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仲尼,师项橐讲的是什么故事

作者&投稿:盈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故事~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

古时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
古代的圣贤尚能如此,普通人更应勤奋地学习.
一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长者,头挽髻,宽袖长袍。后面跟着一些弟子。驾车的便是那个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头戴盔,身披甲,手执长鞭,嘴里不断的喊,驾,驾!猛然看见一个小孩蹲在路中间玩,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车问:“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子路气未消,走到地那头去麻烦了一会儿项父才走。项橐见他们走后,去问父亲,他们说什么来。父亲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项橐说他们再回来,你就这样告诉他们。再说孔子向北走了一会儿,看天色已晚,离驿站尚远。特别听说神童就在这一带,未很好交谈感到很惋惜。便决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来后,子路果然又去麻烦项父问:“你的锄一天到底锄多少下?”项父回答:“你的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锄就锄多少下。”孔子听后很愕然,便问:“那会儿你说不知道,这会又这样讲,是谁教你的?”项父是个厚道人,不会说谎,便对孔子说了实话。孔子断定这个小孩就是他要见的神童。便吩咐弟子们找店住下。打算进一步找项橐交谈交谈。这地方无论是民宅还是店家,都种秋齐棘子当院墙。孔子进店没注意,袍子被棘子挂破了。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就问:“先生们,什么是‘有用之材’?” 孔子说:“诸木之中,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无孔、心红。”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什么也四季长青?”孔子无言以对。当晚不欢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去的人回来告诉孔子,项橐和几个小伙伴们到东边看日出去了。孔子便亲自到村东去找。不一会儿便发现了项橐和另一个小孩儿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只见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那个小孩儿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虽大,反而沧沧凉凉,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开水烫人呢?”正当二人相持不下,见孔子来到,便请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时,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呜呜了。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

讲的是孔子拜师项橐的事,仲尼就是孔子。

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扩展资料: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

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

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但项橐还是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

“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

“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

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

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 。

“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

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

“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项橐三难孔子 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一天,来到宋国境内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拦住去路,不让路过。孔子叫子路去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问小孩:“你咋不让路哇?”小孩说:“我这是座城池,你们哪能过去呀?”子路说:“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说:“看,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顺着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土坷垃垒的一个大圆圈。
子路急忙回禀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呀?”小孩一本正经地说:“你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你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当然车让城啦。”小孩指着坷垃城说:“您看,我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过去?”说的孔子无话可答。孔子心想,这个小孩真顽皮,但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话可答。如果绕道要走许多弯路,从旁边过,又要碾坏庄稼。只得好言好语和小孩商量说:“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这下可把孔子难坏了,急得在那里乱转。
小孩见孔子急得团团转,就说:“我刚才讲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们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师,我既不拆‘城’又能让车过去。”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小孩笑着说:“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车不就过去了吗?”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问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说:“我叫项橐,住在前边村里,听说你们师徒路过这里,奉父命来迎接你们,刚才和您老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请莫见怪,走,回家坐吧”。孔子听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项橐父子设宴招待。孔子与项橐通过谈话,感到这小孩确实才智过人,赞不绝口,称项橐为“神童”。乃尊七岁之项橐为师,可见大圣人如孔子者尚勤学好问.
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长者,头挽髻,宽袖长袍。后面跟着一些弟子。驾车的便是那个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头戴盔,身披甲,手执长鞭,嘴里不断的喊,驾,驾!猛然看见一个小孩蹲在路中间玩,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车问:“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子路气未消,走到地那头去麻烦了一会儿项父才走。项橐见他们走后,去问父亲,他们说什么来。父亲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项橐说他们再回来,你就这样告诉他们。再说孔子向北走了一会儿,看天色已晚,离驿站尚远。特别听说神童就在这一带,未很好交谈感到很惋惜。便决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来后,子路果然又去麻烦项父问:“你的锄一天到底锄多少下?”项父回答:“你的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锄就锄多少下。”孔子听后很愕然,便问:“那会儿你说不知道,这会又这样讲,是谁教你的?”项父是个厚道人,不会说谎,便对孔子说了实话。孔子断定这个小孩就是他要见的神童。便吩咐弟子们找店住下。打算进一步找项橐交谈交谈。这地方无论是民宅还是店家,都种秋齐棘子当院墙。孔子进店没注意,袍子被棘子挂破了。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就问:“先生们,什么是‘有用之材’?” 孔子说:“诸木之中,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无孔、心红。”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什么也四季长青?”孔子无言以对。当晚不欢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去的人回来告诉孔子,项橐和几个小伙伴们到东边看日出去了。孔子便亲自到村东去找。不一会儿便发现了项橐和另一个小孩儿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只见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那个小孩儿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虽大,反而沧沧凉凉,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开水烫人呢?”正当二人相持不下,见孔子来到,便请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时,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呜呜了。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

古时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
古代的圣贤尚能如此,普通人更应勤奋地学习.
一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长者,头挽髻,宽袖长袍。后面跟着一些弟子。驾车的便是那个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头戴盔,身披甲,手执长鞭,嘴里不断的喊,驾,驾!猛然看见一个小孩蹲在路中间玩,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车问:“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子路气未消,走到地那头去麻烦了一会儿项父才走。项橐见他们走后,去问父亲,他们说什么来。父亲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项橐说他们再回来,你就这样告诉他们。再说孔子向北走了一会儿,看天色已晚,离驿站尚远。特别听说神童就在这一带,未很好交谈感到很惋惜。便决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来后,子路果然又去麻烦项父问:“你的锄一天到底锄多少下?”项父回答:“你的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锄就锄多少下。”孔子听后很愕然,便问:“那会儿你说不知道,这会又这样讲,是谁教你的?”项父是个厚道人,不会说谎,便对孔子说了实话。孔子断定这个小孩就是他要见的神童。便吩咐弟子们找店住下。打算进一步找项橐交谈交谈。这地方无论是民宅还是店家,都种秋齐棘子当院墙。孔子进店没注意,袍子被棘子挂破了。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就问:“先生们,什么是‘有用之材’?” 孔子说:“诸木之中,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无孔、心红。”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什么也四季长青?”孔子无言以对。当晚不欢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去的人回来告诉孔子,项橐和几个小伙伴们到东边看日出去了。孔子便亲自到村东去找。不一会儿便发现了项橐和另一个小孩儿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只见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那个小孩儿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虽大,反而沧沧凉凉,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开水烫人呢?”正当二人相持不下,见孔子来到,便请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时,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呜呜了。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

河南县修武县五里铺村的路边,曾经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五个楷书大字,孔子问礼处
两千多年前,孔子像七岁孩子项橐问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孔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在学生的陪伴下,驾车周游列国,有一天,他们来到了振国


昔仲尼师项橐的读音
昔仲尼师项橐的读音读作: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仲尼师项橐的意思: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原文选段: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释义: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

昔仲尼,师项橐这句话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句话)
转:《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三字经按内容分可分为那三部分?分别是从哪里到哪里?
按内容可分:1、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这部分是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文中子,及老庄。”2、讲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分是从“经子通,读诸史”到“朝於斯,夕於斯。”3、讲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这部分是从“昔仲尼,师项橐”到“戒之哉,宜勉力”。

孔子为什么要拜项橐为师呢?
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于是之后对弟子们训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的故事
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孔子师项橐典故
转自某网友 兖州城西北旧关村,原为古城西关外,称“达巷党”,当年孔子任中都宰,往来憩息于此。《论语·子罕》:“达巷堂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儿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地方。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今旧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

关于孔子的故事之遇到一个七岁的孩子讲了什么意思
拜七岁项橐为师 ——孔子的故事之七 以孔子见老子为题材的汉画像石,在全国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有几块,在孔子与老子之间,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这个小孩子名叫项橐,孔子不仅曾经拜他为老师,他们之间还发生了智慧而可爱的故事。《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就是...

孔子拜师的三百字故事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讲了一个什么事?简单点快!快!快!急!急!急!急!急! -
务券复方:[答案]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的意思:从前孔老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讲了一个什么事?简单点 -
务券复方: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的意思:从前孔老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

怀远县13555628615: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故事 -
务券复方: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这句话讲得是什么事?回家作业上有, -
务券复方:[答案] 曾经仲尼,拜项橐为师

怀远县13555628615: 《三字经》中仲尼是谁"昔仲尼,师项橐"是指什么的故事 -
务券复方:[答案] 仲尼指孔子,孔子字仲尼.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具体如下.一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长者,头...

怀远县13555628615: 你知道下面这句话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昔仲尼,师项橐你知道下面这句话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昔仲尼,师项橐急! -
务券复方:[答案] 就是说昔日孔子曾经把项橐当成自己的老师 项橐:七岁为孔子学琴老师.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
务券复方: 古时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 古代的圣贤尚能如此,普通人更应勤奋地学习. 一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 师项橐什么意思? -
务券复方:[答案] 昔仲尼,师项橐(tuo)2,古圣贤,尚勤学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 项橐:七岁为孔子学琴老师.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一天,...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是一件什么事情?意思是什么?急用!!拜托了各位 谢谢 -
务券复方: 昔日仲尼(孔子)向项橐学习的事. 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怀远县13555628615: 昔仲尼,师项橐这句话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句话) -
务券复方: 孔子曾向神童项橐学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