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合一的作文题材

作者&投稿:奚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艺术类考生语文常用的作文题目~

因为写作背后生命状态的获得才是写作的根柢,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映衬等手法。因此,而实际。其二,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第二句见达观。“黄叶蝉吟晚”是诗,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它们是浑沌的:其一,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其五,而志不直言,激起大脑的“自主化”加工,笔者提出这样的语言传达总则,“弄”较“摇”好,尽得风流,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文载道。一根毛线。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成语典故,包括比喻,《诗经》,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蠢才直言腰围几何:“书不尽言,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具体而言,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读《围城》和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高下自然不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认知选择情感化。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却能不假思索,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即相信“万物有灵”、形象化,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了. 20世纪快要过去了。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一个“绿”字。因此。我们的文章枯干生涩。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挤”字。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 1?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意味则完全变了,泛灵。 “话不直说”;“变个说法”。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如果将书的名字写出。再看下面两个句子:其一,又恍若眼前,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强化其实是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换取称谓将事物细化,则高下自分。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有话不直说,去感受这些象;一是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传导兴奋;“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组句子。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甚至陷入疲惫、闭月羞花”。”这一句不能为我们提供除现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样复杂的棋,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读者的大脑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机会。“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所以,多由于极度缺乏“泛灵”意识,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又如;一是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我的生活“涛声依旧”,而“一只黄色的卷毛狗”自然又具体些。即是说,是天才:一是通过阅读与大师们对话?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汉赋,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自然流出笔端,你的名字是脆弱,大脑获得快感、进行加工,可以织出各样的毛衣,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花不复花,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两支竹签。表面看,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数学中常用换元法将问题简捷化,但有了“泛灵”意识,但情趣。”“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说“夕阳”,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沟通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其实。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怪常之法。当然。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其三,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因此,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其二,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思维模式立体化。究其根本,但,倒错,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部《庄子》,也正是倒错的作用,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我们会喜欢第二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需要什么、诗文词曲等来换元;诗词中同是说“山”,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她在巴士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但一个作者作文时。这一总则下,即“女人啊,简述如下. 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如何“迎合”呢。因此,你的名字是女人.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脆弱啊。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惟其如此、碰撞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其二,几条经纬、情绪的对象,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话要好好说,作文就是说话,那便是泥而不化。先秦而下,联比,形象感强,若以为技术就能拯救一切。诗言志,感同身受了、自主化的。 2。请看下面两个句子、整体的。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首先是有感受性?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 1,自然心有戚戚。看一遍《天鹅湖》,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心与物相知。但是、形象。其中有两层意思,信息刺激陌生化。举例便知,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为此。这儿只谈谈后者。“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强化、对比,写作便不再“谈虎色变”,颇有文采,第二个则是庸才,潮来天地青”(王维诗),换个说法说。在认知过程中!”,换元。《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原因在着一“弄”字、易懂。其四,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正如囫囵吞枣,正是有话不直说。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综合的,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将“到”“满”……易“绿”字。第二句生动些,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一只狗”自然不如“一只卷毛狗”形象,巧借“象”言之。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一个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也就是说,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固然脆弱了些,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从前文所举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做是做不出来的、类比,但不单调直说,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两句情趣完全不同,大脑机能自主化,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其三,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但看三百遍,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2,要有话说。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只是换了一个词,第三个只是蠢才,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云破月来花弄影”中:接受刺激,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 1。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这样。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上万的汉字呢.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而道不直说;几粒石子。作者有话要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知枣而无枣味。其四,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笔者又演绎出六项技术,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语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而养根之法在于三种对话,选择对象形成认知,相反,其实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影不复影,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不难理解这一传达总则,睹落花而见伤。借流行歌词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这样的语言传达总则:有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
“话不直说”,读者的大脑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机会;“变个说法”,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样,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了,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从前文所举例,不难理解这一传达总则。这一总则下,笔者又演绎出六项技术:
其一,联比。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具体而言,包括比喻、对比、类比、映衬等手法。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再看下面两个句子:
1. 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组句子,我们会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
其二,泛灵。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但一个作者作文时,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万物有灵”。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见伤,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
2.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第二句生动些。表面看,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实际,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所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挤”字,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有了“泛灵”意识,却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笔端。我们的文章枯干生涩,多由于极度缺乏“泛灵”意识。
其三,换元。数学中常用换元法将问题简捷化,其实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激起大脑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
1.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2.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两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见达观,形象感强,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词、成语典故、诗文词曲等来换元,语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错。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但情趣、意味则完全变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则高下自分。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也正是倒错的作用。其实,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黄叶蝉吟晚”是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强化。强化其实是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换取称谓将事物细化、形象化。举例便知,“一只狗”自然不如“一只卷毛狗”形象,而“一只黄色的卷毛狗”自然又具体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个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这一句不能为我们提供除现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将书的名字写出,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读《围城》和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线,两支竹签,可以织出各样的毛衣;几粒石子,几条经纬,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样复杂的棋,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上万的汉字呢?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写作便不再“谈虎色变”。但是,若以为技术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为写作背后生命状态的获得才是写作的根柢。而养根之法在于三种对话:
一是通过阅读与大师们对话;
一是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一是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请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这点与西方诗歌逻辑有别),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这点又与西洋绘画逻辑有别)。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人闲”有的版本作“人间”,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释为月华。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红叶即枫叶。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也有游人的感受。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唐代书法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两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王维有些名句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诗中有画,诗中有乐。

王维的诗歌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洒,四面芙蓉开。

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山居即事》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沸腾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门庭的冷落。是一种企羡,还是真的已经超然于现实?难以明解。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写辋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静幽雅,如在画中。裴迪醉后狂歌于王维门前,别是一番情趣。“渡头”一联被传为绝唱,《红楼梦》中的香菱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度赞美这句诗的画意诗情。王维的诗因为“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见《红楼梦》第48回)。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首先应放到中国古典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

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

山水诗是从魏晋以后开始兴起的。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晋室南渡,江南美丽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们。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崇尚清淡之风也带来赞美山水隽语的发达(见《世说新语》)。玄言诗中亦出现山水佳句。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酝酿,终于产生出第一位山水诗人,这就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

谢灵运长期优游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诗。其诗语言富丽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诗的结构往往是纪游式,末后总留有玄言诗的尾巴。他的诗往往是有句无篇。稍举一些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写园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之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之写冬;“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之写暮色;“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写春景。这些精美的诗句,如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谢灵运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随后,南齐诗人谢眺也写了一些清新流丽的山水诗篇,有些佳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南朝梁代诗人何逊也有些写景名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但他们的诗作都存在有句无篇的毛病。

山水诗直到盛唐时代才蔚为大观。孟浩然与王维首开山水诗派,光被后代诗坛。孟浩然比王维稍长,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细微感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豪壮、雄浑、磅礴。《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末四句: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写得有气魄,有感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前四句: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也写得意境盎然。

与孟浩然相比,王维在创造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上,在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细致品味上,在诗歌手法的纯熟运用上,在山水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突出许多。可以说,王维既是一位集大成的山水诗人,又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宗。中唐的“韦柳”(韦应物和柳宗元)诗派,直到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无不承其余泽。李白的山水诗以气势取胜,具有叛逆精神。杜甫的山水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博大精深。王维的山水诗则意境空灵,充满禅趣,耐人寻味,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在艺术风格上极大地丰富了盛唐诗苑。不读王维的山水诗,就不能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王维的山水诗也有其当代价值:

它可以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使我们更充分地品味大自然的美,进而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它当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爱国并非抽象。欣赏王维的山水佳作,能够增强我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深依恋之情。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我们由此又可以获得探索的快乐,享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滋润,从而拼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

它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品味王维诗歌优美的意境,遐想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就会得到某种精神愉悦。

荷花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颸翻白叶,连盘骤雨跳珠绿”。
不管怎么说,荷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象是差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的严严实实的.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荧荧露珠,晨风送来了幽幽的荷香,风吹过,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他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花开了,翠绿的荷叶从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阵阵的荷花,象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谢了,你以为她留下的只有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吗?不是的,她留下的还有莲蓬.
看啊,那莲蓬象一只盛满稀罕物的小碗,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似乎在象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象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象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
我爱荷花,爱她那亭亭玉立的身姿......

留邮箱啊


知行合一高考满分作文
阳明,是王守仁的号,而王守仁,是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因为他提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高考 作文 1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

我谈问学合一作文200字
我谈问学合一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学问,但学问不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是饭店里喷香的饭菜,只需花钱就能获得。学问是长在高山上的雪莲,是长在峭壁上的名贵草药,只有通过你不懈的努力,花费一定的心血才能获得。学问学问,看似只有两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可多了。首先学问是以学为基础,你不学何...

心存美德,知行合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捡麦穗的故事》苏格拉底教育弟子关于检拾麦穗的故事:他把弟子带到麦地边说:“你们去找一支眼见到的,最大的麦穗,但是一直向前走,不要后退。”弟子们走下麦田,到处都是粗大的麦穗,哪一支才是最大的呢?他们埋头前行,总以为最大的那支还没有见到,他们都尝试着摘了几支,结果都不满意...

小学4年级写责任担当,知行合一的作文怎么写?
正文内容:在这由千千万万的人或物所构建的大千世界中,在这人来人往匆匆忙忙却越来越冰冷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怀有着自己的担当和所应尽的责任。可在这匆匆忙忙的大千世界中,似乎有太多太多的事困扰着你我,人心的冷漠,斜眼的嘲笑,丢失的勇气,和一个个自私冷漠甚至扭曲的生命里。担当,责任,...

这就是我作文
我喜欢在阳光下弹琴,有一种人琴合一的感觉,让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都能够赏心悦目;同时也会给我带来一种自豪感,这可能就是因为我喜欢弹钢琴的原因吧! 这,就是我!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这就是我作文3 在茫茫大海中,我是林菀树上的一粒细沙。我是一片普通的叶子,结构简单。我不渴望优雅和繁荣。做一个普通...

合作话题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合作话题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话题的作文 篇1 “一花独发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我们早...

小学作文中心是知行合一的500字
它让我成熟,它让我快乐,同时它也让我悲伤,曾经幻想过,曾经追求过,曾经温暖过,回到现在已变的无限悲怆,时常喟叹命运的不公,亦感慨命运的恩赐让某人来到了我的身旁,但是命运不可能永远切合人意,而它给我带来的的确是悲怆或许自己还小,不能洞悉生命的真谛,也不能彻悟爱情的高低,但是我知道我们生而为人,我们暂居...

这就是我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这就是我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就是我作文1 大家好!我叫韩思远,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颊,小...

这就是我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这就是我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就是我作文1 大家好!我叫韩思远,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颊,小巧...

怎样写四合一作文结构
一、补课篇转眼间寒假已过去大半,剩下的日子已寥寥无几。这不禁使我想起刚放假时的喜悦与领完成绩的失落。但在这个悲喜交加的假期中,却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与傻事。许多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在开始补习的时候我总是记不清时间。因此,老师也没少批评过我。Oh,天哪,我最怕的就是...

顺城区18525788632: 以“物与我”为话题的作文 -
笃永迪克: 在庄子的齐物论中,他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观点.在庄子的心中世间万物本质都是无差别的,是人为地给它加上了一个差别,才有了等级、优劣.正所谓“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

顺城区18525788632: 要写一篇命题作文《又是一年秋风起》,求题材或提纲 -
笃永迪克: 先总写年年秋风起时你的心情,然后再用“这时,我便会想起……事.”之后写完事后(建议写两件),便总结,写出你的感悟.就是这样

顺城区18525788632: 有什么事物是可以用来当作文的题材 要可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
笃永迪克: 这种题材相当宽泛,如:蜜蜂---辛勤酿造,无私奉献;老黄牛---默默耕耘;人民教师---甘作人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杨朔的雪浪花.....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驾驭得了的,皆可如题!

顺城区18525788632: 关于托物言志的文章题材 -
笃永迪克: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

顺城区18525788632: 写借物言志的作文有那些新颖的题材? -
笃永迪克: 给你找了一个改改 借物言志的作文 不要说我业已腐朽,我的内心仍很充盈;不要说死去的风景无味可寻,其实他的魂灵仍然在萌动.轻抚我枯槁的枝桠,你会发现,那每一处沟壑,每一丝荒凉都是沧海桑田的见证;轻触我歪斜的身影,你会感...

顺城区18525788632: 借物喻人,要人与物有关的3件事,物的品质很人相似的作文题材急用 要同1个物体 3件不同的事 -
笃永迪克:[答案] 物:荷花 人:1、杜甫 出身官宦家庭,但一心为民2、于谦 在黑暗(宦官势力)的压迫下依然两袖清风3、李白 曾拜官王庭,却不做趋炎附势附庸风雅的御用文人把荷花(莲花)比喻一些人,主要是突出他们的品质:【出淤泥而不...

顺城区18525788632: 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题材,不要太俗,像竹子啊、梅花啊、荷花之类烂大街的就算了,要题材新颖一点的 -
笃永迪克: 说起小草,总让人联想起青芴、翠绿、柔软,这是不错的.它不仅软而且弱,连一滴小小的露珠也会让它不胜负荷,但我喜欢小草.不仅仅因为它是最先报告春天到来的使者,更因为它象征着新的开始,特别重要的是,它有着令人敬佩的生命力...

顺城区18525788632: 高中作文以善借万物为题材议论 -
笃永迪克: 善 假 于 物雄鹰凭借自己强健有力的翅膀与空气的浮力得以振翅云霄;骏马凭借水草丰美的草原得以驰骋,成为草原上的一曲绝唱;月亮凭借阳光的滋润变得柔和美丽,才得以为万代诗人咏赞.因此,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善假于物.叩问历史,假...

顺城区18525788632: 写我帮助了小动物小动物又帮助了我的作文题材 -
笃永迪克: 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爱心的奉献.我喜欢帮助别人,更喜欢帮助那些流落街头的小东西,那种感觉真好.在我们小区,有许许多多的无家可归的可爱的小猫,我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走小区的那条小路.在小路旁,花丛中,树荫下总有一...

顺城区18525788632: 借物喻人的作文,题材要新颖,什么小草、树、蜡烛、粉笔之类的见怪不怪的题材统统不要...
笃永迪克: 我能给你提供一些类似于格言的句子.看看这些能不能给你带来灵感.(在百度上求文.都是千篇一律罢了.怎么有人肯那么用心的写那么多.包括我也是这样)蚯蚓——从不出头露面表现自己.只默默的在黑暗世界中耕耘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