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玉赋。

作者&投稿:进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给点宋玉的简介~

  先秦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 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 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 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 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 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 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 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 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 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 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 《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 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 《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 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 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 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 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象屈原那样激烈和执著,情 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 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 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 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 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 一脉相承。此后继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 丰富的想象和铺陈的手法来描绘女性的神情与体貌,在 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离 骚》中上天求女的传统,但多佚荡的情思而少讽谕的意 味。汉以后如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司马相如的《美 人赋》、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 均由此发端;至南朝梁、陈间,更演化为宫体、艳情诗 的末流。《风赋》一篇,以“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雌风”作对比,写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生活差别,虽属 游戏娱乐文章,但多少带有一些讽谏意味,在写法上对 后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 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 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姜亮夫)


  宋玉和他的《九辩》

  屈原之后,祖述“风骚”的楚辞作家俊才辈出,群芳竞秀,蔚为大观。在众多的诗人中,崛起于战国末季的楚国,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便是宋玉。他是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楚辞大家。虽然他的品格志行和艺术造诣难与屈子相侔,但是,在汉文学史上,却屈宋并称,相沿至今。

  唐代爱国诗人杜甫曾感慨万端地咏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诗句表达了他对宋玉的悼惜爱重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宋玉的身世、情志与艺术成就。

  宋玉的身世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与艺术生涯,史料极少,而且互有牴牾,真伪莫辨。不过,我们还是应当从纷繁的乱丝中理出一点端绪,争取比较正确地认识这位独步一世的才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又,《汉书·地理志》曰:“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以上记述是比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献,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综合各方面比较可信的资料,我们可以基本上勾画出宋玉小传的轮廓:

  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为屈原的后辈,与唐勒、景差同时,大约生于屈原沉江前后,死于楚亡之际。虽不是屈原的受业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师承屈原的风格,却又自出机杼,另立门户。“悲秋”,便是宋玉赋的特征之一。他是寒门素族的贫士,为了谋求出路和报效君国,曾经离乡背井远适京都等地。几经周折,百般营求,当过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虽然官卑职小,但凭着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谈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赏识。谁知宦海风波,仕途崎岖,他不为乱世所容,横遭奸佞谗害,而昏君信谗易怒,终于被黜失职,落魄江湖,潦倒终生。他忠君爱国,始终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怀抱。但是,君门九重,忠悃(kǔn)难申。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却不能象屈原那样冒死谏诤;只是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与不幸的遭际。他托志芳洁,修身自好,宁肯穷处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显荣。他是一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 《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 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 《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 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曰”、“宋玉对曰”,等等。

  五 《高唐赋》述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 《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 《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八 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韵,而是汉代以后的音韵。

  总之,这些作品可疑之处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在现传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证实的只有《九辩》一篇。现在我们准备结合宋玉的时代、生平、思想谈一谈《九辩》。

  《九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九辩”,本是古代乐调之名,在《离骚》、《天问》、《山海经》中都曾提到它。《楚辞章句》云:“辩者,变也。”《周礼·大司乐》郑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曰:“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由此可知,“九辩”犹“九阕”,即由多数乐章组合起来的一种乐调。因此,总的来看,“九辩”在内容上是有机的整体;分开来看,“辩”又是整个乐调的组成部分。

  宋玉的《九辩》,是借古乐旧题来抒写自己贫士失职、怀才不遇、老而无成、报国无路之愤慨的,内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这三者又互相交织、彼此渗透、融为一体。

  《九辩》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首先描绘了肃杀凄凉的深秋景象:“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

  “悲秋”二字,首标其目,醒明本旨,奠定了作品的基调,也象征着宋玉所处的时代。

  《九辩》是宋玉进入老境后写成的。他处于楚国日暮途穷之秋,昏君佞臣败坏纪纲,贤人才士斥弃在野。楚王朝暴虐腐朽,燕雀处堂,文恬武嬉,对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对外实行投降政策,丧权辱国。楚国形势犹如西风残照,这对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楚国人来说,都是可悲而怵目惊心的现实;更何况忠君爱国、头脑清醒的宋玉呢?而贫士失职,颠踬(zhì)困顿,又使他有身世飘零之幽怨。在公私交迫、万感萦怀之际,面对着西风落叶,顿觉秋光易老,好景难再,唤起了悲凉凄怆之情。同时,他又看到紫燕辞归,鸿雁南游,更勾起了异乡飘泊的哀愁和怀才不遇的牢骚:“僭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他离开故乡,本想换一个新天地,可是,一介贫士又遭失职的厄运,使他彻夜无眠,静听着秋虫的哀鸣,喟叹“时亹亹(wèi)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大自然的清秋景色和个人身世、社会环境都是悲凉的,这位沦落天涯的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只有凭吊自己伶仃无依的影子。触景伤情,叹老嗟卑,乃是自然流露的心声。在第三章,又进一步描绘秋色秋声如何强烈地摧折着诗人的肝肠。

  他自分无力旋转乾坤、匡时济世、移风易俗。虽然总想有所作为,但是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地将他击倒: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俗之不固。……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他缺乏屈原那种刚毅无畏、正道直行、九死不悔的精神;而只有隐忍、哀伤、执着而又无奈的悲天悯人。他不能挺身而出,顽强斗争;而是洁身自好,穷处守高,独善其身。他持守高洁,有可取的一面;但又有消极的一面。他自叹自怜,无非纠缠着一个“我”字。这剪不断的愁丝织就了冲不破的罗网,使他这春秋已高的才士空余惆怅、彷徨、凄怆。

  宋玉是忠君的,因而又是思君、怨君的: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他以“美人”自况,由于人生偃蹇而郁悒悲愁,千里迢迢远适异地,但是这飘萍飞絮何处才是归宿?思君之诚,报国之忠,均难达于君听。他的怨君,是由于忠君君不察、思君君不知而生的,所以他不恨、不怒。

  宋玉所以失职见疏,是由于昏君之信谗,好人之诬陷。诗中将群小比作“猛犬”、“驽骀”、“凫雁”、“浮云”;相反地把忠良之士比作“骐骥”、“凤皇”、“明月”,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但是他只骂佞臣,不骂昏君,这就反映了他愚弱妥协的一面。

  冷酷无情的现实使他万念俱灰,他自忖已临绝境,再也没有报效君国的机会了。于是想乞身致仕,并且又浮想联翩,神游云天。他展开想象的双翼,飞升天际,有众多的神灵为伴,驾着白霓,飘游于群星之间,云旗飘扬,雷师、风神前呼后拥,迤逦而行,好不神气!他原以为就此超尘遗世,挣脱了黑暗悲凉的现实。可是,他那隐潜五内的忠魂未泯,在得意扬扬之时,却又乐极生悲,从邈邈云天突然跌入可怕的现实之中。在诗篇的末尾,诗人又一次执着地剖白心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这位末路颠踣(bó)的文士,最后还是不忘其君,呼告皇天匡正君王,保佑君王。这种“怨而不怒”的态度,正表现了他的“愚忠”。然而,他的先辈师表屈原却迥乎不同,不但长期跟昏君佞臣进行斗争,并且在为国自殒之际,竟然直斥昏君:“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屈原就不是“愚忠”。

  《九辩》在内容与形式上承袭了屈赋的流风余韵,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创的艺术特色。

  《九辩》在一、三、七章集中地描绘了秋色秋声秋意,这一派悲凉、肃杀、凄切的自然景象,正是诗人最关情、最著痛痒处。外界之物色与心中之至情相感相生,化为“悲秋”的艺术境界。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灵之境,同时象征着社会环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寄托着这位敏感的诗人的真性情、大悲辛。秋风萧瑟,天高气清,草木零落,北雁南征,秋虫哀吟,寒蝉息声,长夜寂寂,残月朦胧:这等境界,必然地使落魄的诗人由大自然的暮秋联想到人生的暮秋,顿生“摇落”之悲,感物咏志,自喟“春秋日高”、“老而无成”。这是十分自然而率真的流露。本来,宋玉满怀沦落之情,所以在吟咏凝虑之间,缘情写景,触景生情,是有触媒和种子的。“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感荡,互相催化,进一步升华、结晶、萌芽。此情此景也是有强烈的互相交叉的可染性的。诗人带着浓重的感伤情绪体味这秋色秋声秋意,就使这自然景象也染上了凄惋的感情色彩,落叶、衰草、寒蝉、秋虫,宛如诗人自己的化身,好象种种自然物色都是“悲秋”的。同时,这些染上愁意的自然物色又反转来刺激人的感官,叩响人的心弦,使人倍觉神伤。好象大自然展现在愁人面前的秋色特浓、秋声特悲、秋意特深。好象造物主故意折磨愁人。这就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然后,诗人又通过这凝铸的含情之景与含景之情,把自己的心声传染给人们,引起别人情感上的共鸣。宋玉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第一个以“悲秋”名世的诗人,在他之后,历代许多“悲秋”的骚人墨客大多是受了他的感召的。往昔流行的“春女怨,秋士悲”之习语,恐怕跟宋玉也有点渊源吧。

  宋玉赋的艺术风格是婉丽清新、缠绵悱侧、低回欲绝的,他的作品是情信而辞巧的,以宛曲之文抒隐微之情,是有自己的性情面目的。同时,因为宋玉服膺屈子,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模仿或袭用屈赋句意、词意之处,时露斧凿痕,这便是宋玉作品的白璧之瑕了。

  虽然流传下来的宋玉作品不多,但是影响至巨。后世有些私淑宋玉者,曾伪托或仿制了许多篇赋;但更多的追随者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学习宋玉作品的精髓,创造自己的风格(如李白、杜甫、李贺等)。两千年来,宋玉还是有知音的。不过,古今有些论者往往私于轻重,偏于憎爱,对宋玉的评判有欠公正。我们则应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宋玉,避免爱而忘丑,憎而遗美。(

此句出自昆曲《玉簪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
《玉簪记》中写的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的恋爱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根据这个故事改编成的小说戏剧很多,但这些小说戏剧大都立意不高,只是把潘必正和陈妙常的结合作为一件文人才女的风流韵事来描写。
《玉簪记》通过“尼姑思凡”这一题材,展现了崭新的时代意义。高濂生活的时代是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新的观念、新的意识猛烈冲击腐朽的思想与传统的时代。个性解放思想,像漫漫长夜的流星闪电,迅速划破长空,给黑暗社会注入强光,给青年男女莫大的激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古今女史》上载:“宋女真观尼陈妙常,姿色出众,诗文俊雅,张于湖授临江令,宿观中。见妙常,以词挑之,妙常亦以词拒之。后妙常与于湖故人潘法成私通融洽。潘密靠于湖,以计断为夫妇。”《玉簪记》大致取材于此。
艺术风格,《玉簪记》,苏昆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空灵的境界,泼墨山水般的写意布景,一桌两椅的道具形式,舞台简单而充满了灵气,加之演员细腻的表演,给予了观众自我想象的空间。舞美从未借助外物,水袖、拂尘均是戏曲服饰的运用,却通过意向化增加了舞蹈时的意境美感。
服饰方面,《玉簪记》的服装不似《牡丹亭》那样“姹紫嫣红”,多采用灰色调以显佛门沉郁,就连素来金碧辉煌的“妙常冠”也采用了黑色和灰色。但是我们细细看去定会发现,在浅灰色的对帔里,水袖透出了淡淡粉嫩。
一折小尼姑们的水袖也是淡粉色的,以喻桃红春色。而小生的服装格外意向化,褶子上那一缕玉兰似有似无,浅蓝、鹅黄的主色调,唯有最后一场是橘黄色般的灿烂,仿佛是爱情光芒的照射所致。
音乐唱腔。昆曲都是柔美的,北昆也有柔,但不比苏昆的纤柔,好比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大家闺秀,但一个豪放爽利,一个风流纤巧。昆曲之所以为雅部,再其柔美而不失庄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簪记

《登徒子好色赋》
正文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2),短宋玉曰(3):"玉为人体貌闲丽(4),口多微辞(5),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6),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7)。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8),施朱则太赤(9);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10),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11)。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12),至今未许也(13)。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14),齞唇历齿(15),旁行踽偻(16),又疥且痔(17)。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18)。王孰察之(19),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20),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21);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22)。且夫南楚穷巷之妾(23),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24),足历五都(25)。出咸阳(26)、熙邯郸(27),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28) 。是时向春之末(29) ,迎夏之阳(30),鸧鹒喈喈(31),群女出桑(32)。此郊之姝(33),华色含光(34),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35):'遵大路兮揽子祛(36)'。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37),忽若有来而不见(38)。意密体疏(39),俯仰异观(40);含喜微笑,窃视流眄(41)。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42),洁斋俟兮惠音声(43),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44)。'因迁延而辞避(45)。盖徒以微辞相感动(46)。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47),心顾其义(48),扬《诗》守礼(49),终不过差,故足称也(50)。"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编辑本段注解
  1、选自《文选》卷十九。此赋也有人认为是后人托名宋玉而作。
  2、楚王:这里是指楚襄王。
  3、短:这里指攻其所短。
  4、闲丽:文雅英俊。
  5、微辞:不满的话。
  6、止:与下文"退"相对,指留下。
  7、东家之子:东边邻家的女儿。
  8、著:搽。
  9、施朱:涂烟脂。
  10、束素:一束白色生绢。这是形容腰细。
  11、惑阳城,迷下蔡:使阳城、下蔡两地的男子着迷。阳城、下蔡是楚国贵族封地。
  12、窥:偷看。
  13、未许:不同意,没有答应。
  14、挛(luan):卷曲。
  15、齞(yan)唇历齿:稀疏又不整齐的牙齿露在外面。齞:牙齿外露的样子。历齿:形容牙齿稀疏不整齐。
  16、旁行踽(ju)偻(lou):弯腰驼背,走路摇摇晃晃。踽偻:驼背。
  17、又疥且痔:长满了疥疮和痔疮。
  18、使有五子:使她生有五个儿女。
  19、孰察:孰,通"熟"。仔细端详。
  20、秦章华大夫在侧:当时秦国的章华大夫正在楚国。章华:楚地名。这里是以地望代称。
  21、愚乱之邪: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
  22、彼:他,指宋玉。
  23、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即"东邻之子"。
  24、周览九土:足迹踏遍九州。九土:九州。
  25、五都: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26、咸阳:当时秦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27、熙邯郸:在邯郸游玩。熙:游玩。邯郸:当时赵国都城,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28、从容郑、卫溱(zhen)洧(wei)之间:在郑卫两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从容:逗留,停留。郑、卫:春秋时的两个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到滑县、濮阳一带。溱洧:郑国境内的两条河。《诗经·郑风·溱洧》写每年上巳节,郑国力女在岸边聚会游乐的情况。
  29、向:接近,临近。
  30、迎夏之阳: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迎:迎接,将要出现。
  31、鸧(cang)鹒(geng)喈(僻)喈:鸧鹒鸟喈喈鸣叫。
  32、群女出桑: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
  33、此郊之姝(shu):意指郑、卫郊野的美女。
  34、华色含光:美妙艳丽,光彩照人。
  35、称诗:称引《诗经》里的话。
  36、遵大路兮揽子祛(qu):沿着大路与心上人携手同行。祛:衣袖。《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
  37、怳:同"恍"。有望:有所期望。
  38、忽:与怳为互文,恍忽:心神不定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烦意乱,恍忽不安。
  39、意密体疏: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
  40、俯仰异观: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
  41、窃视流眄(mian):偷偷地看看她,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
  42、寐春风兮发鲜荣: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寐:苏醒。
  43、洁斋侯兮惠音声: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矜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斋:举止庄重。
  44、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
  45、因迁延而辞避: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
  46、微辞:指终于没能打动她的诗句。
  47、目欲其颜: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
  48、心顾其义: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
  49、扬《诗》守礼,终不过差: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过差:过失,差错。
  50、足称:值得称道。
编辑本段翻译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与之频繁行房,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现在宋玉大肆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自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鸧鹒鸟喈喈鸣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诗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烦意乱,恍忽不安.
  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神女赋》
正文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嫷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注释]
  1.殚:(dān)
  2.嫷:(tuǒ)
  3.侻:(tuì)
  4.褰:(qiān)
  5.眄:(miǎn)
  6.遽:(jù)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楚襄王和宋玉出游到云梦大泽的岸边,让宋玉向他描述高唐所见的事情。这天晚上宋玉就寝时,梦到与神女相遇,神女的容貌非常美丽,令宋玉十分惊异。第二天,宋玉告诉了楚襄王。楚王问:“你都梦到了什么?”宋玉回答说:“黄昏以后,我觉得精神恍惚,好像有什么喜事来临。搅得我心身不安,不知道什么缘故。正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觉得似曾相识的人到来。睁眼一看是一个女人,相貌非常奇特。睡着的时候梦见了她,醒来的时候她又不见了。闹得我心里好不痛快,失落的好像迷失了方向。这是我尽量定下心来,才又把梦延续下去。”大王问:“她长得什么样子呢?”宋玉说:“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身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裙纱飘动,她轻盈绰约地走来,纱裙拂阶,发出玉佩的响声,她望着我的门帘良久注视,灼热的目光象流波将要奔涌。她抬起衣袖整理衣襟,站在那里犹豫不决。表情文静又和悦淑善,秉性安详而又不烦躁。时而露出微微激动的面容,似乎她的渴望并未如愿。情在眼前却心向久远,想要走来忽而又回转。眼看她揭起我的床帐将要款待,我正想尽情地倾吐诚挚的衷肠。她却怀着坚贞洁清守身,突然表现出对我实难相从。她委婉地把我规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相互交流着彼此的爱恋,心里充满激昂和欢乐的情绪。独享着精神欢乐却未能交合,我又无端的感到孤独惆怅。分不清她是否答应相好,忍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息。她却怒而不发庄重矜持,一副不可触犯的表情。
  这时她摇动佩饰转过身去,敲响车子上的玉铃,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收敛起先前的容颜,回头看身后的女乐师,吩咐侍从们起驾。这段欢情还未交合,神女就要告辞离去。她有意和我拉开距离,不让我上前与她亲近。在将要离去还未上车的时候,中途她好像又回过头来,情意脉脉地瞥了我一眼,传送着依依不舍的哀伤。她那复杂有矛盾的情态,我实在难以尽数细说。决意离去而又情意未绝,她心里有多少痛苦的反反复复啊。临走顾不上礼数小节,更来不及把话说完。
  我的心仍然沉湎在分手的时刻,神女啊,你走得太匆忙了!我是多么的痛苦忧伤,身体摇晃着失去依靠,只觉得天昏地又暗,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我这种失落的独自情怀,说给谁可以理解呢?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风 赋[1]》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2]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楚襄王在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随侍。
  有风飒飒吹来,楚襄王便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爽快啊!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么?”宋玉回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楚襄王说:“风最初从哪里开始发生呢?”宋玉回答说:“风在大地上生成,从青苹这种水草的末梢飘起。逐渐进入山溪峡谷,在大山洞的洞口怒吼。然后沿着大山弯曲处继续前进,在松柏之下狂舞乱奔。它轻快移动,撞击木石,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其势昂扬,象恣肆飞扬的烈火,闻之如轰轰雷响,视之则回旋不定。吹翻大石,折断树木,冲击密林草丛。等到风势将衰微下来时,风力便四面散开,只能透入小洞,摇动门栓了。大风平息之后,景物鲜明,微风荡漾。”
  “所以那清凉的雄风,便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它跨越高高的城墙,进入到深宫内宅。它吹拂花木,传散着郁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树椒树之间,回旋在湍流急水之上。它拨动荷花,掠过蕙草,吹开秦衡,拂平新夷,分开初生的垂杨。它回旋冲腾,使各种花草凋落,然后又悠闲自在地在庭院中漫游,进入宫中正殿,飘进丝织的帐幔,经过深邃的内室。这才称得上大王之风呀。”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仅只是让人感到凉飕飕而微微发抖,冷得使人倒抽冷气。它那样的清凉爽快,足以治愈疾病,解除醉态,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康宁,行动便捷。这就是所说的大王之雄风。”
  楚襄王说:“你对大王之风这件事论说得太好了!那平民百姓的风,是否可以说给我听一听呢?”
  宋玉回答说:“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只会使人心烦意乱,气闷郁抑,它驱赶来温湿的邪气,使人染上湿病;此风吹入内心,令人悲伤忧苦,生重病发高烧,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还会使人中风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这就是所说的平民百姓的雌风。”[3]


宋玉高唐赋原文及翻译
宋玉高唐赋前部分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

朝朝辞暮什么意思啊?
朝朝辞暮的意思是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原文: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翻译...

宋玉个人简历
四、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曰”、“宋玉对曰”,等等。五、《高唐赋》述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六、《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

关于宋玉
(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宋玉因其友以见于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宋玉让其友。”另:“宋玉事楚襄王而不见察,意气不得,形于颜色。”(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又如(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卷一《人物·周·宋玉》:“...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内容简介
辞与赋,原本是同源的文学形式,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汉末期,著名学者刘向整理了屈原和宋玉等作家的作品,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他将其命名为《楚辞》,暗示这些作品是楚地文化的体现。然而,当刘向的儿子刘歆协助编纂皇家藏书时,将这些作品分别归类为《屈原赋》和《宋玉赋》,这表明在当时,辞赋在汉人的...

范仲淹名言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3、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4、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5、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6、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
《洛神赋》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

楚辞宋玉的代表作是什么?
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
此句出自昆曲《玉簪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玉簪记》中写的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的恋爱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根据这个故事改编成的小说戏剧很多,但这些小说戏剧大都立意不高,只是把潘必正和陈妙常的结合作为一件文人才女的风流韵事来描写。《玉簪记》通过“尼姑思凡”这一题材,展现了...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美女,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历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文章还刻画了一个丑女形象说明登徒子的好色,并借章华大夫之口,表明自己的爱情观。全文寓理于事...

邕宁区18580685618: 宋玉赋在词赋的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 -
范昭富露: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市)人, 楚国文人.生于屈原之后,一说为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

邕宁区18580685618: 名词解释 宋玉悲秋
范昭富露: 千秋绝唱-宋玉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屈原并称为"屈宋"的辞赋大师宋玉是宜城人氏.城南1.5公里的腊树园 就是宋玉故里. 才华横溢的宋玉用一杆生花妙笔,"书楚语...

邕宁区18580685618: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引用宋玉赋"快哉"的文句对文章结构和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
范昭富露: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邕宁区18580685618: 长剑耿耿依天外.什么意思 -
范昭富露: 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⑥倚天抽宝剑:相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韩诗外传...

邕宁区18580685618: 说说屈原的弟子屈原的弟子中好象才学最高的是叫宋玉的吗?他有何贡
范昭富露: 宋玉 --------------------------------------------------------------------------------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 ...

邕宁区18580685618: 怎样理解"赋”这种文学形式 -
范昭富露: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特别是汉赋,从题材、体裁、表现方式、审美形式上,都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所以,从《文选》开始,赋的创作常常被放在文人文集之首.但是,什么是赋,即哪...

邕宁区18580685618: “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这句话的出处.越详细越好. 谢谢. -
范昭富露:[答案] (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四十三《舞赋(并序)》: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将置酒宴饮,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玉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另见(唐)...

邕宁区18580685618: 宋玉是何许人,和屈原有什么关系? -
范昭富露: 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韩诗外传》、《新序》等书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都太简单,且彼此互相抵牾,未必是可靠的材料.唯一可靠的,现在看来还只有司马迁在《屈原列传》末尾所说的几句话:“屈原既死之后...

邕宁区18580685618: 楚辞的文化渊源 -
范昭富露: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