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荀彧的身份和事迹

作者&投稿:柞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荀彧是三国里面那个阵容的人,有什么事迹~

他本是袁绍的谋士,在十八路盟军时投曹,是曹早期重要谋士之一。他卓越才能也成曹操信任之人。但他是汉世族之后,对曹抱拯救汉的愿望和对汉的衷诚。当他得知曹之野心,极力劝阻为曹不满,有说被曹逼死,有说忧郁而终。

文若为人伟美,曹植赞其“如冰之清,如玉之絜”,陈寿评其“清秀通雅”,《襄阳记》载其“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可见荀彧就像美玉一般晶莹剔透、温文尔雅,给人无尽的遐想。
荀彧出身儒家大族,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日本战国的明智光秀如出一辙,所以他奉行的理念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荀彧放弃贵族袁绍而选择了曹操,以“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战略使曹操成为占据天时的中原霸主,一切都在这个王佐之才的安排下成为了天衣无缝的完美计划。
可惜,这个计划最终被曹操本人打破,君臣的第一次不信任感产生了,那就是在“是否进爵为魏公”这个问题上。荀彧发现自己的政治愿望已经与野心日益壮大的曹操开始背道而驰,当年自己最崇拜的明主如今仿佛形同陌路。也许明智光秀会选择一把火烧尽心中的伤痛,而文若却选择了饮药自尽,告别那破碎的记忆。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简要事迹
建安元年(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荀彧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此处有争议 据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据后汉书“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不乏溢美之词,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202)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姓名:荀彧(xún,yù) 三国鼎立
  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终属:魏国   籍贯:豫州颍川(今许昌到临颍一带)   容貌:伟美,有仪容   官至 :光禄大夫(建安十七年由尚书令、侍中转任,名义上持节参谋丞相府军事。)/太尉(魏咸熙二年追封)   谥号:敬   父亲:荀绲   配偶:唐氏   兄弟姐妹:荀衍,荀谌   侄:荀攸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确山)人,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当时北方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旧从袁绍,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与曹操长谈后被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郭嘉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荀彧也表示同意郭嘉的意见,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上两位的和。


被正史破灭的希望:跟刘备诸葛亮荀彧有关的三件事,都不可能发生_百度知 ...
”二、曹魏文官之首荀彧荀令君,绝不可能离开曹操投奔刘备 ​在三国文臣或者谋士之中,荀彧的身份地位,跟诸葛亮差不多,而且荀彧的深谋远虑,也不在诸葛亮之下:没有诸葛亮,刘备可能还在东奔西逃,没有荀彧,曹操的老窝早就被吕布陈宫端掉了。 荀彧二十九岁就投奔了曹操(荀彧比曹操小八岁,比侄子荀攸小六岁),一直...

三国时期出名的武将
有曹操、孙策、诸葛亮、庞统、鲁肃等。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

荀彧为什么先助曹操后又反对曹操封王
《后汉书;荀彧传》记载:“方时运之屯遭,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白话译文 荀彧之所以投曹氏,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乱世当中,汉王室弱不禁风,无法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就需要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强者来维护社会秩序...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荀彧和荀攸是怎么死的?
建安十八年,荀攸以中军师的身份在董昭的策动下领导群臣上表劝进曹操尊魏公、加九锡。七月,魏国正式建立,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的官职,荀攸受封首任尚书令。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颖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宏股,其中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

三国时期,真正称得上德才兼备、国之柱石的人是谁呢?
荀彧,他在日常生活中为人非常和善,而且能够考虑到黎明百姓,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国历史-人物表字
本为屠夫,因为其妹入宫为皇后,以外戚身份入仕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将领,曹操家族军中的首领。 魏延,字文长,义阳新野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未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要将领。 黄权,...

荀彧和郭嘉效忠曹操为什么还有人说是汉臣?还有郭嘉和荀彧是不是...
郭嘉则是孤家寡人一个,跟了谁主就是谁臣。郭嘉和荀彧不是兄弟,是朋友、上下级,郭嘉是荀彧发掘推荐的,是荀彧亲自写书给曹操推荐曹操才把郭嘉纳入进自己的谋士集团的,可以说对郭嘉有知遇之恩,而且荀彧是曹操手下的文臣之首,在文臣中仅次于曹操,所以说郭嘉又是荀彧的下级。

三国时期的武将
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荀彧 ...

三国时期除曹操和诸葛亮外还知道哪些人,主要事迹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

三国时期时都有哪些有才无德的谋士?
程昱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文武全才,他经常梦到自己在泰山上面,双手捧着太阳,他觉得这梦很奇怪,便和荀彧说了这件事,荀彧又将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对程昱说:“你应该是我要找的心腹之人”,当时程昱的本名叫做“程立”,曹操为了顺应此梦,在他的名字上加了一个“日”字,从此“程立”便改为了“程昱”。 程昱与曹...

锦屏县15942833208: 荀彧,何许人也?希望有他具体的介绍,多谢各位了 -
毋枝优可: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

锦屏县15942833208: 关于郭嘉和荀彧的一些生平事迹 -
毋枝优可: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

锦屏县15942833208: 三国演义中,荀彧在曹魏集团中处于什么位置 -
毋枝优可: 荀彧在三国志中,原本是袁绍的谋士,因见到袁绍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投奔曹操,此时的曹操刚刚在袁绍支持下平定颍川的黄巾,当上州刺史而已,而他一见荀彧投奔,便说:“此乃吾之子房也.”(子房:张良,辅佐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可见...

锦屏县15942833208: 魏荀彧是三国里面那个阵容的人,有什么事迹 -
毋枝优可: 他本是袁绍的谋士,在十八路盟军时投曹,是曹早期重要谋士之一.他卓越才能也成曹操信任之人.但他是汉世族之后,对曹抱拯救汉的愿望和对汉的衷诚.当他得知曹之野心,极力劝阻为曹不满,有说被曹逼死,有说忧郁而终.

锦屏县15942833208: 荀彧在三国里的一个情节 -
毋枝优可: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锦屏县15942833208: 三国中是否有荀彧此人 -
毋枝优可: 有.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具体可以百度百科.

锦屏县15942833208: 荀彧为什么要帮助曹操? -
毋枝优可: 荀彧在曹操初期就开始跟随了,当时他给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条一开始就是说明了,他希望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的.他之所以帮助曹操,是因为他相信曹操有这个能力,而当时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曹操并不是一上来就想自己当皇帝篡汉的.但是人会变的,随着曹操功劳变大,全力变大以后,野心也就大了,到后面做魏公的时候,荀彧才意识到严重性,但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他的力劝被曹操已经看成了是对他的阻碍和背叛了,才会被曹操逼死.

锦屏县15942833208: 三国演义中荀彧是怎么死的额? -
毋枝优可: 食盒代表俸禄衣食,空的食盒暗示“缘寿已尽,食禄成空”. 荀彧身为曹操部下,食曹氏俸禄,却心向汉室,与主公政见相左,且在封王加锡的问题上多次忤逆曹操,已成曹氏称王的政敌和大障碍,必须除之. 但荀彧又是曹30余年的知心好友兼谋臣,不便公开杀害. 于是派程昱送去空的食盒催其自决. 以荀彧之智当然知道曹操之意,遂伏剑.

锦屏县15942833208: 三国演义中荀彧之死 -
毋枝优可: 先前荀彧反对曹操受九锡,已经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吴时,命令荀彧去劳军,却把他中途留在寿春.以荀之聪明,当可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据历史记载,曹操送去的是一个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这个智多星应当不难猜中曹操的意思:“要继续食我的俸禄,就要支持我,我手下可不白养人.”荀彧忠于汉室,于是自杀. 因为荀彧毕竟有过大功,曹操不想直接杀他,以免别人议论,所以用猜哑谜的方法逼他自杀.荀彧当然也明白这个意思,他也早已了解了曹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为人,两个聪明人就这样演出了一出哑剧——也是一出悲剧.

锦屏县15942833208: 三国时期的荀彧是怎么死的? -
毋枝优可: 三国志的荀彧本传是以忧闳,就是忧郁而死,不过事实上有很多说法,因为他是很重要的人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