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字尾对联

作者&投稿:潜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节日对联大全~

身气月鉴两袖风镜高悬
(传统节)清明
巧夺工独具格
(传统节)
摘穷帽挖穷根放胆改革观念新
(传统节)腊八
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尚名词)明星见面
许仙端午掀罗帐犹雪水倾
(节气二)白露、寒
缕月光洒窗前
(传统节)元宵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与读书灯
(电脑名词)断点续传
埋搞改革旧貌变
(传统节)重阳
园俏声笑,笑声渐消,隐星桥
(传统节)元宵
园月露初觉寒
(传统节)元宵
山枕夕阳归窗前待别离
(习俗)守岁
折柳独寄阵前枝连理圆梦
(传统节)除夕
月潭边春色满
(传统节)清明
皂白非作歹
(传统节)七夕
月落明别
(传统节)
金顶显现明月隐
(传统节)
铁扇隐姓霹雳火扬名
(传统节)清明
春风送暖入屠苏
(乐曲)新进行曲
晴转阴零星雨
(传统节)清明
爆竹声岁除
(质检名词)载震
乡寒食远堪悲
(病症)关节酸痛
百花园百花春景晴明四处同
(传统节)元
登山第射击拿金牌象棋获冠军
(传统节三)元、元、元
七夕仰看牛渡
(电视用语)节目星
雾点点露画乱云堆
(传统节)冬至
要三省
(传统节)春节
富贵淫贫贱乐男豪雄
(传统节)重阳节
苑倾湖倒影月
(传统节)花朝
玉札前梦碎
(传统节)七夕
王允先于布、卓前许
(传统节)元
三迁居处终定
(传统节)元
轻舟远猿声起空高月传箫音
(传统节)元宵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对联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内涵丰富,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它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
“三字尾”,是五、七言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征。对联也遵循它的规律。
它虽然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而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但是这个变化之巨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它可以因此而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大大的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同时,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搭配,从而更使其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穆耳协心。

“三字尾”的三个字,其组合有如下四种情形:一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双音节词”,二为“一个双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三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如“断续僧房静又清”、“寂寂箕山春复秋”、“阴风惨惨土和云”、“山中殷勤弟别兄”、“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等),四为“一个三音节词”(如“宣城还见杜鹃花”、“为报笼随王右军”、“扁舟却入九疑山”、“春风不度玉门关”、“观鱼胜过富春江”等等

虽然有人认为律诗句式的三字尾不得为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但这不完全是古人实际遵守的格律。有人统计了4500副有名的古对联,三字尾使用“平平平”、“仄仄仄”分别为80例和72例,至于“仄平仄”、“平仄平”则更多。

祝你快乐!
.

“三字尾”,是以五、七言诗的最常出现的表征。对联也遵循它的规律。
它虽然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而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但是这个变化之巨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它可以因此而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大大的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同时,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搭配,从而更使其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穆耳协心.
望采纳,谢谢

“三字尾”,是五、七言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征。对联也遵循它的规律。
它虽然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而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但是这个变化之巨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它可以因此而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大大的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同时,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搭配,从而更使其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穆耳协心。

“三字尾”的三个字,其组合有如下四种情形:一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双音节词”,二为“一个双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三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如“断续僧房静又清”、“寂寂箕山春复秋”、“阴风惨惨土和云”、“山中殷勤弟别兄”、“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等),四为“一个三音节词”(如“宣城还见杜鹃花”、“为报笼随王右军”、“扁舟却入九疑山”、“春风不度玉门关”、“观鱼胜过富春江”等等

虽然有人认为律诗句式的三字尾不得为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但这不完全是古人实际遵守的格律。有人统计了4500副有名的古对联,三字尾使用“平平平”、“仄仄仄”分别为80例和72例,至于“仄平仄”、“平仄平”则更多。

.

“三字尾”,是五、七言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征。对联也遵循它的规律。
它虽然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而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它可因此而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大大的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同时,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搭配,从而更使其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穆耳协心。

“三字尾”的三个字,其组合有如下四种情形:
1、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双音节词”;
2、为“一个双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
3、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如“断续僧房静又清”、“寂寂箕山春复秋”、“阴风惨惨土和云”、“山中殷勤弟别兄”、“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等);
4、为“一个三音节词”(如“宣城还见杜鹃花”、“为报笼随王右军”、“扁舟却入九疑山”、“春风不度玉门关”、“观鱼胜过富春江”等等。


如何做到对联的正确应用?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

对联上联末三字是静如澜,下联末三字是空若谷,整个对联是什么?
上联:心如止水静如澜 下联:坐看云起空若谷 横批:怡然自得

春联怎么分上联和下联 分辨春联上下联的方法
1、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对联尾字旺wàng四声是下联,兴xīng 一声 是上联。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

楹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样的?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
因为马蹄格还有个大忌叫“三平尾(句尾三字连续平声)”。举个例子,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六必须平,七是下联尾字必须平,此时第五字如平声,则犯了“三平尾”的大忌,故必须用仄,不能不论。对于爱好者来说,这就是对联马蹄格平仄规则的全部了,有那么难吗?其次,...

对联中的平仄有什么讲究?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联律通则六条规则是什么?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7、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迎新春”三字都...

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3、全联:包括上、下联。4、半联:半副对联,只有上或下联。5、副:对联以副为计数单位。6、言:就是字。八言联就是指半联包含八个字的一副对联。7、联尾: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联尾应是仄声字,下联联尾应是平声字。(二)对联的定义与发展 对联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或句数完全相等、...

关于对偶问题 急!!!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

求一些对联的基本规则。谢谢。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

对联忌尾三连仄或三连平,请问作何解释
所谓“对联忌尾三连仄或三连平”,指的是上联结尾的三个字忌讳同为仄声、下联结尾的三个字忌讳同为平声。忌三连平和三连仄,本为律诗之规,后人们也搬来作为对联的禁忌。对对联的平仄格律,我认为不必要求那么严格,对联的第一要素或对联的生命线就是对仗,而平仄合律并非某些人认为的那么非同小可。个人...

上高县13674527443: 什么是三字尾对联 -
前哄洛沃: “三字尾”,是以五、七言诗的最常出现的表征.对联也遵循它的规律. 它虽然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而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但是这个变化之巨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它可以因此而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大大的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同时,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搭配,从而更使其富于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穆耳协心. 望采纳,谢谢

上高县13674527443: 什么是“三平尾”? -
前哄洛沃: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

上高县13674527443: 书写对联有什么讲究?
前哄洛沃: 1、忌三平尾或者三仄尾 在对联的最后三个字,要尽可能的避免都是平声或者仄声,虽然平仄声在单调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为了体现两者理论上的一致,都应将二者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或者三仄尾. 2、忌孤平或者孤仄 孤平或者孤仄指的是在五言或者六言的对联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对联中只有一个平声字或者只有一个仄声字.另外,孤平或者孤仄在平仄的单调上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古今诗联的作者,对于两者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两者作为禁忌,不仅是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体现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3、忌同位重字或者异位重字 对联中可以出现重字或者叠字,这是对联中的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重叠时要保持上下联的一致.

上高县13674527443: 在三个字的对联中,其平仄与押韵有何规定? -
前哄洛沃: 真正的对联,是要有平仄的.三字对联,可以是平平仄,也可用平仄仄,但不能用三仄尾,第一字可不要平仄,但第三字必须是仄起平落.

上高县13674527443: 对对联的规矩 -
前哄洛沃: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

上高县13674527443: 判断春联上下联的简要方法是什么 -
前哄洛沃: 判断春联上下联的简要方法:一般来说 上联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 下联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因”在前,“果”在后

上高县13674527443: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详细说明平仄 -
前哄洛沃: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原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

上高县13674527443: 如何对对子 -
前哄洛沃: 可以先看看《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这些对联都是一字到两字、三字一直到多言,适合新手看,你还需在学习一点点平仄韵律的知识

上高县13674527443: 请问孤平、孤仄、三联平、三联仄、拗救怎么解释? -
前哄洛沃: 孤平:一句诗里除去结尾的字以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比如: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句就是孤平, 除去返字,全句就黄字一个平声. “孤仄”并非一个传统的正统术语.古人认为孤平是大拗,孤仄则不是,...

上高县13674527443: 对联的常识 -
前哄洛沃: 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