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黛玉的经典片段!! 我写了她初到贾府,王熙凤对她的外貌描写;还有黛玉葬花,她的多愁善感。还有

作者&投稿:党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黛玉葬花整个故事内容~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那么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孤标傲世懈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浦露庭霜何寂寞,
  雁归穹病恐相思!

  淡极始知花更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博得嫦娥应自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入世冷挑红雪去,
  迎面香割紫云来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黛玉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那么黛玉为何要写《葬花吟》?

  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有尊严的大家小姐,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宝、黛的亲密已引起了“宝钗方面”的不安。王熙风毕竟精明,准备公开挑明此事,好使宝、黛二人不再好意思接近。对一个姑娘家随意说这种话,实际上是羞辱她: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如果仅限于此,还可理解为王熙凤之“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风并非“诙谐”了。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弟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风等于公开在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儿,门弟、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你还“作”什么“梦”呢?
  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赶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
  赵姨娘与马道婆暗害宝玉,宝玉病刚好,黛玉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钗就望着黛玉“嗤”的一笑,惜春问她笑什么,宝钗道: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宝钗是学风姐的话头,来继续奚落黛玉。黛玉何尝不知?指责她“只跟着风姐姐贫嘴烂舌的学。”这些表面看来都是“玩笑”,但玩笑的背后却有着“刀光剑影。”
  王熙凤这种不尊重黛玉的诙谐,深深刺伤了黛玉,再加上宝钗的“玩笑”,黛玉简直忍无可忍。当宝玉向着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就伤心得哭了。
  本来将黛玉比作莺莺,宝玉比作张生,不是什么新鲜的“典故”,二人同看《西厢》时,就如此作了。
  黛玉已经意识到了宝钗等人的“风刀霜剑”,但又苦于没有父母,无人作主。虽有外祖母,但一个女孩子家,是不好开口说这种事的。在贾母虽心向黛玉,却也不肯轻举妄动,恐遭到别人的反对,老太太先把宝玉的婚事“悬置”了起来。
  宝钗往潇湘馆瞧黛玉,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就不好意思再进。正巧碰见一对大蝴蝶,宝钗就想扑住,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忽听亭子里有人说话,宝钗恐人嫌疑,故意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宝钗是否有意陷害黛玉,因作者没有细写,不好妄度。但耐人寻味的是,宝钗听到亭里人谈话时的一段想法:。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知道:1、宝钗与小红非常熟悉,她能单凭声音,就听出是“红儿”,2、宝钗很熟悉她的性格,知她“眼空心大”、“刁钻古怪”。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丫头,宝玉本人见到她时,还不认识她,宝钗作为一个怡红院外的大小姐,为何对宝玉房中的小丫头也这般熟悉?其中奥妙,读者当能深思之。原以为宝钗只结交了袭人,看来大小丫头,凡与宝玉有关者,宝钗都下过功夫。遇到如此老谋深算的对手,林黛玉不一败涂地才是怪事呢!
  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辞》。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黛玉想“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去寻找“香丘”,可“香丘”又在何处?最后的选择只能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黛玉《葬花辞》中对生命短促之感叹,极大地撼动了宝玉的心灵,宝玉“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尔后,宝玉又向黛玉进行了大段剖白,回顾了他们二人从小儿“一桌儿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姑娘想到了。”并最后说黛玉“人大心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说得黛玉也哭了。
  第二十八回元妃所赐之物独宝玉与宝钗一样,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一样。这件事对黛玉打击不小。元春是贾府的靠山,她的意见,比贾母的还权威。元妃居于深宫,对薛;林并不了解,省亲时,对二人一样夸赞,何以突然“态度鲜明”起来?这其中恐与其母王夫人的建议有很大关系。
  对于别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对于黛玉,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所以她对宝玉说: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听她说出这种话,宝玉赶忙发誓:
  “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对宝钗何尝没有感情。宝玉要看宝钗的红麝串子,宝钗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就看呆了: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红楼梦》作者对其笔下人物,尤其是“十二钗”,总是隐其“恶”而扬其善。但对其“恶”又不全隐,还隐隐约约地透霹出来一点。若细看,便能看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删去了。但从贾珍的“如丧烤妣”,从宝玉的闻讯吐血,及宝玉在她卧房内,梦中与她有“云雨之事”,读者仍可看出可卿生活之不检点。
  作者对薛宝钗,也总是用“春秋笔法”,先说宝钗因为元春所赐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似乎宝钗对宝玉无非份之想。但接着,又写宝钗大热天,非常明显地带上了元妃所赐给她的红麝串。此举恰巧证明宝钗觉得这红麝串“越发有意思起来。”
  在追述中,作者又点出,薛姨妈曾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

  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
  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关系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自读课文,试析黛玉性格(学生有声朗读)
  2、学生概述情节,
  3、说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第二课时

  继续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一、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
  二、《黛玉葬花》研读
  1、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可不讲)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2、总述: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3、赏析《黛玉葬花吟》,分析人物性格
  黛玉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解说:
  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许正在这里吧。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
  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黛玉的自喻。当“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的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的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
  而花鸟之魂正是人魂,“花魂鸟魂总难留”,表述的“人生寄一世,掩忽若飘尘”的漂泊感,犹如困扰黛玉的一条绳索,使她无法摆脱生命不得自由的焦虑和痛苦,走完极其短暂的一生。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4、关于《葬花吟》的一些看法(听听而已,不讲也无所谓):
  《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chèn)。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5、探究:那么黛玉为何要写《葬花吟》?
  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有尊严的大家小姐,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宝、黛的亲密已引起了“宝钗方面”的不安。王熙风毕竟精明,准备公开挑明此事,好使宝、黛二人不再好意思接近。对一个姑娘家随意说这种话,实际上是羞辱她: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如果仅限于此,还可理解为王熙凤之“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风并非“诙谐”了。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风等于公开在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你还“作”什么“梦”呢?
  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赶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
  赵姨娘与马道婆暗害宝玉,宝玉病刚好,黛玉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钗就望着黛玉“嗤”的一笑,惜春问她笑什么,宝钗道: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宝钗是学风姐的话头,来继续奚落黛玉。黛玉何尝不知?指责她“只跟着风姐姐贫嘴烂舌的学。”这些表面看来都是“玩笑”,但玩笑的背后却有着“刀光剑影。”
  王熙凤这种不尊重黛玉的诙谐,深深刺伤了黛玉,再加上宝钗的“玩笑”,黛玉简直忍无可忍。当宝玉向着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就伤心得哭了。
  黛玉已经意识到了宝钗等人的“风刀霜剑”,但又苦于没有父母,无人作主。虽有外祖母,但一个女孩子家,是不好开口说这种事的。在贾母虽心向黛玉,却也不肯轻举妄动,恐遭到别人的反对,老太太先把宝玉的婚事“悬置”了起来。 宝钗往潇湘馆瞧黛玉,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就不好意思再进。正巧碰见一对大蝴蝶,宝钗就想扑住,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忽听亭子里有人说话,宝钗恐人嫌疑,故意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宝钗是否有意陷害黛玉,因作者没有细写,不好妄度。但耐人寻味的是,宝钗听到亭里人谈话时的一段想法:。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知道:
  1、宝钗与小红非常熟悉,她能单凭声音,就听出是“红儿”,
  2、宝钗很熟悉她的性格,知她“眼空心大”、“刁钻古怪”。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丫头,宝玉本人见到她时,还不认识她,宝钗作为一个怡红院外的大小姐,为何对宝玉房中的小丫头也这般熟悉?其中奥妙,读者当能深思之。原以为宝钗只结交了袭人,看来大小丫头,凡与宝玉有关者,宝钗都下过功夫。遇到如此老谋深算的对手,林黛玉不一败涂地才是怪事呢!
  第二十八回元妃所赐之物独宝玉与宝钗一样,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一样。这件事对黛玉打击不小。元春是贾府的靠山,她的意见,比贾母的还权威。元妃居于深宫,对薛;林并不了解,省亲时,对二人一样夸赞,何以突然“态度鲜明”起来?这其中恐与其母王夫人的建议有很大关系。
  对于别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对于黛玉,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所以她对宝玉说: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第三课时
  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一、学生自读、列出结构提纲并展示
  二、林冠夫的《黛玉葬花》
  1、否定前人关于“葬花”化用前人牵强附会之说
  2、与《灌园叟晚逢仙女》的“葬花”“浴花”相比较,认为《红楼梦》中的已发展成一段“具体而又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
  3、葬花之举是对林黛玉最富有表现力的行动。花即黛玉。
  三、舒芜的《两次葬花》
  《两次葬花》 第一次葬花 第二次葬花
  时间 三月中浣 芒种(四月二十六)
  花 桃花 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人 宝玉先来黛玉后来,二人一起葬花 黛玉先来独自葬了花,宝玉才来
  气氛 爱情小喜剧 完全沉浸在痛苦的悲剧气氛里

  原因及作用 通过小小的口角,相互信了爱情的表白和接受
  通过严重的吵架,相互作了进一步的剖白和交心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像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风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凤姐便奉与贾母。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下座来让人,又出至外头,令人盛两盘子与赵姨娘周姨娘送去。又见凤姐走来道:“你不惯张罗,你吃你的去。我先替你张罗,等散了我再吃。”湘云不肯,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鸳鸯因向凤姐笑道:“二奶奶在这里伺候,我们可吃去了。”凤姐儿道:“你们只管去,都交给我就是了。”说着,史湘云仍入了席。凤姐和李纨也胡乱应个景儿。凤姐仍是下来张罗,一时出至廊上,鸳鸯等正吃的高兴,见他来了,鸳鸯等站起来道:“奶奶又出来作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儿。”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鸳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琥珀彩霞二人也斟上一杯,送至凤姐唇边,那凤姐也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一面也吃了,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凤姐儿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鸳鸯道:“啐,这也是作奶奶说出来的话!我不拿腥手抹你一脸算不得。”说着赶来就要抹。凤姐儿央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儿罢。”琥珀笑道:“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揽酸了。”平儿手里正掰了个满黄的螃蟹,听如此奚落他,便拿着螃蟹照着琥珀脸上抹来,口内笑骂“我把你这嚼舌根的小蹄子!”琥珀也笑着往旁边一躲,平儿使空了,往前一撞,正恰恰的抹在凤姐儿腮上。凤姐儿正和鸳鸯嘲笑,不防唬了一跳,嗳哟了一声。众人撑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凤姐也禁不住笑骂道:“死娼妇!吃离了眼了,混抹你娘的。”平儿忙赶过来替他擦了,亲自去端水。鸳鸯道:“阿弥陀佛!这是个报应。”贾母那边听见,一叠声问:“见了什么这样乐,告诉我们也笑笑。”鸳鸯等忙高声笑回道:“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的螃蟹黄子。主子奴才打架呢。”贾母和王夫人等听了也笑起来。贾母笑道:“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鸳鸯等笑着答应了,高声又说道:“这满桌子的腿子,二奶奶只管吃就是了。”凤姐洗了脸走来,又伏侍贾母等吃了一回。黛玉独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夹子肉就下来了。

贾母一时不吃了,大家方散,都洗了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鱼的,游玩了一回。王夫人因回贾母说:“这里风大,才又吃了螃蟹,老太太还是回房去歇歇罢了。若高兴,明日再来逛逛。”贾母听了,笑道:“正是呢。我怕你们高兴,我走了又怕扫了你们的兴。既这么说,咱们就都去罢。”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湘云答应着。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二人忙应着送出园外,仍旧回来,令将残席收拾了另摆。宝玉道:“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宝钗道:“这话极是。”湘云道:“虽如此说,还有别人。”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爪甲>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宝玉又看了一回黛玉钓鱼,一回又俯在宝钗旁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饮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便蘸笔至墙上把头一个《忆菊》勾了,底下又赘了一个“蘅”字。宝玉忙道:“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有了四句了,你让我作罢。”宝钗笑道:“我好容易有了一首,你就忙的这样。”黛玉也不说话,接过笔来把第八个《问菊》勾了,接着把第十一个《菊梦》也勾了,也赘一个“潇”字。宝玉也拿起笔来,将第二个《访菊》也勾了,也赘上一个“绛”字。探春走来看看道:“竟没有人作《簪菊》,让我作这《簪菊》。”又指着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说着,只见史湘云走来,将第四第五《对菊》《供菊》一连两个都勾了,也赘上一个“湘”字。探春道:“你也该起个号。”湘云笑道:“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宝钗笑道:“方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这个水亭叫‘枕霞阁’,难道不是你的。如今虽没了,你到底是旧主人。”众人都道有理,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又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某人作的底下赘明某人的号。李纨等从头看起: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说的大家都笑了。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众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作了,还贬人家。”黛玉听了,并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众人看道: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烧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说着,只见平儿复进园来。不知作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的。楼楼可以看看林黛玉仙逝的片段。需不需要我发?

吃螃蟹


红楼梦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的简要情节
宝玉大病初愈,漫步到潇湘馆,在碧纱窗下,听黛玉梦中念着《西厢记》戏词,顿时绽开满脸笑容。宝玉用黛玉梦中所念的词句问她:“为何‘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二人说笑间,宝玉又拿《西厢记》中戏词打趣紫鹃是红娘,这回恼了黛玉,宝玉只好离去。薛蟠把宝玉骗到冯紫英家中,与蒋玉菡、歌妓等喝酒、唱曲...

红楼梦精彩片段
黛玉葬花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那么...

黛玉葬花是什么意思?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1、“黛玉葬花”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时的片段
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

求红楼梦中的经典对白?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远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是为我的心。” 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只知道你的心而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经典片段七——“原来是只呆雁” …… 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速求, 红楼梦 每一回的精彩片段 一小段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经典片段二——“也亏你倒听他的话。”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贾宝玉和林黛玉间的小美好,87版经典片段有多温馨?
红楼梦是经典的文学名著,为了让这一名著更好的普及,搬上屏幕是最适合大众的方式。1987年,这部长篇小说终于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播出了,自此这部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人,可以说50后到00后都有,2009年新版的红楼梦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笔者还是喜欢87版红楼梦,欧阳奋强和林黛玉这两...

《红楼梦》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情节吗?
《红楼梦》的十个精彩故事如下:1、宝钗扑蝶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2、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文...

《红楼梦》有哪些精彩的篇章?
《红楼梦》的十个精彩故事如下:1、宝钗扑蝶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2、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文...

《黛玉葬花》选自:()
《红楼梦》。《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这里的黛玉指的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并吟诵了《葬花吟》。

邕宁区18699942399: 红楼梦中林黛玉最有名的片段和说的话? -
郎卫舒肝: 1、黛玉葬花.葬花吟,就是她说的最好的话. 2、共读西厢.这段是接着黛玉葬花的. 3、和宝玉两小无猜在床上嬉戏.这个画面,想起来就觉得很美好. 4、和湘云对诗:冷月葬花魂. 5、在宝玉的旧手帕上题诗.秋窗秋雨夕. 6、在诗社写的诗.咏海棠花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后来林黛玉重挑桃花社这一回也不错. 7、还有宝玉参禅的时候,黛玉驳宝玉的话:至贵者为宝,至坚者为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8、看望宝钗的时候,暗讽宝玉,醋意特浓.

邕宁区18699942399: 里能体现林黛玉性格特点的片段 -
郎卫舒肝:[答案] 其实林黛玉有很多情节都可以代表她的人物性格,黛玉葬花虽然是最广为人知的,但在原作中却只有寥寥数笔,且无心理描写,窃以为并不能代表其人物个性.这里具一个个人觉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她吃闭门羹的片段: 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

邕宁区18699942399: 描写林黛玉的片段 -
郎卫舒肝: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

邕宁区18699942399: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段落 -
郎卫舒肝: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

邕宁区18699942399: 描写林黛玉的高中作文 -
郎卫舒肝: 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

邕宁区18699942399: 概括《黛玉葬花》100字左右 -
郎卫舒肝:[答案]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

邕宁区18699942399: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描述林黛玉处处谨慎,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的经典片段有哪些? -
郎卫舒肝: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还有:关于林黛玉读书的两个 先是:读过几本,然后改成了不曾读.这里需要深思.

邕宁区18699942399: 跪求 700字以上的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人物描写片段 (可以不在一回但最好标明是第几回) -
郎卫舒肝: 第三回有黛玉幼时的描写第八十九回写黛玉痴情绝粒九十六九十七回写黛玉因贾母凤姐等人阻挠,设下计谋,黛玉香消玉损等都有很精彩的描写五十七,七十,七十六也有,其实书里很多的,人物描写不一定只是外貌哦!

邕宁区18699942399: 求一段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 -
郎卫舒肝: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邕宁区18699942399: 求一段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
郎卫舒肝: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 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