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春节的习俗?

作者&投稿:翁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惠州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惠州民俗风情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惠州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惠州民间称之为“五月节”。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在惠州,流传着一首民谣:“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惠州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惠州称:八月半。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惠州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州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目前,已具规模的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惠州民间重阳节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最多时有三十多万,使罗浮山重阳登高成为岭南重阳节的盛事。 重阳节放纸鹞则是惠州较为独特的习俗。惠州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按我国传统习惯,放风筝一般多在清时时候。由于气候原因,惠州人则利用重阳节期间风力适中,又不会下雨,秋高气爽,所以,到了重阳节,放风筝的爱好者带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来到空旷的地方展示各自的技能,现在较受放风筝者偏爱的地方是市区内的宾江公园和位于江北的体育公园。

惠州的过年习俗归纳起来,大致有节前的准备,贴对联、门神与福字,送灶主阿公上天,拜神,吃团年饭,守岁,烧鞭炮,舞龙,舞狮,穿新衣,换新碗箸,初一吃斋、开年、送穷,过人日,互相拜年等等。

这些节俗,基本上是中国传统习俗在惠州的体现,但也颇有一些惠州的地方特色。

年前的准备可分为四大类:一为扫尘清洁房屋用物;二是备新衣着;三是备食用之物;四是备新碗箸。

1、“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

2、备新衣

惠州民间备新衣着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

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

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3、备食、用之物

新年前备食用之物,按惠州的习惯首为备鸡。早在农历七月十四左右,名家各户便开始备养过年用鸡,一般是购进鸡苗,旧过还多有人家自己孵育。

养月余后,雄鸡施行阉术,惠州习惯称为“阉鸡”,养到过年之时往往养成数斤重甚至十多斤重的大阉鸡,这就是惠州民间传统中过年的主要用鸡。

惠州的传统对春节用鸡十分看重,视作“排场”的象征,民谚中说:“年三十晚(或年初二)才知道谁排场,”此中“排场”,即是指“看谁家的鸡大”,或“谁家的鸡多”。

除鸡以外,过年准备的食物就多为一些干菜果品类,如鱿鱼、津丝、冬菇、花生、瓜子、红豆、腊肉、蛋、水果;还有糖饯食品如糖莲子、糖瓜条、糖莲藕;油炸食品如糖环、蛋散、米糕等。

惠州民间过年习惯蒸大笼、敛糕等,故年前各家各户多自己备好粘米和糯米,将其磨成米粉,这项工作劳动量大,工作繁琐,帮年前的准备工作中,这件事往往占了许多人的较多时间。

由于春节有庆丰收及庆贺春至的意思,所以节前备食物的时间往往占上了十分大有的比重。一般人家,往往公倾一年之积蓄,竭尽财力、人力、物力,将过年所需的食物一一购齐。

购备用之物,则主要是对联、门神、福字、年画、纸宝、蜡烛、鞭炮等。

4、备新碗箸

这是惠州民间一种特有的风俗习惯,惠州话谓“备新碗箸过新年”。惠州的习惯是,即使家中一点也不缺碗筷,也要购买一套。购新碗筷要讲究配套,即致同样的花纹釉色,碗、匙各一份然后再购买相应数量的筷子;购买的数量多为“十”。

在惠州民间,“十”为吉祥数字,有“十足十”、“满”的意思。购新碗箸的意思,按惠州民间的说法大致有二:

一是“添丁添碗”,以示子孙满门,寓“福”;

二是“添新碗,置新箸,来年米谷停无住”,寓“财”。福、财二字,在惠州民间老百姓中,均是最为令人重视而又实惠的两个字。



做腊肉、香肠、粽子等
快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杀猪,弄腊肉、香肠,好让这个春节过的更加有年味,也让家里的每个人吃上好东西。

买年货
快到春节,大家都买了许多东西在家里,包括瓜子、胡豆、糖等等。为的就是有亲戚来好拿出来招待他们,买好了东西在家里迎接新年的到来。

打扫家里卫生
快到春节的几天,人们都会将自家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来个春节大扫除,为的就是让这个年过的更舒适。

买鞭炮
一般人们都会提前一天将鞭炮买好,为了在过年那天拿出来放,让一家人过的红红火火。

祭祀祖先人
一般过年前的一天,人们都会带着猪脑壳,鞭炮去祭祀死去的祖先人,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吃团年饭
所谓吃团年饭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做了许多好吃的,也包括自己做的腊肉,香肠,一家人一起代表着家人的团圆,意味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迎接新年的到来(放鞭炮)和欢送新年的过去
一到12点的时候,人们都会放鞭炮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好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然后第二天早上8点的时候,人们也会放鞭炮来欢送新年的过去,好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高高兴兴。

贴对联
这是人们的习俗,过年的时候,门口的对联都会重新贴的,代表着新的一年里,新的外貌。

走亲戚
年过了,人们就跟着走亲戚了,一家人一起到亲朋好友的家中去做客,去与亲戚的团聚,有的亲戚也是一年才见一次,所以也是联络下与亲戚之间的感情。

送灶神

  送灶神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习俗,传说灶神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老百姓拜祭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因此“上天奏好事,落地保平安”,是惠州民间供奉灶王爷时常用的一副对子。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

  年二八 洗邋遢

  相信许多朋友从小就从电视以及大人口中听到一句广东俗语“年二八 洗邋遢”。其实就是一次对家里的大清洁。平日里一些不太注重干净的死角,床底等地方,都是打扫的重点对象哦。
  “年廿八,洗邋遢”不仅仅是家中的大扫除,还包括自己以及家里人的个人卫生,例如许多大人喜欢在春节前理发洗头也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说到这,你有想起小时候的春节前,有被爸爸妈妈逼着去剪头发的情形吗?

  年三十 大团圆

  说到年三十,相信各位西友们的第一直觉就是团年饭吧?没错,惠州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一年中最为丰盛,也是最人齐的团年饭。大家辛苦劳碌了一整年,难得家人团聚,各式美味佳肴呈现在饭桌上。Ps:饭桌上一般没有炒鱿鱼这道菜哦!因为在广东,老广门都认为“炒鱿鱼”就是“裁员”,不吉利哦!
  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吃过年饭,小孩们都会洗好澡,换上新衣服,在外向同伴们炫耀;大人们则会相约聚聚,聊聊过去的一年,谈谈生活趣事。老人家们都会备好香烛,拜祭用的菜肴。随着时代进步,管理制度渐变影响,往年的爆竹,以及喜庆的烟火等等都逐渐受限,以往热闹的爆竹声、鞭炮声亦慢慢消失,硝烟弥漫红纸飞扬,满街纸屑的场景亦越来越少看见了。
  除了团年饭,在年三十,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刻。贴春联、准备红包以及安置年桔等等,都是为了迎接第二天的年初一做准备。喜欢吃糖果的朋友一定记得爸妈这时都会将招待客人的喜糖以及瓜子放在精美的盒子里,嘴馋的你是否一边帮忙,一边偷吃呢?
  到了晚上临睡前,在本地的父母都会为子女将红包压在他们的枕头下,这红包就是传说中的“压岁钱”喇!至于里面的金额嘛,这个丰俭由人,更多的是图个吉利,希望孩子来年会步步高升,身体健康哦!所以小朋友们,不要急着打开红包关注里面的数额,应该好好体会父母这一片好心意哦。

  初一初七过大年

  大年初一,是新春的重头戏。这一天相信是小朋友、单身未婚人士的最爱,因为向长辈或者已婚人士拜年时,都会获得红包!在这喜庆的节日里,红灿灿的利是封代表新年的祝福,收到利是的可不要忘记致上新年贺语喇!
  初一这天,惠州本地人都会全家总动员,游西湖、白鹤峰、东坡祠,到元妙观许愿还神、烧香。特别元妙观,早在年三十晚上便有信佛的市民排队争“头柱香”,求来年好运程,事事顺意。西湖周围到处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关于吃的方面,许多长者都表示年初一这一天要吃素。有“初一吃素,相当一年吃素敬神之说”。小编在惠州生活了23年,年初一却仍大鱼大肉,身边亲戚朋友亦少见吃素现象。这一方面的习俗看来并非十分普遍哦。
  另必须注意的是,初一的禁忌较多,主要有:勿打扫、勿摔坏物品,见面要说吉利话,禁忌聊些不吉祥的事情等。譬如尽可能不要提及“病、医院、死、痛”等等;万一不小心打烂东西或吃饭时小孩子无意跌了筷子,也要说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筷落(快乐)”;如果小孩说错了话,大人即在旁说:“小孩子不知世界,莫怪”(小孩不懂世情,原谅他吧),以此趋吉避凶;出门的时候,会在挎包以及衣服袋子里放上一对橘子和带上一封利是,求出门大吉大利。
  初二又俗称“开年”,主要是走亲戚,要早起,若碰到亲戚来你家拜年,必须热情招待。临走时,可奉上橘子一对,寓意大吉大利。初二后可免去过年禁忌,即可以打扫清洁、洗澡等。在年初一憋了一整天,感觉没洗澡很不自在的童鞋可以尽情地洗啦!
  初三“送穷”亦“赤口”,送穷,就是“送穷鬼”的意思。到了这一天,一大清早,家家户户把积存多日的垃圾送出去,名曰“送穷”。这是新的一年第一次倒垃圾,意思是将穷鬼送走。据老一辈的大人说,以前惠州民间送穷的时候会把扫帚头连同垃圾一起倒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送穷的仪式有所简化,现在很多人都只是把垃圾倒掉。
  “赤口”亦在年初三这一天,根据中国传统习俗,“赤口”这一天不利来往探亲访友,传说是探访会有口角之争。为防招惹口舌是非,所以这一天惠州本地的市民基本不串门,不走亲戚。有些大人还会带着小孩到元妙观转风车转转运气。
  过了年初四以及年初五,年味已逐渐降低。到初七,又称人日,气氛又回升,也是百姓传说要出去游玩避灾难的日子。当日大家喜欢结伴到街上或本地景点郊游。小朋友们也会结伴到外面放鞭炮,点烟花。感觉最深切的,应该是上班一族了,因为许多朋友初八便开始上班,能静下心来的,就会收心养性;想狂欢的就彻底狂欢吧!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

  正月十五这一天除了游玩,当然要吃上应节食品——汤圆。过完元宵,春节才算正式结束,各行各业又开始辛勤劳作,学生们也要收心为新的学业奋斗了。客家人喜欢过元霄,因为元宵都会有主题的晚会活动。活动主要特点是大摆花灯、击鼓乐、大巡游、舞龙舞凤舞狮,还兴高采烈猜灯谜。当晚,年青情侣们最为高兴,因为元宵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

  送灶神

  送灶神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习俗,传说灶神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老百姓拜祭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因此“上天奏好事,落地保平安”,是惠州民间供奉灶王爷时常用的一副对子。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

  年二八 洗邋遢

  相信许多朋友从小就从电视以及大人口中听到一句广东俗语“年二八 洗邋遢”。其实就是一次对家里的大清洁。平日里一些不太注重干净的死角,床底等地方,都是打扫的重点对象哦。
  “年廿八,洗邋遢”不仅仅是家中的大扫除,还包括自己以及家里人的个人卫生,例如许多大人喜欢在春节前理发洗头也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说到这,你有想起小时候的春节前,有被爸爸妈妈逼着去剪头发的情形吗?

  年三十 大团圆

  说到年三十,相信各位西友们的第一直觉就是团年饭吧?没错,惠州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一年中最为丰盛,也是最人齐的团年饭。大家辛苦劳碌了一整年,难得家人团聚,各式美味佳肴呈现在饭桌上。Ps:饭桌上一般没有炒鱿鱼这道菜哦!因为在广东,老广门都认为“炒鱿鱼”就是“裁员”,不吉利哦!
  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吃过年饭,小孩们都会洗好澡,换上新衣服,在外向同伴们炫耀;大人们则会相约聚聚,聊聊过去的一年,谈谈生活趣事。老人家们都会备好香烛,拜祭用的菜肴。随着时代进步,管理制度渐变影响,往年的爆竹,以及喜庆的烟火等等都逐渐受限,以往热闹的爆竹声、鞭炮声亦慢慢消失,硝烟弥漫红纸飞扬,满街纸屑的场景亦越来越少看见了。
  除了团年饭,在年三十,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刻。贴春联、准备红包以及安置年桔等等,都是为了迎接第二天的年初一做准备。喜欢吃糖果的朋友一定记得爸妈这时都会将招待客人的喜糖以及瓜子放在精美的盒子里,嘴馋的你是否一边帮忙,一边偷吃呢?
  到了晚上临睡前,在本地的父母都会为子女将红包压在他们的枕头下,这红包就是传说中的“压岁钱”喇!至于里面的金额嘛,这个丰俭由人,更多的是图个吉利,希望孩子来年会步步高升,身体健康哦!所以小朋友们,不要急着打开红包关注里面的数额,应该好好体会父母这一片好心意哦。

  初一初七过大年

  大年初一,是新春的重头戏。这一天相信是小朋友、单身未婚人士的最爱,因为向长辈或者已婚人士拜年时,都会获得红包!在这喜庆的节日里,红灿灿的利是封代表新年的祝福,收到利是的可不要忘记致上新年贺语喇!
  初一这天,惠州本地人都会全家总动员,游西湖、白鹤峰、东坡祠,到元妙观许愿还神、烧香。特别元妙观,早在年三十晚上便有信佛的市民排队争“头柱香”,求来年好运程,事事顺意。西湖周围到处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关于吃的方面,许多长者都表示年初一这一天要吃素。有“初一吃素,相当一年吃素敬神之说”。小编在惠州生活了23年,年初一却仍大鱼大肉,身边亲戚朋友亦少见吃素现象。这一方面的习俗看来并非十分普遍哦。
  另必须注意的是,初一的禁忌较多,主要有:勿打扫、勿摔坏物品,见面要说吉利话,禁忌聊些不吉祥的事情等。譬如尽可能不要提及“病、医院、死、痛”等等;万一不小心打烂东西或吃饭时小孩子无意跌了筷子,也要说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筷落(快乐)”;如果小孩说错了话,大人即在旁说:“小孩子不知世界,莫怪”(小孩不懂世情,原谅他吧),以此趋吉避凶;出门的时候,会在挎包以及衣服袋子里放上一对橘子和带上一封利是,求出门大吉大利。
  初二又俗称“开年”,主要是走亲戚,要早起,若碰到亲戚来你家拜年,必须热情招待。临走时,可奉上橘子一对,寓意大吉大利。初二后可免去过年禁忌,即可以打扫清洁、洗澡等。在年初一憋了一整天,感觉没洗澡很不自在的童鞋可以尽情地洗啦!
  初三“送穷”亦“赤口”,送穷,就是“送穷鬼”的意思。到了这一天,一大清早,家家户户把积存多日的垃圾送出去,名曰“送穷”。这是新的一年第一次倒垃圾,意思是将穷鬼送走。据老一辈的大人说,以前惠州民间送穷的时候会把扫帚头连同垃圾一起倒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送穷的仪式有所简化,现在很多人都只是把垃圾倒掉。
  “赤口”亦在年初三这一天,根据中国传统习俗,“赤口”这一天不利来往探亲访友,传说是探访会有口角之争。为防招惹口舌是非,所以这一天惠州本地的市民基本不串门,不走亲戚。有些大人还会带着小孩到元妙观转风车转转运气。
  过了年初四以及年初五,年味已逐渐降低。到初七,又称人日,气氛又回升,也是百姓传说要出去游玩避灾难的日子。当日大家喜欢结伴到街上或本地景点郊游。小朋友们也会结伴到外面放鞭炮,点烟花。感觉最深切的,应该是上班一族了,因为许多朋友初八便开始上班,能静下心来的,就会收心养性;想狂欢的就彻底狂欢吧!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

  正月十五这一天除了游玩,当然要吃上应节食品——汤圆。过完元宵,春节才算正式结束,各行各业又开始辛勤劳作,学生们也要收心为新的学业奋斗了。客家人喜欢过元霄,因为元宵都会有主题的晚会活动。活动主要特点是大摆花灯、击鼓乐、大巡游、舞龙舞凤舞狮,还兴高采烈猜灯谜。当晚,年青情侣们最为高兴,因为元宵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

入年关 腊月二十三开始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忙碌,备新碗箸、新衣、年货,打米糕、蒸年糕、炸糖环、炒花生等。80年代中期,花市逐年兴盛,品种繁多,市民春节前逛花市,多选红金桔,取大吉大利之意,其次选菊花、水仙、芍药、富贵竹以及折枝的桃花之类。年前,家家搞卫生、理发、拆洗被褥和擦拭器皿,以示辞旧迎新。除夕之日或前一日,家家户户都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等。民国时期,连桌椅、米缸、水缸也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惠州有祭灶的习俗,当天晚上,灶上供着汤圆、清茶、大桔,还竖起两条带顶叶的甘蔗,点燃香烛拜谢灶神并烧化黄纸奏疏,其意是请灶神吃饱喝足后,上天奏好事,俗称“送灶主阿公上天”。旧有“军三民四”说法,即军队、官家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居民则在二十四祭灶,有民国时期流传的民谣为证:“腊月二十四,祭灶烧黄纸。只鸡与斗酒,为荐神甘旨。猪肉煮茨菇,鲜鱼焖豆豉。生菜卷香肴,冷欲痹牙齿。终身生意恶,未敢动食指。灶神应明鉴,祐我好生理。更借一帆风,明朝到派尾。”实际上,惠州城基本上是二十三日祭灶,近郊则多在二十四日祭灶。除夕,灶上贴上新的“五龙灶君神位”,两侧有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或是“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并供着三牲(鸡、鱼、猪肉),点燃香烛祭拜,焚烧纸宝,请灶君入位,称为“接灶主阿公下地”。50年代以后,此俗渐少,但至今仍未绝迹,祭拜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吃团圆饭 年三十晚,杀鸡杀鸭,全家人用大桔皮烧水洗澡,换穿新衣,用三牲祭拜天地、祖宗,接灶君,外出工作的儿女大多数得赶回家过年,吃团圆饭,一般要在下午6时才开餐。饭后,小孩逛街,80年代始,一般都是合家欢看“新春大联欢”电视节目,合家守岁,直至深夜。开门炮 守岁至凌晨,各家各户点燃鞭炮,俗称“开门炮”。1978年以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放鞭炮,庆新春的情景更加热烈。时钟敲响12点,即点燃鞭炮,有的人为了“抢头炮”,提前十几二十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4时多,鞭炮又陆续响起来,天亮方止。初一早上,各家门口和大街小巷都铺满炸碎的炮竹红纸,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气氛。拜年 此习俗古已有之。拜年时间从年初一始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旧时上门拜年大多拿传统食品馈赠,与亲朋好友见面便拱手相迎,说些好话,给小孩封“利是”。小孩逗“利是”时要讨口彩,要说“恭喜发财”、“新年好”等祝辞。新中国成立后兴起集体团拜,80年代,时兴醒狮队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拜年,并专场舞狮、舞拳。年初一至初二,多数人都上街或走访亲戚朋友,互相拜年。旧俗年初一至初三不留客吃饭,传说会把主家吃穷。年初四后,亲戚朋友才互相探亲宴请。过年 旧时年初一午餐只吃斋菜,忌食鱼肉,煮菜只能用植物油。基本菜式,有木耳、冬菇、腐竹、油豆腐、金针、发菜、咸菜(称长命菜),还有津丝,不折断、越长越好,以示长寿。现在部分居民仍然如此,但多数不吃斋,而是斋荤并用。年初一还有不洒扫、不洗澡的习俗,民间谓“初一尘,是人神;扫去初一尘,人就没精神”。清代以前,不洒扫、不洗澡之习要延至年初四;民国时期,由于年初三要送穷,不洒扫、不洗澡习俗一般只延续年初一、初二两天,以年初一最为讲究;50、60年代后,年初一不洒扫、不洗澡之习依然延续,但年初二起就不多讲究。开年 年初二俗称“开年”,上午餐叫“开年饭”,最丰盛。每家都有白切鸡、茨菇、猪肉、炸鲜鱼或煮甜酸,炒“上水”(指鸡杂、猪杂)等。做生意人的家庭,开年饭用的鲜鱼一定要生鲤鱼和生菜,意即生意兴隆。1949年前,开年饭大多数在早上二时左右开始,吃了才天亮,如今一般则在上午10点钟前吃开年饭。送穷 将新春积聚的垃圾倒掉,谓之送穷。民间传统多在初五这天送穷,但民国以后,初三送穷逐渐风行。人日 民间称“初七是人日”,人日即人的生日,惠州习俗规定此日不能骂人,不能打人。这天虽然庆祝形式不多,规模不大,但向有“初七大过年初一”的说法。  舞龙舞狮 惠州民间习惯在春节喜庆之时舞龙舞狮,一般年前到元妙观“开眼”、抢青,然后开始舞龙舞狮,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最为兴盛。民间所舞的龙和狮均是自己扎造,以街(村)为单位自发组织队伍。舞龙时,由一人擎彩珠引路,一人舞龙头,十多人舞龙身龙尾;动作包括行龙、穿龙架、跳龙门、打龙饼、卧龙,随后有“猎龙公”和“派龙贴”。除了舞龙外,还伴有舞凤、舞狮、舞鳌鱼、舞杂水等,出龙时,按路程牌、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鳌鱼、凤、狮、杂水为序,最后为龙,一路鼓乐不断,龙飞凤舞。舞狮时,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随后,之后是锣鼓镲钹,最后是持刀棍矛等兵器的武术队;动作有行进、瞌睡、抓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声鼓节奏。 继续追问: 中秋的咧? 补充回答: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有几个习俗:合家团圆,即一般在中秋节晚上全家团聚吃团圆饭;拜月赏月,即中秋全家聚集一起拜月,中秋夜拜月,除了端上一盘月饼,还会摆些香蕉、柚子、橄榄、菱角和芋仔等,全家聚在一起拜月光;拜月后,全家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还有人会在中秋夜扎灯笼和玩灯笼,此外,驳歌和点孔明灯等,也是惠州民间的娱乐活动。

  在惠州惟一的少数民族乡———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瑶族人民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中秋佳节的白天,瑶族各村妇女都要上山采摘黄姜叶,为晚上的舞火狗作准备。中秋节的夜晚,舞火狗的少女,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然后祭拜菜园,祈求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补充回答: 八月十五对山歌

  解放前,惠州每年中秋之夜,有唱山歌、对山歌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当暮色降临的时候,人们便扶老携幼,三五成群,陆续来到西湖边(即现在的五四路、国庆路,解放前,这里是接连西湖与西枝江的一条臭水涌)一带聚集。一轮明月徐徐上升,清晖普照,水涌两岸人山人海。这时,不知从那个方向传来了高吭的男声:“今夜山歌我开台,哪谁敢对就过来!”早已兴致勃勃的听众,不约而同地引颔循声望去。山歌擂台就这样“搭”起来了。挑战者的声音还未消失,随之应战者接声上来了:“阿哥赏月正行来,有歌尽管抛过来,……。”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听众情绪随着打擂台的气氛而变化,时而安静,时而骚动;如果一方被压下去,人们便掌声雷动,欢呼雀跃。

  山歌的形式有自唱的,有对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叹命苦楚的,有揭人阴私的,还有以山歌猜谜的……。参战者不分男女,有歌就来,直至月过中天,歌声渐歇,人们才兴尽而归。

  像这样的山歌场还有明月湾、六角巷等处。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有意义的传统大节,历史悠久,古已有之。是从上古时代,人们会在新年岁首进行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习俗 1、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

贵州的春节习俗
贵州过年风俗:接送祖先 大过年即过春节,在过节前几天,各家各户酿制好黄、白米酒,准备好大米、小麦、铒块和燕麦炒面等美味。过节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两只点燃的香条和两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树,谓之祭树神,之后就杀鸡做饭,接祖先和祭锅庄,求他们保佑来年粮食丰收、全家平安。第二...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已经越来越淡了,这都是因为春节的一些习俗被我们遗忘了。那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1、祭灶神 祭灶神指的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为贴在厨房里的灶王爷供上糖瓜。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所以在小年这天,糖瓜儿是咱北京人必吃的。为什么在小年...

关于春节 的习俗
自古以来,春节都是我国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民间流传着“过了小年就是年”的说法。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有些还流传至今,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呢?1、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除夕和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也是最具有丰富内涵和历史文化意蕴的一个节日。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早已深深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那么你了解过春节的哪些传统习俗呢?一、贴春联 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把贴了一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换上全新的新对联。有些书法家会亲手写对联...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6. 拜年:大年初一,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拜年,祝愿彼此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7. 逛庙会:春节期间,庙会是重要的娱乐场所。人们在庙会上不仅可以参加祭祀活动,还能享受到各种娱乐和集市交易。春节的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这档综合性的文艺晚会包含歌舞、相声、小品等多种节目,人们通过观看春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以上所述仅为春节习俗的一部分,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还有其他独特的庆祝方式。春节是一个充满团圆和喜庆的节日,人们通过这些习俗来庆祝新年的到来,期盼着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幸福和好运。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习俗之五:把面发 腊月廿八是中国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因为以前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家商店...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交界点,人们除旧布新,卸下一年的疲惫,感受浓郁的年味,享受幸福美满。用最庄重的仪式感,表达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祈愿新年吉祥。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剪窗花、写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守岁、拜年,一个个习俗,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年味”。春节的习俗:春节...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01 春节的习俗有倒贴福字、贴春联、全家吃年夜饭、发压岁钱、扫尘、拜年等。除此之外,还有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活动。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惠州的习俗 -
穰菁参芍: 惠州民俗风情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开展一个小调查,看看惠州过年的习俗与北方过大年的习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穰菁参芍: 北方过年,年夜饭、吃饺子、看春晚、放烟花.初一逛庙会,到亲戚家拜年,跟朋友一块出去玩什么的.惠州我有同学在那边,是客家人,貌似也差不多,比较讲究细节和习俗,会贴对联啊、拜神啊什么的,就是没有庙会而已,见到了小朋友和没结婚的晚辈都要给压岁钱,南方也不太流行看春晚吧!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淡水过春节的习俗 -
穰菁参芍: 惠州民间备新衣着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广东惠州龙门过年有什么习俗?? -
穰菁参芍: 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我国皂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腊味的种类繁多,举凡腊肠、腊肉、...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惠州的民俗风格有哪些? -
穰菁参芍: 惠州民俗风情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惠州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
穰菁参芍: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客家人(惠州那边的)是怎样过年的咧 ?~ -
穰菁参芍: “我们这里好多年没有'搞灯'了”.生活在兴国一偏僻山村的78岁张启练老人对记者感慨地说.近日,记者在赣南山区采访时发现,一些曾经盛行的客家文化活动难觅踪影.张启练老人所说的“搞灯”,就是赫赫有名的客家秆龙灯.以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广东春节习俗(要时间顺序) -
穰菁参芍: 春节是中国也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广东的春节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过年的习俗.广东过年的习俗准备新衣服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惠州的客家文化有什么特点?
穰菁参芍: 客家人勤劳朴素,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姑娘梳辫,少妇盘髻.惠州民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386443856: 惠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
穰菁参芍: 1.惠州补天穿:正月二十,是惠州的补天穿节.这一天,人们在大门两旁挂起蒜菜,然后做树铺粄,放置露天祭拜上苍后,又将部分薄饼扔到屋顶,剩余的家人聚而食之,谓之“补天”.补天穿的煎饼, 把糯米粉加水调匀,在铁锅上做成煎饼状...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