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地理复习核心知识点

作者&投稿:揣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求高三地理复习的知识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如海岭等)分割成了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版块、非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张裂(生长地带)——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块挤压(消亡地带)——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亚洲东海岸岛屿(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美洲,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
影响:地中海消失,红海扩大;太平洋缩小,大西洋扩大
4.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水平运动
褶曲——褶皱——高山、谷地——形成地貌形态的基础——绝大部分山脉为褶皱山脉
背斜成山有石油,中心老两翼新;向斜成谷有水,中心新两翼老
垂直运动
断层(前提):地堑成谷,地垒成山
5.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侵蚀作用:流水(气候湿润的山区)、海水、冰川、风力(气候干旱、地势较高)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地质作用
二者共同作用使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7.大气热量的来源——地面辐射, 波长:辐射源温度控制
8.大气的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
吸收:O3——紫外线(平流层);H2O、CO2——红外线(对流层);有选择性
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微小颗粒——可见光短波中的蓝紫光;较大颗粒(尘埃、雾粒、小水滴)——所有光;有选择性
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9.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受热不均

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风)运动的直接动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
近地面:三个力,风斜穿等压线;高空:两个力,风平行等压线
风压定律: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高压在右后
10.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1.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亚洲 海洋 风向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陆地吹向海洋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洋吹向陆地
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成因
东亚:海陆热力差异;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大气运动 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气流幅合上升,对流强烈,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上吹来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
13.锋面、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团
冷气团: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气团: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大陆气团:干冷;海洋气团:暖湿


准静止锋
江淮——梅雨;昆明:冬雨
气团运动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雨量
冷锋 冷气团到暖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阴雨,大风降温 气温降低,气温升高,晴朗 阵雨
暖锋 暖气团到冷气团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阴雨天气 气温升高,气温降低,晴朗 连续降雨
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产生于低压区,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辐聚,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产生于高压区,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辐散,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4.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地球各个圈层,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再生、持续利用
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6.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北顺南逆,西暖东寒
中高纬:北逆南无,西寒东暖

1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寒流:降温降湿
暖流:增温增湿
渔业
三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把深层物体带到表层
航海
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物
利:加速污染物流动扩散,使其稀释净化
弊:扩大污染范围

重点1:基本地理常识,地区名称,地形,地貌,物产,相关特点!
2:地图,这个是很重要的,包括矿产等都课通过这个来反映!
3.特别地理:如地球之最的东西要记住!
4.气候去药就是由于几个风带的影响,所以看下风带图,基本就OK!
5.中国地理中各省市的地图形状和简称等要记住!
地图就像以张张的照片一样,你要多看,看地图的时候地名,物产,矿藏,地形,基本都要有深刻的印象!

把下面的看玩你就及格: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恒星 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所有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因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其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要成分是氢。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日地平均距离 主要成分 半径 质量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
1.5亿千米(光行8分钟) 氢和氦 地球半径的109倍(70万千米) 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地球密度的1/4 地球的28倍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阳活动的标志 发生的层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 (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
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  状 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极半径 6356.8 千米
赤道半径 6378.1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②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①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①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③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周期  ①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需时为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人们平常所说的“一天”,自转了360°59′,需时为24小时。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速度  ①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 ②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大致相当于赤道的一半,极点无线速度。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1° ②线速度:平均每秒约30千米,近日点较快,远日点教慢。
地理意义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式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南极圈到南极;北极圈到北极。
阳光照射情况 一年中太阳光可直射二次(回归线上一次) 既不会受到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阳光斜射厉害,并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太阳光热情况 最多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最少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复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时,主要应明确两点: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要明确两点:  (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恒星 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所有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因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其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要成分是氢。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日地平均距离 主要成分 半径 质量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
1.5亿千米(光行8分钟) 氢和氦 地球半径的109倍(70万千米) 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地球密度的1/4 地球的28倍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阳活动的标志 发生的层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 (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
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  状 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极半径 6356.8 千米
赤道半径 6378.1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②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①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①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③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周期  ①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需时为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人们平常所说的“一天”,自转了360°59′,需时为24小时。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速度  ①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 ②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大致相当于赤道的一半,极点无线速度。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1° ②线速度:平均每秒约30千米,近日点较快,远日点教慢。
地理意义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式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南极圈到南极;北极圈到北极。
阳光照射情况 一年中太阳光可直射二次(回归线上一次) 既不会受到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阳光斜射厉害,并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太阳光热情况 最多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最少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溼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 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2022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5篇
★ 2022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 ★ 2022高考地理影响降水的9大因素知识点 ★ 2022年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2022 ★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 高中印度地理知识点大全 ★ 2022年地理科任教师工作总结10篇 ★ 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2【5篇】 已...

高考地理最常考的知识点是什么?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高考地理知识点看似鱼龙混杂,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临近高考的同学们该如何复习地理,考试时注意事项有哪些,该怎么复习地理。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
【 #高考# 导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 无 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2.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3.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4.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5.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6.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

高考重难点地理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 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 2. 按地形分三大块 ...

高考地理应该怎样复习?
对于高考地理复习,在线高考网的老师认为:一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以《考试说明》作为引领,将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览一遍,梳理考点,把所有知识点串起来,围绕着主干知识对“热点”、“区域”等专题进行知识的组合和再加工。应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规律是:首先是五大地理规律,包括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
我们要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地理 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地理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1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之: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