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作者&投稿:满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是什么~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是长城,长城以南为农耕文明,以北为游牧文明。

游牧文明还在农耕文明之前,从猿人时代就开始了。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先进、更进步。

1、生活习惯方面:游牧民族身居塞北苦寒之地,因此在困苦环境中锻炼了极强的耐力和蛮勇精神。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骑马狩猎为主,饮食也是以肉类为主,等于每人从小进行军事化训练,加上部落间冲突是生活的常态,因此拼搏精神和战争技巧渗透游牧民族的肌体,成为其灵魂的一部分。相对于农耕民族的安宁静谧和温顺,游牧民族的强悍就显而易见了。

2、游牧民族经济落后,没有文明基础。因此为了生存发展,必然向农耕民族所占据的富裕文明之地进行骚扰或侵略征服。游牧民族作为进攻方以骑兵为主,在野战中对农耕民族的步兵有优势,再加上战术技巧和雄才大略的领袖的指挥,可以战胜组织不那么良好或者指挥官愚蠢懦弱的农耕民族的军队。

3、战争能力方面,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全军骑兵,机动力很强,可以全线骚扰农耕民族的边境,令其防不胜防;其军队补给完全依靠在敌国境内抢劫掳掠,因此不存在后勤问题,所以攻击性和持久性很强。

农耕民族则完全两样,兵民分开,普通群众没有经过战斗训练,一般没有很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军队编制庞大,步兵居多,后勤完全依赖后方补给,因此国防力量造成的经济负担很重。由于要防守漫长边境线,因此兵力比较分散,很难短时间集中,因此作战限制很大。在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中,往往只能凭借坚固城池作消极抵抗,至于追击反攻就很困难。

4、精神方面:游牧民族以战争为生活的主要方式和目的,以强者为荣,因此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很强。其政策指导也一贯以入侵和征服为主,因为别无选择。农耕民族拥有灿烂的文明,政策上以守成为主,在强盛时可以抵御甚至臣服游牧民族。但是平静生活容易滋生安逸享乐的思想,促成全民族的腐化堕落和血气的弱化,因此衰落中的农耕民族战斗力和战斗精神往往远不如游牧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衰落中的农耕民族的军队往往一触即溃,甚至全面投降叛变。

不知道楼主想要问什么,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优劣势
1、生活习惯方面:游牧民族身居塞北苦寒之地,因此在困苦环境中锻炼了极强的耐力和蛮勇精神。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骑马狩猎为主,饮食也是以肉类为主,等于每人从小进行军事化训练,加上部落间冲突是生活的常态,因此拼搏精神和战争技巧渗透游牧民族的肌体,成为其灵魂的一部分。相对于农耕民族的安宁静谧和温顺,游牧民族的强悍就显而易见了。

2、游牧民族经济落后,没有文明基础。因此为了生存发展,必然向农耕民族所占据的富裕文明之地进行骚扰或侵略征服。游牧民族作为进攻方以骑兵为主,在野战中对农耕民族的步兵有优势,再加上战术技巧和雄才大略的领袖的指挥,可以战胜组织不那么良好或者指挥官愚蠢懦弱的农耕民族的军队。

3、战争能力方面,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全军骑兵,机动力很强,可以全线骚扰农耕民族的边境,令其防不胜防;其军队补给完全依靠在敌国境内抢劫掳掠,因此不存在后勤问题,所以攻击性和持久性很强。

农耕民族则完全两样,兵民分开,普通群众没有经过战斗训练,一般没有很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军队编制庞大,步兵居多,后勤完全依赖后方补给,因此国防力量造成的经济负担很重。由于要防守漫长边境线,因此兵力比较分散,很难短时间集中,因此作战限制很大。在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中,往往只能凭借坚固城池作消极抵抗,至于追击反攻就很困难。

4、精神方面:游牧民族以战争为生活的主要方式和目的,以强者为荣,因此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很强。其政策指导也一贯以入侵和征服为主,因为别无选择。农耕民族拥有灿烂的文明,政策上以守成为主,在强盛时可以抵御甚至臣服游牧民族。但是平静生活容易滋生安逸享乐的思想,促成全民族的腐化堕落和血气的弱化,因此衰落中的农耕民族战斗力和战斗精神往往远不如游牧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衰落中的农耕民族的军队往往一触即溃,甚至全面投降叛变。

定居民族战斗力就不行本身就是个很无厘头的偏见。
西方的罗马,同时期中国的秦汉,都是以耕战立国。
历史上的强国,包括现在的强国,几乎都是定居民族和定居民族的后代建立的。
并非说游民民族不强,蒙古建立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不可谓不强。
只不过历史大部分时期,强大的国家王朝大都是定居民族所建立的。
就算游牧民族想建立强大的国家,像北魏辽元也都是农牧混合。
纯游牧的草原霸主,像匈奴 突厥在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中都失败了,匈奴被打成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被击败被迫西迁。突厥的颉利可汗更是被唐兵擒获至长安。
其实也不难理解,无非是因为定居民族地理位置更优越,人口更多,拥有更强的生产力罢了。
比如汉初时匈奴为大患,但从汉初到武帝时期,攻守异形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这几十年汉朝还通过平定七国之乱 推恩令解决了国内的诸侯国。
汉军骑兵深入大漠追亡逐北,匈奴不敢与之决战。
按某些人的常识:匈奴人作为游牧民族应该有更强大的骑兵才对。其实不然。
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骑兵有一大优势就是马匹的育种技术。
汉人通过引进西域的优良马种培育出的战马无论是重量、耐力、爆发力、灵活性上都完胜匈奴人体格娇小的蒙古马。
而且定居民族可以储备粮食,战马安置在马厩中,而游牧民族遭灾牲畜就会损失惨重,冬天马匹由于草原的环境迅速掉膘。
所以待到初春,匈奴骑兵骑着饿了一个冬天的蒙古马,面对身穿铁甲,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杀来的汉军骑兵时,胜负就已经非常分明了。


古代农耕文明的古人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
反问一下。历史上,农耕文明征服游牧文明的例子也很多。当然我们一般理解游牧民族尚武,打败农耕文明更容易。比如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就是日耳曼民族搞得,不知道希特勒为什么觉得日耳曼高贵,日耳曼应该和中国的鲜卑人类似,现在很多汉人也有鲜卑血统,但没有汉人觉得鲜卑人高贵吧?小插曲李世民就有鲜卑人血统。...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之源,一种源自骨子里的职业歧视吗?
史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各朝各代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的缘由都有过非常详尽的分析,这种分析往往特定在中国的自然、文化等历史背景中,但事实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并不仅仅限于中原大地,在人类漫长的古代史中,这几乎是遍布全球各个文明的普遍问题,那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之源到底是什么呢?

在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为什么总会有冲突呢?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中原王朝的农耕政权足够强大,消灭了北边的游牧牧民族,或者说乘中原农耕政权正在衰落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消灭了南方的农耕文明,他们不就彻底融合在一起了,以后也就不会再有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冲突了!其实历史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想法的可笑。

在中国历史上,为何游牧民族,在和农耕文化的对立中,总是处于弱势呢?_百 ...
那么,为何凶悍强悍的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文化的对立中,一直处于弱势呢?原因如下。01游牧民族人数稀少 游牧的土地“企业生产主力”是远远低于农业的,若是在水草丰美养条件下,种好一只羊必须5亩农场,约80只羊才够养好一个人,那么平均下来一个五口之家那就需要2000亩的土地资源。因此,辽阔的草原人...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历史上的整个西域地区,都属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宏观地说,也属于传统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区域。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远古...

中国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是怎样逐渐融合的
西戎、北狄,如犬戎、山戎、鬼戎等,当这些游牧民族逐渐开始侵吞华夏族的领土和财产时,驱逐游牧民族便成了华夏民族的首要任务。1、暴力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2、和平方式: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后,学习农耕民族的文化,因而被农耕民族所同化。如:族际通婚、民族迁徙杂居等。

在古代同一时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中,哪种文明的百姓生活更好?_百 ...
农耕文明就是依靠土地来种植农作物,而且通过当时的统治阶级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如果不发生天灾人祸以及战争的话,农耕文明粮食是足够的,不用因为粮食而担心自身的生命。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游牧民族因为常年在放牧,所以战斗力是会更加的高强,但是农耕文明是更注重于防守。

古代农耕民族为什么比游牧民族富有?两者经济结构有何差距
农耕生活因为定居而逐渐发展出的其他方面的繁荣,正是游牧生活所不能比的。农耕定居生活固然比游牧生活更富足,对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更有利,但是不能否认,游牧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正是农耕定居文化所欠缺的,例如:因为故土难离,人们逐渐形成狭隘的视界,难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导致思想也趋向自闭,历代...

古时农耕文明、游牧文明长期争斗,哪个文明更有优势?
更加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程。农耕文明的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更是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是确保这种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上来看,可以回答题主,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发展更具优势,文化的固定化创造和发展就是这种优势的根源所在。

中国是游牧文明发展到农耕文明的吗?
你好!不是的,我国就是农耕文明。而且所有先进的国度都是农耕文明。游牧民族受环境和气候等各方面影响较大,且场所不固定。所以文化不会高度发达,举个例子来说吧,游牧民族,如果今年大旱,或者冬天大寒,猎物较少,你打不到猎物,那么饿死的几率就较大。还有即便打到多余的猎物,可是你没法存住,时...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您好?能不能向我介绍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郑青迈普:[答案]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类型 一、 中国文化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在总体上,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或农业文化.但就自然环境而言,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草原分布地带,因...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请举实例论述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区别, -
郑青迈普:[答案] 首先语言不同、价值观不同,由于语言、价值观造成的冲突不在少数,近期的切糕事件就是一个明证.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原始农耕的特征 -
郑青迈普:[答案]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两种不同文明,存在着互补性. 农耕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繁荣期,是指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农耕技术、石器、陶器生产,定居方式、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内容). 半坡聚...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什么叫农耕文化,什么叫农业文化 -
郑青迈普:[答案] 简单的说就是农耕文化就是基于农耕经济上建立起来的文明所产生的文化,是与游牧文化相对应的一个词,比如汉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就可以看做是农耕文化,而蒙古族所创造的文化就是游牧文化. 而农业文化则是一个较为狭窄的概念就是指的农业生...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之类的,究竟怎么理解. -
郑青迈普: 这三种是人类生产方式的一种划分,农耕文明——自给自足,游牧文明——自己养一部分,抢一部分;海洋文明——完全靠抢劫真正的人类文明确实有三种方式: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集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文明,最终派生出了西方文明 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次大陆上虽然消失了,但是现在还有种姓制度的余孽存在 中华文明的传承基本上没有断裂,属于典型的东方文明三大文明都有一个起点,那就是“家庭”,但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古希腊从家庭发展到了公民社会(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古印度从家庭发展到了种姓(可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中国则从家庭发展到了宗族(很强的血缘关系)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互补、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认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 -
郑青迈普:[答案]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时期,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 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因此两者所反映的是农耕文化特点.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万里长城一度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民族精神尔雅 -
郑青迈普:[答案] 1、万里长城一度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答案:是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农耕文化具有哪些特征呢? -
郑青迈普: 农耕文化具有的特征: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游牧文明掠夺式特征,诞生于此前的狩猎文化,与滥觞于种植的中国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别.聚族而居、精耕细作...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长城内外文明发展的异同? -
郑青迈普: 最大差异:长城以南是农耕区,对应的是农耕文明;长城以北为游牧区,对应的是游牧文明.对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从来就不曾有过谁先进谁落后之说,因为人类发展模式并非是唯一的;我国的农耕文明先于游牧文明的出现,此外由于地理环...

阿克苏地区15871484569: 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主要影响是 -
郑青迈普:[选项] A. 众多生灵遭涂炭 B. 世界文明不断繁荣 C. 和平交流成为主流 D. 游牧文明彻底消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