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风格

作者&投稿:玉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的形成和发展是怎样的?~

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一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南部的佛兰德斯却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控制之下。因此,17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又较多地受到同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某些方面流于对后者的因袭模仿。于是在佛兰德斯艺术中发展了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纯朴自然的传统相比,表现出了相当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民族独创性的丧失。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家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观众欣赏趣味、欣赏要求的转变,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民族绘画风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彼得·保尔·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的艺术。鲁本斯的父亲原是安特卫普著名的法学家,因信奉新教、逃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德国。鲁本斯诞生于德国齐根,10岁时父亲客死他乡,后随母亲返回安特卫普,先入学校读书,后任贵族侍从,不久,转学绘画。从学画之初即从尼德兰的民族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1600年,鲁本斯去意大利,任曼图亚公爵的宫廷画家,开始了为期8年的进修。他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大师的作品,威尼斯画派对其影响尤甚。1608年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不久,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接受的订件之多,以致难以完成,因而成立了类似手工工场的绘画工作室,招收学生,还请了其他画家与之合作。这期间,他还从事过政治与外交活动。


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动物画等等。他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誉满欧洲的绘画大师,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他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大胆的创造精神,画了许多显示剧烈冲突的场面,如历史画《阿马松之战》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画面上充满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


1635年左右,鲁本斯结束了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生涯,完全以一位画家的身份退隐庄园,不用助手,亲笔作画。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与以前的作品相比要纯朴、自然得多。


那时,在安特卫普集中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有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r.A,1568—1625),其父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老扬·勃鲁盖尔于1609年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他是佛兰德斯著名的风景画家与静物画家,风景画方面前期受父亲画风的影响,1600年左右喜爱样式主义的有幻想色彩的风景画,1600年之后的风景画作品中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点;在描绘静物花卉、花环时用笔细腻,色彩鲜明。1615年至1625年的10年间曾与鲁本斯合作。


佛兰德斯的绘画在17世纪迅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除了以鲁本斯为代表的、主要面向上流社会的、色彩鲜丽、充满动感的巴洛克风格而外,还出现了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下层人民形象的绘画艺术,以雅各布·约丹斯和小达维特·泰尼尔为代表。


雅各布·约丹斯(Jaeob Jordaens,1593—1678)生于安特卫普,1615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公会,1621年成为画家公会会长。他使用的色彩也是鲜明而热烈的,喜用红色烘托欢快的气氛,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与鲁本斯相类似之处:慓悍、健康、充满生命力。但是他表现的人物形象与气质都不是贵族的而是平民的,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约丹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习俗的作品,人物保持着纯朴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他杰出的代表作《萨提尔在农家作客》和《豆王宴饮》都有多幅变体,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的生活和情绪,具有现实主义风俗画的意义。他也喜欢描绘群像,令人想起老彼得·勃鲁盖尔的绘画艺术,在约丹斯笔下人物更加生动自然,他经常选取群像的近景特写,使读者极易受到画中人物情绪的感染,引起强烈共鸣。画面充满生活情趣与乐观本义精神。


约丹斯曾经接受鲁本斯的邀请,与其合作完成过重要的创作任务。如在1634至1635年间,他曾受邀参加了装饰布置佛兰德斯继任执政斐迪南主教亲王人城式的工作。1637年至1638年间,他还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狩猎宫绘制了油画。作为安特卫普的知名画家,他完成过多项国王、王后的订件,直至晚年仍然精力充沛,不过晚期作品逐渐趋向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


小达维特·泰尼尔(David Teniers d.J.1610—1690)出生于安特卫普,父亲也是画家,早年曾随父学习,1633年人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1637年与老扬·勃鲁盖尔的女儿结婚。莱奥波德·威廉大公于1647年任命他为宫廷画家,1651年任命他担任大公画廊的馆长。小泰尼尔于60年代还曾致力十建立安特卫普绘画学院校。除了绘画创作之外,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品的收藏都作了突出贡献。他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是一位著名的风俗画家,除了喜欢表现农民生活之外,还描绘过医生、化学家、巫师与女巫等。他擅长描绘静物,在他画作的前景中往往有用笔细腻的静物,也喜画风景、动物。在40年代还画了许多团体肖像画,从中可以感到荷兰画派的影响。代表作有《化学家》、《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等。


安东尼斯·凡·代克(Anthonis,van Dyck,1599—1641)14岁时所绘的《自画像》已表明他是一位早熟的天才16岁时就开始在自己的绘画工作室独立工作,1617年成为鲁本斯的自由合作者与助手。1621年他去意大利达6年之久,访问过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学习了提香的画风,在意大利期间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肖像画风格。1632年成为英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直至逝世,他一直是英国宫廷与贵族的桂冠肖像画家。虽然凡·代克画过不少宗教画,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还是表现在肖像画方面。其平期肖像画体现出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传统,比较朴实。后来到意大利、英国画的大批肖像画,因其主要对象为宫廷贵族,所以形成典雅华丽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沉静文弱的气质,翩翩优美的风度,甚至还有一些作者的主观臆造,将对象加以美化的成分。他比较注意刻画人物的身姿与手势,突破了英国传统肖像画比较呆板的构图,加之画家精到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有《查理一世像》、《詹姆土·斯达埃特像》等。


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领域可以说是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五彩斑斓的景象,而雕刻艺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些优秀雕刻家,他们不只在本国,还在国外工作,对欧洲雕塑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弗朗索瓦·杜盖斯诺伊(Franscois Duquesnoy,1597—1643)出身于一个雕塑世家,父亲为雕刻家老哲罗姆·杜盖斯诺伊。弗朗索尼早年曾随父亲学习,自1618年起到罗马工作直至辞世。在罗马的初期以象牙雕刻列修复古代雕刻艺术品为生,他塑造的小天使尤其别具格。通过修复工作与理论研究使他对古典艺术有了深刻理解,也确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他的作品大多为十典式的大理石雕刻。代表作有《圣安德烈像》《圣苏珊娜像》《圣安德烈像》是罗马圣彼得人教堂圆顶的四人块璧装饰像之一,雕像体现了庄严感,同时圣徒痛苦的面部表情与两臂张开的大幅度动作,也包含巴洛克艺术强调激情与运动的因素,具有震憾心灵的力量。


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Anus,QueUinusd.A,1609—1668)是17世纪中叶佛兰德斯著名的雕刻家。父亲是安特卫普的雕刻家埃拉斯穆斯·盖利努斯,阿尔图斯自幼受到艺术熏陶,青年时代曾去罗马学习,1639年回到安特卫普定居,后来他领导的雕刻作坊接受了装饰阿姆斯特丹市政会的任务,为了主持这一工作,他于1650年移居阿姆斯特丹达15年之久。在创作实践中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有他的儿子小阿尔图斯·盖利努斯、罗伯特·维尔赫斯特等人。


罗伯特·维尔赫斯特(Rombout Verhulst,1624—1698)生于梅谢恩,他虽然出生于佛兰德斯,却几乎一直在荷兰工作。大约于1650年去过意大利,受到巴洛克雕塑风格的影响,后来在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设于阿姆斯特丹的雕塑作坊里工作,获得许多教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是门世纪一位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许多大城市中作了一系列墓棺雕像。代表作有《玛利亚·凡·苏伊格斯贝格胸像》。


加布里尔·格鲁佩洛(Gabriel Gmpello,1644—1730)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受到专业训练,1668年至1670年去巴黎游学,回国后在布鲁塞尔工作,以后又去德国,1695年成为普法尔茨选帝侯约翰·威廉的宫廷雕塑家,设计选帝侯的骑马像。他的多数作品是花园雕刻,散布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曼海曼及施韦青根各地。他的小型作品优美流畅,蕴含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在德国颇有影响。代表作有《布鲁塞尔海洋渔商同业公会会址喷泉》。

  欧洲社会历史的进程步入17世纪。随着欧洲各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欧洲的美术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流派众多、风格杂陈的繁荣景象。17世纪是西方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欧洲美术,特别是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美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同时爆发了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的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段,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意大利,由于商路的转移,城市手工业萎缩,国内缺乏统一的市场,加上外族的不断入侵,资本主义在意大利未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却走了一段回头路——把资本转向土地。高利贷和地租的双重盘剥,加重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斗争尖锐。所有这一切,使得意大利美术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在佛兰德斯,由于在尼德兰革命中没有取得独立,17世纪仍然处在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下,艺术仍是为奢华的宫廷服务。绘画的题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寻求享乐的神话题材和歌功颂德的历史题材成了佛兰德斯绘画的主流。

  而荷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7世纪荷兰的工商业和航海业都十分发达,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荷兰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荷兰国内形成了以满足市民要求为主的商业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从宗教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美术也被从教堂中解放了出来,绘画艺术不再依靠特权人物或教廷的保护,而是直接依靠市场。由于市民对绘画内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从而促进了美术风格和题材的多样化。荷兰商人热衷于收购小幅油画,出售给人们装饰家庭。在当时的一些公共场所,也用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作点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荷兰小画派”。

  西班牙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丧失了海上的霸权,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人民贫困不堪,西班牙成了欧洲流浪汉和乞丐最多的国家。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宗教势力却又强大,宗教裁判所的绞刑架四处林立。格列柯的绘画多少反映了这种狂乱的局面,到了委拉斯贵支时代,绘画的宫廷趣味变得十分具有讽刺性。

  资本主义在法国、英国得到的发展与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法国自弗朗西斯一世执掌政权以来,政治、经济都有利于本国的文艺发展,国王与贵族往往以文艺来显示自己的豪华与富足。英国虽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比较发达,但是由于原有的美术传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它的绘画处于一种成长阶段,相对于欧洲的其他国家而言,要显得滞后。
  17世纪也是欧洲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破除迷信、探索真理的时期。意大利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及近代唯物论的始祖、英国哲学家培根和霍布斯,法国唯物论哲学家笛卡儿等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自然科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力学三定律的总结等也都发生在这个时代。

  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6世纪下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开始从繁荣走向衰弱,文艺复兴盛期的许多大师相继去世,群星璀璨的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意大利美术从此进入一个流派纷呈的时期。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的样式主义(亦称风格主义)美术首先萌发于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遍及全国,只有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艺术家都以崇拜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盛期文艺复兴的大师自诩,有不少人还是两位大师的学生。他们对技法和美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盛期文艺复兴的崇拜,拉斐尔的追随者希望同他运用线条的轻松自在相媲美。样式主义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

  进入17世纪,样式主义美术逐渐退出意大利的历史舞台,然而,意大利美术并没有因此而走向单一,三个不同的流派相继登上意大利艺术的舞台——学院派美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和巴洛克美术。

  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由著名画家卡拉奇兄弟大约在1585年创办的波伦亚学院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学院之一。学院派的基本主张一是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二是力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强调要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如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把这些看成艺术的楷模。所以,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的特色,过分强调法则,他们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在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轻视色彩。学院派的这些特点为古典主义艺术奠定了基础,古典主义艺术最终在法国扎下了根,并在那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波伦亚学院(Bologna)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奇兄弟,即鲁多维柯?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阿格斯提诺?卡拉奇(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和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阿尼巴?卡拉奇是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为驰名的一个,而且他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的首位传记作家暨深具影响的艺术理论家贝洛里指出,卡拉奇将绘画从样式主义的困境中解救出来。阿尼巴?卡拉奇善作大型壁画,也画祭坛画和架上绘画。他为罗马法尔内塞宫所作的天顶壁画尤为出色,风格近似米开朗基罗,构图宏伟,人物生动。为了创作法尔内塞宫的天顶壁画,他作了五百多张的草图。他和哥哥阿格斯提诺?卡拉奇以及堂兄鲁多维柯?卡拉奇都是不知疲倦的绘图者。他们无所不画:绘画的构图、工作室的模特、街上的人等,甚至在吃饭时都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炭笔。他们的目标是忠于自然,但是必须剔除杂质,纯化自然。《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勒》是法尔内塞宫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在动物拉的车上前进,飞翔的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勒的头上。周围的人是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图117)是阿尼巴?卡拉奇创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画上的风景不是大自然的写生,而是理想中的风景。画面中山川、河流、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烟,画中点缀着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为的是增加一种传说的气氛。这样的风景画也叫英雄式的风景画,因为它具有崇高、庄严、典雅的特色。这种古典风格对后来的普桑、洛兰的风景画有直接的影响。

  继卡拉奇兄弟之后,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是格?列尼(Guido Reni,1575~1642)和格维尔奇诺(Guercino,1591~1666)。格?列尼出生在波伦亚附近的卡里维查诺,父亲是一个音乐家。他的画,色调明快,富有抒情色彩,很受一些上层人士的喜爱。《曙光女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构图宏大,色彩艳丽。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驱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后是太阳神的马车,美惠三女神带着愉快的表情,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征着曙光如锦。格维尔奇诺是学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画家,画风雄浑凝重,他所画的人体具有雕塑般的体积感。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意大利,与样式主义和学院派美术相对立的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卡拉瓦乔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面临着经济衰退,内乱外患,国势衰弱的年代。卡拉瓦乔的生活历程也充满了苦难和艰辛,他的双亲很早就去世了,从小就过着孤独清贫的生活。由于喜欢画画,在他11岁的时候,哥哥把他送到米兰,进入西蒙?彼得查诺的画室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但是,对他的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
  卡拉瓦乔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位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他的艺术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并推开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大门。卡拉瓦乔的艺术像一座桥,把文艺复兴和17世纪两个时代连接了起来。

  1590年,卡拉瓦乔前往罗马。在罗马,贫困没有使他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改弦易辙,去迎合宫廷艺术的口味。为了能生存下去,他最初给一位样式主义画家阿尔皮诺当助手,后来由于和阿尔皮诺艺术观点不一致,加之于感情上也合不来,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卡拉瓦乔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的途中》、《女卜者》(图118)以及《弹曼陀铃的姑娘》(图119)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抱水果篮的孩子》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卡拉瓦乔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写实的道路。画中的模特显然是直接来自于社会底层,他既不是神也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流浪于街头的卖水果的小孩。这幅作品已经显示了17世纪绘画题材的进一步扩大,生活在底层的人进入了画面,并日益成为描绘的主要对象。《逃往埃及的途中》是一幅宗教题材画。在这幅画上,除了那个长着双翼的天使外,其他人物多是来自现实的生活,显得十分质朴,就连背景上那头小毛驴也是照着现实中的样子描绘的。拉提琴的天使将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拿着乐谱的约瑟像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农民,有大胡子和一双深陷的眼睛,满脸皱纹,赤着双足,身旁放着旅途中简单的行囊。画面右边的圣母抱着孩子,完全是一对人间母子的形象。画面的背景好像是一个晚秋的黄昏,远处落日的余晖与地面上的落叶,使画面呈现出宁静肃穆的气氛。在这样的宁静中,人们似乎可以听到天使带有忧伤情调的琴声。
  卡拉瓦乔所描绘的风俗题材绘画,在当时曾引起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不满。古典主义画家指责他过于热心描绘下层人民的形象,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卡拉瓦乔并没有介意这些指责。《女卜者》是他的早期风俗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画面上的两个人物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英俊潇洒的罗马青年和含情脉脉的吉卜赛女郎。男青年正挑逗地望着吉卜赛女郎,吉卜赛女郎好像忘了看手相,而是注视男青年的脸。像这样描绘爱情的画在当时的意大利是不多见的。卡拉瓦乔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对学院派古典主义和样式主义的真正挑战。卡拉瓦乔的色彩受威尼斯画派的影响,调子十分明快鲜艳,表现了真实生活中见到的色彩。

  卡拉瓦乔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描绘年轻男女,在他们身上充满了宁静和欢愉的情绪。卡拉瓦乔的名声在罗马日渐高涨,引起了不同的评价。一部分人激烈地反对他,也有一部分人拥护他,包括年轻的鲁本斯。随着意大利日益恶劣的政治状况和别人对他的攻击和嘲讽,卡拉瓦乔很快进入了苦闷、彷徨、呐喊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590年,他画的祭坛画《圣马太和天使》第一次表现了画家的叛逆精神。在画面上,有两个与真人等大的人物在画面的前景,一个是马太,另一个是天使。他画的马太与其他画家画的马太完全不同,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哪位画家把马太画成农民模样。画面中的马太把一本书放在膝盖上,正在吃力地写字,好像是一个初学文化的人。站在他身旁的天使把住他那双粗笨的手教他写字。在圣经的传说中,马太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人,而卡拉瓦乔却把他画成了半文盲的样子。由于这一人物画得粗野,结果引起了订货人的强烈不满,因为订货人从没见过这种形象的马太。最后卡拉瓦乔作出了让步,为这座教堂重新画了一幅祭坛画,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在这一时期卡拉瓦乔画了另外一幅画《多疑的多玛》(图十四),画面上的人物和马太一样都是一些朴素的农民。在宗教传说中,多玛是基督的门徒中一个最多疑的人,他对任何事情都必须亲眼看见才能相信。基督复活后的第八日,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师才相信这是事实。在画面上,他正多疑地用手指挑着看基督身上的钉眼。怀疑与探索是17世纪哲学家和艺术家共有的特点,与卡拉瓦乔同时代的布鲁诺就主张要敢于怀疑,反对宗教迷信。
  进入17世纪,卡拉瓦乔进入他创作的颠峰期,大约在1602年~1604年间,他完成了一幅出色的祭坛画《基督下葬》(图120),画中的基督像一个死于贫困的普通人。画面上死去的基督处在最亮的前景里,四肢无力,双手下垂,头部后仰,有两个圣徒把他抱起,正要放入昏暗的墓穴中。这里没有激动不安的殉教气氛,也没有圣灵的光圈。从基督瘦骨嶙峋的身体和忧患的脸上,使人联想到17世纪意大利贫苦农民的命运。《基督下葬》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605~1606年间,卡拉瓦乔又画了一幅与《基督下葬》性质相同的作品《圣母升天》(图121)。这幅作品也是一幅祭坛画,是为罗马的圣玛利亚-德拉?斯卡勒教堂所作。该作品可以说是卡拉瓦乔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标志了他创作的顶峰。圣母玛利亚升天是一个传统的题材,有不少的艺术大师们都画过这个题材,但卡拉瓦乔画的圣母升天可谓独树一帜。在他的画上既没有飞翔的天使,也没有诸神的赞颂,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完全是人间的景象。在一个破旧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利亚躺在床上,一群农民式的人物围着她哭泣。画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可以说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1606年,性格暴躁的卡拉瓦乔在与几个朋友玩击剑时,由于争吵竟真的动起武来,结果两死一伤。卡拉瓦乔逃离了罗马,开始了流浪生涯。这位17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在流浪中结束了悲壮的一生,死时年仅37岁。
  17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除了卡拉瓦乔外,其他地方画派画家的实力也不容忽视,在地方画派中涌现出不少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和在欧洲画坛上有影响力的画家。
  热拉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别尔那多?斯特劳兹(Bernardo Strozzi,1581~1644),他善于画一些带有世俗风味的宗教题材画和风俗画。代表作有《托维特的痊愈》、《鲁特琴的琴手》、《天文学者和他的学生》等。曼图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多米尼加?费蒂(Domenico Fetti,1589~1623),他在艺术上仰慕卡拉瓦乔和鲁本斯,代表作有《箴言》、《手持哥利亚头的大卫》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朴素、自然。南方那不勒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是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1615~1673),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戏剧家、演员、诗人、音乐家。善于画风景画、肖像画、历史画,在创作上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代表作有《浪子》、《战斗》、《有桥的风景》等。

  巴洛克是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所以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来源至今仍不甚明确。有人认为来自意大利语的Barocco,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来自葡萄牙语的Barroco,或西班牙语的Barrueco,指畸形的珍珠。这些词语都含有贬义。巴洛克艺术在当时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如独特的、古怪的、狂想的、创新的、现代的等等,不过这些名称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至今的“巴洛克”这个词自18世纪以来,一直都被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的人用作讥讽的称呼。古典主义理论家贝洛里可能是第一个对巴洛克艺术发起攻击的人,他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19世纪,巴洛克美术才得到积极评价,德国美术史家吕布克在他的《建筑史》、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在《意大利艺术指南》等书中,都称颂巴洛克建筑之美,建筑界也出现一些仿效巴洛克风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剧院。德国美术史家沃尔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提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在他之后,意大利学者南乔尼于1895年进而把17世纪文明的特点归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哲学等提法。

  除了确认巴洛克美术的历史地位而外,西方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另一方面的发展,即把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的风格特点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式与发展模式,认为其他时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有这种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演进,甚至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或视觉形式是不依社会内容为转移的独立规律。首先提出这种主张的也是沃尔夫林。
  巴洛克艺术大致有以下的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
  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认为,意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三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 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初年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美术之称。与此同时,在整个巴洛克美术发展期间也并行存在着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响,因此17世纪意大利美术仍是相当丰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术中,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建筑,巴洛克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绘画、雕刻的发展往往与之配合,形成综合艺术。实际上,在16世纪美术中,已孕育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维尼奥拉(Vignola,1507~1573)与波尔塔(G.della Porta,1540~1602)共同设计建造的罗马耶稣会堂被认为是第一个巴洛克建筑。1568年维尼奥拉设计了会堂的平面图,正门立面是波而塔在1575年设计的。早期巴洛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还有马代尔诺(C.Maderllo,1556~1629)设计的圣苏珊娜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的东面。但在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建筑中,巴洛克建筑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至17世纪才形成真正的巴洛克建筑。

  17世纪30年代后,巴洛克建筑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弗?博罗米尼(F.Borromini,1599~1667)和乔?洛?贝尼尼(G.L.Bernini,1598~1680)。博罗米尼是一位建筑家的儿子,据说早期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工地上当过石匠。他性格古怪,为人倔犟,向来不与人合作,也不带徒弟,临死前把自己设计的手稿付之一炬,自杀身亡。他的作品以奇特著称,好像是艺术家不平静心灵的反映,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圣卡洛教堂。

  另一位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不仅是天才的雕刻家,而且是著名的建筑师。就像一个世纪以前的米开朗基罗一样,贝尼尼自视为一个雕刻家。他是第一位面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毫不退缩的艺术家,但是,他与米开朗基罗的个性却大不相同。贝尼尼性格外向,善交际,谈吐风趣,行为与生活举止具有贵族气派。贝尼尼的工作速度惊人,就像有一股魔力驱使他完成作品,并能够有系统并极具效率地管理着一大批助手。他主导罗马的艺术风貌达半个世纪之久。据说教皇乌尔班八世曾对他说过:“汝之生为罗马,罗马亦为汝生”。
  贝尼尼生于那不勒斯,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作为雕塑家之子,贝尼尼最初以制作神话群像和半身像著名。他能将大理石加以雕凿、打磨,肖似人体的肌肉、毛发和褶皱,甚至能够表现出颜色。《耶斯特的法兰契斯一世》(图122)是为摩德纳公爵雕刻的半身肖像,贝尼尼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阿波罗与达芙妮》(图123)、《普路同和帕尔塞福涅》是贝尼尼为红衣主教别墅完成的四座极为生动的大理石组雕中的两件。这一组雕塑的人体都比真人高大,借希腊神话题材来歌颂人类的理想与爱情。
  贝尼尼在年仅26岁时,便第一次获得教皇的委托,制作圣彼得教堂的青铜华盖(图124)。这座巨型建筑高达29米,以4根螺旋形雕花柱支撑盖顶,加上镀金装饰,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巧妙结合,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
  标志作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他1645~1647年间为科纳洛里礼拜堂创作的组雕《德列萨的狂喜》(图125)。德列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年时因患癫痫,就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病发时,人就失魂落魄,脑际幻觉丛生,此时据她自述,她能看到种种奇迹。后来她过着隐居的生活,并把每次的幻觉记述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教会便利用它来宣扬宗教的神秘主义,并把德列萨封为圣徒,此事在民间深有影响。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技术,刻画出了德列萨昏迷中渴求爱欲的复杂的内心情感。除了室内的作品外,贝尼尼的雕刻还被大量运用在装饰园林和喷水池等建筑物上。罗马的四河喷水池由他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这个喷水池的设计是作为古代方尖碑的基座,规模十分巨大,水池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的四周有四个巨大的人像,他们分别象征着世界四大河流:尼罗河、多瑙河、恒河、和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在博罗米尼和贝尼尼的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使巴洛克风格在整个欧洲广为流行。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著名大师:威尼斯的隆盖纳(B.Longhena,1598~1682)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瓜里尼(G.Guarini,1624~1683)。隆盖纳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圣玛利亚教堂,瓜里尼代表作是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卡尔里亚纳宫,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到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复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巴洛克美术成为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意大利的巴洛克绘画不如建筑和雕刻的影响大。巴洛克绘画可溯源到米开朗基罗和柯罗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学院派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明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伊洛纳底乌斯的荣光》(图126),他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波佐的追随者中包括日后来中国清廷工作终身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巴洛克美术也在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上有所体现。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他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佛兰德斯在历史上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大致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部分地区。其美术以绘画为主 ,其次是建筑和雕塑 。时间范围一般限定在15 -17世纪。
巴洛克时代(1608-1700)
这一时期被誉为尼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天才式画家。
尼德兰由于受世界宗教神权统治的时间比较长,使得祭坛画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色彩黯淡却具和谐美,笔触细腻,画风细致。法国史学家丹纳(著有“艺术哲学”)认为尼德兰独特画风与它潮湿而不多变的自然环境和追求精神满足的文化环境有着巨大关联。尼德兰人比起艺术的表面形式,更加注重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另外他们普遍追求艺术的纪实性和画面的完整性,缺少同时期欧洲其他画派的戏剧或史诗元素。
16世纪末,尼德兰北部七省联合起兵反抗独裁统治,揭开了八十年战争(Eighty Years' War/Dutch War of Independence)的序幕,并于1581年独立,是为“联省共和国”(Dutch Republic)。这一时期的荷兰战乱频频,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激烈,但这并不妨碍佛兰德斯巴洛克绘画艺术的繁荣。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哈尔斯(Frans Hals)、伦勃朗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以及以鲁本斯(Rubens)、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雅各布·约尔丹斯(Jacob Jordaens)为代表的安特卫普画派,他们在一些人看来甚至直接代表了佛兰德斯绘画。在尼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艺术家们每年创作的作品大约有70000幅[2] 。突出的绘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历史、宗教题材、风俗画、人像、风景、静物之外,还有表现收藏家画廊的“画廊画”(Gallery and art collection painting)及专门表现动物的创作。


巴洛克时代有"佛兰德斯画派",它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5世纪早期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包括今比利时、法国北部、荷兰沿海部分地区。佛兰德斯美术 代表人物有勃鲁盖尔、鲁本斯、凡·戴克等。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称为17世纪欧洲三大油画家的是
弗兰德尔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维拉斯贵支。1、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年6月28日至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是佛兰德斯(今比利时)画家、外交官,也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被称为17世纪欧洲三大油画家之一。2、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年7月15日至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

17、18世纪荷兰和西班牙的画家 。
(二)内容结构 本课除开头一段引言外,共分神话、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三大部分。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常见的各种绘画体裁的主要特点。第一部分:神话、历史画 这一部分共分3段,每段分别介绍一位画家和一件代表作。第1段是介绍17世纪佛兰德斯(今比利时)最著名的画家鲁本斯及其代表...

影响英国肖像绘画的德国籍和弗兰德斯籍画家是谁?
鲁本斯,法兰德斯画派。

巴洛克的光线受哪位艺术家的风格影响最大
代表画家以及作品:1、彼得·保罗·鲁本斯 代表作品:《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美惠三女神》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

17世纪欧洲的织锦壁毯工艺的繁盛地是哪里?
17世纪欧洲的织锦壁毯工艺在追求豪华奢侈生活的富裕的王公贵族的提倡下,由无数优秀的画家和织物师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繁盛地是法国巴黎、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

佛兰德斯美术的介绍
15世纪早期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今比利时西部、法国北部、荷兰沿海部分地区)美术的通称。代表人物有勃鲁盖尔、鲁本斯、凡·戴克等。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佛兰德斯的艺术家鲁本斯是欧洲美术史上哪个风格代表人物
佛兰德斯的艺术家鲁本斯是欧洲美术史上巴洛克风格代表人物 《西方绘画大师:鲁本斯》主要内容: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他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鲁本斯...

为什么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被认为是超级大国呢?
打败无敌舰队的部分原因是它是那个世纪西班牙遭受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天主教徒用“上帝是西班牙人”这个表达来自我肯定他们的信仰,而西班牙的胜利是上帝在某种程度上完成的。它在一场战争中吞并了葡萄牙帝国,它不断扩大在意大利的领土以对抗法国,法国被迫正式放弃这些领土,以及他们在佛兰德斯的领土主张。

佛兰德斯美术的建筑雕塑
15世纪的佛兰德斯建筑,在教堂方面几乎始终保持着哥特式传统,而在占有重要地位的世俗建筑,即宫苑与市政机构的建筑上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建筑原则。到16世纪中叶,古典风格已得到较为成熟的体现。其典型的代表是由弗罗里斯设计的安特卫普的市政厅,该建筑所采用的创造性处理手法,为17世纪佛兰德斯的...

弋江区17397041430: 清华大学美术史论考试主要考哪些内容,试题形式和结构 -
邵侮醋酸: 清华大学的艺术史论校i考考的是:语数外与鉴赏写作,语数外的难度要比平时的高三的试题难一些,鉴赏写作的字数是在1000到1500字,题型都是围绕艺术类出题,比如美术展览策划、对画作的鉴赏评析写作等.

弋江区17397041430: 巴洛克艺术有哪些特点 -
邵侮醋酸: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流派在当时都或多或少的对欧洲有些影响,有的艺术影响很大至今一直很流行,像巴洛克艺术就是17世纪在欧洲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对于巴洛克艺术的来源定义一直不太明确,有的专家...

弋江区17397041430: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有什么不同之处 -
邵侮醋酸: 1、17世纪意大利美术: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巴洛克美术、贝里尼的雕塑 2、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鲁本斯的绘画、凡·代克的绘画 3、17世纪荷兰美术:哈尔斯的绘画、伦勃朗的绘画、维米尔的绘画、荷兰小画派 4、17世纪西班牙美术:委拉斯贵支的绘画、苏巴朗的绘画 5、17世纪法国美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普桑的绘画、拉图尔的绘画 1、18世纪法国美术:罗可可风格、华托与布歇的绘画、夏尔丹的绘画、乌东的雕塑 2、18世纪英国美术:荷加斯的绘画、雷诺兹的绘画、庚斯博罗的绘画 3、18世纪西班牙美术:戈雅的绘画、西班牙现实主义风格 4、18世纪俄罗斯美术:俄罗斯肖像画

弋江区17397041430: 巴洛克时代,欧洲最著名的三位绘画大师不包括( ) -
邵侮醋酸: 选C德拉克洛瓦 解析: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 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 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 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弋江区17397041430: 巴洛克风格的简介内容是什么呢?
邵侮醋酸: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弋江区17397041430: 古典巴罗克时代指的是? -
邵侮醋酸: 17世纪,欧洲美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通常用"巴罗克"风格概括这 个时期美术的特点,尽管当时也有其他一些美术风格出现.所谓"巴罗克"风格源 起于意大利,这是继文艺复兴美术之后,意大利对欧洲美术的又一次重要影响.不...

弋江区17397041430: 17世纪荷兰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发展过程 -
邵侮醋酸: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 然在其他时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 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 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

弋江区17397041430: 求油画简介和作者简介 -
邵侮醋酸: 彼特·克莱茨(Pieter Claesz)1597年出生在哈莱姆,是17世纪荷兰静物画家,尤其擅长描绘餐桌物品,他以精细的笔法表现出玻璃酒杯、金属盘盏、餐刀及各种食物的形状和质感.1637创作的《早餐用品》是其代表作.1661年,彼特·克莱...

弋江区17397041430: 有谁知道油画的历史? -
邵侮醋酸: 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

弋江区17397041430: 17世纪荷兰绘画有什么特色?
邵侮醋酸: 1609年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促进了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繁荣,使17世纪的荷兰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17世纪的荷兰.没有其他国家那样强大的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