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事例子,古代的武将,父子都是武将,都战死沙场的例子

作者&投稿:芮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一般有名战死沙场的武将~

霍去病

提起霍去病,无人不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在同样年龄就能有他的成就——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杀到匈奴胆寒,甚至影响西亚历史进程,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马高位。
然而,似乎历史总爱开令人扼腕的玩笑——上天赐给大汉朝这位千年难得的奇将后仅仅23年,就匆匆把他召唤了回去。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谥封景桓侯。
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与曹仁交战于樊城。不料孙权因此趁虚而入,派吕蒙偷袭关羽在荆州的根据基地;此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增援曹仁,关羽攻打樊城失利,引军退回时江陵已被孙权夺取,关羽军溃散,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斩于临沮,享年58岁。
至于关平,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义子,更不是什么虚构人物,而是关羽的亲生儿子。
嗣位的儿子是大家都知道的关兴,关兴并不象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神勇,只是做了几年文官,二十多岁便病逝在成都了,此时距离关羽被斩不足十年。
关羽就这么两个儿子,而且关兴的后人在蜀降魏时被庞德的儿子庞会灭门了,现在的关羽后人应该是关平在荆州的后人,而且事实上现在也没有人能清除证明自己就是关羽后人,武圣有无后人还是未能确知的。

杨继业为保百姓撤退,悍然独挡辽国大军,最后被绝食而死!
文天祥发抗元军,被俘之后不为名利所动,悍然赴死!
史可法为保百姓,死守扬州,最后慷慨捐躯!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

  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被扭曲了的武士道又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封建制度的宠儿,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就是武士争雄天下,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发挥到极端,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武士家训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此书是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Tashiro Tsuramoto)听闻书写整理,在18世纪初的1716年完成‘叶隐闻书’写本,共11卷1200多节,简称‘叶隐’或‘叶隐集’。卷一、卷二讲武士的心得修养,卷三讲锅岛藩藩祖直茂,卷四讲第一代藩主胜茂,卷五讲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纲茂等,卷六讲锅岛藩古来的事迹,卷七、卷八、卷九讲锅岛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讲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补遗。
  ‘叶隐’所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来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是日本武士强人一等的道德律。“不要命”与“要人命”是息息相关的,“叶隐”的教训真是非常残酷的武士论语。
  例如佐贺锅岛藩祖直茂,向其子胜茂说:“要使斩首习以为常,得先对处刑者斩首”,于是在其西方衙门内,排列十人让他尝试斩首,胜茂连续斩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强壮的年轻人,就说“已经斩够了,那家伙让他活吧,这人才免斩得救” 。日本军人侵略中国时的“百人斩”残酷典型,在此可以窥见。
  ‘叶隐’的著述者山本常朝一家的典故,也是令人发指。
  山本常朝的异母兄山本吉左卫门,依父亲山本神右卫门的指示,5岁时就得斩杀狗,15岁时斩杀死罪者。武士大众,14、15岁开始实习斩首 。如此武士从小带刀成长,养成斩杀人不在乎的精神。
  武士道的本义,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谕,以“义勇奉公”为最高原则,这是武士为“奉公人”的心里准备,说来非常残酷不人道。举例说,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年轻时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写在扇上,交给近侍说“你把此扇让他看,再将那家伙做何反应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并不知道是谁写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乃是无礼者。令他切腹。 ”在武士道的世界,“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现”。山本常朝也说,武士应尽的忠义,是以殉死为最高。
  有一个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故事。江户屋敷的看守仓库者堀江三右卫门,偷了库存的金银,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后,即下令“大罪人,折磨死”。于是先将他身体中的体毛烧光,剥他的指甲,切断他的脚筋,用锥磨等工具给他种种折磨,但他不哀声大叫,连脸色都不改变。最后就斩开他的脊背,用热烫的酱油浇洒其上,他即躯体折弯而死。
  武士道相传也讲究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德目,但实际上是残酷无情,惨不忍睹。中世纪的镰仓时代,源氏家族亲兄弟(源义朝、源为义、源为朝),骨肉相克杀戮,而断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条氏的策谋,功臣们也就断了命脉。日本战国时代的无情,都有血淋淋的杀戮史为佐证。有杀主君的,松永弹正叛逆弑君即将军义辉;有杀父亲的,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有杀兄长的,今川义元为了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杀亲子的,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听织田信长的话,命其亲生长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日本武士的残酷不人道,比比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真实面。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时身旁总有一把琵琶,于是人们就叫他“琵琶法师”。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道路上奔波,足迹遍及日本各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刀锈了,但笔却更加锋利。他的文法如同他手中的刀刃,华丽、任性、痛快淋漓,他可以惊人的不顾事实,但他的满怀豪情和个人行为的确成了武士最初的形象。传说,琵琶法师在晚年,为了磨练自己的刀,砍断了上百棵白桦。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曾找到对手。
  那时的琵琶法师未曾找到对手,决不是武士太少,而是他的刀术太高。在他那个年代,武士已成为一个阶层,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到处可见腰别长刀,头挽发髻、身著真垂的武士浪人。标志著日本进入武家政治时代。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大化革新以后实行的征兵制随著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也日趋松弛。9世纪初改行“健儿制”,而导致服兵役成为贵族的专制,以至军队素质一落千丈。正于此时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而,慢慢分离一些农民去训练,后来干脆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一些寺庙、神社也组织了“僧兵”。但庄园武装的建立,对地方构成威胁,意识地方势力也组织了武装力量。一般由当地的富豪组成,称为“郎党、郎众”。

  武士势力的出现和加强,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无数分散的武士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了武士团。武士团的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武士团有著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武士兴起的年代,正是日本从律令社会转变为贵族社会的时期。也正是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代。所谓武士的兴起,决不仅仅是贵族与武士之间争夺权利的过程,而且包含了武士从地方富农中产生的新兴力量。那时,作为地方地主的五武士,把根扎在土地之中。他们被任命为捕头、押司等,并且拥戴出身名门的武将为靠山。
  但事实上直到战国末年,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这个名词才最早见于文字资料。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杀的行为。事实上并非如此。比起欧洲的骑士精神来说,一点也不稀奇。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果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不过这种精神仍然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阵中逃走(毕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武士道并非要人一味死战,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武士必须智勇全,无谓的性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像是经常出现的那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是自杀行为,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

  1600年伏见城最后两百名德川家守军,开城不断迎击西军,正是此类的英勇行为!当然,这种精神也能用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太平洋小岛上的日本守军高呼万岁的自杀式攻击。武士道仍长存于二十世纪的日本陆军及日本海军心中。武士道,和其他正式的行为规范一样,也有负面的地方。武士经常残酷的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许多武士的敌人在作战后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处决。不像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骑士被俘(通常会被监禁数年)可以用赎金赎回,日本人的作战方式从未采取用金钱换回俘虏的类似作法。武士或大名在战场上被生擒,通常都会不光彩地死在俘虏者的手下。

  战国时代流传下来关于武士道的书籍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武术秘笈,武士道的定义大幅削减为武技。《单骑选集》这本1735年出版的书,着重于武士在战场上需学的武技。副标题为著铠之道,正确地诠释了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在战国时代过去许久之后才写就,但在行事作风一向保守的德川幕府,这本书内所写的武技,在经过百年后,仍然十分有效。其二是哲学思想,在战场上的精神广泛运到日常生活中的话,就可以达成任何目标。第三类是经营城堡,统领武士大军的实学,但也提及武士如何将武士道精神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加藤清正提倡之“武士不应有舞蹈之行为,狂舞之武士…应该切腹以示谢罪”,这样的标准看来有点过于严厉,但或许也就是说,真正的武士必须兼具教养及武艺。他不仅要精通剑术,还得娴熟社交礼仪,包括茶道及诗艺。还有武士沉迷其中的吟诗比赛,有时甚至在战场上吟诗作对!武士会先作出开场句(上联),对手必须立即接句。精妙的双关语及暗喻在这种斗智中评价很高。当然日本是个相当富庶的国家,而武士乃社会的上层阶级,有缘体验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当然,过着这种生活的大名,可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主权贵了。


  日本人心目中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

  要了解武士道,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知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所以,如今小泉执意参拜靖国,日本人不论是反对参拜的还是赞成参拜的,对小泉只有政见上的敌意,对其人格却都有些敬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在实现自己所在政治集团的理想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日本历史上的岸信介等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日本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是一样,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但倒台之后日本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但岸信介派,桥本派却更加壮大,这也使得日本的政治家更加敢于突破种种限制。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谢。
  比如一个武士,因为仰慕一个剑术高手而很想跟他决斗,自己穷尽精力刻苦练习,多年准备之后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此人把这场决斗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象自己就是为等待这场决斗才生存的。但一交手,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失败的武士自杀了,并非因为感到后悔和屈辱,而是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努力了,得到机会了,在决斗中自己的人生放出了最大的光辉,在这光辉之后人生应该嘎然而止,不该再有什么留恋。
  所以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上学的时候问日本外教,之后也问过好几个日本人,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武士道怎么说,他们说“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理想的归宿。

  武士道精神的典型行为――切腹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这种行为不能不提,他们认为这是光荣赴义。不只日本人有自⒌囊鞘健>倮碚f,罗马皇帝常常要求叛变者自杀以保全其家族的a:命令一人死於自己的手里,惩罚意义已足够。但ξ涫慷裕r却完全不同。死于自己的手里既是保全su,也是接受土P的正y死法。武士常常切腹自⒁悦獗环蚴且蛭I主已死,藉由切腹以死明志。也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外人眼中)的武士,采取切腹的方式砜挂轭I主所下的Q定。@样的行为被为最高的忠诚的表F,即便I主不予理会亦然,然而很少有人在家臣宁可切腹自⒍辉阜悠涿钍保恢匦驴]的。切腹虽然是很痛苦的,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由于自己除去仍喙诳膳拢郧懈沟姆绞阶詈笞隽诵薷模涑捎汕懈拐咦约夯弦坏丁5谝坏肚锌共恐螅膳笥鸦蚩尚刨的家臣立即补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头。这种来担当补刀的行为的人称之为介错,担任介错的人是非常的荣幸的。虽然有@出于善意的致命一刀,但第一刀仍然需要切腹者相大的自我修持,才能下得了手。切腹K非日本唯一的正式自杀方式。以武士传f中,以历史上的英司SHIGECHIKA为例,他的死法实在令人心惊胆!他孤身深入敌人城堡,结果全身穿戴铠甲,在R背上被活活溃朗辈煌⑾露臼模篮笠鞴砘肀ǔ穑

  一、剖腹的起源和沿革。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
  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
  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二、剖腹的种类和方法。
  剖腹的种类,主要包括――1、战争失败(如浅井久政) 2、引责: 对过失承担责任 3、牺牲: 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 4、谏死: 为了劝谏主君(如平手政秀) 5、名誉: 为保住自己的脸面 殉死 6、先腹: 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 7、追腹: 义腹 为了尽士道义理 8、论腹: 为了树立名声 9、商腹: 为了给家族和子孙带来恩惠 10、诘腹 无念腹: 痛饮悔恨之泪的剖腹 11愤腹: 愤慨于无实之罪的剖腹 12刑死: 武士专用的刑罚(如泷善三郎)
  三、剖腹方法详解。
  剖腹的时候,首先要准备一把肋差――实在搞不到的话,匕首也凑合,绝对不推荐使用菜刀或水果刀。工具要磨快和擦净,不怕破伤风的话,您就试用一把生锈的钝刀看看……如果不是情势紧急,最好采用坐姿,身下垫上整洁的布毯或毛毯。
  首先解开衣襟,露出您的肚腹,然后……对了,先决定是采用何种剖腹方式。一字形腹,是用右手执肋差(书上是这么写的,不知道左撇子怎么办)深刺入左侧肋骨下,然后刀刃稍微上翻,一字状横拉到右侧腹。所谓二字形和三字形腹,则是在一字形腹的伤口上方或下方,再拉一刀或两刀。这三种是比较轻松的方法。
  当然,剖腹是一种非常艺术化和有益于心(绝对不利于身)的运动,其中有许多诀窍需要掌握。首先,作为一名武士,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气概,剖腹的时候不能闭上眼睛。其次,身体倾倒的方向应该是正前方,而摔个仰八叉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因此整个过程中,膝盖要并拢,不可分开,身体要略微前倾,并且为了保证向前伏倒,如果袖子够长的话,可以压在双腿底下。肋差上最好裹以吸水性强的白纸,以免鲜血狂标,搞脏了地面。刺入侧腹不能太浅,否则您会更加痛苦而不得就死(据说在没有介错的情况下,如果剖腹不得法,要长达七十二小时才会断气,而不是通常短暂轻松的六个小时),一定要让刀尖碰触到肠子。当然也不能刺入太深,否则您会因手软而无力拉动。
  然后为各位介绍最为霸气逼人的十字形腹。请大家准备好工具,照我请来示范的真田家重臣楠木政文先生的动作来做――先把肚子一字形剖开,然后不要拔出肋差,直接将其抽回到靠近脐部处,向脐下豁开,再从脐下向咽喉方向上划。这是非常优雅而英勇的方法,如果您想要剖腹后拉出肠子掷向某人的话,建议采用这一方式(非常消耗体力,孕妇和婴幼儿禁用)。
  最后,谈谈介错的问题。其实介错是非必要的,您在剖完肚子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大可自己拔出肋差,直刺心脏(刺咽喉类似妇人所为,不推荐)。如果您怕到时力气不够而需要介错的话,建议找剑术高手来担当。介错必须在您前倾的一瞬间出刀,从后切断您的头颈(必须留一片颈皮牵连,以免脑袋骨碌碌滚远不好捡)――好啦,来人,把楠木先生抬出去。
  当然啦,使用何种工具和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个人的自由。您也大可使用肮脏生锈的切菜刀,用千字甚至万字(注意,是繁体f字)形狂拉肚子,然后找个三百刀也砍不断您脖子的超级无能介错,尝试一下这种离经叛道的快感……

一门三英烈 父子皆英雄(图)
2005-8-27 10:09:08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周进德父子英勇抗日,屡建奇功,先后捐躯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记者 万俟轩 通讯员 刘莉 李小委)徐州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徐州人民抗日斗争风起云涌。铜山县东部的河湾村(今属徐庄镇),就曾出现了一个抗日英雄家庭:父亲周进德、长子周爱勇、次子周爱涛,皆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壮烈牺牲。至今,当地老百姓中仍广泛流传着他们血战沙场、屡建奇功的英雄故事,称颂周家是“一门三英烈,父子皆英雄。”

民族英雄周进德

父亲周进德1893年出生于徐庄河湾村一农民家庭,幼时家贫未能读书。他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拳拳爱国情。1938年5月,日寇占领了东陇海铁路,在铁路两侧村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周进德满腔怒火,当一名日兵正在奸淫妇女时,他抡起铡刀砍死了日本兵。1940年,他参加了抗日斗争,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并担任了毛庄地区民兵大队长职务,带领群众英勇杀敌。
1942年11月17日拂晓,大许、岗楼等几个据点的日伪军约500人进犯抗日根据地河湾、王楼等村。周进德带领民兵掩护群众转移,途经马湖村南时与敌人遭遇。敌人机枪猛烈扫射,我方有好几人倒在枪口下。周进德满怀仇恨,两眼喷火,大吼一声“跟我上”,便第一个跃出战壕,奋不顾身扑向敌人的机枪。他身上多处中弹,鲜血直流,最后连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仍一手捂着肚子,一手举枪还击,还不停地高喊:“乡亲们,顶住日本狗强盗!”日伪军野兽般向群众和民兵猛扑过来,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周进德的长子周爱勇带领区队赶来了。他们联手击退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但是,周进德却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时年49岁。

屡建奇功周爱勇

周进德的长子周爱勇1920年8月30日出生,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徐州昕昕中学。1938年5月,日寇占领徐州,学校停课,周爱勇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1939年初,周爱勇目睹日军残暴罪行,毅然辞职,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2年4月,中共铜山县委调周爱勇为刚开辟的新六区副区长兼区队长。六区区队名义上是一个班,实际上连周爱勇在内只有6个人。此后不久,恰逢麦收季节,日伪出动扫荡十分频繁。周爱勇带领区队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战术,同敌人进行周旋斗争,胜利地保卫了麦收。
1942年9月,区队发展到60多人,引起了敌人的注意。9月23日,区队驻在黄山后村。由于汉奸王振海告密,陇海铁路沿线的大湖、侯集、黄集等据点的日伪军,与海郑公路各据点的日伪军联合出动,在拂晓前夕包围了区队。同时,日伪军还把交通沟和所有的道路全部封锁,企图一举歼灭六区队。周爱勇发现敌人来势凶猛,经过仔细分析与冷静思考,决定采取智取的办法。黄山后村西南角有一个不小的山头,他预料敌人会认为五六十人的区队不敢去夺山头,上面的兵力一定很薄弱。他当机立断,组织区队向山头方向突围。一片喊杀声中,周爱勇抱着一挺机枪第一个冲上去,消灭了一个班的敌人后胜利突围,我方无一人伤亡。
1942年冬天,铜山抗日根据地进入极其艰难的相持阶段,敌人大规模的“扫荡”每隔十多天就进行一次,小股的骚扰更是经常不断。周爱勇所在的六区是抗日根据地边缘地区,敌人的活动更加猖獗。当时,日、伪、顽三股合流进攻我根据地,形势十分危急。周爱勇面对如此严峻局面,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分兵插入敌后打游击战。有一次,日伪军100多人从后场据点出发,到河湾、王楼、毛庄一带“扫荡”。周爱勇估计敌人出巢后,据点内一定非常空虚,便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化装进入后场据点。他们猛打猛冲,烧掉伪军住的东屋,紧接着又攻打敌人的小炮楼。敌人负隅顽抗,周爱勇将手榴弹绑成一束塞进敌炮楼,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顿时火光冲天,血肉横飞,敌人炮楼被炸飞。等“扫荡”的日伪军闻讯赶回来,据点已成灰烬。
1942年春,伪县常备大队长马兴连在七村安上据点,经常配合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当地群众说:“马兴连不死,大难不止。”1943年5月,铜山县中心区委下决心要拔掉马匪盘踞的七村据点,并把此重任交给了周爱勇。周爱勇接受任务后,经过详细的侦察和周密的计划,利用马匪内部勤务兵和炊事员做内应,派副区队长张治龄及3名队员化装成短工混入七村据点。他亲率区队30多人,乘着夜色悄悄潜伏到七村边的芦苇塘里。马兴连特别狡猾,夜里他在炮楼上过夜,天亮以后才敢走出炮楼。当张治龄和3名队员来到据点门口时,炊事员正在井台上打水。炊事员暗示他们:马兴连正在炮楼附近的董姓地主院子里刷牙。张治龄与一名队员迅速冲入院内,另两名队员封锁住大门。正在刷牙的马匪发现情况不妙,一纵身跃上东墙根厕所的墙头。队员王汉荣眼疾手快,一枪将他击中,张治龄也紧跟两步,连发七枪。恶贯满盈的马兴连从墙头上一头栽进厕所内的粪坑里。这时,隐蔽在芦苇塘中的区队,在周爱勇的指挥下发起总攻,很快就消灭了这股匪徒。
周爱勇足智多谋,屡建奇功,六区根据地因此得到巩固,不断扩大,形成南到后马家,北达前场,西抵吴邵,纵横数十里的抗日根据地。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屡建奇功的抗日英雄牺牲在解放战争的诸城战役中,时任解放军二纵五师十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年仅28岁。

青年英雄周爱涛

周进德的次子周爱涛1922年出生,1941年参加抗日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毛庄乡指导员和副区队长时,还不满20岁。此时的他,血气方刚,精明能干,作战勇敢,胆量过人。
1943年10月24日,上级党组织决定除掉日寇安在岗楼村的据点,派周爱涛带领一名战士潜入匪巢侦探敌情。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撤退时不幸暴露,周爱涛为了掩护战友安全撤退而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1岁。
周家父子身怀民族大义在徐州沦陷时为抗日英勇捐躯,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1946年农历三月,当时的中共铜睢县副县长王警武同志亲自为周家烈士陵园撰写了碑文,墓碑上还篆刻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能杀敌能安民能保地方铜东半壁留战绩”;下联是“不忘国不恋家不怕牺牲英烈千秋吊忠魂”,横批为“烈震徐方”。1965年,铜山县及徐庄公社在烈士的家乡河湾村重新安葬了烈士的遗骨,为他们树了墓碑,建造了陵园,并为烈士的后代妥善安排了工作。每逢清明节,前往悼念的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他们向烈士敬献花圈,寄托哀思,并宣誓继承烈士遗志,为祖国和民族的复兴而贡献青春。

三国时期诸葛瞻父子与邓艾父子同是为国尽忠,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

李广,李敢父子。
关羽,关平,关兴,关索。
张飞,张苞。
孙坚,孙策。
基本上都死了吧,不过关索怎么死的有争议,有说是病死的。

杨家将




古代名人苦学的感人事例
1、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勤学的事例?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古代专注成功的事例
篇2 鲁迅有一次看书太专注,家人给他送饭后,他看着书居然把桌子上的墨水盒往嘴里放,后来人家笑话他,他说道,我正是需要多吃些墨水哦!篇3: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 牛顿的天赋并没有明显的超人之处,然而他特别勤奋学习,学习和研究都专心致志,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常常一连几个星期都留在实验室...

古代因为坚持而成功的例子精选
古代因为坚持而成功的例子篇3 1895年,汉尼马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一个热衷于艺术收藏的富裕家庭,父亲更是把收藏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捉弄人,在一次孤注一掷的古董收购中,父亲看走了眼,用全部家当抵押贷款收藏的一件古董竟然是一件高仿的赝品。最后,活在别人嘲笑中的父亲郁郁而终。闭眼前,他紧紧抓住...

中国古人有哪些舍生取义的故事?
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部队发起猛烈的射击。黄继光部队的进攻遭受到了阻碍,这是他挺身而出,亲自去执行爆破敌人阵地的任务。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后,又用自己的身躯去独挡敌人仅剩的火力点。在黄继光的英勇献身下...

古代贤者以史为鉴来治理国家的事例
1、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有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古代磨难后成功的事例
古代磨难后成功的事例篇2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惩罚和搭档的讪笑,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决计改失贪睡的坏缺点,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后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智慧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天然惊醒,...

举出几个古代名人遇到苦难不幸时,勇敢面对,最终有所成就的事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

中国古代的名人事例
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冉闵借此机会,放出石虎从全国各地的抢掠十万汉族妇女,很多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将之许自已的部下与高力汉族卫士,收卖人心.冉闵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后赵(羯族所建立)后,利用当时汉人对胡人的刻骨仇恨,一次次煽动胡汉纷争,弄的天下大乱,数百万胡人在他发起的战争中死于非命,汉人死者亦...

古代学子有哪些苦读的事例?
2、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3、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

开福区17534957841: 中国古代有名的父子,除三曹三苏 -
邓兰克念: 【王翦、王贲】父子 【赵奢、赵括】父子 【蒙武、蒙恬】父子 【周勃、周亚夫】父子 【李广、李敢】父子 【司马谈 、司马迁】父子 【陆逊、陆抗】父子 【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薛仁贵、薛讷】父子 【杜从郁、杜牧】父子 【司马池、司马光】父子 【杨业、杨延昭】父子 【岳飞、岳云】父子

开福区17534957841: 历史上的父子宰相有几个 -
邓兰克念: 清三朝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特别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五年(1835),历三代 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四世一品坊”屹立在歙县雄村村首曹氏宗祠前,为乾隆褒奖曹文埴祖孙四代而敕建的.实则如列入曹振镛在内作为魏武帝(曹操)后裔嫡脉的新安曹氏即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绝无仅有的五世一品.

开福区17534957841: 古代哪件实例论证后代和父辈一样成名 -
邓兰克念: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大文豪.薛仁贵薛丁山父子都是元帅.

开福区17534957841: 古代父亲是官,后代也是好官的事例 -
邓兰克念: 我国古代有很多一门父子同堂为官的事例,比较典型的有苏洵苏轼父子,他们都是大文学家、好官,苏东坡造福杭州等地.

开福区17534957841: 云霄将军山陈政父子的故事 -
邓兰克念: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 州)潮 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此时,福 建多为狂锋獠之地,...

开福区17534957841: 有哪些名人是父子关系?如:傅雷和傅聪…… -
邓兰克念: 现代明星版:陈怀皑、陈凯歌:父子导演,都拍过梅兰芳 谢贤、谢霆锋 古代文化版:王羲之、王献之 古代名将版:王翦、王贲(秦始皇灭六国,这对父子包了五个) 岳飞、岳云(这个不必说了吧) 超级3人组版: 苏洵、苏轼、苏辙 曹操、曹...

开福区17534957841: 战国四大名将是那四个.他们事例有哪些. -
邓兰克念: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无论谁给战国四大名将派座次,白起都应该在第一次.生平无一败仗,尤其是长平之战,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战例.但是白起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得到好的评价,“杀人魔王”就是他的代名词,据说在邯郸一些地方还把豆...

开福区17534957841: 北京杨家将传说和来历?
邓兰克念: 杨家将的故事很早即在民间流传,据欧阳修撰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的《杨琪墓志... 由于焦氏父子都是阵前逞勇的武将,又祖籍雄州,与杨家将曲艺传奇中的情节符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