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作者&投稿:明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只要主要流程)~

1、先秦:
西周实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规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要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实行按亩收税,它们不再区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

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2、秦汉:秦朝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承担的徭役繁重、赋税沉重。西汉实行编户制度,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

3、隋唐:实行均田制(仅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隋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隋朝农民年满五十,可纳绢代役。唐朝时,“租”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谷物,“庸”指纳绢或布代役,“调”指每年缴纳定量的绢或布。

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大为减少,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即两种征税标准(资产、田亩)和两个交税时间(夏、秋两季)。其意义在于:税制得到统一,保证国家财政;改变人丁为主,放松人身控制;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是封建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缺陷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转嫁农民身上;加派许多苛捐杂税。

4、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5、明清:
明初,地方设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明神宗时推行“一条鞭法”:多税合一,折成银两,役银分摊,人田分担。意义:减轻农民负担,松驰依附关系;适应商品经济。

清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并固定人丁数,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义:人头税已全废除,人身控制更松驰;促进农业发展。

6、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

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中包含“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规定现有地价归原主,增涨地价归国家(卖主变为资本家,买主就是资本家,国家财政有保障)。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强占大量耕地,用于修建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或者分配给日本移民使用。

10、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11、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国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1953至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化。

1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调(绝对平均分配、无偿调用公私财产),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试点,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后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14、本世纪初: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田还湖等生态工程,废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工作陆续展开,农村经济正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抵御恶劣的自然条件,因此采取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集体劳动所获得的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决定了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土地,为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因此,原始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为:土地公有制。
2、奴隶制社会(夏商周)
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君主既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
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土地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
农奴首先要在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然后才能在私田上耕种,且在公田耕种的收入全归奴隶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描述的便是井田制。而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君主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期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公元前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4、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在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同时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
名田制是以军功爵制为基础,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5、北魏至唐朝中期
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在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被废止。
废除均田制后唐朝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之为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6、北宋
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7、明朝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折成银两,按田亩进行收税。实现了我国赋税制度从实物税向货币税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二、奴隶社会(夏商—春秋末年)

井田制,千耦齐耘。

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四、近代以来

(一)清末民初(1840—1924)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

(二)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耕者有其田(口号)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931土地革命,农民土地所有制。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进行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军垦屯田。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四、新中国成立后

(一)1950土改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

(二)1953-1956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三)1958后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四)改革开放以来

1978 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大规模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土地制变迁轨迹沿着土地国家所有制为主的公有制向土地私有为主的私有制变迁。

地主对土地的不断兼并, 使得国家所有土地和自耕农土地日益萎缩, 直至产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社会腐败不堪、税负繁重、农民受到压迫和剥削以至于难以维持生计, 因而激起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推翻封建统治, 原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推翻, 土地制度再次回到原点。

然后, 新一轮的地主所有制又开始对土地不断兼并, 直到农民不堪重负、再次举义推翻当朝统治。这是秦汉以来不断循环上演的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土地制度变迁与朝代跌宕起伏紧密相连。

历史不可改写, 但历史留下的经验深值反思。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现行土地制度的优势被弱化, 回顾、总结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 以期启发未来土地改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土地制度



  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均田制遭破坏。商鞅变法从根本废除了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废除过程:管仲:收鱼盐之利——商鞅:法律形式废除。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原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其他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影响: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制造了贯穿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隋唐均实施均田制。政府按户数人口给予土地。农民每年给政府赋税。农民得到土地。获得生活来源。意义:缓解了阶级矛盾。 实施条件: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宋:不抑制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激化。

  中国近代
  前期依旧土地私有制
  太平天国曾提出:“人人有地耕”实际未实施
  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
  1.打土豪,分田地。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

  建国后
  2.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成立
  变土地私有制度为 土地公有制度。
  3.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条件下,国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自负盈亏。意义:大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4.土地流转。

一、奴隶社会
东周前土地公有制即井田制,民众向国君交纳贡赋、国君利用赋税派兵打仗。
二、封建社会
1、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2、秦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
3、汉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
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4、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
(1)封建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
(2)由于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欲望增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实(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无法实施)。
(3)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时间固定、人身控制松弛)。
(4)法律上推动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现,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5)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这些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7、清朝的摊丁入亩
雍正帝在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

(2013·新课标)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阐明了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1930年6月11日,党中央提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得胜利”的设想。
1930年8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宣告成立,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在政治上,主张“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平民政权;在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在军事上,策动反蒋活动。
……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色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代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样演变的? 2.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


土地私有制是什么时候转变为国有制的?
4.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此之前,土地主要归农民所有,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所完成的。土地所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使得土地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劳动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离的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
9、建国后(1949至今) (1)1950土改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 ①目的: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②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④影响: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

土地是哪一年包产到户的
1982年开始下户,1988年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行第一轮承包,承包期限为十年,到1998年到期。1997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在第一轮承包的基础上再延长承包期三十年,即从1998年开始到2027年止。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实施,标志着土地包产到户的开始。土地制度的演变:1、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奴隶社会(夏商—春秋末年)井田制,千耦齐耘。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三、封建社会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四、近代以来 (一)清末民初(1840—1924)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私有制,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在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种制度下,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方块,由贵族领主分封给农民耕种,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体现了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思想,为当时...

春秋战国到北魏期间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2、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代表就是商鞅变法。3、秦汉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秦朝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西汉实行编户制度。4、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安排流民组织耕田。5、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没有所以权。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井田制走向崩溃,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各个诸侯国进行变法,对土地私有制给与了肯定。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又分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买卖日益成为土地获得的主要来源,土地兼并则成为地主私有土地的主要来源。

古代土地制度演变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中国近现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重要作用?
1840年以前中国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制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提出“民生”主张,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平均地权,国民共享。中国共产党: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

谁给我说一下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商周:井田制;春秋战国是变革时期,土地逐渐私有化——秦“令黔首自实田”,确立土地私有 汉朝和秦基本一样,除了王莽曾企图恢复井田;晋朝是占田荫客制限制了占田的上限;北魏均田制,一直持续到唐中期,以后私有

信宜市17122776598: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
廖军星瑞:[答案]解析: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均田制,唐...

信宜市17122776598: 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廖军星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是通过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按人口平均无偿分给农民.如1950...

信宜市17122776598: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
廖军星瑞:[答案] 一、奴隶社会 周王土地公有制即井田制→国君交纳贡赋制、派兵打仗. 二、封建社会 1.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2.秦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

信宜市17122776598: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历程 -
廖军星瑞: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然后出现土地私有,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使土地私有制被实际承认逐渐确立起来.(太平天国什么的只是部分地区的应该不能算全国的制度改变,而且时间又短)考点上要求的古代史就这一部分.到近代,一直都是土地公有制,农村是所谓的“大队”到人命公社的集体所有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所有制是没有变化的,都是公有)城市也没有什么考点的相关要求,只有说经济制度的变化了.我是09届也就是今年才毕业的考生啦~ 不知道你们那考纲和我们的有多大区别,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啦~

信宜市17122776598: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最好是朝代:制度这个格式的,不要大段的文字,急 -
廖军星瑞:[答案] 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均田制遭破坏.商鞅变法从根本废除了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废除过程:管仲:收鱼...

信宜市17122776598: 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历程?
廖军星瑞: 中国土地制度沿革 1、 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夏商—春秋末年) 井田制,千耦齐耘 (1)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表现:...

信宜市17122776598: 谁给我说一下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
廖军星瑞:[答案] 商周:井田制;春秋战国是变革时期,土地逐渐私有化——秦“令黔首自实田”,确立土地私有 汉朝和秦基本一样,除了王莽曾企图恢复井田;晋朝是占田荫客制限制了占田的上限;北魏均田制,一直持续到唐中期,以后私有

信宜市17122776598: 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是怎样的?
廖军星瑞: 1950-1952,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道路1953-1956农业合作化,提高生产力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1958公社化挫伤生产力积极性1978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生产力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信宜市17122776598: 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变从奴隶社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现在,中国的土
廖军星瑞: 原始社会:井田制(土地公有制); 封建社会~民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49~52年)土地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专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还是私有制); 56~78年:三大改造后(公有制) 78年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和人民公社相比农民有了土地经营权.

信宜市1712277659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
廖军星瑞: 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土体从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所有制转变 2)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初级农业合作化,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 3)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世界70年代末期,高级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实行的是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 4)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将集体统一经营变为农户家庭经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