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组建和覆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作者&投稿:诸葛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洋水师何时建立?北洋水师覆灭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北洋水师曾经是国人的荣耀,时至今日,许多影视作品还在对当年黄海上的硝烟津津乐道。还在因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的那句:“撞沉吉野!”而热血沸腾。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舰队,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很多人习惯于把所有对外战争和外交的失败都归罪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或者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笔者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于是产生了从其他视角分析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的冲动。  一、 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  1、陆地上的帝国  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小就铸就了他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崇拜,而当他们面对比草原更为浩瀚的海洋时,就难免感到茫然与困惑。但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有一个名叫马汉的人提出了至今对世界仍有重要影响的“海权主义”,提出了重视海防、开发海洋资源、保护领海、建设新型海军、谋求海洋霸权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并迅速被美国、英国、日本等沿海或岛屿国家接受,近代海洋观便随之产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这里已经不能单指清政府了)自古以来对海权和海洋的重视程度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差距,五千年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甚至产生了对海洋的仇视,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勋伟绩, 但他的使命却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换言之是一次政治远航,而不是军事征服和商品推销。而且就连这种意义上的远航也由于倭寇的骚扰而成为了绝唱。康熙大帝为了对付郑氏的骚扰不是组建强大的海军,而是下了道“禁海令”,与海隔离……  秦汉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政体,历代王朝都沿着秦汉设计的政治模式,把大陆文明的因素整和的强大而有序,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而海洋文明虽没有被禁绝,甚至某些时代还有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中国海洋文明的基调一直以来是以“渔盐之利”为主,而不是以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为主,与达?伽玛和哥伦布的远航相比中国古代航海活动的自给性、附加性和封闭性构成了古代中国海洋文明的基本色彩,具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正因为如此,依附于农业文明,以“渔盐之利”为特征的中国古代航海活动,不像地中海海上民族那样具有掠夺性和殖民侵略性,也不像他们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  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舰队随郑和一同逝去的时候,经历了汉唐盛世后的中国真正走向了衰落(虽然中国衰落的拐点是在宋朝)。在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施朗率清军攻占台湾统一中国,这时的中国海军虽然在舰船的吨位、火炮的数量威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欧洲,但还有一定战斗力。可惜,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只重视塞防,不重视海防,只重视陆军,不重视海军,经过和日本几百年的战争后没有一个统治者想到要彻底消灭日本永除后患,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近代,中国海军都很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海军,基本上都是有海无防,以至于中国的大门就是被侵略者从海上打开。  从根本上说,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成熟的中华农业文明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以强大的历史惯性拖住了中国向蔚蓝色海洋进军的步伐。”①在这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我们很难苛求让满清这样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对海洋和海防能够产生多么大程度的重视,所以如果把北洋水师的覆灭简单地归结为政治制度的腐朽落后或者是某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是难免有失公允的。中国几千年来所遗留的落后的海洋观和海防理论显然同样是导致北洋水师——当时远东第一海军覆灭的罪魁祸首!  2、 日本的海洋观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②所以,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海洋国土观注定了日本对岛屿和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与惨痛教训
甲午海战是一场军力差距最小、结局反差较大的战争

1.北洋水师是一支付出了巨大投入的舰队

据统计,不算南洋海军和广东、福建水师,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满清驻日本领事姚锡光在描述北洋舰队年开支时说,"其俸饷并后路天津水师学堂及军械、支应各局经费,岁1768000余两";这还仅仅是北洋舰队的官兵饷项及后方开支等项。另有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便已超过3000万两。再加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官兵薪俸、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后路各造船修船局厂及官衙的开设维持费、海军人才的教育培养费等等,合而计之,清廷为海军的总投资约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多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

2.北洋水师是一支危机面前可以一战的舰队

北洋水师建立之初即参考西方列强海军规制,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规程。从表面看其组织制度已经完备,对各级官兵都有具体详尽且十分严格的要求。舰队的训练也曾经十分刻苦。琅威理任总教习时,监督极严,"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传令";"日夜操练,士卒欲求离舰甚难,是琅精神所及,人无敢差错者 "。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使舰队官兵在文化素质上也达到了较高水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评价道:"其发施号令之旗,皆用英文,各弁皆能一目了然。是故就北洋舰队而论,诚非轻心以掉之者也"。

3.北洋水师是武器装备一直保持优势的舰队

排水量 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舰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设计时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一直以此二舰为最大威胁。它加速造舰计划,搞出所谓"三景舰"对付定、镇二舰,但直到战时,它们仍未达到如此威力。黄海大战中,定、镇二舰"中数百弹,又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击中数次,而曾无一弹之钻入,死者亦不见其多",皆证明它们是威力极强的海战利器。

据日方资料记载,黄海海战时双方舰只装甲情况是:日方似将既使金属构造但未加装甲防护的舰只,皆归入非铁甲舰只一栏。据我方资料记载,定远、镇远的护甲厚14寸,经远、来远的护甲厚9.5寸。看来即使日本的"三景"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北洋舰队的装甲水平普遍超过日 本舰队。
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之间为11门对21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则有26门;优势更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92比50 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209比141占优。当然因为中口径炮多为速射炮,所以其在火炮射速方面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但因为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的优势同样不小,所以不能说火炮全部是日方占优。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得那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八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 本舰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队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4.北洋水师的舰艇性能与武器威力到底如何?

北洋水师的舰艇性能如何?"定远"级战列舰共二艘,即"定远号"、"镇远号",一八八五年抵华交舰。满载排水量七千三百三十五吨。全舰钢面铁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三百五十六毫米,舷侧为三百零五毫米,甲板为七十六毫米,舰桥为二百零三毫米,装甲共重一千四百六十一吨;水密隔舱多达两百多个。装备四门三百零五毫米二十五倍径主炮(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水压动力),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三具三百八十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二十一条鱼雷)。号称东亚第一巨舰。战舰的装甲就相当于日军的一艘巡洋舰的重量。

相比之下的日本最高吨位的舰艇"松岛"、"严岛"、 "桥立"、"吉野" 都是五千吨级,但是为了提高速度减轻了各层装甲,速度比"定远"级快了将近三分之一,日本是牺牲装甲来换取机动速度,和中国的牺牲速度来换取装甲的思路相比并不高明太多。甚至还不如中国的思路。最后战果为"定远"中弹一百五十九发,死十七人伤三十八人。"镇远"中弹二百二十发,死十三人伤二十八人。 "定远"、 "镇远"两舰的装甲及炮塔护甲,被日舰炮弹击出的弹坑密如蜂巢,但无一穿透,特别是"定远号"装甲没有一处被炮弹穿透,而且炮塔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战至最后,"定远"、 "镇远"仍能率领余舰转入反攻,追击日舰。说明主力舰根本没有受重伤。

北洋水师的武器威力如何?黄海海战基本上是大口径重炮和小口径速射炮的决战,北洋水师的主力武器为"定远"、"镇远"各为三百零五毫米炮四门,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济远"双联二百一十 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一门,"超勇"、"扬威"各为两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炮,"经远"、 "来远"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致远"、"靖远"三门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 "平远"一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日本舰队的主力舰队"松岛"、"严岛"、"桥立"各设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二门,毫无用处的三百二十毫米固定炮一门(这是日本舰队的最大败笔,后面会有介绍)"比睿"、 "赤城"、"扶桑"为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西京丸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奇袭舰队"吉野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浪速号" 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高千穗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秋津洲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六门,"千代田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门。

可以看出来,日军的炮多,但是威力普遍小,北洋水师的炮少,但是威力很大。日 本舰队的速射炮对我战列舰基本没有效果,并不存在火力一边倒的问题。

5.北洋水师并非败在军力对比和武器装备的优劣上。

北洋水师战败的流行说法是:"北洋海军自1888年后未添船购炮,已难以一战。"但是,从我们看到的资料可知:不论就哪一个方面说,北洋舰队也远未到不能一战的地步。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以鱼雷六艇试演袭营阵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于驶行之际,击穹远之靶,发速中多。经远一船,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广东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 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若不是出于此种自信,清廷是不会在这篇上奏两个月之后毅然下诏对日宣战。

甲午战争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从主要战役来看,都不是败在军事力量对比和武器装备优劣上。以黄海海战为例: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投入这次海战的中日舰队情况是:中国舰队的军舰总数为14艘(含鱼雷艇4艘、铁甲舰6艘)、重炮21门,轻炮141门,总排水量3.5万吨;日本舰队的军舰总数为12艘(含铁甲舰1艘、半铁甲舰2艘)、重炮11门,轻炮209门,总排水量4.1万吨。

由此可以看出,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日本舰队的优势是舰速较快、机动性强。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舰队还略占优势,但海战的结局却是相反。北洋舰队被击沉5艘军舰,受到重创;而日本舰队未失一舰,只有几舰受伤。黄海海战的胜利使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天皇颁布敕令嘉奖有功官兵,还亲自谱写军歌《黄海的大捷》,歌中唱道:"忠勇义烈之战,大破敌之气势,使我国旗高照黄海之波涛。"而北洋舰队在此之后更不敢出海作战,完全失去应有的战略作用。

6.北洋水师黄海海战的战败原因之传统说法

北洋舰队黄海的战败按传统说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①指挥失当,陷入混战。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挂错信号旗,二说部分军舰未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开战不久,旗舰定远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坍,海军提督(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而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个致命的疏漏使中国舰队一开始就失去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
②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在激战中,致远、经远二舰不幸被敌军击沉,济远、广甲、扬威三舰惊恐万状,仓皇逃窜,济远还可耻地挂起白旗。不但削弱了战斗力,还严重地扰乱了军心。4艘鱼雷快艇有3艘慑于敌威,一直躲在远处不敢参战,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③炮弹不足,质量不好。这次战斗只打了5个小时,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发生了炮弹不够的情况,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炮弹质量也有问题,有的打不响,有的"中敌船而不裂"。黄海战前半个月,赫德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当前的难题是军火,北洋舰队有药无弹,有弹无药,汉纳根(北洋舰队的英国顾问)已受命催办弹药,他想能凑够打几个小时的炮弹,以备作一次海战,在海上拼一下,迄今无法到手,最糟的是他恐怕永远无到手的希望了。"
④技不如人,水平低下。北洋舰队的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竟然未能命中(鱼雷从舰底一米处划过),使敌舰逃逸,而日 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船上督战,失去了绝好的歼敌机会。
黄海之战虽然失利,但相比还算是甲午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仗,其余大部分战役、战斗,要么一触即溃,要么望风而逃,根本不是武器优劣、装备好坏、兵员多少的问题。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政府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中国当局,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事实证明这个英国人确有见地。(续)

创建: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覆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日本海军终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海形,而首先退出战斗。但是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次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北洋水师的组建与洋务运动有关,而覆灭则是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洋务运动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组建是由于洋务运动,覆灭是源于甲午海战


北洋水师的组建和覆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创建: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

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军队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南洋水师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

清三大水师之一的南洋水师资料
开始筹议海防,至1875年中决定由李鸿章、左宗棠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并在北洋先创立水师一军,购置铁甲舰一二,准备日后以一化三,择要分布。每年从海关预算四百万元,分解南北二洋。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遇法...

清政府建立的三支现代化海军分别是哪三支
洋务运动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到1884年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现代化水师海军。

清政府有几支海军,都叫什么,由谁创造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南洋水师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

力求、北洋水师的壮大以及覆灭
北洋水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光绪皇帝时期(1888年成立的海军)建立的一支中国海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的改革中,洋务运动总共30年都在发展海军力量,自从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法国军队毁灭了福建的马尾船厂后,福建水师覆灭,于是清廷加大力量发展北洋水师。1888年以后,北洋水师因为经费上...

关于南洋海军的后期事件?
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遇法舰九艘。南洋舰队中三舰退避入港,另外二舰进入石浦湾后自沉。之后南洋水师一度长期停止建购新舰。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

晚清洋务派们精心筹建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一战而败呢?
自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请城府因为列强都是从海上来犯,因此一直有意加强海防。不过清末战乱连连,清政府一直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等等。一直拖到1875年日本入侵台湾,清政府才正式筹集经费,开始筹办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以巩固海防,并决定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给两洋水师。然而实际上因为财政困难,...

清朝有哪四大水师舰队
南洋水师 由洋务重臣沈葆祯主持创办,1875年开始筹办,1887年南洋水师成军,是国产化程度较高的一支海军,装备多由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制造。由于福建水师的覆灭,南洋水师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甲午战争前拥有巡洋舰、炮舰等舰艇17艘,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但由于朝廷优先扩充北洋,将军费悉数拨付北洋购...

南洋海军是谁筹建的?
年底恭亲王奕䜣开始筹议海防,至1875年中决定由李鸿章、左宗棠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并在北洋先创立水师一军,购置铁甲舰一二,准备日后以一化三,择要分布。每年从海关预算四百万元,分解南北二洋。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舰...

建平县19726601896: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 -
箕贴利福: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建平县19726601896: 介绍下北洋舰队从建立到全军覆没(简单些)
箕贴利福: (Beiyang jiandui)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

建平县19726601896: 北洋水师是怎么覆没的?
箕贴利福: 公元1895年2月11日,清政府北洋舰队里的民族败类盗用提督丁汝昌的名义,向日 ... 至此,清政府花费上亿银两,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宣告覆灭.北洋舰队的覆 灭,是...

建平县19726601896: 什么时候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造成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事件中,什么
箕贴利福: 甲午中日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1-2]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建平县19726601896: 简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覆没的全过程 -
箕贴利福: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

建平县19726601896: 导致中国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的战争是() - 上学吧
箕贴利福: 甲午中日战争.补充上一题:洋务运动创建的三大水师是: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建平县19726601896: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箕贴利福: D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