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意思?整篇文章?

作者&投稿:晨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善若水作文~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以着老子的意思,水代表了世间最高尚的德行,是“圣人”的代表,因为以最谦卑的姿态对人,善万物而无所取,滋养万物而不名。至柔,却克刚,以“不言”、“无为”而无不为。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如果说“上善若水”代表的就是这个意思的话,我想很多人都要失望的。因为现实中太多的人,是不甘于这样的水滴石穿的漫长等待的,是不甘于利万物而不争的。很多人是恨不得“朝发夕至”,用做生意的思路来经营人生,讲究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这又确实是老子的原话,也是他要表达的意思。我总在说,老子的这套,适合两种人:一种是站在至高的高度上,叫高屋建瓴,故而如水银泻地,真正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另外一种就是,处至低之处,虽纳百川而不以为恶,滋养万物而不与争,无欲无求,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阴暗的地方。其实,真正能得大自在的是后一种,可惜,这类人往往都是不自觉或者不能控制的才处在这样的境地的。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因为桃李“无言”,无欲无求,才能笑傲风云,自生自灭,自在自得。

我初次接触“上善若水”是在胡歌主演的《仙剑奇侠传》里,酒剑仙的师兄说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不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所以也就只能自以为然的去断章取义了,而且这个断章取义还受了电视剧的影响。这个断章取义基本上就是前面谈过的那个,“高屋建瓴”、“水银泻地”的意思。也可以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注意,金庸先生也通过风清扬之口告诉了我们,只有会尽天下武学的精髓之后,再返璞归真,忘掉所有的招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无招胜有招。

“上善”二字,无需解释,“上”者“最”也。上善即至善、最好、最完美。“若”者“像”也。整个句子最核心的是“水”。弄清楚了水的特性,基本上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句话了。

水,老子已经描述了它的很多特性,我却更着重于,水的无识无觉,水的流转自如,水的顺乎本心,止于当止,却又汇纳百川,容尽善恶,最终成其大者。

照应到人生的现实中来,我认为,上善就是注重当下,过好现在,着重过程,最终渠成水到。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得到的往往不是想要的。所以说,看重水的无识无觉,却又成其大者。记得有句话叫做“人无百年寿,常怀千岁忧”,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有欲望就会有所求,有所求就会要控制自己,就会要要求自己改变,改变就要带来不适应,带来痛苦。所以说,水无所求,故而不用刻意冲撞,止于当止,顺乎自然,却又最终割裂山川,汇聚成海。我们所求的,无外乎“大海”,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舍弃太多,朝着大海的方向,碰的头破血流,却离“大海”遥遥无期,每个人都望洋兴叹。反不如“水”无知无觉,没有大海的方向,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却最终自己汇成了大海。

人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好好恶恶。人是恐惧的奴隶,很少有人能将欢乐保持长久的时间,而往往把痛苦常记心头。于是就习惯性的有了趋善避恶,趋利避害,反而流于刻意。水无识无觉,不舍善恶,不论浊臭,摡而纳之,享受过程中点滴,作为“大海”的一份子。

人这一辈子,要达到上善若水的境地,只有通过两种途径,其一就是无争无求,自甘平庸,自甘平静,苦乐不言。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基本上是不可能了,甚至凡是正常人,自有史以来只怕都难以达到。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就只出了寥寥可数的几个陶渊明式的人物,而且他们都被标榜为了精神的桃花源;其二,就是如同酒剑仙的那位师兄一样,刻意修行,先历大悲痛、大痛苦,达到高屋建瓴的高度,然后再返璞归真,最终臻于至善。可惜,这完全算不上完美。

有句话说得好,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同样适用上善若水。真如水一般,是最完美,最理想的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我辈能做的,就是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少些功利,少点目的性,学会享受过程,充分感受并容许过程中的美好和痛苦,时不时的来点阿Q精神,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不经意间得到属于自己的“大海”。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指道德高尚的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奉献于万物但不讨求功利。

“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专气 2012-5-31 13:57阅读(0)赞赞赞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举报编辑上一篇 |下一篇:道大学

专气的理解:在道德经第十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那么,什么是"专气"呢?我们就用现代唯物主义能量观念来说说"专气"-----人体能量!

人体能量学
人体能量

首先我们给“人体能量”一个恰当的定义。人体能量即是:人们在生活中消耗掉的:精力、能力、体力、脑力、等那些无形的能量,包括人体热能的散发,红外线、紫外线、人体磁场等能量的散发,统称为人体能量。简单的说就是人体活动的:动,看,听,想和所有的感觉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能量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高级气质的精微物质,平常人们称元气,内气、精气、丹田,精神头等都是人体能量。包括这个人“劲大”的“劲”也是人体能量的表现,关于人体内的这些能力,无法用一个词概括起来,从历史以来,很多关于人体内气的术语,也都无法清楚的表明这个概念,因此,我们用现在科学术语现代科学意识,用现代科学合理的词“人体能量”来表示人体内产生的这种能力,如果以后还有人提出更合适的词语更好。现在我们就用“人体能量”来代表这术语吧。

知道了人体能量的定义,就明白了人体能量的作用了,我们在这里再做一个研究:那么,人体能量有什么作用呢?

人体能量可以让人去做一切事,可以说话,视物,听声音,干活、办事情,思维、创造学习等,如果人体能量消耗大了,人就劳累,无精打采,精神不振,元气大伤,继而病变等。如果人体能量饱满了,就可以精神大震,意气风发等等.有利与身心健康.

人体能量可能改变社会,改变科学,发明原子弹,成为数学家、文学家等,同时,我们反过来思考,这些都消耗人体能量,对健康有影响等。

我们把这些关于人体能量的知识,称为“人体能量学”学习"人体能量学"可以明白人体健康的很多知识。

另外,能量一词,可用于很多方面,包括一切的一切,都是能量的作用,宇宙是个能量场,任何事物的变化引起的:光能、电能、热能、原子能、核能等等,都可以说是能量引起的。只是能量的性质不同,引起的变化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体内能量变化是人体寿命的关键,正气增多延年益寿,杂气滋生就病变减命。

这就是人体能量学。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透明子.王章海 QQ 18753145

孵化自己的生命

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是一个永远处在孵化过程中的"能量球",这样会有很多奇妙的感觉发生。

过去,人们生法想法形容人体的妙化,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孙悟空时,其实就是对人类的一个暗指:“炼丹炉”就是人的肉体,而“孙悟空”则是人的意识,“悟空”就是什么也不想,意识空空如也,这样自己炼自己七七四十九天,看看什么样,或许也可能炼出火眼金睛呢!

我们都是人类的子孙,都是太上老君的子孙。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李耳的神秘化,传说化。看看老子的修炼真经吧!把自己的生命处在孵化状态中,健康乐在其中。

人体能量的消耗

人体能量是怎样消耗的?说起来觉得很简单,其实是里面也有很多学问的。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生命的健康。表面看来,消耗很简单,说话、办事、干活、思维、视听等人的这些活动都消耗人体能量,包括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内部能量变化完成的。当然,我们不能一点也不消耗。我们了解消耗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内部平衡。

这些消耗直接影响着身体内部气血的含有量,而这种消耗的形状无法表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固体的,也可以是液体的,最终应该是气态的形态消耗掉的了人体能量,也就是场化掉或磁场化掉的,我们可以比例说明一下。

为什么说固态的呢?

因为人吃掉的食物是固体的,这些经过人体消化转化成能量供应给各个部位,然后消耗掉了,因此,有固体消耗的性质。

为什么说还有液态的呢?

因为人体内有很多液态的物体,以“血液”的名词在身体内部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当人体劳动太很时,液态的能量内一部分能量转化成劳动了,而另一部液体就无法留在体内,只有被人体排出体外,即“汗液”其实究其原因就是“液态”能量的平衡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

为什么说还有气态的呢?

其实人体能量的消耗最终就是“气态”的消耗,因为很多消耗形式是从外面看不到的,只有自己能感觉到,如你劳动时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说起来很简单,通过动作转化成劳动结果了。而在身体内部其实“内气”就按“气质”的形式消耗了,再比如思维,就只是人的脑子活动,而没有肌体动作,能量也转化掉了,这就是“气质”的转化了.好像是蓄电池消耗电能那样,蓄电池大小没有变化,而含电量变化了.人体能量的消耗养生这样:身体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人体能量变化了.所以,我们说:人体能量的消耗形式最终是"气质的能量"变化。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明白能量在体内的饱和度是衡量身体健康的标准。一切不健康的问题也都是因为能量不饱和引起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追求“返老还童”的原因,因为婴儿的能量饱和度是最平衡的,是最好的“饱和度”。

因此,我们尽可能节省人体能量,让饱和度接近婴儿时才去消耗以些为最好,这个比例自己掌握在100比30。

德、仁、义、礼、信

人类的五个层次

老子在本经中,把人的层次分成五个,德为最高。

其实,这个最高的“德”是指“朴真”之德,修炼成最自然的如婴儿那样真气饱和的人的本质才含有的健康层次之“德”。

每个人,不管身体好坏,都有自己的本质德性,这个“德”性的专指某人,而老子说的“含德之厚”的“德”也就是最高层次的人的本质德性之“德”。

所以“德”是人体层次的本质,在“仁”之上。

老子把人的层次通过“德、仁、义、礼、信”分成了五个层次,其实我们反过来理解老子的这五个层次更好说明。

1、“信”我认为人在没有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时,连信的层次都没有,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凡人”就是连信都不信的“凡人”,在这些凡人中,有接触道德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信的,这是老子在说道中的大约结论。这些信的人,只是迈入“修道”第一门槛的人。被老子用“信徒”纳人门内。即修炼第一步:必须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也是这样来的,不信,是怎么也进不了门的。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你不相信是怎么也学习不进去的,这就是我们现在人们说的爱好什么就愿意学习什么!

所以,成就了很多名家:作家,爱好写作;画家:爱好画画;音乐家:爱好音乐;武术家:爱好武术.政治家:爱好做官等等.

2、“礼”是相信的人之中,有三分之一能够步入程序之中,也就是掌握了修炼的方法,也即:礼节。礼就是一步步按照程序来的意思。如姿势,意念、感觉等,很多人自由散漫惯了,很少能静下来,更无法掌握修炼的步骤了,也就是不按照“礼”办事,很难成功。

只有按照每天2---4个小时的静站,过了时间关,静关,才能进入下一步。

3:“义”:意义也,也即真意之意,也就是过了步骤关,懂得了修炼的姿势,方法,意念,感觉以后,过了时间关, 长静关。才算掌握了真意,懂得了修炼的好处了,则已成“义”,“义”人。平常人们说的“仁义”之士,也就是修炼到中级层次的人,不与其他人一般见识了,被众人认为是“仁义之士”。

4、“仁”仁是修炼的自己非常不错了,强于一般人了,身体疾病消失了,感觉各种玄妙的关口都过去了,达到了一定层次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仁者见仁”了,意思就是“只有修炼到这个层次的人,才知道这个层次是什么感觉”的意思,修炼不到这个层次,是怎么也不会感觉到这个层次的人类是什么感觉的。这就是“仁者见仁”“不仁者怎能见仁”?不入道都是一天过一天,天天又天天,没有什么变化,生老病死与他人无二,怎么知道修炼者长静下来后的感觉?“松、酸、麻、热、胀、冷、凉、高大、渺小、轻飘、穿风往还、钻天入地、忘我无忧”等等这些玄妙的感觉关口,只从文字上说听看和自己能感觉到是有天壤之别的,我的一个修炼者,曾经因修炼到一定程度,感觉到自己没有了,空无了,吓了一场病,后来问我才悄然大悟,这只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啊!

5、“德”:德道升天或得道升天,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其实很简单,进入“道”门可以升入人生的自然之中,顺其自然而自然,我们凡人无法脱离凡间的疾苦,是受周围,社会各种事的困境,无法安静自己,致使生命过早结束。达到了“德”这一步,我无法描述,也不敢全部描述,也是尊师训只得如此,我们可以看第55章,老子也没敢全说,只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万物都不侵犯等等,我也只以此为例了吧!

我这所见,你连想都想不到,所以,你尽管想吧!

此文顺便为38章“上德不德”的加注。

2009.8.31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 意思?整篇文章? -
淳李盐酸: “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 意思?整篇文章? -
淳李盐酸:[答案]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

灌云县18824868457: 关于上善若水的句子完整的 和上善若水的意思上善若水的完整句!和意思 -
淳李盐酸:[答案]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解 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最贴切的解释?
淳李盐酸: "上善若水"的明确提出者,应该是道家的大宗师老子.他还明确说了"上善若水"的确定含义.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即,最高的善像水一样,停留与运行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而且在如此卑微的处所,还要善于疏利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灌云县18824868457: 谁能告诉我“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淳李盐酸: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出 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
淳李盐酸: 意思为: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 是什么意思?原文是什么?出自哪? -
淳李盐酸: 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品格高尚的人就好比水一样

灌云县18824868457: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的详细解释 -
淳李盐酸: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余道矣….我的理解是,最聪明的处世方法要像水一样,不骄不躁,水总是往低处留,可是万物都离不开水,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该谦虚一点.这样才会真正地接近于”大道”.

灌云县18824868457: 上善若水的解释
淳李盐酸: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白话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