原因是它是对国家这种东西的思考的一点延伸。
  近年来,“全球化”这个概念甚嚣尘上。但其实这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人为宣传出来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我们常说西方媒体怎样有偏见、如何的被政治目的操控。但其实是欧美的政府在操控他们吗?很大程度上不是,而是它们为各大财团、经济利益实体联盟服务。“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遏止野火》中对此作了深刻揭露。这又牵扯到近来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关于某个经济的幕后推手在如何操控世界等等阴谋论。阴谋论从来都是有趣而诱人的,我以为当然不可全信,但它往往能说明问题的某些方面。所以,我们自然会思考,这些事件与上述解读反映出的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的力量都集中到哪里去了?如果忽略许多人都有所耳闻的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的阴谋论说法,那么在《大国崛起》讲述的那四五百年中,似乎大量的集体力量还集中在国家这种人类社会形态中。当然,从现在的世界的样貌看起来国家似乎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力量的一种聚合体。但最使人深思的也就在这里,这到底是表象还是实质?我真不知道。
  民族国家,在我看来好像几乎是和国家一起发生的,也许应当说晚一点点。但也有可能“国家”是一群住的较近而血缘上大抵有些联系的人们聚居久了后,在这个圈子中形成的认同概念,同时也是原始的“族”的观念的形成,后来逐渐扩大,也就有了既重视生理遗传也重视文化的“民族”观念。民族国家曾经承载人类历史上了多少的屈辱与血泪、光荣与梦想,自不必赘言。《大国崛起》中的大国几乎都是民族国家。那么,我们是否认为民族国家就是唯一的、正常的国家形态呢?一个特定民族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是否是他们应当努力追求的一种幸福呢?我都不完全同意。准确地说,我觉得也许未来不一定将延续这种历史规律,但也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
  鉴于对构建中国力量的认同感,我有时对美国怀有种种不太善意的担心。美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那它是否会代表一种国家构建的新趋势呢?如果这样,我们会落后吗?目前,我还是对中华民族国家抱有极大的认同感,我不信我们会在这个问题上落后。
  2006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现在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城市有成百上千。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大概可以分为地区性城市、国家级城市、所谓全球城市。有一个著名的地理学家兼社会学家Saskia Sassen在他1990年的一本书《The Global City》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真正的全球城市只有三个——东京、纽约、伦敦。很多全球性的经济组织、跨国组织的总部都设在那里,很多强悍的大企业的总部也设在那儿,他们正好是金融市场三个时区的最大交汇点,那么也就聚集了全世界最高端的法律、会计、保险等等专业服务业。这些城市一手掌握了全世界的经济命脉。他们与世界各地的城市联系形成一个网络,其密切程度远大于本国内某些地理上更接近的城市间的联系。他们形成的经济力量如此重要,他们会迫使政府放权、开放市场,有些国家为了使自己也有这种全球城市,甚至不惜牺牲一些主权。那么中央政府的能力是否正在不断被削弱呢?城市是否在逐渐僭越国家呢?未来,城市是否会逼迫国家让位而成为区域间最重要的交流单元、成为不同于国家的未来的集体力量的形态?
  二个体观念的变化
  现在世界上逐渐有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是没有“根”,他们原先也属于某个民族、某个特定国家。但最终这个根不再有多少作用,对于他们特定的人生来说不再形成任何羁绊。而这种人相互之间的经历往往也大相径庭。
  从古就有这种人。汉朝时候就有一中原的官员,在汉朝官场不得志又遭人排挤,就跑到匈奴人那里去,并当了大官。结果却是惊人的。之后许多年,匈奴政权对汉王朝实施的几次大阴谋都是他策划的。从汉人角度看,他当然十恶不赦;但从他自己来说呢,如果他并不认同自己的根对自己的束缚的话,那他无疑极大地实现了自我价值,是匈奴人的大功臣。
  二十世纪,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公益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力于全人类幸福的非盈利组织,比如无国界医生、绿色和平组织等等。我们不能不说他们中的成员的思想境界、所作所为是高尚的。但同时应当注意到,有时他们的思想、作为丝毫不再顾及自己的根,从他本国本民族角度来看也许就认为他们忘本甚或胳臂肘向外拐。那么,他们是具有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呢,还是过于幼稚呢?
  现在的一些在国际上到处投资以全球为市场居无定所的商人们中的一部分也存在这种“国际公民”现象,他们的根完全只是一件个人历史中的琐碎小事,他们的精神上、价值判断体系中,不用承载任何有关民族国家的重量。同样的,一些科研工作者也是一类典型的例子。
  再说说世界各国的移民,他们有的还深陷在根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中,有的却已完全抛却了自己的固有包袱,完全接纳新的文化,并且活得很自在,在一个与自己的根无关的形势下尽力实现个人价值。
  我提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它是人类未来的一种思潮的话,那势必极大地影响未来国家社会形态的构建。
  三我们将创造怎样的未来
  自从冷战结束,似乎核冬天的阴影已然渐趋遥远,但人类总要面临新的挑战——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环境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隐含的谈一切事情的前提,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文明如何延续就得搬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跟远古人类的处境有点相似),一切总在晃着公众视野的各种上层建筑会瞬息间倾圮。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大家似乎都还有些迟钝,有时我就怀疑,这个根本问题到底还有救没救。但是,似乎现在要谈一些上层建筑的事,也不能老纠缠于这件事,只能放一放。
  《大国崛起》中说近一二百年人类的发展是在飞,我们似乎也毫不怀疑过去的一二百年乃至现在对于全世界都是大变局的时代。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所处的时代是否是一个对于全人类来说的关键的演化的时期。相反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可以说中世纪的某个一百年对于欧洲就不是那么关键、明朝的某个五十年似乎不太重要(这只是为了表意而做的粗糙说法,历史当然不能断开来看)。如果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对于全人类来说的关键的演化的时期的话,那到底是什么在变化呢?是科技吗?有多少新的大国要崛起,有多少旧帝国要衰落?还是像前文所说,我们可以设想某种“未来的集体力量的形态”?国家是否还要唱主角?而人类精神的思潮又要走向何方?


赤坎区19839785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业论文(3000字左右,不符合要求的就别进来了) -
类景田可: 符合

赤坎区19839785466: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
类景田可: 其实这门课的老师也知道你们不可能提出新观点,主要是格式要规范.标题无疑是必须的,就是你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接下来是“摘要”,是对全文内容的简要概括.下面是“关键词”,一般三到五个.然后就是你的正文,最好能分为几个部分.正文后要注明参考文献,就是你参考什么人的什么论文或书籍,出版信息要全.

赤坎区19839785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不求写,只求指点,2500字 -
类景田可: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

赤坎区19839785466: 请问你有那个中国近代史纲要选章论文范文吗?
类景田可: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章论文我有好几篇,可以供你挑选.

赤坎区19839785466: 大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关于古代社会为何不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从文化和体制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中国古代社会有哪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未能进入近代资本... -
类景田可:[答案] 古代中国的社会问题是农民 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

赤坎区19839785466: 高分求中国近代史论文,要求原创~~~~ -
类景田可: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1915年--1923年)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赤坎区19839785466: 怎么写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类景田可: 哈哈 根据所要写的内容 缩小范围,在列出提纲,逐个找资料,然后在整理,根据论文格式排版 就OK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