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战二战都是由德国发起的

作者&投稿:达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一战,二战的都是由德国挑起的?~

这个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总结其共同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垄断国家,但由于世界市场和原料地基本被老牌强国所瓜分完毕,导致其不得不凭扩军备战来拓展其阶级利益(二)德国本身是靠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传统,从而使得容客地主阶级和军事贵族阶级相勾结于一起(三)日耳曼民族有一种天然的英雄情节,且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极容易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四)受地缘战略的影响,受到传统国家的打压,复仇心里浓厚(五)自身的工业经济基础较雄厚,其战时经济经得起一定周期的消耗(六)国际环境的变动,具有共同利益亲德集团的力量日益强大且走向国际联合,而抑德集团却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短期内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次时间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被解除武装。然而,不过20年的时间,德国又一次崛起,成为欧洲最大的军事力量。如果考虑到在次期间它还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的话,那么这一切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总有些人认为是希特勒的铁碗政策和犹太人的血泪成就了第三帝国,但是那铁与血的背后有更多的人物和事件把德国推上穷兵黩武的不归路。


第一章:《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作为战败国将丧失13%的领土,赔偿3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加每年5亿美元的利息;出口产品被征收26%的额外费用,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陆军只能保留10万人,海军主力战舰不得超过6艘,不得拥有潜艇、飞机、坦克或重炮等攻击性武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英国外相柯曾(Lord 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后,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绝不会签署这份协议。”

  问题不在于政治家们是否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问题在于他们背后的“师爷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陪同威尔逊来到巴黎的银行家有:首席金融顾问保罗·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师弗兰克、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托马斯·莱蒙、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后来的CIA的头头,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英国首相的身后是菲利普·沙逊爵士(Sir Philip Sassoon),他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嫡系子孙。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的高参是乔治斯·曼德尔(Georges Mandel),他的真名是杰洛波·罗斯柴尔德(Jeroboam Rothschild)。德国的代表团首席代表就是保罗的大哥麦克斯·沃伯格。当国际银行家们齐集巴黎的时候,后来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作为东道主提供了热情的接待,他将美国代表团的头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华庄园里。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们的狂欢节,在大发战争横财之后,他们随手播下了下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
  近来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
  
现在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
  
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或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军国主义的复兴
“任何和平条约,任何敌人不能从我们身上夺走的东西是:坚强的信念。当命运再次召唤德国人民武装起来的时候-这一天终将到来-它将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紧紧握住忠诚的武器。只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使用什么武器都无所谓。”汉斯、冯、西克特少将写下上述铿锵之语后不到一年,便接受了一项棘手的任务,铸造那些“钢铁般的双手和意志。”1920年6月,卡普政变发生3个月后,他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统率10万新陆军,尽管“国防军”这个字在德文中不仅包括陆军,还包括海军,但是海军有自己的领导。

54岁的西克特是现代普鲁士将军的典范。他身材瘦削笔挺,左眼夹一只单片眼镜,无论是个人背景还是外貌都体现了经典的德国军事传统。西克特平时沉默不语,难以琢磨,偶尔开口,则出言简洁,语调讽刺,因而有“斯芬克司”之称。西克特就任后便着手“减轻凡尔赛条约的流毒”。他不但要克服条约规定的种种限制,还要安抚因政府批准条约激起的分裂思想和愤怒情绪。同时,还需要把残留在国防军内的“自由团”余部训练成正规军。西克特坚持主张国防军必须超然政治之外。他禁止军人加入政党,禁止政治意向鲜明的报纸在军营发行,甚至终止宪法赋予现役军人在议会中的投票权。西克特从上任伊始就想方设法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他让军队办公室行使总参谋部的职能,给它的各种机构冠以虚名,巧妙的保留了总参谋部。比如,参谋部情报局在统计局和福利办公室的名义下开展工作(狐狸插话:这点和民国时期的中统何其相识)。和约要求取消军事院校,西克特便在军队中开设一项“特别训练课程”起到军事院校的作用。
此外,西克特默许建立一支大大超过凡尔赛和约数量限制的国家警察武装,作为陆军的后备军。久经沙场的军官穿上警服,给数以千计的入伍者施加军事训练。他们许多人象步兵一样装备步枪、机关枪,甚至装甲车。二战中,德国警察中受过特殊训练的一些人将陆军师和集团军。
西克特认为,规模小素质高的陆军应该采取机动战略。他在1921年写道:“据我看,未来的战争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若配以飞机,则作战效果更高。”他对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视是德国闪电战的萌芽。在强调机动性的同时,西克特把国防军建设成为日后大规模扩军备战的骨干力量。他创造性的提出:“领导者的队伍”,意在表明每个成员都有一声令下即可担任更高职位,肩负更大职责的能力。因此,在战时动员中,少校和上校可以升为将军,得力的军士可以升中尉。和约没有限制军士数量,多达4万的军士和下士——将近每两名士兵中有一个——准备加入军官行列。

因为德国要争夺大陆(殖民地)霸权或者世界的领导权。

矛盾的焦点就在两个霸权,殖民霸权和欧洲大陆的霸权,这两霸权一个在英国手里,一个则在法国和德国手里反复交替。

德国是资本主义后起的新兴国家,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时候,他们发现世界上的殖民基本已经被分割完,欧洲大陆上的对手法国又逐渐恢复国力,更是一个殖民地大国,整个北非几乎都被它掌握。

这时的德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世界强国英国,而德国的工产品急需市场,工业需要原料。德国自然而然要向英国日不落帝国发起挑战,加上法国,俄国都成了他们的目标。

至于二战这和一战有关,德国因为一战是战败国,签订了条件极为严苛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几乎扼杀了德国的未来。

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16%煤产地和近一半的钢铁,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赔偿1320亿马克,法国更趁机占领了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直接导致了德国经济的崩溃,这对德国打击很大。

凯恩斯评价称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残的暴行之一。

加上1929-1933年那场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德国经济更是陷入了人间地狱,这种情况下,激进民族主义抬头,法西斯上台,战争不可避免。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战



一战——德国是后起之秀,实力超过英法,但是由于崛起的晚些,殖民利益分配不均衡,所以德国出于利益需求,加上政治上有军国色彩、军事力量雄厚,所以挑起世界大战。

二战——德国是战败国,有屈辱感;30年代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德国为了摆脱困境,在希特勒等野心家、法西斯势力的控制下发起世界大战

大概就是这样:因为德国的殖民地少,所以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败,签下不平等条约,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不懂的地方请追问。

因为当时德国的经济比较发达,还有德国属于好战分子。二战是因为德国相似会在一战中签的合约。

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德国发现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在加上其发展迅速,实力提高,与其好斗的品行、所以、、、


二战性质是什么?和一战有什么区别?
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三、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二战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关于一战和二战的国家所有大事
一战: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对不对 说明理由_百 ...
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引起的,尽管其中有一些争取民族独立的因素,但那是次要的。二战不同,尽管二战中也有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挑战英美主导的国际旧秩序的因素,但其中的中国,苏联,东南亚等国家都是被动参战,是进行国家独立和民族独立的战争。所以一战和二战的性质是不同的 ...

想了解一战和二战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

为什么说“一战是由一群人发动的,二战却是由一个人发动的”?_百度知 ...
德国这个国家呢,很尚武,他们通常喜欢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两次战争的目的还是因为他们想争夺霸权.

一战二战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是什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14年8月 1、主要战场:欧洲 2、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中国参加了那些世界大战
一战和二战都参加了。一战期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1917年站在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并派20000名劳工奔赴欧洲战场。经历了两年甚至更长的战火洗礼后,“一战”终于在1918年底宣告结束。据统计,英方监管下的中国劳工在停战时约96000人,其中8万人仍在继续工作,从事填平壕沟及破损的路面、或将先前运到前线...

一战、二战分别指的什么战争?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

为什么很多研究者表示,二战其实就是一战的延续?
第三个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形势很复杂。民族冲突、种族冲突、领土冲突、国家间政治冲突仍然严重。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这一点仍然可以暂时掩盖,因为所有国家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一旦遇到风起云涌,经济危机随时都会爆发,可以说,二战前的经济危机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驱动力...

昌图县19627213535: 德国为什么能够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
漳冒克念: 从历史的角度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理有失道义,德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这引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所以为二战埋下了思想上民族荣誉和复仇的种子 从经济的角度讲,当时英国法国互相敌对,都在拉拢德国,加上美苏俩国的帮助,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反而因为爆发经济危机使得英法等国经济面临危机 最后,德国在二战之前吞并奥地利和捷克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被当时的大国纵容了,自然越发不可收拾

昌图县19627213535: 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俩次世界大战?
漳冒克念: 一战时德国作为帝国阵营里的新势力,想要和老牌帝国叫板,进行资源再分配,于是挑起一次战争,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一战后德国社会迫于战败后的赔款等社会压力,急于想要摆脱这一社会现状,又碰上了希特勒这个疯子的上台,于是就演变出了二战爆发.希特勒的上台多多少少也表达了当时德国人民的意愿.

昌图县19627213535: 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漳冒克念: 一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跟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战是德国经济危机

昌图县19627213535: 德国为什么挑起和发动二次世界大战??? -
漳冒克念: 简单说是为累利益,发动战争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争端,复杂的说是为了德国未来的生存,德国在一战的时候赔款土地很不公平,还有社会经济动荡,联合国还没帮助过德国,货币膨胀很严重,威胁到生存了,而且失业率也很高,如果说只能说为了利益等于经济与生存吧,如果很想了解德国背景有质料《寻访二战德国兵》如果说发动战争德国人认为就是德国和苏联发动的,英美全都是为了自己才宣战,失败只有买不公平的单,把发生世界2次大战全推卸到德国身上这也是无奈之举,质料也显示,德国不打苏联,苏联必会入侵德国

昌图县19627213535: 一战和二战都是哪个国家引起的? -
漳冒克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准确的说应该是“奥匈帝国”(一战后解体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挑起的,因为他们的皇储“斐迪南拉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而二战是谁挑起的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多数认为是从德国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开始的 因而是德国挑起的二战,奥匈帝国挑起的一战

昌图县19627213535: 一战二战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是什么? -
漳冒克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14年8月 主要战场:欧洲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主要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昌图县19627213535: 一战二战是怎么回事 -
漳冒克念: 一战是德国发起的,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而二战是世界各国为了维护世界各国的和平发起针对法西斯的反抗-是一场捍卫和平正义的战争=====

昌图县19627213535: 请问 第一次世界大战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漳冒克念: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

昌图县19627213535: 德国发动二战的起因是否只是单纯因意识形态而起 -
漳冒克念: 不是.还有一战制裁过于严重,还有德国的严重的经济危机都是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