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宫未解之谜有什么?

作者&投稿:颜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的国王武则天有哪些未解之谜呢。为什么后人对她了解很少呢。~

  唐武后光宅元年,爆发了一场由李敬业等人发动的旨在反对武后称制的叛乱。这场叛乱因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闻名于史。尽管这场叛乱很快被讨平,但因骆宾王的这篇杰作,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笔力雄健,行文流畅,其名垂千古的文学价值向为学人所尊奉。或许其历数武氏罪状极具文献价值,在最终将武氏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功不可没。如果将此文印证于其创作时代,又会从其文里文外,体味出它隐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命题。其中尤以社会权力的形成与维系、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关系,最为令人警醒。这方面的严酷,不仅构成了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困惑,同时也与几千年来知识阶层沉重而扭曲着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千古以下仍令人深思难解。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巨大人文价值集中体现在其篇首,即历数武氏罪状的部分,不仅为历史提供了一个丑恶的统治样本,也提示了一些历史未解之谜。为方便叙述,将这一部分内容分句标识。其文曰:“①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②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③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④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⑤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⑥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⑦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⑧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⑨近狎邪僻,残害忠良。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所同嫉,天地所不容。”够了。引文至此,已基本体现了该文的巨大价值——其可证实内容已足为世人提供一个道德败坏的掌权者的标本;而其不可证实部分,则给研究者指出了用力的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内容都是些什么。①句文章开头就将当时的现状与历史结合到了一起。现实是什么?皇帝已经成年,太后临朝称制与古制不合。更值得诧异的是,这个违制称制的太后的品行也很成问题。“性非和顺”确有所指。早年唐高宗为立武氏为后,欲废当时的皇后王氏,为此与大臣褚遂良见解不合。高宗出言叱退遂良,一直藏在帏帐之后的武氏出言道“何不扑杀此獠”。“地实寒微”或有数解。武氏之父地位本不甚高,她在自己家里因非正室所出,就更见低微。正因为此,武氏在太宗宫中只是一介才人,此其一。武氏被唐高宗从沙门超擢入宫,此其二。皇后、太后,都是应以母仪天下之面目面世,武氏显然与此无缘。此等人物临朝,实在是开了历史的大玩笑。②句进一步张扬武氏的来历。既然武氏曾为太宗所御,高宗再以其为妃为后,显然是高宗的不是了。当然,骆宾王的着眼点,并不在编排两位先帝的不是,只是着重强调武氏的尴尬出身。③句费解。昔人以为此晚节是相对于太宗朝而言。武氏以事太宗之身,再事高宗,确实称得上秽乱。但以武氏日后的荒淫习性来看,如果在高宗宫里,有秽闻传出亦属情理之中。④句又一次提到武氏身事两帝之事,并表明其原有的皇后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联系到当年的皇后废立风波,武氏的个中伎俩当是朝野皆知的。⑤⑥句回顾了武氏登上皇后之位的简要过程及关键所在。确实如此。一向庸懦的唐高宗在废后立后一事上,表现了他绝无仅有的刚毅。其结果昭示,朝野的一片反对之声,也挡不住皇上的一意孤行。⑦句是⑤⑥句的结果。后半句前人解为,因武氏以一身事父子两帝,从而陷太宗、高宗父子于兽行。确实,若武氏只是隐事高宗,不示丑于世,纵使这种乱伦行径为人不齿,但若隐晦行事,总较之冠冕堂皇张扬于世让人容易咽下这口气。怎奈唐高宗喝了武氏的迷魂汤,非示丑于天下,这也叫无可奈何。或许前人的解释还不充分,高宗朝前期,曾由武氏授意,赐其长子、废太子燕王李忠死。而李忠的谋反罪名又显然不为朝野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宗的此等兽行又是拜武氏所赐。⑧句为武氏品行定论,非臆断。武氏之毒也是大大有名的:为了搬倒王皇后,她不惜闷毙亲生女儿;如愿称后,她又将王皇后及萧妃斩去手足扔进酒缸溺毙;至于毒死亲生的儿子太子弘,饿死儿媳等事,更是令人发指。⑨的前半句,前人多解为武氏重用李义府等奸人。此解不确。李等人士毕竟还是朝廷大臣,不能一概指为邪僻。在高宗干封年间,武氏招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行巫祝之事,被高宗发觉,差点酿成了一场废后风波。自汉武帝起,巫祝之事就被皇室严厉禁止。作为皇后,武氏以身犯事,尽管至骆宾王写此文时,年代已远,但仍是大罪一件。后半句无需解。长孙无忌、来济、韩瑗、褚遂良、于志宁都相继遭武氏陷害。⑩句的“姊、兄”可以指出其证据:姐指韩国夫人——武氏的同母姐,因与高宗有染,被武氏毒死;兄指武氏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堂兄武惟良、武惟运——此四人因早先对武氏母女无礼,及武氏立为皇后,升他们的官,他们毫不领情,终被武氏找罪名处死。而“君、母”二字一向无解。史料中也找不到武氏谋害高宗的明证。但武氏的长子太子李弘被毒死后,曾由高宗破例尊号为孝敬皇帝,这或可给弑君一辞提供弱证。鸩母一说,则没有丝毫痕迹。或许是骆宾王写作时为了与前句配对凑音节而作。但在此之前,其所列武氏罪状足以骇人听闻,骆宾王及其主使似没有必要编排一条伪证,使武氏罪状的整体真实性受到破坏。在没有证据而只能臆断的情况下,笔者猜测此事可能与韩国夫人之死有关。武氏毒死其姐,或会受其母杨氏的诘难,母因此而遭毒手。究竟如何,恐怕已成千古无解之谜了。
  行文至此,武氏之罪大恶极已无可辩驳。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固然是昏君暴君层出不穷,但可以肯定,像武氏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品行低劣、公开罪恶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从理论上讲,皇帝应是天下道德伦理的准绳。毫无疑问,以武氏为首的政权在道德上已经破产。即使以前没有破产,经过骆宾王这一番张扬也必定破产无疑。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道德破产的武氏政权曾有过任何意义上的权威削弱。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否,道德因素并非至关重要。这样说确实令人吃惊,然而却是严酷的事实。那么,维系一个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或曰,是权力带来的利益分配——当一个权力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处时,它总是能有效地运转,正是武则天时代,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武则天不以杀功臣著称,但她杀功臣的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亦可名列前茅。这里所谓功臣,是指为其取得权力出过死力之人,其中有一大半为她所杀,过河拆桥的意味极重。值得一提的是,她如此作派,竟毫不担心会无人替她的政权效力。据传,确实有人为此提醒过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她以飞蛾扑火为譬,指出,尽管有飞蛾因扑火而死,并不能阻挡其它蛾子继续向火扑来,因为只要是蛾类,就非如此不可。原来如此,社会培养的士人都必须通过入仕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难怪他们义无反顾地以能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所以,尽管中国古话里就产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叹,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过江之鲫。这或许与供需关系有涉,因为由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的数量,总是远远低于社会显在与潜在的求职人数。而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欲为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道,竟再无其它出路。所谓“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除了皇上的“恩典”,人们并没有其它途径。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是靠了笼络住唐高宗才一步一攫取权力、扩大权力的。深谙权力三味又修成正果的武则天之流,从骨子里轻贱知识分子和其它人才,先是使用他们,然后毫不留情地干掉他们,而绝无人才断档之虞。于是,在很多人还愿意为这个政权效力时,它是很难垮台的。这就是武氏政权岿然不动的秘密所在。同时,这种现实又印证了这样一条严酷的社会法则——不论社会精英受到何等程度的摧残,都不会使一个政权迅即崩溃。它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只是社会发展的停滞与社会生活的黑暗,而这一切灾难恰好是由社会底层,包括被摧残阶层最为深切地感受着。既然施虐者在施虐时没有任何直接损失,又怎能奢望这些暴虐会停止下来呢?
  除了对武氏的揭露,骆宾王文章还揭示了一个反抗者自身的问题,即,武氏的种种劣迹并非到骆宾王写作时才广为人知,为什么到徐敬业起兵时才一下子提出清算总账呢。原来徐敬业等人因触犯了武氏之法,遭到贬黜,一些心怀不满分子聚到一处,才酿成了一场大乱。那么,如果不是这样,武则天再有十倍罪恶,徐敬业等也不会起事。于是,徐敬业等人的反抗,并非是出于公心义愤,完全是因为武则天革命革到了他们头上,严重损害了他们个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动了私心私愤,最终铤而走险。最妙不可言的是,他们居然也做成了这篇慷慨激昂的公论,尽管骨子里并不硬气。难怪武则天之流要看不起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可以依附,他们总是会安之若素,依附不成时,才会发难,而这种发难又多半成不了事。所谓秀才造反,十九不成。
  更有甚者,徐敬业造反不成,自己人头落地、全家灭门不算,连祖坟都让武则天扒了。想当初,正是徐敬业的祖父李绩一言九鼎,为武则天当上皇后铺平了道路,并为武则天主持史无前例的封后加冕仪式,其对武氏的贡献应是无与伦比的,其最后竟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凡为武则天出力的人,多没有好下场。不知是报应,还是为虎作伥的必然结果,中国历史已提供了太多这方面的范例。也许正是这种不良预后,使得整个社会保持了一份良知,也使恶势力的膨胀有度可限。无论怎么说,武则天政权持续时间之长还是令人惊异的。由于武氏早先的卑微以及其追逐权力的行径,受到绝对多数的朝廷正统势力的强烈抵制,故武氏政权对所谓的正派人士有一种天然的敌视。如同武氏本人唯权是务、品行俗劣一样,武则天时代朝中的下三滥也异乎寻常的多。并且这些下三滥根本不屑以假仁假义的面目出现,处处以丑恶本色招摇得势,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有正义感及有才干的人处处受倾轧,常常处于下风,且人材凋零。就在这种状态下,武则天的政权经历了诸多的外忧内患,策动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竟是无往而不利。是不是那些品行极差之人身负治国之才呢?当然不是。那些败类充其量只能是构成武氏权力,并为其壮大声势,而事关天下气运的国计民生料理,又非正派人士料理不可。于是,历史又产生了一个奇异现象,即,尽管在相当多数的情况下,有才干的正直人士饱受摧残,仿佛生物生理上的代偿功能一般,那些幸免于难的知识管理人才超负荷超水平的运作,在极度不利的条件下,完成了那些看来无法完成的事,终于维系了社会不至于崩溃。
  如同历史上多数暴君一样,武则天的政权基本上没有输给任何政治势力,只是由于时间的自然法则而终结。于是,一千多年前由骆宾王《讨武氏书》揭示的诸多命题,始终占据着人们的思考。人们沉痛地发现,此问题尚未因时代的演进而得到彻底解决。所幸的是,现在的知识阶层已可以不通过仕途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望采纳!!!

LZ,各朝各代总有那么些不为人作的宫闱秘史。。。一个个列出来,估计都出书成册啦!!

就拿离我们比较近的清朝来说,光乾隆帝陵墓发掘和研究进程中,就有十个(?我记得好像是这个数,忘了,在图书馆看过的)谜团啦!!!
清代好像还有四大(?说真的我对数字很不敏感)冤案:如杨乃武和小白菜
宋代好像有那个“烛影斧声”,关于赵匡胤离奇死亡,然后弟弟赵匡义登基
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其实也算啦。

  唐太宗篡改国史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这样一位旷世圣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门兵变”内情历来让人生疑,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为后人议论不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修改国史呢?对此,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说法。《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隋唐卷》是这么写官修正史的————设史馆修前朝史制度的确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贞观君臣为唐皇朝的“长治久安”,十分注意“以古为镜”,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训。鉴于武德年间萧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唐太宗深感改组旧史馆、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从此以后,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职责,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的皇位并不是由合法继承得到的,而是其杀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不合乎封建法统和封建伦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也就不能贻示子孙,垂为法诫。因此,唐太宗夺得皇位之后,就着手修改国史,为自己辩护。这种说法认为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时录》时,大肆铺陈太宗在武德时的功劳,竭力抹煞太子建成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功绩并极力贬低高祖的作用。但是这样仍不足以说明太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于是他们又把修改国史的着眼点放在晋阳起兵的密谋上面。他们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杜撰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目的在于把太宗说成是李唐王业的真正奠基人,使其皇位的获得近似于汉高祖自为皇帝而尊其父为太上皇那样的合法性。  

  唐太宗究竟出于何种动机要修改国史?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未有确定的答案,给历史留下了一桩疑案。

  武则天无字碑之武则天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然而,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历史学家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谜

  上官婉儿为何不记武则天灭族之仇?

  上官婉儿是一代才女。在唐高宗时,上官婉儿一家被武则天抄没,然而上官婉儿一心服侍武则天,她为何就不记武则天的灭族之恨呢?

  据说婉儿尚在母腹中时,其母梦中见大秤一杆,于是请教相士,相士掐指一算,惊呼:“此子日后当称量天下。”待到婉儿出生,竟是一个女孩,大家都很失望,说相术骗人,无非为钱财而已,也就不再在意。等到婉儿祖父上官仪被武后杀害后,童年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宫中为奴,本以为会暗无天日,可是等婉儿长成,她的才华开始在宫中显露出来。她博古通今,诗词文章犹为出色,甚至书法、数术、弈棋等无所不精。她的才名很快传到了武后的耳中并召见了她。当场面试时,小婉儿聪明伶俐,从容不迫,一挥而就,写了一首七言诗,其文辞精美,比起朝廷大臣们的腐儒酸调,可谓天上人间。尽管诗的字里行间不时透出对武则天的愤恨之情,可武则天并不计较,并感叹道:“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随后,她命上官婉儿离开掖庭,到她身边来当秘书。上官婉儿接到诏命,心里非常复杂,这个权力至上的女人,曾是杀死自己家人的仇人,害得自己和母亲沦落为奴,现在,她又要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委以重任,而且是随侍身边的贴身秘书,憎恨、感激、恐惧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烦恼无比。但是一个月以后,她就成了武后最信任的贴身女官。武后讨厌批阅表奏,起草诏命,便把这些事都给婉儿处理,由此也正应了“称量天下”的预言。朝廷大臣们也竞相奔走其门下。从此,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由仇视慢慢转为拥护。到中宗李显即位,上官婉儿更是大被信任,中宗被婉儿的才貌所迷,便将婉儿召幸,册封为婕妤,封其母郑氏为讳国夫人。

  杨贵妃未被立为皇后之谜
  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弘农华阳(今陕西华阳东)人。杨玉环出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没有衣食柴米之虞,可以无忧无虑地抚琴吟唱,尽情歌舞,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杨玉环天生丽质,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为博得她的欢心,唐玄宗对其要求千方百计地加以满足,不仅让她享尽荣华,连她的家人也都地位显赫,真可谓“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但是为什么如此宠爱她的唐玄宗,只封她为贵妃,而不册封她为皇后呢?这一点比较奇怪,而且皇后的位子已虚悬多年了。而杨贵妃又为什么不恃宠向唐玄宗提出册立皇后的要求呢?

  对此,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儿子寿王瑁的妃子,唐玄宗为得到她,先让她做了一段时间的女道士,但毕竟是公公娶媳妇。在重视礼制的封建社会,这种败坏伦常的妇女哪有资格做“母仪天下”的皇后呢?唐玄宗不能封,杨也不好提。因而直到死,杨贵妃也未被立为皇后。

  但也有学者持异议,认为这是宋朝以后的看法,思想较开放的唐朝并没有这种伦常观念,它的婚姻关系也比较自由随便。唐高宗李治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为皇后,他这是“儿子娶后娘”。儿子能娶后娘,公公当然也可以娶儿媳妇了。所以以上说法是不成立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玄宗之所以不封杨贵妃为皇后,是从寿王身上考虑的。杨贵妃被夺走,给寿王留下了感情上的创伤,同时也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再加上杨贵妃长期没有生子,皇后的位子很长时间没有人选,一旦发生重大变动,很可能引发宫廷政变,因而,考虑到多种因素,唐玄宗在过完61岁大寿的时候,就将册立杨玉环的诏书公布天下,立其为妃,而不是册立其为皇后。

  尽管杨贵妃未被立为皇后,但宫中称她为“娘子”,礼仪与皇后相同。以其当时的地位来看,实际就是六宫之主,对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妃来说,恐怕立不立皇后都是一样的。

  杨贵妃真的被缢死了吗?

  读书频道首页 > 历史 > 野史逸闻

  杨贵妃真的被缢死了吗?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也有人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强迫上吊而死。

  一些人称,杨贵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实际上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只出现在刘禹锡所作的《马嵬行》一诗。刘禹锡诗中有段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此诗来看,杨玉环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新奇,因而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出质疑。陈氏怀疑刘禹锡听作《马嵬行》一诗,是流于“里中儿”,所以会有很多说法。可是,陈氏也没有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中儿”才一传十,十传百。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庶人,并被下放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假设以“长恨”为篇名,写到马嵬就不写了,何苦还要在后面假设个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从而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军中正乱,贵妃不明去向,只有金银散落一地。诗中详细说明了唐玄宗“救不得”之因,因此正史所载的赐贵妃一死,当然绝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了起来。白居易《长恨歌》说玄宗回长安后要为杨贵妃重造陵墓,结果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了贵妃也许是被人救出。令人深思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恐怕后人不明其故,所以重点突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知”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是暗示杨贵妃没有在马嵬驿死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

  但其生死情况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难解。

孝庄的死、杨贵妃的死

杨贵妃之死

杨贵妃未被立为皇后之谜

可惜无答案!


清朝当后宫一把手最长的女人是谁,一生留哪些疑点,至今无人能解?_百...
最后撒手人间的。但仅仅因为心中郁结就在两年内迅速去世,还是很让人怀疑的。隆裕太后的一生虽然平淡无奇,却也让我们有很多的遐想。历史还需要我们去考证。我们的历史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相信随着古墓的出土,过去的未解之谜在未来也终将被揭开答案。

君王中最“六亲不认”的一个,为何六个孩子被她弄死了两个?
我们可以现在看武则天杀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她自己的长公主,据说她当时是为了陷害王皇后。毕竟在后宫当中想要有立足之地,并且想要登上皇后的位置,她也就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李治废除王皇后的皇位,果然她这样做也的确是得到了奏效,那就是李治废除了王皇后反而将她扶持为了皇后。这也是她杀死的第一个...

所谓的中国十大谜团是什么(关于古代的)
二、《民国遗案》大揭秘历史专题片《民国遗案》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发生在上海滩的大案、要案。通过寻找当年的珍贵档案资料,探访见证人和当事人,真实再现月黑风高的第一现场,探寻那些已经盖上历史印戳的尘封档案,揭秘案件背后鲜为人知的隐情和闻所未闻的悬疑。三、揭秘杨贵妃生死之谜杨贵妃是中国家喻...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的图书目录
并非指王昭君\/104一代才女班婕妤的悲剧人生\/105专宠后宫的赵氏姐妹自杀之谜\/106貂蝉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107上官婉儿为什么没有嫉恨武则天\/108杨玉环未被立为皇后的玄机\/109杨贵妃是否曾逃往日本\/110杨门女将:一段美丽的“假历史”\/112穆桂英:历史上查无此人\/113潘金莲其人真伪之谜\/113李师师的下落...

甄嬛传:为何剧中有如此多的“未解之谜”?
可是仔细一想,如果华妃有了孩子,华妃的父兄还会支持汝南王么,或者说因为华妃有了孩子,汝南王还会信任华妃的父兄么,到时候两虎相争,皇帝自然可以坐收渔利。三、纯元皇后。纯元皇后在整部小说中就是一个未解之谜。她的一切都是从旁人口中得知。每个人都说她温和善良。可是问题是,纯元皇后在自己的...

中国古代有哪些未解之谜
《中国历代未解之谜:先秦·秦汉卷》《中国历代未解之谜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国历代未解之谜:五代·宋卷》:《中国历代未解之谜:隋·唐卷》《中国历代未解之谜:元明卷》据我所知有这几部,你可以用中国历代未解之谜这个词在应用之星网站搜索一下,都出来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中华民族真的有五千年的历史吗?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

辽史未解之谜:为什么西辽会出现皇位空缺而后妃和公主临朝称制的状况...
听说儿子被杀,耶律普速完的公公萧翰里刺不愿意了。这个萧翰里刺是西辽的老臣,也是一位有权势的皇亲。他随即发动政变,派兵包围皇宫,射杀了耶律普速完和另一个儿子萧朴古只沙里,然后拥立耶律直鲁古登基当皇帝。综上所述,出现“临朝称制”,多是托孤,受托之人权力在手,且无节制手段,一旦受托之人...

从古至今 未解之谜
“金缕玉衣”之谜 石头和尚的肉身千年不腐之谜 悬空寺之谜 木牛、流马之谜 女娲的传说之谜 红崖天书之谜 舍利子之谜 酿酒技术起源之谜 岩画之谜 中国针灸之谜 隐形碑石之谜 司母戊鼎之谜 禹王碑书写的是什么 历史悬案之谜 炎黄大战蚩尤之谜 尧舜禅让之谜 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之谜 周公为什么没有...

慈禧在入殓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嘴中放一颗夜明珠?
正所谓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慈溪偏却对夜明珠情有独钟,独独选择了它贴身陪葬。后来被孙殿英盗墓时带走,便宜了孙殿英,但是他并没有占为己有,而是拿来当作人情去讨好各个大佬了,这颗夜明珠在孙殿英这只作短暂停留,便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用作鞋饰,之后不知去向。想来这也是极...

绵竹市18588242599: 武则天的一生留下了哪些未解之谜? -
肥戚氨咖: 武则天面相之谜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武则天逊位后,旋即恢复文水县名.关于武则天的相貌,《旧唐书》称...

绵竹市18588242599: 中国十大谜团是哪些?已解决的有哪些? -
肥戚氨咖: 一、探索中国古代后宫秘史中国皇家后宫历来充满了神秘色彩,后宫三千佳丽命运多舛,也不乏传奇命运幸运之子,武则天、杨贵妃、庄妃、慈禧、慈安、董鄂妃、珍妃……发生在她们身上的重重历史谜团将如何去破解?二、《民国遗案》大揭...

绵竹市18588242599: 震惊!五千年没一个人懂史上10个千古迷局!
肥戚氨咖: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沉淀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历史谜团,有的已经水落石出,而有的还等待后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下面是中国历史上至今未解的10大千古谜团:...

绵竹市18588242599: 谁知道一些唐代宫廷秘史 -
肥戚氨咖: 武则天宫廷秘史武则天的婚外恋1、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叔叔李君羡有一段爱情故事.2、70岁武则天爱面如莲花的二张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都受武则天的宠信,二人比赛似的显示豪奢和残暴.张易之制作一...

绵竹市18588242599: 杨贵妃马嵬坡在历史上有何谜团?
肥戚氨咖: 有史以来,历代美女从青春华茂到悲辛收场的故事中,集其大成而又奇诡多变,故事流传最广最久的,要算唐朝玄宗皇帝的贵妃杨玉环其人其事.传说历史上的杨贵妃, ...

绵竹市18588242599: 为什么说脏唐臭汉?? -
肥戚氨咖: 脏唐是指唐朝皇室成员之间多见的乱伦行为.大家熟悉的武则天在成为李治的妃子之前是他父亲李世民的才人,而且武则天的姐姐和侄女后来也成了李治的妃子.杨玉环在成为唐明皇的贵妃之前就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像类似乱伦事件在唐朝还有很多.臭汉是指汉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有同性恋的癖好.那时侯同性恋不但不犯禁,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雅癖”.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有同性恋的癖好.被人们熟知的断袖这个典故,就是汉哀帝刘欣和他的男宠董贤的故事.

绵竹市18588242599: 古代宫廷十大未解之谜?
肥戚氨咖: 清宫十大未解之谜的说法:孝庄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雍正暴崩、乾隆身世、孝贤道没、同治天花、慈禧之疾、慈安之死、光绪死因

绵竹市18588242599: 唐代大臣子女进宫身份会有什么身份 -
肥戚氨咖: 1、宫女,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哪个臣子愿意自己的女儿进宫去守活寡呢.但比如说是罪臣的女儿,逃过死刑,走投无路,辗转入宫的. 2、郡主,一般的郡主也不会待在宫里,但如果是与外族通婚的政治牺牲品的话,那是可以的,一般皇帝不想拿自己的亲生女儿做牺牲品,都找大臣的女儿认为干女儿. 3、皇上认的干女儿,或者是皇后,皇太后什么的人的干女儿,比如清朝的孔四贞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绵竹市18588242599: 谁能给我一个唐代后宫等级制度表??, -
肥戚氨咖: 以唐代后宫为例,来看看后宫到底有多少人,我们以当时有地位之女性列一表如下:依照唐朝体制,最完整规范 1、皇后. 2、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3、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4、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5、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绵竹市18588242599: 唐太宗李世民有那些妻妾?都是怎么来的? -
肥戚氨咖: 长孙皇后 唐朝著名的贤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历史学家评论最知性的皇后.唐太宗的后宫四妃包括生前册封与死后追赠的共有如下几位:韦贵妃、杨贵妃、阴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徐惠、但史书对这几位妃嫔除了因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