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诗歌鉴赏

作者&投稿:答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凉州词》诗歌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 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注释

  ①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 “《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见。”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凉州词》赏析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 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 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 起“万仞山”,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1、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2、全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
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
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翰《凉州词》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 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注释
①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 “《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见。”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凉州词》赏析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 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 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 起“万仞山”,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凉 州 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 州 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参考资料:http://mcscn.anyp.cn/554.aspx


《凉州词》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凉州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这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

《凉州词》原文赏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赏析2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一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

凉州词全诗的意思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解】: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韵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评析】:??诗是咏...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如下:《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通过黄河、孤城、羌笛和春风等意象,展现了戍卒在边塞凉州艰苦生活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先,诗的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将黄河的壮丽景色与孤城的雄伟建筑相融合,展现...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
《凉州词》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拓展知识: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是一首雄浑苍凉、豪迈奔放的边塞诗。

凉州词孟浩然
孟浩然的《凉州词》如下:《凉州词》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诗如下: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凉州词》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深深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珍贵的琵琶、华美的音乐、辽阔的...

王之涣(凉州词)突出春天什么特点?
表现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天的气候不尽相同的特点。【出处】《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

凉州词整首古诗的意思
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见。”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凉州词》赏析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 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

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王翰《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诗鉴赏 《凉州词》,又作《凉州曲》唐代乐府曲名凉州泛指唐河西一带(今甘肃境)这首诗以奔放的热情和充满边地奇诡风光的特色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诗歌一开头就饱含 **...

元谋县13535189762: 凉州词的赏析 -
烛祥银杏: 凉 州 词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于征战于边塞的军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常在身边出没的好恶作剧的游魂.它是那样亲近,而且它早已约定总是要在一个不能预料的时刻来临,所以并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么可怕.既然生命无法以寻常的寿数来计算,既然你能够抓住的只是被单独对待的每一天,那么,与其怯弱的哀吟,不如开杯痛饮,纵情高歌.因为生命是那样可爱的东西! 酒是葡萄美酒,杯是珍贵的夜光杯,喝呢就喝个一醉方休,倒地如泥.这里有几分奢华几分颓废,但绝不同于富贵人家无耻的奢华,苟生者无聊赖的颓废,它以豪迈的享乐嘲弄死亡,遮盖忧伤,深情地抚弄着尚属于自己的生命.

元谋县13535189762: 王翰的《凉州词》赏析 -
烛祥银杏: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后两句...

元谋县13535189762: 《凉州词》赏析怎么写? -
烛祥银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

元谋县13535189762: 诗词赏析《凉州词》1.一二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烛祥银杏:[答案] 1,2两句,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3,4两句,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用了拟人的手法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

元谋县13535189762: 唐朝王翰写的凉州词诗意 -
烛祥银杏: 语短情长——王翰《凉州词》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凉州词》,文采壮丽,风格遒劲,堪称...

元谋县13535189762: 王之涣的凉州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
烛祥银杏:[答案] 【诗文解释】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词语解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诗文赏析】 ...

元谋县13535189762: 《凉州词》诗歌鉴赏
烛祥银杏: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参考资料:http://mcscn.anyp.cn/554.aspx

元谋县13535189762: 王翰的《凉州词》赏析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谁能给一下这首诗... -
烛祥银杏:[答案]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听到胡笳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 首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

元谋县13535189762: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赏析 -
烛祥银杏:[答案] 编辑本段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元谋县13535189762: 凉州词【古诗】 -
烛祥银杏:[答案]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