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恩科是什么?

作者&投稿:贯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恩科中文什么意思~

恩科是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宋代有赐出身之恩例和“特奏名”。开宝三年(970)、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祖、宋太宗分别赐参加省试、殿试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咸平三年(1000),又许举人年高而屡经省试或殿试落第者,遇殿试皇帝亲策士时,由礼部另立名册奏上,参加附试,称“特奏名”。是为恩科之嚆矢。
中文名
恩科
基本释义
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名词追溯
宋时科举
发扬光大
明朝的科举制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代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赐第。特奏名始于北宋太祖开宝三年,是为笼络多次赴省试落第的年高举人而设。至真宗咸平二年,特奏名试验被确定为与科举试同时举行的一种取士制度,符合相关资格者可以从此途出身、出仕。南宋特奏名制度沿北宋之制,并于绍兴十二年增加了武科特奏名。特赐第始于宋太祖建隆元年,是古代赐爵制的变种。特赐第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非进士出身的宰执官等高官;科举场试不利、怀才不遇抱文艺之名士;献书、献言、献策之人;殉于国事官员子弟;先圣、先贤后裔;宰执大臣子孙或亲属;皇亲国戚;邻国落第举子投奔或高丽宾贡应举落第贡士;遗逸、异行、有功之人。

宋朝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宋代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赐第。特奏名始于北宋太祖开宝三年,是为笼络多次赴省试落第的年高举人而设。至真宗咸平二年,特奏名试验被确定为与科举试同时举行的一种取士制度,符合相关资格者可以从此途出身、出仕。南宋特奏名制度沿北宋之制,并于绍兴十二年增加了武科特奏名。 特赐第始于宋太祖建隆元年,是古代赐爵制的变种。特赐第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非进士出身的宰执官等高官;科举场试不利、怀才不遇抱文艺之名士;献书、献言、献策之人;殉于国事官员子弟;先圣、先贤后裔;宰执大臣子孙或亲属;皇亲国戚;邻国落第举子投奔或高丽宾贡应举落第贡士;遗逸、异行、有功之人。谢谢!望采纳!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给那些常年考试考不中的老举人


古代恩科是什么?
恩科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2. 宋 时科举,承 五代 后晋 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清 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

恩科 和科举有什么分别?
恩科:恩科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 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

恩科名词追溯
在宋代的科举制度中,它继承了后晋五代以来的考试模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两次重要的考试,即乡试和会试,这些被称为正科。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会另外设立名册上报,允许符合条件的人临时参加,这被称为特奏名。由于大部分参与者都能在这样的考试中获得录取,所以也被称为“恩科”。这种制度...

宋代的恩科是什么?
宋代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赐第。特奏名始于北宋太祖开宝三年,是为笼络多次赴省试落第的年高举人而设。至真宗咸平二年,特奏名试验被确定为与科举试同时举行的一种取士制度,符合相关资格者可以从此途出身、出仕。南宋特奏名制度沿北宋之制,并于绍兴十二年增加了武科特奏名。特赐第始于宋太祖建隆元年...

赦免科赋什么意思?
恩科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

重开女子恩科是什么朝代
太平天国。根据查询网易新闻网显示,据《太平天国史丛考丙集》之《太平天国开女科事探讨》一文记载:“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后,举行女试。太平天国开设了针对女性的恩科考试,这也是上千年来的创举。因此重开女子恩科的朝代是太平天国。

贡元是什么意思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钉代贡生,别称“明经”。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1.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

在古代“科举”与“殿试”有什么区别?
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按规定每三年一科。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乡试于八月在两京及各省省城的...

古代儒生的阶级(秀才..)(全部朝代)
凡殿试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要到翰林院任职。

古代考试乡试考生,会试的考生,殿试的考生分别叫什么?是怎样参加考试的...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

新兴区13597962973: 宋代的恩科是什么? -
傅戚桂利:[答案] 宋朝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

新兴区13597962973: 恩科具体指什么?
傅戚桂利: 恩科,顾名思义,是于常规科举考试之外因皇家开恩而举行的考试.恩科首开于宋 代,当时对于屡试不第又有些才能的考生,允 许他们在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为...

新兴区13597962973: 什么是恩科状元? -
傅戚桂利:[答案]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

新兴区13597962973: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乡试,贡试,殿试,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和现在哪些相当?什么叫恩科? -
傅戚桂利: 童子式包括:[县试][府试]——生员(秀才)[院士] 正试包括:[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 [会试]——贡试(会元)[殿试]——进士(第一名状元) 恩科是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新兴区13597962973: 青朝的特恩进士是什么意思. -
傅戚桂利: 自隋朝实行科举后,一般是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宋代的进士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有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以后朝代有延续实行此“特恩”制度.

新兴区13597962973: 古时候科举的恩科和怨科中的怨科指什么?
傅戚桂利: 只有“恩科”,没有“怨科”.科举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假如皇帝家里有了大喜事,比如老太后七十大寿,或者皇帝即位,或者皇帝娶老婆,等等,皇帝就特别开恩,在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之外,增加一场考试,这就叫“恩科”.是皇帝开恩的意思.

新兴区13597962973: 恩科考试是什么时间进行 -
傅戚桂利: 恩科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

新兴区13597962973: 状元,探花,榜眼是怎么来的啊 -
傅戚桂利: 1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间介】高考中考尘埃落定,许多被冠以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的幸运儿脱颖而出.于是有人问,为什么科举制的第一名称为状元?这个词是怎样来的? 如果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算起,到清朝光绪三十...

新兴区13597962973: 状元,榜眼,探花这几词的由来? -
傅戚桂利:[答案]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

新兴区13597962973: 宋代实行每三年开科一次有什么影响 -
傅戚桂利: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宋朝的科举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