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碧兮”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明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洪荒之力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

“洪荒之力”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来源,它来自一部网络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指代一种非常可怕的毁天灭地之力,而这种可怕的力量由女主角背负,最终女主角也为此而死。

其实,“洪荒之力”这个词在原著小说中对应的为“妖神之力”,它来自一出世就要“毁天灭地”的妖神,当然也是毁天灭地之力。也许是电视剧觉得“妖神之力”听起来不雅,而创造性地改成了“洪荒之力”。


“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先秦】屈原的一首《招魂》诗里。
【原文】
《招魂》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乃下招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以讬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穾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氾崇兰些。经堂入奥,朱尘筵些。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室中之观,多珍怪些。兰膏明烛,华容备些。二八侍宿,射递代些。九侯淑女,多迅众些。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容态好比,顺弥代些。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姱容修态,絚洞房些。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悲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紫茎屏风,文缘波些。文异豹饰,侍陂陁些。轩辌既低,步骑罗些。兰薄户树,琼木篱些。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醎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归来反故室,敬而无妨些。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敶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嬉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鬋,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庭震惊,发些。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敶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晋制犀比,费白日些。铿钟摇簴,揳梓瑟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兰膏明烛,华灯错些。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酎饮尽欢,乐先故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乱曰: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菉苹齐叶兮,白芷生。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烝。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赏析】
《招魂》一文的作者,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认为是宋玉的作品: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令人多少有点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汉唐魏晋宋的文人大多接受王逸的说法。直至明代学者黄文焕在《楚辞听直·听二招》中,才明确批驳了王逸的说法,并首次提出《招魂》系屈原自招其魂的观点。此后,清人林云铭的《楚辞灯》、今人游国恩的《屈原》等著作,均支持黄文焕的观点,认为《招魂》乃屈原自招其魂。
游国恩指出,古代有招自己生魂的事例,谢灵运《山居赋》“招惊魂于殆化,收危形于将阑”,杜甫《彭衙行》“剪纸招我魂”,即其例。此外,少数民族亦流传招活人魂的习俗,《文献通考》卷330引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今本无)记有当地风俗:“家人远而归者,止于三十里外。家遣巫提竹篮迓,脱归人贴身衣贮之篮,以前导还家。言为行人收魂归也。”(其实,这种迎接归人的习俗,在客观上具有减少返乡者把传染性疫病从外地传入的功能)。
此外,也有人认为《招魂》一文,是宋玉为招死去的楚顷襄王魂而作,或认为是宋玉为重病的楚顷襄王招魂。与此同时,在沅湘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宋玉、景差在屈原死去一年之际,来到汨罗江,为屈原招魂的故事。
其实,宋玉、景差曾经为屈原招魂,宋玉或景差曾经为楚顷襄王招魂,屈原曾经为自己招魂,屈原曾经为楚怀王招魂,都可能发生过,而他们的这些作品可能都以《招魂》为名。但是,具体到流传至今的《楚辞·招魂》一文,则应当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时所作。
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屈原作品有《招魂》一篇。其次,招魂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奉命而作,招魂的对象是死者或重病将死者。据此可知,《招魂》是屈原奉命为楚怀王招魂而创作,它是屈原任职三闾大夫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职务作品。再者,《招魂》描述的主人公生活,不符合屈原的身份和实际情况,而是符合楚王的身份。
我们知道,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死,在位11年,楚威王之子熊槐继位,是为怀王。公元前328年,为楚怀王元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秦被扣留,在位30年;楚立太子横,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逸周书·谥法解》,周公旦和太公望制定谥法,在君王、诸侯、大夫死后,子孙们要立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遭遇,对其评定一个称号,该称号叫做谥号。楚怀王即楚王熊槐死后得到的谥号,它是顷襄王与群臣根据熊槐在位事迹和遭遇而选定的,表示同情和怀念的意思。怀,本意是指胸前,引申为怀藏、想念、心意、归向、安抚、环绕、来到;对楚王熊槐谥号“怀王”,应当是寓意对熊槐客死秦国的悲惨遭遇的安抚。
这就充分表明,楚怀王客死秦国后,楚国曾为其举行过相应的正规的祭祀活动,《招魂》即官方祭祀活动的一部分。由于楚怀王被骗入秦,孤身滞留秦国三年之久,并最终客死秦国,他的遭遇曾令楚人举国哀之。因此,为楚怀王招魂的活动,可能进行过多次,而最隆重的招魂仪式应当是在楚怀王刚刚死去的时候,也就是说《招魂》应写于此时。
我国古代没有前身、后世的观念,也没有天堂、地狱的观念,只有灵魂不死和神鬼观念。中国古代所说的幽都与地狱的性质本不相同,幽都指地下空间的世界,而地狱则是灵魂接受审判、处罚并转世重新发配的地方。事实上,《招魂》描述天上有虎豹九关、地下有土伯九约,均没有天堂和地狱的概念。不过,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幽都逐渐被赋予了地狱的功能,天上也有了玉皇大帝和天宫。
所谓灵魂不死,意思是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凡是人睡眠时、重病昏迷时,以及死去时,都被解释为灵魂出窍,即灵魂脱离了肉体,要想让人活过来,就需要把灵魂重新招回到肉体之中。所谓神鬼观念,原本指人死去后的灵魂,好的灵魂就是神,坏的灵魂就是鬼(最初,鬼并无坏意,而是指祖先灵魂)。此外,除了人有灵魂外,其它自然物也有灵魂,例如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从原始的鬼神观念,又演绎出神仙观念[1]。
在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习俗里,每家都悬挂着一个存放家庭成员灵魂的竹篓,姑娘出嫁到婆家,要进行灵魂从娘家转接入婆家的巫术仪式,只有这样才表示新人真的到了婆家,在当地的观念里该仪式甚至比转户口还重要。当有人去世时,则要为其举行招魂仪式,这时招魂的目的不再是让灵魂返回肉体,而是指引灵魂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叶落归根。为此,纳西族的东巴(巫师),专门绘有“神路图”,上面写着本族迁徙路上经过的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多达一二百个,招魂时东巴要面朝死者的灵柩,倒退着一边走一边按顺序依次高声念出。台湾学者李霖灿先生(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考察过纳西族的神路图,发现地名都是真实的,而且晚近时期迁徙经过的地名仍然能辨认出来。
屈原所处时代的楚国招魂习俗,不一定与今日纳西族完全一样。但是,招魂的基本文化内涵应当是相同的,即引导死者的灵魂回归故里家乡。这在《招魂》中是非常明确的,例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锦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描述的正是巫师倒退着,拿着盛放灵魂的竹篓,引导灵魂返归家乡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招魂》最后一句话“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因为,楚国本来就地处江南,因此特别强调死者灵魂回归江南,也就意味着死者不是在楚国境内去世的。据此可知,《招魂》所招之魂,只能是客死秦国的楚怀王之魂。事实上,《招魂》全文长达282句,在屈原的作品中仅次于《离骚》和《天问》,显然这是在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举行招魂时所作,而其人非楚怀王莫属。
《招魂》全文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序篇,第二段是正文,第三段是尾声。
序篇首先描述死者灵魂的哭诉,其中“长离殃而愁苦”,或以为是指屈原遭到放逐,其实是指楚怀王客死秦国。接下来描述,上帝同情楚怀王的不幸遭遇,命令巫阳为其招魂。然后描述巫阳以自己的职责是占梦解梦为理由,而勉强接受上帝的命令。
这种开场白,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藏有某种玄机,或许这是屈原在用巫阳暗指自己。我们知道,古代巫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巫师也要有所分工,以便各司其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然而,由于屈原与楚怀王有着不寻常的君臣关系,因此屈原勉为其难,决定亲自为楚怀王招魂。为此,屈原借怀王托梦上帝,再由上帝命令巫阳的过程,实现由自己来为怀王招魂的目的。事实上,在《九歌》里,招魂、收魂的工作是由大司命承担的,这应当是楚国的传统习俗。但是,屈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巫师、学者和政治家,因此他才有可能革新招魂仪式,改由“巫阳”实施招魂。
正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描述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各有其害,呼吁灵魂不要到那些地方去,而是要返回故居。其二描述巫师引导灵魂返归故里的场景,特别渲染死者生前在故居生活的豪华舒适,诸如“九侯淑女”、“实满宫些”,显然是君王才会有的生活。
尾声描述主持招魂者,回忆当年春天自己曾与怀王到南方狩猎的欢快场景;紧接着对比今日,道路已被荒草遮掩,遥望千里之外的远方(应指怀王客死在秦国之地),伤春之心油然而生,并衷心发出“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呼唤。
有意思的是,我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有男子(灵魂)驭龙升天图,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有龙凤导人(灵魂)升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天上世界、人间世界、地下世界等丰富内容。凡此种种,均表明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楚国楚地特别注重人死后灵魂归宿的问题,这也是诸子百家唯有楚国的文人学者会撰写《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所在。
长沙是楚国首封之地,这里也是楚国先王的祖庙所在地。因此,楚怀王死后的灵魂,应当被引导到祖庙里。也就是说,为怀王招魂的仪式是在长沙举行的,屈原所作《招魂》也是在长沙脱稿的,而尾声中的睹物思情亦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楚怀王的遭遇、楚国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对天命、对历史、对巫术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天问》的腹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

公元十九(公元1283)十二月,文天祥坚持不降、终于被害的消息传到金陵,邓剡泣不成声,立刻写了祭文,尊敬、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目煌煌兮疎星晓寒,

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兮璧完,

血化碧兮心丹。

呜呼!孰谓斯人不在人间?……”

详细请见典故:
元宵节的黄昏,寒风呼啸,雪花飘杨,行人稀少。邓剡呆呆地站在杭州街头,似乎再一次被风雪抽散了魂魄。宋亡之前,每到元宵,深坊小巷皆是绣额珠帘,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美人更是遍地游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而今,冷冷清清,何等凄凉,城市还是这座城市,却是一座死城,大屋、高檐、长廊、孤灯,老妪,古老的宅院,冷冷的夜色,远处的风声如弃夜泣。

他凄然泪下,给好友刘辰翁写了一首《忆秦娥》。刘辰翁亦有同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我们却已经白发苍苍,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前途,”和了一首《忆秦娥》: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

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这首词感时伤事,辞情悲凄,格调沉郁,真实地道出了亡国宋人凄婉哀苦之心情。遗憾的是,邓剡那首《忆秦娥》却失传了。

而邓剡那首《忆秦娥》,想必一定更加凄婉哀苦。因为,“身世浮沉雨打萍”,他内心的悲痛,要比刘辰翁深切很多。

邓剡少有诗名,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进士,与文天祥交好。邓剡曾写了一本诗集,名《东海集》,文天祥亲自作序颂扬。宋廷时为贾似道把持,黑暗无光,正直之士难以立足。邓剡很清楚这一点,他不愿意同流合污,虽经老师江万里屡次推荐,都拒绝出仕,一直隐居在家,想清贫自在地度过一生。

然而,身逢乱世,哪有桃源?

德佑元年(公元1275)元月,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危急。“顷巢之下,岂有完卵乎”!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邓剡的家乡江西。在文天祥的号召下,闲居在家的邓剡开始出仕,跟随文天祥赞募勤王,走上了抗敌救国之路。端宗即位后,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邓剡为“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1278)六月,邓剡追随陆秀夫等大臣,跟着皇帝逃到崖山,被授予“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将张弘范率领数万精兵,追杀南宋朝廷,在新会崖门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海战,史称“崖山之战”。

当时风雨交加,大雾弥漫。10万宋兵竭力死战,终是不敌,战船沉没,“浮尸海上”。为复兴宋室而艰苦奋战的陆秀夫,面对宋军的惨败结局,终于感到:事到如今,大宋已经无力回天了!

陆秀夫将自己记录的宋室书籍,都交给邓剡,叮嘱道:“我们死后,如你还侥幸活着,记住向世人宣传!”邓剡含泪接下。

陆秀夫转过身,毅然对小皇帝赵昺说:“我们已经尽力,而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已受元人侮辱,陛下不可再受辱!”

9岁的小皇帝懵懂地点点头,将龙袍穿得整整齐齐,胸挂玉玺,负在陆秀夫背上,平静地走进大海。

见此情景,剩下的兵将、官吏、宦官、宫女等人,无不悲泣、激愤,纷纷追随其后,投海自尽。邓剡悲伤难抑,也不想活了,也毫不犹豫地跳入大海。

宋将张世杰突围而去,计划整顿军马,再图恢复,却遭遇到了暴风,船只即将沉没。张世杰命所有士兵登岸离开,独自一人留在船上,焚香跪拜,仰天高喊:“吾为大宋已经尽心尽力。如果上天真的要亡大宋,就让大风吹翻吾船!……”话未毕,风浪骤起,船只颠覆。

《十八史略》仅记曰:“舟覆,世杰遂溺,宋灭!”

但邓剡并没有死去。元兵将他从海中打捞起来,并鉴于他的地位,张弘范对他以礼相待,严加看管,解压北上。在茫茫的宋军俘虏中,邓剡意外地见到了文天祥。正是,江南好景色,“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个好友猝然相见,同样的疲惫憔悴,一时千头万绪,却相对无言。

行到金陵时,邓剡生了一场大病,不能远行,元兵同意他留下治病,但文天祥必须北上。于是,邓剡来到驿馆,为文天祥饯行。

他面对金陵长江,不禁想起了杜牧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感慨上天到底还是帮周瑜抵抗了曹操,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苦撑三年,还是保不了大宋,上天何其不公!“此恨凭谁雪?”就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填了这首《酹江月 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写毕,自己先饮一杯,然后起身给文天祥敬酒,鼓励道:“天祥,你一定要振作。我也一定要治好病,好好活下去,等着看你光复大宋的那一天!”

文天祥端酒,仰起头,一饮而尽,一言不发。

文天祥是祥兴元年(1278)冬天,也就是半年前被俘的,此后一直被押在张弘范身边。二月初六的“崖山之战”,风雨大作,他坐在张弘范的船头,亲眼看到元军大败宋军,数万宋兵葬身大海。他悲痛得捶胸顿足,向南跪拜,嚎啕大哭,作诗悼念,曰: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自德佑元年、南宋危急开始,文天祥为国家苦苦支撑、东奔西走,四处飘零,多次逃脱敌人的追捕,历尽种种艰难,“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亲眼目睹“崖山之战”的败绩后,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国势颓败,已非人力能挽回了!

想起那些惨痛的往事,文天祥仰天长叹,不禁轻抚身上的伤疤。江风吹过来,他鬓边的白发已被吹乱,变得更凄凉萧索。良久良久,他才站起来,提笔一挥而就,和了这首《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塑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写完,文天祥更不多言,扔掉笔,起身告别,打马离去。

邓剡看着这“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之语,想起他的诗句“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顿时打个寒战,大有不祥之感:莫非他已决心以身殉国吗?我们这是永别吗?

果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至元十九(公元1283)十二月,文天祥坚持不降、终于被害的消息传到金陵,邓剡泣不成声,立刻写了祭文,尊敬、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目煌煌兮疎星晓寒,

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兮璧完,

血化碧兮心丹。

呜呼!孰谓斯人不在人间?……”

邓剡还作了一首《鹧鸪词》,开始和结尾都用“行不得也哥哥”,表达对文天祥的沉痛哀悼之情:

“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牸驮。

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音多。

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

病愈之后,邓剡就一直被关押在金陵。忽必烈为了稳定政权,杀掉文天祥之后,赦免了一大批宋朝官员。邓剡也得到释放,定居金陵。

张弘范死后,其子张珪袭了父职,拜邓剡为师。尽管如此,邓剡仍坚守节气,拒绝为元廷卖命。他常常孤身一人,默默地在金陵的旧街踱步,从街头踱到街尾,从街尾踱到街头,感叹世道转换、人物凋零。这种“吴宫花草填幽径”式的亡国伤感,在多首词作中都有反映,如《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某日傍晚,他歇息在驿馆,看到在夕阳下飞来飞去的燕子,听到栏外长江的潮声,想起金陵千年以来的历史沧桑,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就在墙壁上提了一首《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后人凭吊金陵,都会“悲恨相续”,“漫嗟荣辱”。然而金陵城里,一切仍在继续,尸体和血迹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唯有“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山河破碎,长街冷寂。亡国之人,如飘絮,如落叶,如浮萍,连根失去,什么都没有,只能对着那千年不变的明月感叹,象飞雁一样留宿在芦花里。

但是,真诚的友谊和民族的气节,也如那千年不变的明月、芦花一样,绝不会因为国家灭亡就消亡,而是薪尽火传、绵延不息!正如庄子所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附录: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文天祥门友。《南宋书》、《宋史翼》有传,有《中斋词》。

风 赋
文 / 宋玉
风,起于青萍之末,觉轻渺而欣然;飘荡于八荒四野,拂万物而盘旋;升降于云际本土,志高远而固磐。春夏秋冬,无穷变幻;急旋缓舞,姿态万千。或柔情似水,含情脉脉;或雄姿勃发,气壮河山;或如泣如咽,如歌如诉;或咆哮怒号,动地惊天。

春意朦胧,寒微复暖。阴阳交泰而野苏,天地缠绵而气旋。柳丝轻摇,始发和风于端倪;枝叶吐翠,再萌温馨于绿裳。感柔弱且和煦,拂画帘之悠闲;转朱阁以逍遥,消陋室之怆然。脉脉兮暖风薰醉花千树,悠悠兮春梦随云雨丝眠。

夏悄临若,满目青山。回旋郊原与林莽,集聚三春之婵媛。疾风劲草,伴白日以低摇尘雾;岸芷汀兰,舞落霞以起伏云烟。优游于杨柳枝叶,跌宕于千里山岚。摇远山以翠碧兮,动幽草以绿烟;吹近水以涟漪兮,幻影斜以鱼欢。

秋来萧瑟,凄凉澹澹。遍拂百草于色衰,飘摇落叶以漫天。比肩凄雨,丝丝淋漓于红绡帷幕;扶摇翻卷,翩翩侵淫于长夜不眠。无情于黄叶哀戚,咆哮于旷野林泉。扰落霞以无奈兮,遮晓月以云藩;弄萧萧以满目兮,化潺潺以水寒。

冬寒料峭,狂啸攀缘。吟诵萧飒以万物悄隐,席卷飞雪以鳞甲漫天。或候寒夜,惊惶暖阁之凄凉惨淡;或荡晓窗,凌厉严冬之随伴霜寒。聚散左右兮,幻莽野之荒凉;志在萧杀兮寰宇冰封,迫使江河兮凝固容颜。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闻之亦冁辕;风荡荡兮云漫天,猛士歌之亦绵延。
风凄凄兮夜无眠,美人柔之亦冰寒。风历历兮梦无缘,佳人托之亦空烦。

宋玉,战国时楚国郊郢(钟祥)人,大约生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岁次辛未,卒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岁次乙卯,是著名楚辞文学家,稍晚于屈原,在文学史上历来屈宋并称。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而且长相秀美,风流倜傥,是楚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古以来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之说。在政治上不得志,仅在楚顷襄王时托请友人推荐作过文学侍从之类的小官,曾向顷襄王进谏、献策,都未被采纳。

宋玉的从政经历主要是在郊郢兰台,春秋战国时期,郊郢兰台上宫殿辉煌,史称“兰台之宫”。兰台的得名,西晋张华《博物志》称起源于舜帝。舜帝南巡曾驻帐于郢中高台,并亲手种下兰花蕙草,于是楚人便将此台取名为兰台。据《史记·楚世家》载:“郢中立王……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以为顷襄王。”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岁次癸末,秦白起攻占楚郢都纪南城,楚顷襄王把国都迁往河南陈地。为了收复楚国失去的土地,楚顷襄王经常南巡郊郢,在兰台宫与大臣们商议兴楚大计。这时宋玉就伴楚王游览,对问于兰台之宫,产生了著名古典“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大王雄风”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日:“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浸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淋慓;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风没有生命,本无雄雌之分,但王宫空气清新,贫民窟空气恶浊,这乃是事实。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对风的感知不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风”与“雌风”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寓讽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译 文】
楚襄王在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随侍。
有风飒飒吹来,楚襄王便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爽快啊!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么?”宋玉回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楚襄王说:“风最初从哪里开始发生呢?”宋玉回答说:“风在大地上生成,从青苹这种水草的末梢飘起。逐渐进入山溪峡谷,在大山洞的洞口怒吼。然后沿着大山弯曲处继续前进,在松柏之下狂舞乱奔。它轻快移动,撞击木石,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其势昂扬,象恣肆飞扬的烈火,闻之如轰轰雷响,视之则回旋不定。吹翻大石,折断树木,冲击密林草丛。等到风势将衰微下来时,风力便四面散开,只能透入小洞,摇动门栓了。大风平息之后,景物鲜明,微风荡漾。”
“所以那清凉的雄风,便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它跨越高高的城墙,进入到深宫内宅。它吹拂花木,传散着郁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树椒树之间,回旋在湍流急水之上。它拨动荷花,掠过蕙草,吹开秦衡,拂平新夷,分开初生的垂杨。它回旋冲腾,使各种花草凋落,然后又悠闲自在地在庭院中漫游,进入宫中正殿,飘进丝织的帐幔,经过深邃的内室。这才称得上大王之风呀。”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仅只是让人感到凉飕飕而微微发抖,冷得使人倒抽冷气。它那样的清凉爽快,足以治愈疾病,解除醉态,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康宁,行动便捷。这就是所说的大王之雄风。”
楚襄王说:“你对大王之风这件事论说得太好了!那平民百姓的风,是否可以说给我听一听呢?”
宋玉回答说:“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只会使人心烦意乱,气闷郁抑,它驱赶来温湿的邪气,使人染上湿病;此风吹入内心,令人悲伤忧苦,生重病发高烧,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还会使人中风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这就是所说的平民百姓的雌风。”
青萍就是水草


清河县19534104650: 碧落一词最早的出处
红栋力基: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来泛指天上(天空). 关于道教的如下: 分东方六天,碧落之炁起角宿,一度一杪一虚渐次北行,其天帝:碧梵玄无天帝、碧空臻际天帝、碧罗元始天帝、碧合澄开天帝、碧彦朱景天...

清河县19534104650: 碧霄一词的出处或来历? -
红栋力基: 碧霄”取自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最后两个字. 用碧霄作为女孩名字好,太有才了

清河县19534104650: 《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例句是这个词的最早用法出处么? -
红栋力基: 作为一本历史词典,它的收录应该反映产生和词语的演变. 一般尽量会选择较早的或较具有代表性的. 我看过不少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文章,都会出现一些条目列出的示例出现的时间过晚(词语早就出现),也就是说他还是会尽量列出较早的例证. 至于是不是像《牛津大辞典》那样,列出的例证都是最早的,我也不能肯定,你去看看大辞典的前言和凡例,基本都会涉及选例证的原则.

清河县19534104650: 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
红栋力基: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清河县19534104650: “鬼”一词最早的出处在哪 -
红栋力基: “鬼”一词最早的出处在: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说文解字》 产生的历史可谓久远.

清河县19534104650: 小家碧玉这个词出自哪里? -
红栋力基: 小家碧玉 ( xiǎo jiā bì yù ) 碧玉 原为人名.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出 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形容一个人长得不一定很美但可爱,有点象邻家妹妹的意思.

清河县19534104650: 古代诗词中最早使用“梧桐”的诗句及作者朝代和诗名 -
红栋力基: 牛丛 【题朝阳岩】 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薛能 【秋题】 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邵谒 【汉宫井】 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梧桐老去...

清河县19534104650: “文学”一词的来源和出处 -
红栋力基: “文学”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之.先秦时代文学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义;至两汉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有文采的、富于艺术性的作品为文或文章,把学术著作叫做学或文学;至魏晋南北朝,才有人在同一种意义上使用文学...

清河县19534104650: 请问“风水”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
红栋力基: “风水”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里.书中说“藏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指出,人在充满生气的地方才能够更好的生存,因此人就要寻找能让生气不散的方法.古人认...

清河县19534104650: 古代:情人 一词 出自何处 -
红栋力基: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情人”一词在古代,尤其是在诗词里,是一个涵义远远比今天广泛的词语,可以指男女恋人,更可以指不分性别的知交好友,但如果单从恋人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里,在一首南朝民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这里的情人一词是目前我所知最早出现的与今天的涵义接近的出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