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倭 南蛮 西夷 北羌 的来源

作者&投稿:包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蛮,北夷,东和西是什么?~

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中国古代周边主要有东夷 、西戎、南蛮、北狄。汉朝以前汉族称为华夏,亦称夏、诸夏,又称为华,也是中国的别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夷),又称中华。此时南蛮指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居民。
中原地区曾经是汉族创造出辉煌华夏文明的地方,同时也一直是农民军与政府军争夺杀戮的主战场,由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北方汉人王朝自西晋八王之乱以后在军事上屡屡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因而绝大部分中原汉人在常年受到战争的侵扰,
北夷的入侵,饥荒和自然灾害之后,选择离开中原地区,背井离乡,渡过长江到相对平静而且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南方地区去谋得生存,这些南迁的汉人在南迁的同时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语言文化和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习惯带到了南方。

扩展资料:
先秦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人们靠河而生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适合人们居住生活所需的水田和耕地。
长江以南的地域,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适合人们居住,那里也几乎没有人居住,当时受冶炼技术和耕作技术的限制,南方地区还未被开发,被称为蛮荒之地。而“夷”指北夷,即北方生产力低下的游牧民族。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统治中国东北和中原地区,与汉人建立的南宋政权对峙了119年,直到其被元朝所灭。南蛮子的称谓来源于明末清初朝代交替之际,清朝统治者对与其对抗或者是起义反清的各族人民称为蛮子或南蛮,并进行疯狂镇压。

先秦的东夷,即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东夷各部落与方国,到战国晚叶都已经华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
  文献记载中,蛮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楚、濮、群蛮、巴等,但不专指南方,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孟子·滕文公上》称楚人许行为“南蛮鴃舌之人”,是说南蛮讲话如鴃鸟(八哥)那样舌头不好使;南蛮是对今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云贵高原各个民族的统称,其中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长江中上游有濮与巴蜀;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个族系。
  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狄的本义,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此外,狄还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狄”,邢昺《疏》:“绝异壮大有力者,狄。”《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郑玄《注》:“狄、涤,往来疾貌也。”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族称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东倭,古代称日本。日本在东南大海,近日所出,故以名之,即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最强盛,东北负山,西南濒海,后汉始通中国,史称自乐浪、带方至。其地循海而行,历朝鲜国,乍南乍东,渡三海,历七国,凡一万二千里,大较在会稽东,与儋耳相近。自六朝及宋,多从南道浮海入贡及通互市,以北方辽东非中国土也。
  南蛮的称谓最早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在南宋末年明朝末年,“南蛮”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对退守南方的汉族人的称呼。
  西夷,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孟子·离娄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毕郢 ,西夷之人也。”《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夷君长什数, 夜郎 最大。”
  北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山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据史书记载,山戎部族以 "射猎禽兽为生","随畜牧而转移",经常联合侵犯中原,成为燕、齐诸国之边患。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兴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旅,约战国晚期,山戎逐渐销声匿迹。

  东倭:最早出自《晋书·宣帝纪》:“ 正始 元年春正月, 东倭 重译纳贡。” 指日本
  南蛮:最早出自《礼记》,主要指西周时期南方的未开化民族,大约在今湖南、杭州等地区的人
  西夷:最早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主要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约在今云南等地
  北羌:大概是因为羌族多生活在陕甘一代,故称其为北羌。
  以上是你要问的,但中国自古便有对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的专有称呼
  《礼记王制》上说:“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粒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有不火食者矣,衣羽毛穴居。
  在《史记》中则对这四方之族的来历进行了介绍:
  《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司马迁认为四夷都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部分,但由于后来某些原因被尧流放至四方,从而变成四夷的祖先。

  东夷: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于羽山,后人成为东夷
  西戎:三苗在尧统治时犯上作乱被流放到三危,后人成为西戎
  南蛮:驩兜向尧推荐共工治水,结果危害天下,驩兜被流放到崇山,后人成为南蛮
  北狄:共工危害天下,被尧流放到幽陵,后人成为北狄

是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这些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统称

少数民族

一般的说法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晋宁县13275547770: 我国古代对边远民族都有什么蔑称?南是蛮,东是夷,西和北是什么? -
晋艳爱欣: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晋宁县13275547770: 东夷南蛮西茙北狄各指什么 -
晋艳爱欣: 先秦的东夷,即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东夷各部落与方国,到战国晚叶都已经华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 文献记载中,蛮常指南方民族,...

晋宁县13275547770: 中国历史上”四夷“是指? -
晋艳爱欣: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

晋宁县13275547770: 东北为什么叫 北跨 我们南方 叫 南蛮? -
晋艳爱欣: 南蛮北侉,东夷西狄.地域歧视的一种说法,北人骂南人南蛮,南人呼北人为北侉.三千年前,中原地区是中国的全部.无论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还是有殷墟为证的夏商周,统治范围基本上都是现今的河南省及其周边(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等).那时候,北边的人被称作“侉”,南边的人被称作“蛮”,东边的人被称作“夷”,西边的人被称作“戎”,总之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说文》:“夏,中国之人也.从攵、从页、从臼.臼,两手.攵,两足也.?,古文夏.”段注:“中国之人”谓“以别於北方狄,东方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也.”

晋宁县13275547770: 夷/胡/羌/蛮 在古代各指什么方位? -
晋艳爱欣: 东夷 北胡 西羌 南蛮

晋宁县13275547770: 什么是蛮夷之地? -
晋艳爱欣: 蛮夷之地泛指华夏以外的地区这个称呼主要包含了东夷、北狄、西戎和南蛮,简称为蛮夷或者四夷,多为自然条件较差的游牧畜猎民族,字面上指未服王化、远离中原的地区,最早起源与吴国,近代侵华时期,西方列强也叫蛮夷之人.

晋宁县13275547770: 古代把人分为南蛮北咦,东西为什么 -
晋艳爱欣: 南蛮的称谓最早记载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先秦时期居于我国南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广东位置在华夏之南,所以被称为南蛮.

晋宁县13275547770: 夷胡羌蛮各代表什么 -
晋艳爱欣: 夷 东 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胡 北(西)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羌 西 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蛮 南 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晋宁县13275547770: 夷胡羌蛮各指东南西北什么方向
晋艳爱欣: 东边是夷,北边是胡,西边为羌,南边是蛮.因为我国古代有夷人住在我国东部,所以特称东为夷,而住在内蒙,蒙古以北的胡人经常搔扰中原,北边就是胡,西部地区是羌族,云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这一地带是蛮人居住.

晋宁县13275547770: 求教各位大侠,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正确还是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正确?
晋艳爱欣: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到了黄帝时代,中国的几大部族的大概情况是: 一, 西戎诸族,这个种族为黄种人,但怀疑有一些白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