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的“评估”环节常见试题形式有几种?

作者&投稿:隆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7个主要要素是什么?~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7个主要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
2、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应让学生大胆猜想。对第一要素中提出的现象,学生可能猜想是不是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如果能找出表示这种特性的方法,可能会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既然涉及到体积和质量,进一步猜想:1.同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根据前面的猜想,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2.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究工具;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5、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1.对水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相同;对铜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总相同;对铁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总相同;2.但是,对水、铜、铁这三种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却不相同。因此,恰好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学生已获得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物理学中,正是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6、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例如对以上的探究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做如下评估: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测出的质量和体积是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吗?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方案和探究工具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
7、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尤其要掌握刻度尺的测量方法和读数;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3.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会对方案进行评估。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2.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3. 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设计。
难点:
1.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参照有关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2. 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学会记录、分析数据。
3. 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会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三、考点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期末考试中约占18%的比例,考试中设以下几个考点,具体如下:

内容

具体考点

考核要求

考查形式和方法

分值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奇妙的物理现象


了解

选择题

2



科学探究的七要素

应用

实验探究题

3



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单位换算

理解

计算或选择题

3



测量的工具

掌握

实验探究题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掌握

实验探究题

3



误差

综合应用

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

2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实验等。

综合应用

选择或实验探究题

2

















知识梳理

一、科学探究的七要素

科学探究要素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从物理学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

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所需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或阅读简单仪器说明书,按书面说明操作实验仪器,正确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

描述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比较,利用数理结合等形式分析数据,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评估

对实验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反思;注意探究活动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案。



交流与合作

撰写实验报告,反思他人意见,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



二、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25px=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三、基本测量工具

测量仪器

实物图

所测物理量



刻度尺

长度



天平

质量



秒表

时间



温度计

温度



电流表

电流



电压表

电压



弹簧测力计





量筒、量杯

体积



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 三观察:(如左下图)
(1)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看其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2. 三会:(如右上图)
(1)会放:测量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记: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应注明单位。

五、误差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仪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或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由不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记录实验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



是否可以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区分方法

无错误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

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减少或避免的方法

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六、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方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化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出每个变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它是我们以后进行科学探究时最主要的实验方法。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
例1: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在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D. 分析与论证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这是一道关于科学探究步骤的中考题。目前中考的新趋向是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考查,因此回答此类题目的基础是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环节。
2)解题思路: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等几个环节。本题中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石头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接下来他所想到的“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就属于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猜想与假设。
解答过程:B
解题后的思考:解答此类科学探究环节的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基本环节。

例2:小明在探究“可能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保持橡皮到其后屏幕之间的距离不变,把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距离橡皮前不同的位置(625px、500px、375px、250px、125px)处,分别测量橡皮在屏幕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cm

影子的长度/cm



25

6.4



20

6.7



15

7.4



10

8.1



5

9.8


(1)小明在此实验中探究的是影子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这是一道关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实验题。科学探究方法灵活多样,比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等效替换法、理想化实验等。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2)解题思路: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很多。在此实验中,小明控制橡皮和屏幕间的距离不变,改变手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所以探究的是影子的大小与发光体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研究此问题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过程:(1)发光体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2)控制变量
解题后的思考:这道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除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识记和理解外,还要学会这种寻找物理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小结:这一章中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科学探究的环节和基本手段。我们要坚持以这种方法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寻找现象中的规律。这样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就能 “以不变应万变”了。

知识点二:长度单位和换算
例1:“纳米”是一种比较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就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 )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例考查了长度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方面的知识。还间接考查了同学们的估算能力。
2)解题思路:由题目中的进率可知,1nm=10-9m,则1.76×109nm=1.76×109×1nm=1.76×109×10-9m=1.76m,一个人的身高大约在1.70m左右,物理课本长度大约在650px左右,一座山高度为几百到几千米,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约为几十米。
解答过程:A
解题后的思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是哪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先把系数写上,若是大单位到小单位则乘以进率,若是小单位到大单位则除以进率,带上单位。简称“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例2: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的对照表,表中“光脚的长度”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光脚的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 m B. cm C. nm D. mm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例是一道考查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中考题。要求我们了解周围常见物体的大致长度。这就要求我们掌握1m、1dm、25px、1mm等的具体长度,再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应的长度与长度单位进行比较,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解题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如果光脚的长度以m或dm、cm作单位的话,则脚的长度也太长了,而以nm作单位的话,则脚的长度也太短了。在这里,通过单位换算再联系实际判断可知,最合适的单位为mm,即光脚的长度为500px多一点。
解答过程:D
解题后的思考:选择合适的单位,并换算成最为熟悉的具体长度,再将实际情况与理论联系起来,就能判断出单位选择的正确与否。
小结:解决此类生活联系物理的有关单位换算的题目时,一定要先进行单位换算,原则是:“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再将实际情况与相应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相应的结果,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知识点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和测量误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小木块的长度,指出图中的错误。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例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解题思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放正,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清晰的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垂直。
解答过程:(1)刻度尺的位置没有放正;(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解题后的思考:认真对照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会应用。在解题时还要注意,指出错误时,若题目没有要求改正错误,则一般不要去纠正。

例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实验操作技能。物理课上,老师提供了一个长方体,朱明同学的测量过程如图,他所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测量结果记录为________cm。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____,其余两次测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记录的数据/cm

物体的长度/cm



1







2

2.89



3

2.92


请你将最后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例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的认识以及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误差解决方法等能力的考查。
2)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线,而是75px的刻度线,物体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147.5px,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47.5px-75px=72.5px;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通常做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最后的实验结果应该这样记录:L=(72.5px+72.25px+73px)/3≈72.575px≈72.5px,记录的实验结果一定要保留与原有数字相同的位数。
解答过程:1 2.9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90
解题后的思考: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所保留的位数一定要通过四舍五入法保留到估计数字所在的单位,这才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小结:对刻度尺读数的考查在中考中时有出现,读数时一定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方法要正确。这是以后学习一些测量工具的基础。

提分技巧

本讲主要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探究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等内容的复习提升,从应试策略上来说,做此类文字题时叙述要简洁明了,过程要清楚,还要能善于从若干现象中发现本质问题。
在做刻度尺读数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估读到准确值的下一位,还要注意选择测量工具时要注意精确性和量程,另外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使用。对于减小误差计算平均值,要对每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若有错误数据,则应剔除,平均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每一次的测量结果保持一致,以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计算时可多取一位,然后通过四舍五入法去掉尾数。

预习导学

通过本讲的学习,我们已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及简单的长度测量工具比较熟悉。测量工具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方法的使用对我们的物理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在《趣味物理学》这本书中曾经介绍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身旁有一个像虫子一样的东西,他一把将其抓过来。令人吃惊的是,他抓到的是一颗飞行中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具有这么高超的本领呢?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能具有这种能力?等我们学习完下一章以后,相信你的疑惑就会得到解答。

一、预习新知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2. 机械运动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 物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的直径和体积如何?
2. 物质三态与其分子运动情况之间有什么联系?
3. 原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它们如何运动?

(三)运动的分类
运动可以怎样分类呢?

(四)参照物
1. 什么叫参照物?
2. 如何选择参照物?
3. 选择参照物对描述运动和静止有何意义?

(五)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辨别取决于什么?

二、预习点拨
探究与反思
探究任务一:认识运动
【反思】(1)宏观物体如何运动?
(2)微观世界是怎样构成的?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它与宏观物质的存在有哪些联系?
探究任务二:运动的描述
【反思】(1)运动怎样分类?
(2)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判断的?它们之间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纳米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nm。
B. 人们在纳米尺度内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给技术上带来很多新进展。
C.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D. 所有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2. 测得方凳的高度为1231.25px,可以判断所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1mm B. 25px C. 1dm D. 无法判断
3. 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500px的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450px,500px,550px等型号,“型号为500px”指的是 ( )
A. 锅身的直径为500px B. 锅身的周长为500px
C. 锅身的横截面积是500px D. 锅的容积为500px
4.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为( )

A. 25px 137.5px B. 25px 207.50000000000003px C.1mm 207.50000000000003px D. 1mm 70px
5. 某把刻度尺是用金属制成的,这种材料受温度影响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其测量结果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6.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 )
A. 测量工具的种类 B. 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 D. 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7.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
C. 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
8. 一元硬币的外观是银白色的,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论证 C. 实验 D. 结论

二、填空题
9. 小明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为其补上合适的单位
(1)小红的身高为164.0_________;
(2)硬币的厚度为2.5_________;
(3)人的头发的直径大约为80___________;
(4)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9__________;
(5)地球半径约为6400____________。
10.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320.5px,乙的测量结果为320px,那么:
①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都为mm,则_____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11. 某原子的半径是4×10-10m,即_________nm,合________cm;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线长度为1388km,即____________m,合__________mm。
12. 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将下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木板长度为_______________;铜丝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60.25px、60.5px、85.25px、60.25px。
(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是__________,计算平均值时________(选填“要”或“不要”)去除该数据。
(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___。
15. 有三个同学在家里利用实验器材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信号的阻拦能力。他们探究的过程分别是:
A. 甲同学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层数。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B.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C.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已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同学

使用材料

能完全阻挡遥控信号的最少层数





纸片

14





塑料薄膜

20





棉布

10


他们的结论是:棉布与纸片和塑料薄膜相比,能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遥控信号。
(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2)请从指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个并说明应如何改进?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A 分析:压力锅锅身周长远大于500px,选项B错误;选项C、D中横截面积和容积的单位都不是cm,锅身的直径约为500px,故C、D错,A正确。
4. D 5. B 6. C
7. A 分析: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由测量工具的选择、估读的偏大或偏小以及测量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B、C、D错。
8. C

二、填空题
9.(1)cm;(2)mm;(3)μm;(4)mm;(5)km。
10. ①所选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②乙
11. 4×10-1;4×10-8;1.388×106;1.388×109
12.(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13. 2.30cm 1.2mm
14.(1)85.25px 要;(2)60.25px
15.(1)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同一个遥控器)进行实验;遮挡材料的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等。
(2)任选一问题,其答案合理即可。
注意:此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估。对于科学评估,如何反映在试题上,人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形式,通过这些试题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能力的情况,现归类如下:

一、实验设计类试题评估

1.实验步骤顺序设计不恰当,造成实验误差

例题1:对于用天平、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实验步骤有如下三种。

方案一: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B.用烧杯取适量的被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杯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二:A.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出它的质量m1;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C.称出烧杯及杯中剩下液体的质量m2;D.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三:A.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C.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D.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ρ液。

(1)三种方法中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最恰当的方法进行实验,用实验数据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值ρ液=___________。

(3)其他两种方案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实验设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是通过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在依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值,因此,任何一个物理量的测量误差都会造成密度的结果产生误差。即存在两种情况:质量测量误差和体积测量误差。

方案二是最合理的,原因是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互不关联,因此不会造成关联误差。液体的密度值ρ液=( m1- m2)/V ;放案一由于测量液体质量以后再测量体积,烧杯中有液体残留,造成测量体积偏小,因此密度偏大;方案三同样由于液体残留,在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后测量的质量偏小,造成密度偏小。

2.不考虑实验条件,实验设计不能够得到正确实验结论

例题2:小明对李华说:“我只要选择一个玩具小车和弹簧测力计就可以来探究滚动摩擦是否比滑动摩擦小。”他告诉李华:“我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小车在桌面上滚动前进,读出拉力F;再将小车倒扣过来,同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在桌面上滑动前进,读出拉力F′,只要比较F和F′的大小就知道了。”

请问小明的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妥之处,若有,请你指出来。

设计者小明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实际测量力的大小,而实验的重要条件是小车必须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车受到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得到此时的摩擦力等于拉力的大小。否则不能够知道摩擦力的大小。等量转化是存在条件的,不考虑条件,得到的实验结论不可信。

3.实验次数不充分,导致实验结论存在盲目性

例题3: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小明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是:干电池作电源,2个小灯泡,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他的实验设想是:首先将实验器材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然后用电流表选择恰当的量程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分析这一次测量中三点电流的数据,就得出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题3图

通过科学探究得到一个普遍的规律,必须是多次实验,必须是普遍存在的数据实验,而不能是一次实验结论。小明只想通过一次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的观点不科学,科学实验的结论要能够经得起验证。

4.不注意控制变量,导致实验方案不合理

例题4:小华同学为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圈数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她用相同漆包线在相同的铁钉上绕制成两个电磁铁,它们线圈的圈数不相同,同时用电源分别通电。小华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线圈的圈数越多,磁性越强。

晓月同学设计了图丙的实验,把两个线圈串联起来,进行观察、比较。

你认为水的设计更合理?为什么?

甲 乙 丙

例题4图

要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必须初步预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如果要探究线圈的圈数对磁性的影响,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化。这里的电流大小对线圈有影响,丙图的设计考虑了电流的因素,更能够准确探究出需要的实验结论。

5.实验条件考虑不充分,设计实验存在缺陷

例题5:在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静止的物体有多大的重力势能,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那么,怎样才能说明它的重力势能大还是小呢?”于是同学们开始了讨论。下面是小明和小敏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小明:让小石块从不同高度落向沙坑,留下的印痕深,说明石块的重力势能大,反之说明重力势能小。

小敏:如果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石块会停留在沙的表面,小石块可能陷入沙的里面,这是否说明小石块的重力势能更大?

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简短发言进行评论;现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写出你的实验方法。

在沙坑中留下的印痕深浅不仅与物体的重力势能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和大小有关,所以当验证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其速度的关系时,小明的做法是正确的,但针对不同的物体时小明的做法可能不行,因此小敏的置疑是合情合理的;用直径相同的铁球和木球,从同一高度落向沙面,印痕深者重力势能大。

二、实验器材选择类试题评估

1.器材分度值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或者测试对象与选择器材的分度值有冲突

例题6:小明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选取一个重8N、体积0.3dm3铝块,弹簧测力计量程是10N、分度值是0.2N,盐水和水。⑴写出他实验的具体方法。⑵计算说明她选取的液体(或者测力计量程)是否合适(g取10N/kg)?

物质
密度ρ/(kg·m-3)

盐水
1.01×103


1×10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在空气中的读数,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则两次测量的读数之差就等于浮力的大小。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盐水的浮力,并比较两次测量的大小。

铝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铝块排开盐水的重力

F浮=G1=ρ1gV1=1.01×103 kg·m-3×10N/kg×0.3×10-3m3=3.03 N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 G-F浮=8 N-3.03N=4.97N 。

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F浮=G2=ρ2g V2=1.0×103 kg·m-3×10N/kg×0.3×10-3m3=3N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2=G-F浮=8N-3N=5N。

弹簧测力计在两种液体中的读数差距小于分度值,选取这两种液体比较,不合适或者分度值太大部能够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2.实验器材的量程不合适

例题7:如图所示,在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雪燕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有:36V电源、分度值为0.02A,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0-10Ω、1A的滑动变阻器,10Ω的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⑴她利用的“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她利用的原理能测量电阻吗?

⑵具体分析说明:她选定的实验器材有什么不方便吗?

⑶如果她选定的实验器材有不妥之处,请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例题7图

根据欧姆定律,即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节到最大,电路中的电流I=U/R=36V/20Ω=1.8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I/R=1.8A×10Ω=18V。显然,电压表、电流表量程选择太小,滑动变阻器最大电流也太小,或者说电源电压太大,再或者说定值电阻太小。改用大量成电表、选用电压较低的电源等都可以解决问题。

三、实验结论类试题评估

1.实验结论与设计条件不相符

例题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中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到了如下结论: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例题8图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此有关,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几个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充分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样实验结论也要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控制变量。小明的实验结论孤立的描述压力的效果与各个因素的关系,与实验条件不相符合,应该利用控制变量,在一个因素不变化的时候,压力的效果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

2.实验结论不能以特殊数值作为唯一的依据

例题9:以下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记录的数据,他发现动力与动力臂的和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和,由此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分析是否对,若不对,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2
4
4
2

实验数据本身没有问题,结论的数学关系也成立。但是物理意义不成立,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够直接相加。造成学生误解的原因是利用特殊的数据得出了特殊的数学关系,实验数据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性和一般性,试验的时候,要尽量利用一般的数据进行测量,以便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特殊的实验数据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但不能对于特殊数据依赖。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估。对于科学评估,如何反映在试题上,人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形式,通过这些试题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能力的情况,现归类如下:
一、实验设计类试题评估
1.实验步骤顺序设计不恰当,造成实验误差
2.不考虑实验条件,实验设计不能够得到正确实验结论
3.实验次数不充分,导致实验结论存在盲目性
4.不注意控制变量,导致实验方案不合理
5.实验条件考虑不充分,设计实验存在缺陷

二、实验器材选择类试题评估
1.器材分度值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或者测试对象与选择器材的分度值有冲突
2.实验器材的量程不合适

三、实验结论类试题评估
1.实验结论与设计条件不相符
2.实验结论不能以特殊数值作为唯一的依据


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
第一:提出问题。第二:猜想与假设。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分析与论证。第六:评估。科学研究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事物形成的原因、过程的规律。这样可以使人按规律办事,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步骤: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得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模式探究 教学质量评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但是,与国外职业教育现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处于积极探索和有待完善的阶段,如何...

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方向。做背景研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假设:基于背景研究和问题分析,提出假设或猜想。设计实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流程等。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的7步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2006-05-31 17:36:42) 分类:探究教学 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的八个步骤
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科学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涉及使用统计方法来查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并从中提取有意义的结论。数据分析师评估假设是否成立或需修改的关键步骤。7、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科学家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结论应该基于数据和证据,并且要与实验...

科学七上探究题怎么做更加正确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描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来。 六、评估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考试中对评估的考查要点是同学们的科学态度,...

生物学中有几种调查方法
- 微生物: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评估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存在情况。2. 遗传调查:- 发病率调查:在随机人群中进行,以了解特定遗传病的发生率。- 遗传方式调查:在家系中进行,通过家族系谱图来判断遗传病的种类和传递方式。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所具备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
分析能力:学生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出解决方法。探究能力:学生有探究与发现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能够主动获取信息,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新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___→猜想或假设→___→进行实验→___→评估...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禹州市18516204369: 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2)______;(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______;(5)分析与论证;(6)评估;(7)______. -
大季珠香砂:[答案] 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接下来是对结论的猜想或假设,验证猜想或假设正确与否,需要进行实验,先设计准备,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为总结规律做准备,实验完毕,对数据或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最后进行交流讨论....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______、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
大季珠香砂:[答案]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 -----、评估和交流与合作.(在横线上按实验顺序对剩余步骤排序:A -
大季珠香砂: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 -
大季珠香砂:[答案] (1)步骤A是提出可能的规律,步骤C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测量出需要的数据,以便对假设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中AB段是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

禹州市18516204369: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设计 -
大季珠香砂: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评估、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故选C.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 -
大季珠香砂: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分析与论证.

禹州市18516204369: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常首先要()A.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B.猜想与假设C.提出问题D.交流与合 -
大季珠香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所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常首先要提出问题. 故选C.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
大季珠香砂:[答案] (1)针对实验的目的,这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2)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必须要保证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因此,只有选项...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______、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______、评估. -
大季珠香砂:[答案]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基本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禹州市18516204369: 科学探究步骤中的中心环节是()A.观察与问题B.假设与预测C.实验与事实D.解释与结 -
大季珠香砂: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并进行试验验证,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实验与事实. 故选:C.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