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波中P波阴影区的一些疑惑

作者&投稿:翁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地震波传播图上解释p波影区形成原理。~

你怎么把地科作业的问题一字不拉的上传暸?
也稍微改改啊。
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人囬答。
唉,可悲啊!

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波,一种是实体波。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实体波能穿越地球内部。
实体波(Body Wave):在地球内部传递,又分成P波和S波两种。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为一种纵波,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P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进速度仅次于P波,粒子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是一种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递,无法穿过液态外地核。
利用P波和S波的传递速度不同,利用两者之间的走时差,可作简单的地震定位。
表面波(Surface Wave):浅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显。表面波有低频率、高震幅和具频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传递,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洛夫波(Love Wave):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向垂直,但振动只发生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垂直分量。
雷利波(Rayleigh wave):又称为地滚波,粒子运动方式类似海浪,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时针椭圆形振动。
地震定位
S-P波走时差:
地震发生后,P波和S波会以不同的速度向外传递,随着距离的不同,P波和S波抵达的时间差也会不同。我们已知P波和S波波速,利用下列公式即可求出测站距离震中距离。
t=(r/Vs)-(r/Vp)
t=走时差
Vs=S波速度
Vp=P波速度
r=震中和测站距离
将每个测站的结果,以离震中距离为半径,测站为圆心画圆,当测站数目足够时,这些圆会交为同一点,即可求得震中。
P波抵达时间:
S-P波走时曲线的定位原理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状况中,要精确的判定P波的抵达时间远比S波容易。在一般情况下,P波信号的强度远大于背景噪声,能轻易的判定,而S波的波速低于P波,造成判断S波的抵达时间会受到P波的干扰而出现误差。
使用P波抵达时间定位时,会采用多个测站的P波抵达时间,配合地壳的P波波速模型,利用逆推原理来判定震中。在这种情况下,地壳的速度模型就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地壳的组成复杂,地质构造也会影响波速,地震定位的精确性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双差分定位:
理论上,如果两个地震的震源靠近,震源机制解相同,两个地震抵达同一测站的地震波会有相似的波形。根据这个原理,比较震源相近的地震波波型,求得两个地震的走时差,并利用这个数值修正地震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获得地震的精确位置。

不考虑P波传播到地表后再向地下传播的过程,因为那时已经不叫P波了,为PP波或类似的波。所以影区只是考虑从震源出发经地壳、地幔(或地核)传播最后被地表台站接收。不考虑中途经地表面反射的情形。



P波阴影区是指地震波中P波经过地壳、地幔(或地核)传播时,由于介质密度和弹性性质的差异,导致部分P波无法到达地表,形成一个P波无法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地震波的震源、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地形等因素。
通常来说,P波阴影区的范围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大多数地震,P波能够传播到地表并被台站记录到。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P波阴影区可能会对地震观测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表地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P波无法传播或难以传播,这可能导致地震观测数据的缺失或异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P波阴影区只是考虑了从震源到地表台站之间的传播路径,而没有考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反射、折射、吸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地震学研究中,除了P波阴影区,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以获得更准确的地震观测数据。

在测震学中,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称为远震。如果把测量点作为地球的一极,穿过地心和测量点相对应的为另一极,中间的距离按照和地心与测量点之间的张角划分为180度,也可以说震中距在10度以内的称为近震,10度——105度的为远震,105度以上的称为极远震。对于远震和极远震,不能再象近震一样认为地震波是直线传播的,必须考虑地震波在传播时的折射。从震源发出,一路不断折射传播过来的纵波叫做P波。它是远震测量中的首波。   P波(P-wave or primary wave)是二种体波(体波的命名是因为此波穿越地球内部,相对于体波的是表面波,另一种体波是S波(secondary wave))中的一种。P波意指(primary wave)或是压力波(pressure wave)。在所有地震波中,P波拥有最快的传递速度,因此地震发生时,P波是最早抵达测站,并被地震仪纪录下来的地震波,这也是P波名称的由来。P波的P也能代表压力(pressure),来自于其震动传递类似声波,属于纵波的一种(或疏密波),传递时介质的震动方向与震波能量的传播方向平行。   对于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和推论,大部分是藉由观测地震波中的体波。地震波在不同介质有不同传播时间和路径,在介质交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折射,以及相位的改变,地震学家利用这些特性来获得地球内部资讯。当体波穿越地球液态层时,P波在经过下部地函与外地核时会稍许折射。造成P波在104°至140°间[1]会有阴影区,即地震仪记录不到。   p波也是人体内部心脏中发出的一种波。


地震的S波和P波分别是什么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为一种纵波,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P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进速度仅次于P波,粒子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是一种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

地震波的三种类型分别为哪几种?
地震时最先感觉到的地震波是纵波,又称推进波、P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

发生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是什么波
S波:次于P波的地震波 与P波相比,S波的传播速度稍慢一些,但仍然比其他地震波快。S波是横波,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以横向振动的形式沿着介质传播。当地震发生时,S波通常在P波之后不久抵达,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几秒或几十秒延迟。由于S波的传播方式,它们在地表和地下的岩石中传播时会引起剪切...

地震时最先感觉到的是哪种地震波
地震时最先感觉到的地震波是纵波,又称推进波、P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

地震波的概念
实体波又分成P波和S波两种: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为一种纵波,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P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进速度仅次于P波,粒子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是...

P波、 S波、 L波都是什么波
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在地震学中,这种类型的波叫P波,即纵波,它是首先到达的波。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横波(S波):是一种横振型波动,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S波传播速度次于P波,但大多数地震的破坏作用是由S波造成的。表面波:是一种沿地表传播的波动,只在地表附近产生,传播速度比P波和S波慢,但是振幅较大,能够造成较大的破坏。以上是地震波的三种类型。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对于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具有...

发生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叫什么?
在发生地震时最先感觉到的地震波是纵波,又称推进波、P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

地震波P波和S波的方向是什么?
算你问对人了,我就是做地震监测的。P波是纵波,是垂直晃动的,S波是横波,是水平晃动的。P波速度快于S波。在单台地震定位时,这两个波的到达时间是必须的。

探测地球内核时地震仪可检测到地震波中的哪几种b
2. S波(Secondary Wave,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不会穿过液体和气体。S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动方向,相对于P波来说传播速度较慢。3. 表面波:是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弥散传播的波动,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表面波的传播速度比P波和S波慢,但是它们的振幅较大,对地质结构的破坏...

达州市18670533766: 关于地震波中P波阴影区的一些疑惑最近在看地震波的知识,然后看到了一个关于p波阴影区的概念.它解释说是因为p波折射导致104°到140°会检测不到p波,... -
宇诗氯美:[答案] 不考虑P波传播到地表后再向地下传播的过程,因为那时已经不叫P波了,为PP波或类似的波.所以影区只是考虑从震源出发经地壳、地幔(或地核)传播最后被地表台站接收.不考虑中途经地表面反射的情形.

达州市18670533766: P波影区的形成原理? -
宇诗氯美: 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面,是地球内部最显著的一个不连续面.P波到了这个界面上,突然减速,并急剧改变行进方向,以致地面上产生P波的影区,即P波无法到达的地带(觉得自己好无聊,这问题也凑热闹)

达州市18670533766: 地震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
宇诗氯美: 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

达州市18670533766: 地震波P波 和 S波 哪个造成地面裂缝?哪个造成地面凸起? -
宇诗氯美: 算你问对人了,我就是做地震监测的.P波是纵波,是垂直晃动的,造成地面凸起凹陷,S波是横波,是水平晃动的,造成地面裂缝.P波速度快于S波.在单台地震定位时,这两个波的到达时间是必须的.

达州市18670533766: p波的意义 -
宇诗氯美: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S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在莫霍界面,S波和P波都加快速度,在古登堡界面,S波消失,P波速度也下降.总之,P波用于地质研究和地震方面.

达州市18670533766: 为什么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宇诗氯美: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

达州市18670533766: 高中地理学习的大困惑 3 -
宇诗氯美: 地震波 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达州市18670533766: 地震波是什么波? -
宇诗氯美: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传播.当各震相(P波,S波等)到达地球表面和切面上的某一台站时,你可看到地震波形的变化.在P波和S波之后的是面波.它们是地震中造成主要破坏的地震波.有两种类型的面波:一种是勒夫波,...

达州市18670533766: 地震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是什么波 -
宇诗氯美: 纵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

达州市18670533766: 地震P波 和S波的问题 -
宇诗氯美:[答案] 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波,一种是实体波.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实体波能穿越地球内部.实体波(Body Wave):在地球内部传递,又分成P波和S波两种.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为一种纵波,粒子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