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的写作背景(100字内)

作者&投稿:赤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观沧海》了解作者曹操及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题目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jié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dàn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sǒng zhì
③竦 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观沧海》正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扩展资料

汉代曹操《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后世影响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除了“艳”辞外的第一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可以比肩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师表》。

因《观沧海》收录于语文课本,现代不少人都会背诵。

诗词赏析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写景诗,首二两句即开门见山地点明“观沧海”的位置及说明登碣石山的目的又有统领全篇的作用。“观”,一字双关,作动词:观看,观赏;作形容词:壮观,壮丽。一个“观”字就能一目了然地体现出该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第三句至第八句就开始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总写又有分写,层次分明:三四句是望海初得的整体印象;五六句对第四句的具体描写;七八句则是对第三句的详细描写。

第九句到第十二句则是作者想象,即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又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这首诗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 写作手法
《观沧海》从写作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奇特的想像 《观沧海》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是诗人在表现沧海之壮观、之雄伟时,他除了直接描写大海本身之外,还从浩瀚壮阔的海景展开想像写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佳句。表现出了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气派。读到这里...

曹操的观沧海怎么背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优秀教案设计
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留名于后世。 写作背?: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讨伐乌桓;八月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

观沧海赏析 50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

关于观沧海的故事600字
今日我能远征到此,且有此闲情逸致纵观沧海,真是一大幸事啊! 二 求曹操写作观沧海的一些背景故事 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观沧海全文注音及翻译
guān cāng hǎi观  沧 海 cáo cāo han曹 操 汉 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东 临 碣 石 ,以 观  沧 海。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 何 澹 澹, 山 岛  竦 峙。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

100分求曹操所有的诗词和写作背景
严格的说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

人教初一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就是观沧海那一部分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扩展 2011年新版人教版初一年级上册27课第一首 初中语文课本(6年级上学期试用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望岳,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内容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

《观沧海》优秀教案
通过观沧海的学习,我们知道要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美,我们应该从意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或者诗眼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意境。 [教学反思] 上完《观沧海》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反复的修改调整中,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如下规律: 1、讲解知识要从形象到抽象 这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写作背景. -
将伊金莲:[答案]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写作背景10个字 -
将伊金莲: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 写作背景不要太多! -
将伊金莲:[答案]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董德松《诗中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的赏析 400字 急要! -
将伊金莲: 题目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jié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曹操写 观沧海 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
将伊金莲: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寻《观沧海》背景、大意、中心思想、赏析如题 -
将伊金莲:[答案] 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向东到碣石山来观看沧海虽然已到秋风,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创作背景? -
将伊金莲: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中没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短歌行》中的句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求观沧海赏析300字 -
将伊金莲: 1.《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追歼袁绍残部,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观沧海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将伊金莲: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

宁夏回族自治区15173648134: 谁知道这五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
将伊金莲: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