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都嫁过谁

作者&投稿:频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嫁给谁了?~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美满的生活总让人光彩熠熠,李清照却在生活的磨练中,为我们现代女性做了一个标杆式的榜样。李清照一直是封建古代女性的一个重要的风向目标。因为李清照的才气加上她幸福的婚姻,一度令人羡慕。本来李清照的生活婚姻状态,就像现在的幸福明星夫妻一样光彩照人,很多人都将李清照变成自己幻想中的婚姻状态,李清照却在晚年的时候选择了再嫁,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后,再嫁张汝舟,最后却告发自己的丈夫而离婚。这让很多对于向往美好婚姻的女子有了一种幻想破灭的感觉。


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在那个动乱纷争的年代,李清照再嫁也许只是为了保全自己丈夫遗留下来的那么一丁点珍贵文物。因为在很多偷盗者眼中,李清照就是一个弱女子,随时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段将李清照的文物收缴于自己的手中,而李清照晚年后接受对自己是好的张汝舟。因为李清照知道自己没了赵明诚后无依无靠,手中握有众人窥探的文物肯定会成为众人的焦点,让自己陷于危机之中。所以李清照接受了张汝舟对自己的好,也间接地为了保全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遗物。


李清照与孤独为伴。
李清照到了中晚年时期,已经经历过战乱的痛苦,并且还尝试了再家,又经历了离婚。饱受了人世间的各种纷纷扰扰,精神上和思想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是面对世俗的舆论,李清照依然特立独行。在以孤独为伴的生活里,李清照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并觉得形单影只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反而如果身边多了一个不靠谱的人,会影响自己生活的品质,所以李清照在受到张汝舟一系列的摧残过后,觉得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是单身生活更适合自己。


李清照的果敢成为现代女性的独立标杆。
李清照对于婚姻的果敢和坚硬,也成为了我们现代化历史的一个标杆旗帜。李清照对于女性的独立自主有着一个重要的启示,李清照用自身的行为和力量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并突破了以男性为主导的休妻制度。而李清照在接受离婚事件的同时,也重新回到了自己弟弟李迒的家中。因为当时的女性在无依无靠时,如果没有依靠的话很难度日。而且李清照的文物已经丢失了大半所剩不多,所以李清照也只能在弟弟家度过晚年。在经历的生活的一系列波折之后,李清照觉得也许只有至亲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有所依靠。


李清照通过人生中的一道道关卡,才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也从而在文学作品当中更加凸显她内在的才气和韵味。李清照在苦难中培养了自己对文学情绪的感知。李清照通过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磨练,更加懂得社会底层的不易和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性。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身处在娇贵的李清照来讲,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而这样的体验,激发了李清照更多的文学底蕴,也让我们后世感受到一代才女的艰辛历程。


结语:
李清照在婚姻当中保有自我的独立思想和作为,让很多男士觉得李清照是在突破传统,而李清照在封建社会作为独树一帜的标杆性人物。无论是才情还是他的个人生活,都是我们现代人为之津津乐道的。也让我们在婚姻之道里学到了许多的见地,知道在婚姻面前,我们有权力运用法律和公民的权益来维护自己的主见。

李清照嫁过的男人:赵明诚,张汝舟。
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有她的详细叙述:
举例李清照

从名誉罗网中挣身而出的过程,很可能贯穿人的一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全然挣脱,其中包括一些极其杰出的人物。这实在是有关生命本质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我深知只有具体地体验了这种故事才能真正领悟有关名誉的种种涵义,因此必须选一个这样的人来举例,选来选去选中了李清照——一个清纯绝俗到似乎不应该有名誉问题的人。女诗人风华绝代又与世无争,成天独个儿伫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又不招谁惹谁,会遇到一些什么名誉问题呢?正是这种疑问,触及了人生与名誉之间的险恶玄秘。
那末,就说她吧。
李清照是在与赵明诚结婚之后,开始目睹长辈们遭受的名誉灾祸的。这种经历像是一种试炼,让她明白一个人在名誉问题上的乖谬无常。她的父亲李格非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谓“元佑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徙。这种名誉上的打击,自上而下,铺天盖地,轰传一时,压力极大,但年轻的李清照还能承受,因为这里还有另一种名誉——类似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名誉。然而不幸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这一下就把这对恩爱的年轻夫妻推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亲能保持名誉,另一方的父亲就必然失去名誉;而这种你死我活的格局压在一个家族的头顶,实际上连一半名誉也无法保持,只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别人看笑话,两败俱伤。李清照身在其中立即体会到了这种尴尬,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炙手可热、让人寒心的事。
一个新过门的儿媳妇能够以如此强硬的口气上书公公,可见做公公的赵挺之当时在亲友家族乃至民间社会中是不太名誉的,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一个犹豫徘徊的角色,因此最终也遭到打击,甚至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被查封,亲属遭拷问,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事虽如此,他原先缺失于民间士林的名誉并没有恢复,反而增加了一层阴影,人们只把他看成三翻四覆的小人。古往今来,很多勉强进入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官吏,大多会在自身名誉上遭此厄运而百口莫辩。这时,李清照跟随着落魄的丈夫赵明诚返回故里青州居住,对世间名誉的品尝已经是涩然不知何味了。
我想,被后世文人一再称道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俩在青州十余年的购书、猜句、罚茶的风雅生活,正是在暂离升沉荣辱漩涡后的一湾宁静。他们此时此地所达到的境界,好像已经参破红尘,永远不为是非所动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名誉上的事情没有止境,你参破到什么程度,紧接着就有超过这一高度的骚扰让你神乱性迷,失去方寸。就像是催逼,又像是驱赶,非把你从安宁自足的景况中驱赶出来不可。
似乎是上天的故意,李清照后来遇到的名誉问题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关及个人,越来越无法躲避。例如那个无中生有的“玉壶事件”就很典型。事情的起因发生于赵明诚重病期间,曾有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没想到赵明诚死后即有谣传兴起,说他直到临死还将一把珍贵的玉壶托人献给金国。当时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种谣传关涉到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气节问题,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但她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洗刷,想来想去选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带上夫妻俩多年来艰辛收藏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目的是希望有机会把这些古董全部献给朝廷。她的思路是,谣传不是说我的丈夫将一把玉壶献给了金国吗?现在金国愈加凶猛而来延愈加萎弱,我却愿意把全部古董献给宋廷,这是一切稍有势利之心的人做得出来的吗?已故的丈夫与我完全同心,怎么可能叛宋悦金呢?
这实在是只有世界上最老实的文化人才想得出来的表白方式,她显然过高地估计了造谣者的逻辑感应能力,他们只顾捕风捉影罢了,哪里会留心前后的因果关系?她也过高地估计了周围民众的内心公正,他们大多乐于听点别人的麻烦事罢了,哪里会感同身受地为别人辩诬?她更是过高地估计了丧魂落魄中的朝廷,他们只顾逃命罢了,哪里会注意在跟随者的队伍里有一个疲惫女子,居然想以家庭的全部遗藏来为丈夫洗刷名声?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窜时一度曾慌张地在海上舟居,李清照也从海路追踪。这一荒诞的旅程最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但在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已损失绝大部分。
付出如此代价,名誉追回来没有?这真是天知道了。
至此李清照已经年近五十,孤孤单单一个人,我想她一定累极了。在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她颓然回想,父亲的名誉、公公的名誉、丈夫的名誉,已经摧肝裂胆地折腾了大半辈子,究竟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呢?她深深喘一口气,开始渴望过几年实实在在的日子,她已受不住在寒秋的暮色里回忆那早已远逝的亲情抱肩而泣的凄楚,她想暂别往昔,她想寻找俚俗。于是,她在思虑再三之后接受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军队财务人员的热烈求婚,又有了一个家。
她当然知道,在儒家伦理的重压下,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层女子,与亡夫的感情弥深弥笃,而且又年近半百,居然公开再嫁,这会受到上上下下多少人的指责?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当时很有见识的文人学者在自己著作里对李清照再嫁的恶评:“传者无不笑之”、“晚节流荡无依”……对此,我们的女诗人似乎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
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倒也罢了,李清照面对鼎沸的舆论可以闭目塞听,关起门来与张汝舟过最平凡的日子。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张汝舟竟然是不良之徒,他以一个奸商的目光,看上了李清照在离乱中已经所剩无几的文物,所谓结婚只是诈骗的一个手段,等到文物到手,他立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可怜的李清照,只要还有一点可容忍的余地,是绝不会再破门而出公开家丑的,她知道一切刚刚嘲笑过她的正人君子们得知内情后会笑得更响,但她毕竟更知道生命的珍贵,知道善良高雅不应该在凶恶横蛮前自甘灭亡,因此不顾一切地在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
李清照知道宋朝法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判两年徒刑。但她宁肯被官府关押,宁肯审案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无赖张汝舟对质,丢尽脸面,也要离婚。
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李清照出庭时的神态,以及她与张汝舟的言词交锋内容,但是可以想象那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她必须诉苦,但只要诉苦就把自己放置到了博取人们同情的低下地位上,这是她最不肯做的,更何况即便诉苦成功,所有旁观者的心中都会泛起“自作自受”四个字,这些她全能料到。如此景况,加在一起,出庭场面一定不忍卒睹。让这一切都从历史上隐去吧,我们只知道,这次上诉的结果,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也被关押,但离婚是成功了。李清照没有被关押太久,由于一位朝中亲戚的营救,她在九天后出狱。出狱后立即给营救她的那位亲戚写信,除了感激,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名誉:“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女诗人就是在如此沉重的名誉负荷下,悄悄地进入了老年。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懂得她写于晚年的代表作如《声声慢》了,那就不妨再读一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许多写李清照的影、视、剧作品都讳避了她如此剧烈的心理挣扎,可能也是担心一涉名誉就怎么也表述不清吧?名誉,实在是一种足以笼罩千年的阴云。
结果,千千万万不知李清照命运悲剧的读者,却在心中一直供奉着一个无限优雅的李清照。这是一种虚假吗?不是,这是一种比表层真实更深的真实。挣扎于身边名誉间的李清照虽然拥有几十年的真实反倒并不重要,而在烦闷时写下一些诗词的李清照却因创造了一种东方高雅女性的人格美而光耀千秋。为此,真希望饱学之士不要嘲笑后代读者对李清照命运悲剧的无知,这种无知正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过滤和选择。那些连李清照本人也担心“难逃万世之讥”的恶名并未长久延续,真正延续万世的名誉,在当时却被大家忽视了,包括李清照自己。
至此已可看出,我花这么多笔墨来谈李清照,是舍不得她的故事对于名誉的全方位阐释功能。名誉的荒诞性、残忍性、追逼性、递进性,以及日常体验的名誉与终极名誉之间的巨大差异,都包含在其中。
其实,可以让人们作类似体验的典型还有很多,例如拿欧洲的小说家笛福、思想家伏尔泰、戏剧家维迦的坎坷经历来解析名誉问题也会很深刻,但我最终还是选中了李清照,因为她是中国人,又是弱女子,当然,更因为她是中国古代第一女诗人。

李清照的两次婚姻

一提起李清照,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她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才女。
她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众所周知的,她与丈夫赵明诚一起度过了二十八年的幸福生活。尽管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分属于对立的两大政治派别,但长辈之间相左的政见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婚姻的美满。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载,二人结为夫妇后,由于相同的文化素养和对金石书画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每每沉浸在最甜蜜的享受之中。他们共同校勘旧书,精心题写书名。“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疾病,夜尽一烛为率。”李清照记忆力极强,她经常指着满架图书,说某件事、某个人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并以此与赵明诚打赌,而明诚每每输给夫人。清照的才气也非常人可比,据元人伊世珍《琅○记》载,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在外为官的赵明诚,明诚叹赏之余,心中也多少有些不服气,于是闭门三日,覃精竭虑一口气写了五十首《醉花阴》,并将清照的那一首也掺杂其中,拿给友人陆德夫看。“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李清照号)作也。”她与赵明诚的相知相爱,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在清照前期的词中,常提到一个“愁”字,这种愁大多只是倾吐与明诚的离别而已,只要与明诚在一起,她的愁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清照的爱情观可谓至真至醇,她从来不把赵明诚官位的高低放在心上,她心里所企盼的,永远是诗情画意的两情相悦。

靖康之变彻底击碎了她的宁静与幸福。金兵铁骑南踏,赵明诚作为朝廷重臣,被任命知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不久病死,时间在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十八日。清照为明诚亲手写了祭文并将他埋葬。赵明诚的死,对于内心世界异常丰富、享受过高境界爱情生活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老百姓常说:越是好夫妻,丧偶之后,活着的那个人越是难奈。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他忍受不了没有爱情的孤独。

第二次: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清照再嫁给了常州人张汝舟。她本想从张汝舟那里找到爱情的补偿,可惜她却因此而铸成大错。由于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心胸狭窄,格调低下,与清照完全是陌路之人,故而从刚刚结婚,身为朝廷命官监诸军审计司的张汝舟便肆意侮慢李清照,随后拳脚相加,动辄把清照打得死去活来。二人相讼,竟然闹出官司,李清照也因此蹲了班房。清照的同乡綦崇礼当时在朝廷任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是个体面的人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清照向綦崇礼求救,才得以出狱。虽然在狱中仅有九天,但对于她这样一个名门闺秀来说,已是奇耻大辱了!她在出狱后谢綦崇礼的信中说:“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经历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后,清照心灰意冷,她已经不相信自己还能寻觅到理想的爱情,剩下的就只有对赵明诚的无尽思念了。

李清照的两次婚姻差别竟是如此之大,前者如缥缈仙境,后者如炼狱刀丛。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清照与明诚共同的素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同道,而张汝舟虽然道貌岸然,官也做得挺大,却在家偷盗清照的书画金石,在外受贿而妄增举人入官,欺骗朝廷,这种无耻之徒自然与清照冰炭不能相合,无法成为一家人。这里顺便说句题外话:常见到某些征婚启事,女子往往自称“秀外慧中”、“清纯可爱”,而所要求的男性则必须有汽车洋房,这不明明是想找个张汝舟么?还有些男士往往自称以有汽车洋房自炫,要找个“秀外慧中”、“清纯可爱”的女子,可惜的是,这种人即使找到了李清照,也很难理解“神韵”二字的含义。

就一个啊!赵明诚啊!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宋朝密州(诸城)人,著名金石学家。父赵挺之是吏部侍?,崇宁四年,官自下拜宰相。母,郭氏,青州益都人。赵氏在青州城有私第,“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赵明诚少为太学生,弱冠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曾在青州城居住十几年,其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脍灸人口的文学作品;赵明诚在李清照协助下,完成了<金石录>初稿。他们的收藏日益增多,于是起书库、购大厨,分门别类置放各种书册,满满装了10余大屋。他们孜孜不倦地阅读、研究、每夜必燃尽一烛方休,甚至彻夜不眠,“其乐在声犬马之上,”终于在1117年秋写出<金石录>初稿,集金石刻辞2000种,分30卷,由刘趾作序。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甘心老是乡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称“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把他们存放书籍和研讨学问的地文叫“归来堂”。好还于1114年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室内。赵明诚为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1120年,赵明诚重被朝廷起用,出知莱州。1126年,李清照随赵明诚在淄州任上,突然听到金兵进犯京师,夫妻“四顾茫然”,看着盈箱满箧的珍贵文物,“知其必不为己物矣”,不胜留恋痛惜之情。1129年,赵明诚出任湖州知事,在赴朝廷述职途中染病,于8月18日在建康(今南京)去世。

李清照的第一个丈夫叫赵明诚,1132年,李清照四十九岁,在杭州,春季患病,夏季日见危重,以至牛、蚁不分。这时张汝舟巧言惑其弟以骗婚。张汝舟的目的是掠取李清照手中的文物。不得,即对她日加殴击。秋,李清照与张离异。

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18岁时嫁给21岁的赵明诚,
赵明诚,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1129年)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绍兴二年(1132)夏天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他是当时南宋军队的中级官吏,有实权.但是没有任何才华,趣味低下,庸俗,与市场上卖肉的屠夫没有任何区别,而后李清照发现他贪赃枉法,就告发他了.


急急急!!!李清照一生有几个丈夫?那她的丈夫又有谁??越详细越好!!
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

李清照有过几次婚姻
受到丈夫赵明诚的影响,李清照也爱上了金石收藏,但是那时的赵明诚还是一个穷小子,没有稳定收入,二人省吃俭用,还通过当衣服、当首饰换来金钱用于收藏金石。作为妻子的李清照,从一个备受呵护的大小姐嫁作他人妇,虽然生活拮据,但是毫无怨言。对于这对夫妻的这段生活状态,后人的评价多是“琴瑟和谐”、...

李清照有过几次婚姻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照再嫁给了常州人张汝舟。她本想从张汝舟那里找到爱情的补偿,可惜她却因此而铸成大错。由于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心胸狭窄,格调低下,与清照完全是陌路之人,故而从刚刚结婚,身为朝廷命官监诸军审计司的张汝舟便肆意侮慢李清照,随后拳脚相加,动辄把清照打得死去活来。二人相讼...

明清文人为何称李清照不曾再婚?李清照结过几次婚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照再嫁给了常州人张汝舟。她本想从张汝舟那里找到爱情的补偿,可惜她却因此而铸成大错。由于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心胸狭窄,格调低下,与清照完全是陌路之人,故而从刚刚结婚,身为朝廷命官监诸军审计司的张汝舟便肆意侮慢李清照,随后拳脚相加,动辄把清照打得死去活来。二人相讼,竟然闹出官司,李...

李清照嫁了几次
?李清照一共嫁了两次,第一个丈夫是赵明诚,两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话题,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作品,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后赵明诚因病去世;第二个丈夫是张汝舟,觊觎李清照的财产,之后李清照和其离婚。李清照是古代非常名的才女,直到今日仍旧家喻户晓,她的词相信大家都在课本中学过,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

李清照和谁结了两次婚
李清照第二个丈夫是张汝舟。靖康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故后,她居无定所,身心憔悴,在49岁时又嫁给张汝舟。张汝舟,浙江归安人。早年为池阳军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绍兴元年,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绍兴二年,娶李清照为妻,不久即分手。晚年流落江湖间以卒。...

李清照有几个老公
靖康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故后,她居无定所,身心憔悴,在49岁时又嫁给张汝舟。张汝舟与李清照刚接触时,张汝舟对李清照还是照顾有加,婚后,张汝舟的野心便暴露无遗,他是觊觎李所搜集的金石文物,人物俱占,这东西李清照视如生命,而且《金石录》还未编辑整理,怎么会拱手相让呢,遂出现婚姻矛盾。张...

李清照的老公是谁?
婚后方知张汝舟迎娶清照完全是为了占有她的古玩财物。婚后不久,张便对清照横加虐待,加之李清照又了解到张当年在科举考试中曾有过舞弊行为,便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按宋《刑统》规定:妻告夫,即使属实,也得“徙二年”。李清照因此而陷囹圄。后来,找了曾与高宗皇帝共过患难的翰林学士綦崇礼出面...

有谁知道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赵明诚和张汝舟

介绍李清照的感情经历,要详细的。谢谢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一生共嫁了几个丈夫? -
简厚蒙诺: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有几个老公 -
简厚蒙诺: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有几个丈夫? -
简厚蒙诺: 有过两个.第一个是赵明诚,宋代研究金石的大家.赵死后,历经苦难遇到张汝舟,婚前的张对李清照还算不错,婚后就是另一翻模样.其实张是想要李清照的金石资料.后来李清照揭发了张的某些罪证,告到“法庭”,但李清照也因此蹲了几个月的狱(因为当时女人地位比较低).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后来嫁的那个人是谁?他具体的身份是? -
简厚蒙诺: 张汝州. 李清照晚年50岁时候嫁的一个“丈夫”, 两个人闪电结婚再闪电离婚.其中大体是张汝州贪图李清照手上的那些文物.要知道的再具体,不妨去听一下百家讲坛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
简厚蒙诺: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清照十八岁嫁太学 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
简厚蒙诺: 李清照最爱的人是太学生赵明诚.明城乃是官右丞相之子,爱好金石书画,她们婚后投入了打量精力在文学造诣与金石文字的收集上,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后金军攻博汴京,清照和明城南下逃亡,公元1128年,赵明诚病死他乡. 亡夫后的李清...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他老公是谁?
简厚蒙诺: 第一个是赵明城,第二个是张汝舟.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请问词人李清照的丈夫叫什么名字? -
简厚蒙诺: 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是个金石家 第二任丈夫: 绍兴二年(1132年)夏天,李清照在大病无助的情况下,改嫁张汝舟.婚后方知张汝舟迎娶清照完全是为了占有她的古玩财物.婚后不久,张便对清照横加虐待,加之李清照又了解到张当年在科举考试中曾有过舞弊行为,便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按宋《刑统》规定:妻告夫,即使属实,也得“徙二年”.李清照因此而陷囹圄.后来,找了曾与高宗皇帝共过患难的翰林学士綦崇礼出面营救,才得出狱.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简厚蒙诺: 她丈夫是赵明诚. 赵明诚,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1129年)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阿尔山市17746312685: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干什么的? -
简厚蒙诺: 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研究家,曾出仕任职知府、太守等职,百科上有详细介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