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构思有何特点

作者&投稿:贡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文学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群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馀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原,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后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李香君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柳敬亭、苏昆生原来都是阮大铖的门客,当他们看到了复社文人的《留都防乱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阉的党羽,就拂衣而去。后来左良玉不顾大局,要领兵东下,柳敬亭就不辞辛苦去劝阻。阮大铖逮捕复社文人下犹,苏昆生又主动去向左良玉求救。到明亡之后,他们宁愿归隐渔樵,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他们的坚强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侠义性格和一个民间艺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相结合,表现了高度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们只能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将领和复社文人身上。当复社文人失败了,爱国将领牺牲了,他们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结果就入道的入道,归隐的归隐,一个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

  从《桃花扇》里这一系列的描绘看,它确是通过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读者或观众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作者在作品里从爱国思想出发所表现的爱憎也基本是分明的。然而决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剧中骂起义军是流贼,还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左良玉当作像史可法一样的爱国将士来歌颂。左良玉哭祭崇祯时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就是骂那班文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无能。同时作者虽然怀着对明朝兴亡的遗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但由于本身是清朝的官吏,又加上清朝统治的严酷,作者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就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不仅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闲话》),还讴歌康熙圣朝的祥瑞;不仅回避了清兵血洗扬州的惨剧,在结局里还掩盖了侯方域的变节,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

  文学史上原有不少传奇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但《桃花扇》的出现,却使这类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之感结合得更紧密。与它同时的《长生殿》比之以前的作品如《浣纱记》、《秣陵春》等算是结合得较好的。然而《长生殿》是通过兴亡之感来突出李杨的爱情,而不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样,《长生殿》在下本里就有部分情节离开了现实形势来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是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展开的。由于侯方域本身是参加过复社文人反阉党的斗争和史可法幕府的人物,通过他的一连串舞台活动就有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南明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又正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传奇《媚座》出总批(注:《荀学斋日记》说《桃花扇》评语是孔尚任自己的手笔。《桃花扇本末》则说,"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然而批语中有些完全是作者的语气,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也认为这些批语"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至少他是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的。)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里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原书有《考据》一篇,列举传奇中许多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是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作者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作者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作者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终于露出其奸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划了阮大铖的形象。《馀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馀,当行不足;谨严有馀,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衣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对怀念明朝的百姓十分忌惮,曾多次编造谎言污蔑明朝,自然借此机会发挥。康熙一生追杀明朝皇子,直到在康熙四十七年凌迟了最后一个已经七十八岁的明皇室嫡子朱三太子,才放下心来。这部戏对明代一些气节之士的赞美更令康熙为首的满洲人不满,不久作者就被借故罢免。
满清强迫中国人剃发易服,剃发并非如今天电视剧里所演的阴阳头一般。历史上真正的剃发是金钱鼠尾,脑袋上的头发几乎全部剃光,只留中间一块。丑陋屈辱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屈辱,普通百姓奋起反击,死难者以千万计。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昆曲:桃花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代表作《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作者孔尚任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
《桃花扇》有“末世百象图”之说,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场景斑驳。经孔尚任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剧本写成后,王公显贵争相传抄,金斗班首演于京中舞台,一时轰动。
在《1699 ? 桃花扇》的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破天荒以舞台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尽致地重现明朝永乐年间南京旧都繁华奢靡的景象。此外,舞台上将有众多价值不菲的宝物,譬如三百件苏绣精品——包括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主角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传人之心力,名师高徒荟萃,而且更连接起中、日、韩、台各地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从秦淮风情中再现昆曲盛世之美。这出巨构稍后将巡回南韩、瑞士、意大利等地演出。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清代作家 孔尚任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群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馀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原,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后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李香君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柳敬亭、苏昆生原来都是阮大铖的门客,当他们看到了复社文人的《留都防乱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阉的党羽,就拂衣而去。后来左良玉不顾大局,要领兵东下,柳敬亭就不辞辛苦去劝阻。阮大铖逮捕复社文人下犹,苏昆生又主动去向左良玉求救。到明亡之后,他们宁愿归隐渔樵,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他们的坚强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侠义性格和一个民间艺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相结合,表现了高度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们只能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将领和复社文人身上。当复社文人失败了,爱国将领牺牲了,他们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结果就入道的入道,归隐的归隐,一个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  从《桃花扇》里这一系列的描绘看,它确是通过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读者或观众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作者在作品里从爱国思想出发所表现的爱憎也基本是分明的。然而决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剧中骂起义军是流贼,还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左良玉当作像史可法一样的爱国将士来歌颂。左良玉哭祭崇祯时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就是骂那班文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无能。同时作者虽然怀着对明朝兴亡的遗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但由于本身是清朝的官吏,又加上清朝统治的严酷,作者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就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不仅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闲话》),还讴歌康熙圣朝的祥瑞;不仅回避了清兵血洗扬州的惨剧,在结局里还掩盖了侯方域的变节,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  文学史上原有不少传奇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但《桃花扇》的出现,却使这类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之感结合得更紧密。与它同时的《长生殿》比之以前的作品如《浣纱记》、《秣陵春》等算是结合得较好的。然而《长生殿》是通过兴亡之感来突出李杨的爱情,而不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样,《长生殿》在下本里就有部分情节离开了现实形势来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是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展开的。由于侯方域本身是参加过复社文人反阉党的斗争和史可法幕府的人物,通过他的一连串舞台活动就有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南明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又正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传奇《媚座》出总批(注:《荀学斋日记》说《桃花扇》评语是孔尚任自己的手笔。《桃花扇本末》则说,"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然而批语中有些完全是作者的语气,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也认为这些批语"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至少他是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的。)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里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原书有《考据》一篇,列举传奇中许多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是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作者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作者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作者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终于露出其奸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划了阮大铖的形象。《馀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馀,当行不足;谨严有馀,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沾益县18911151562: 《桃花扇》有什么历史价值?
博康新洁: 通观整部剧作,可以说贯穿全剧的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 《桃花扇》是描述南明王朝兴亡的一部历史悲剧.身为孔门子孙的孔尚任,目睹明清...

沾益县18911151562: 《桃花扇》的文学高度? -
博康新洁:[答案]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

沾益县18911151562: 《桃花扇》的相关资料 -
博康新洁: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沾益县18911151562: 为什么说《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事实的历史剧 -
博康新洁: 《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品通过侯朝宗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覆灭的根本...

沾益县18911151562: 举例说明《桃花扇》人物塑造很成功 -
博康新洁: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乃专为昆曲所作.《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在艺术结构上,以侯、李爱情为线索,组织进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严整紧凑.另外,其曲辞亦流畅优美,富于文采. 该剧的大意是: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侯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后,南明灭亡,侯、李重逢.岂料侯已归顺清廷,也葬送了两人的爱情,李香君凄凉地撕碎了桃花扇.

沾益县18911151562: 《桃花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帮忙总结一下啦,谢谢哦!) -
博康新洁: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

沾益县18911151562: 清代戏曲桃花扇的创作宗旨是什么?
博康新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沾益县18911151562: 孔尚任《桃花扇》所有解释(好的加分) -
博康新洁:[答案] 请参考 (丛书)饮冰室专集--专集第二十册--桃花扇注--中华书局--梁启超

沾益县18911151562: 孔尚任的《桃花扇》 -
博康新洁: 复社公子侯方域在秦淮遇名妓李香君,两情相悦,侯方域送香君一面白扇定情,魏党余孽阮大铖听闻此事,托人转送嫖资,香君知道是阮大铖给侯方域送的嫖资后,劝说侯方域坚决予以退还,因此二人得罪阮大铖,阮重新上位后,迫害此二人,侯远走异乡,香君也闭门不再接客.后来阮想上司介绍香君,并逼迫她赴宴接客,香君不从,一头撞向香案,破了相,香君鸨母代她去赴宴,此事变算作罢.香君额上鲜血飞溅到扇子上,落下点点斑斑的红痕,添上数笔,便改成了一树桃花,此扇就成了桃花扇.

沾益县18911151562: 急需孔尚任《桃花扇》5000字读后感!5000字左右,再送100分. -
博康新洁:[答案] 没有5000字的,我觉得这篇2000多字的读后感写的很好,你可以加点自己的见解或搜点材料加进去就OK了 命运的幻灭 ——我读《桃花扇》 《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