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被徐有贞等人强加什么莫须有的罪名而害死的?

作者&投稿:农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有贞为人清廉、威望极高,为什么被杀?~

根据我们以往的常识,既然是“还乡团”,就一定会干点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也难免,毕竟人家不是旅游团、探亲团,而徐有贞等人也牢记“还乡团”的宗旨,雷厉风行地干了几件坏事。
就在同一天,徐有贞便下令逮捕了于谦和王文等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对于徐有贞而言,他已经忍得太久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然后就是内阁大换血,陈循、江渊、商辂、萧鎡等人统统被炒鱿鱼赶了出去,而徐有贞也很够意思,他唯恐自己的对头陈循和江渊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特别找人关照他们,给他们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们继续报效国家(充军辽东)。
当然了,某些受到处罚的人也是罪有应得,比如那个金刀案件中的卢忠,这位仁兄出卖朋友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此刻却得到了报应——斩首。
还有那个建议朱祁钰砍树,让朱祁镇晒太阳的高平,当年他一时兴起,拿朱祁镇开涮,此时也被砍掉了脑袋,其实他除了滥伐树木外,倒也没干什么其他的事情。
看来破坏环境者还真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内阁被还乡团扫荡之后,只剩下了高毂,于是徐有贞又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许彬、薛瑄入阁,至此他完全控制了内阁和朝政大权。
此时的内阁加上徐有贞共有四人,可能是徐有贞嫌人太少,在二月,他又召另一个“自己人”吏部右侍郎李贤入阁。
可是徐有贞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叫李贤的人其实并不是他的亲信,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他保持着沉默,默默地观察着这些夺门之变还乡团的一举一动,寻找着他们的弱点和矛盾,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无论后来如何,至少在当时,徐有贞等人确实是威风无比,特别是徐有贞,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诬陷所有与自己为敌的人,而他导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谦案。
徐有贞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掌权,杀掉于谦易如反掌,但现在他才发现,想除掉于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在于,他没有杀掉于谦的理由。
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极高,又没有什么劣迹,实在找不到啥借口,既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当年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要把他搞倒谈何容易!
但最终,对于谦的刻骨仇恨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谦是推立朱祁钰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钰的亲信,而朱祁镇最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钰,徐有贞决定利用这一点加深朱祁镇对于谦的反感,同时徐有贞还编造了一个谎言,说于谦有意请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并坚决反对朱见深继位。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去见朱祁镇,在他看来朱祁镇一定会同意杀掉于谦。
可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徐有贞在朱祁镇面前慷慨陈词,说于谦不愿和谈、拥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于死地,如此之人,应该杀之后快等等等等。
可是朱祁镇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对徐有贞说道:“于谦是有功的(谦实有功)。”
徐有贞傻眼了。
他把朱祁镇看得太简单了,这位太上皇饱经风雨,深通人心,对徐有贞的动机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贞这样做是想报私仇,却想借刀杀人,让他背一个杀功臣的恶名,这种亏本买卖,他怎么肯干?
徐有贞急了,如果留着于谦,将来一旦复起,自己必将性命不保,情急之下,他想出了另一个杀于谦的理由。
他相信,只要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于谦就必死无疑!
于谦非死不可!
徐有贞昂头大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朱祁镇被惊醒了,他突然意识到,徐有贞是对的。
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照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是反对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自己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
没办法了,这个恶名不背也得背了。
于谦,你非死不可!
徐有贞笑了,他知道皇帝已经动了杀机,但这位皇上绝想不到的是,他其实是中了自己的圈套,因为所谓于谦非死不可,不过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而这个陷阱之所以能奏效,则完全是建立在那个于谦准备立藩王为帝的谎言基础上。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直到两年后,另一个聪明人李贤才最终为朱祁镇揭开了其中奥妙。
不久之后,牢中的王文和于谦都知道了自己的罪名——迎立外藩。这是极为严重的罪行,不但要杀头,还要灭族。王文一听就急了,他跳了起来,准备为自己申辩。
王文很有自信,他有充足的辩解理由,因为所谓迎立藩王,必须先使用金牌召藩王入京,而他和于谦都没有动过金牌,所以在他看来,这个罪名是很容易驳倒的。
可是于谦却丝毫不动,只是笑着对王文说道:“这是石亨他们指使的,申辩有什么用!”
事实确实如于谦所料的那样,此案主审官最终查无实据,没有办法,只好向徐有贞请示如何办理这个难题。
徐有贞到底是政治老流氓,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话会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唾弃不已。
他的这句话是:“虽无显迹,意有之。”
官员们浓缩了他的意思,将其提炼为更传神的两个字——“意欲”,并最后以此定罪。
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足以与此句匹敌的只有那句“莫须有”。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欲”杀掉了于谦。
好一幕精彩的丑剧!
而徐有贞也凭借此句入选史上最无耻之辈排行榜,堪与秦侩并称,遗臭万年。
一个伟大的人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徐有贞等人对于谦不满,就发动了英宗复辟.下了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把于谦抓起来.本来想让于谦背上贪污等罪名,可因为于谦是一个清白之士没让他们得逞.后来背了谋立外藩,可后来因为没证据,所以在前面加了个“意欲”.所以于谦是背上意欲外藩冤死的!

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迎立藩王


什么是夺门之变?
看完了上述这段历史故事后,令人悲愤莫名,当年秦桧假宋高宗之名杀害岳飞时,以“莫须有”罪名罗炽致死;而今于谦也以“事尚未成,但心已可诛” ,以「意欲」二字强加之,说「虽无显迹,意有之」,判定于谦,王文二人犯了谋逆条律,处以极刑,可叹忠良反遭屈死,功臣转瞬变为罪人,天道宁论,岂有此理? 柏杨在《读通鉴,...

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钰身染重病,提督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勾结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复辟。石亨和徐有贞为铲除以于谦为首的忠臣,便捏造于谦犯有“谋逆罪”。英宗朱祁镇得知后,正愁没有理由报复,于是立即派人抓捕于谦,并于同年正月将于谦斩首示众,于谦时年60岁。在抄查于谦府宅时,...

冤杀了于谦后,朱祁镇有没有醒悟?
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之子。奏疏上呈后,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

忠臣于谦因为“虽无显迹,意有之”而被杀头,请问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把于谦处死的罪名叫做“意欲”,出自徐有贞之口,这个词语的臭名昭著程度与“莫须有”不相上下。当时徐有贞和于谦有着比较大的恩怨,但是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有非常高,但是徐有贞又想杀死于谦,所以编造了一个罪名。但是当锦衣卫核对时,又找不到相对应的罪名,所以徐有贞吟出了一句千古名句(臭名):“...

夺门之变成功之后 朱祁镇为何第一件事就是杀于谦
这里的小人指的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尤其是说于谦有造反嫌疑,却找不到确切证据,最后编了句“虽无显迹,意有之”,急吼吼给于谦定罪,杀他以报私仇的徐有贞。但没有朱祁镇点头,徐有贞能随随便便杀于谦?其实于谦之死没有史书写的那么简单,朱祁镇未必是受蒙蔽。相反,这一决定是朱祁镇本人非常赞同...

掌握着军权和行政权的于谦,为啥会输给无权的石亨等人?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戴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时候,于谦不但掌握着朝廷里的行政大权,而且他还是兵部尚书,手握重兵,掌控着兵权。可是为什么,最终他却输给了无权也无兵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呢?于谦之所以失败,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夺门之变)一、于谦不揽权。朝臣在朝堂...

朱祁镇上位后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杀于谦 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这里的小人指的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尤其是说于谦有造反嫌疑,却找不到确切证据,最后编了句“虽无显迹,意有之”,急吼吼给于谦定罪,杀他以报私仇的徐有贞。但没有朱祁镇点头,徐有贞能随随便便杀于谦?其实于谦之死没有史书写的那么简单,朱祁镇未必是受蒙蔽。相反,这一决定是朱祁镇本人非常赞同...

夺门之变是怎麽回事
是月十六日夜 ,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英宗复位后,下于谦、王文于狱。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废...

于谦拯救了大明王朝,为何最终却以谋反罪被诛杀?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徐有贞进言要杀了于谦,朱祁镇回复说,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朱祁镇沉默意味着默认。两年后一个叫李贤的名臣为朱祁镇解开了这个圈套。接下来就是两个小人开始罗织罪名了,罪名是迎立藩王。和岳飞一样情况,主审官员查无实据,请示徐有贞,政治流氓说了一句:...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结局如何?
当时徐有贞等人都跪伏在地,高呼万岁,然后宣布朱祁镇复位,并催促群臣进殿朝贺。复辟后,朱祁镇便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其中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还做了兵部尚书。祁镇复辟后,徐有贞等就立即把于谦下狱。徐有贞诬陷于谦打算迎立襄王世子为帝。朱祁镇本来无意杀于谦,说"谦实有...

解放区19798327129: 于谦被徐有贞等人强加什么莫须有的罪名而害死的?
巫骨恩理: 徐有贞等人对于谦不满,就发动了英宗复辟.下了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把于谦抓起来.本来想让于谦背上贪污等罪名,可因为于谦是一个清白之士没让他们得逞.后来背了谋立外藩,可后来因为没证据,所以在前面加了个“意欲”.所以于谦是背上意欲外藩冤死的!

解放区19798327129: 于谦死的罪名是什么貌似是跟“莫须有”一样1个很牵强的罪名,也是独
巫骨恩理: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罪名应该是“欲另立”

解放区19798327129: 忠臣于谦因为“虽无显迹,意有之”而被杀头,请问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
巫骨恩理: 把于谦处死的罪名叫做“意欲”,出自徐有贞之口,这个词语的臭名昭著程度与“莫须有”不相上下.当时徐有贞和于谦有着比较大的恩怨,但是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有非常高,但是徐有贞又想杀死于谦,所以编造了一个罪名.但是当锦衣卫核对时,又找不到相对应的罪名,所以徐有贞吟出了一句千古名句(臭名):“虽无显迹,意有之.”而官员们则提炼出了更加传神的两个字:“意欲”.而这个罪名报上去后,于谦人头落地.

解放区19798327129: 意欲是什么意思 -
巫骨恩理: 意欲有“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想要”这2种意思. 1、指人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 例如: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给她们望见了;一种意欲包围着她的脑袋.” 2、想要.谓心想做某事. 例如:你抢了我的...

解放区19798327129: 明朝于谦是怎么死的 -
巫骨恩理: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

解放区19798327129: 于谦是满族人吗? -
巫骨恩理: 相声演员于谦,是满族人.于谦,男,满族,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大港油田,老家是蓝田县冯家村,著名相声演员,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

解放区19798327129: 于谦是怎么死的?
巫骨恩理: 被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张轨的组织“还乡团”.以意欲谋立外藩之罪被构陷致死.

解放区19798327129: 于谦是怎么死的??是被哪几个人杀死的 -
巫骨恩理: 景泰八年正月,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趁景帝病重,联合发兵拥立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于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都御史萧维祯审理案件,判定于谦犯谋逆罪,判处死刑.王文不能承受诬陷,极力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等人授意罢了,辩解又有什么用呢?”奏章呈上后,英宗还犹豫地说:“于谦确实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道:“不杀死于谦,那么我们此举就师出无名了.”英宗遂下定决心,同年改元为天顺,以谋逆罪,杀于谦于集市.

解放区19798327129: 明 于谦 最后是怎么死的 -
巫骨恩理: 明朝于谦是被朝廷所杀.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 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