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贝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下语文 中考夺分第一篇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二)学习《迢迢牵牛星》1、初读感知。(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2)继续配乐,学生朗读,了解诗歌缠绵悱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3)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5)点拨。突出:擢,意思是伸出,念为zhuó。间,意思是隔,念为jiàn。2、品读鉴赏。(1)再次播放凄婉忧伤的曲调,学生齐读全诗。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悲恨)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明确: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③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④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后讨论发言,最后教师点拨。)3、诵读巩固。(三)学习《渡荆门送别》1、初读感知。(1)出示长江示意图,其中自四川至湖北一段用异色笔勾出,或播放一段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镜头,结合画面介绍: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3)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4)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以下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渡远:乘船远行。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2、品读鉴赏。(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使人顿时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明确:“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3)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明确: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4)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明确: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3、诵读巩固。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三)学习《春望》1、初读感知。(1)指名读全诗,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3)就仍不能理解的部分质疑。(4)师生共同活动,解决疑难。突出“搔”、“簪”二字的读音。tVV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2、品读鉴赏。(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明确: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2)结合诗歌后四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提示: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象。)明确: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3、诵读巩固。(1)齐读,自由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诗。第二课时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西江月》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导语: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学生发言)教师简介: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岑参的诗风格独特,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写得雄浑奔放、奇峻壮阔、气象万千,在唐诗中独树一帜。1、初读感知。(1)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2)正音:狐裘(qiú) 瀚(hàn)海 阑(lán)干锦衾(qīn)风 掣(chè) 羌(qiāng)笛(3)师生朗读,明确节奏。(4)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自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5)质疑问难,讨论解答。2、品读鉴赏。(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3、诵读巩固。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二)学习《西江月》1、初读感知。(1)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自读全词,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师强调:见,念xiàn,意思是出现。(2)简单解题。《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3)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美。提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熟读全词,体会诗人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下片借“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黄沙道怎样的感受(闲适、喜悦)2、品读鉴赏。(1)诗词讲究炼词炼句,首句写得十分精妙,真乃神来之笔,试分析妙在何处明确:①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月儿缓缓升起,被夜幕笼罩的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山鹊却因之受惊。这样写对眼前景物刻画入微,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②“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乃神来之笔。(2)名句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3)结合以上名句,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写丰收的喜人景象。3、诵读巩固。(1)朗读全词两到三遍,体会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2)背诵全词。
追问:
我要的是初一上册的期中考试答案

七年级下册:《饮酒》 《次北固山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 《春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八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渔家傲》 《浣溪沙》 《观刈yi麦》 《赤壁》 《过零丁洋》 《已亥hai杂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
1、初读感知。
(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
(2)继续配乐,学生朗读,了解诗歌缠绵悱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
(3)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
(5)点拨。突出:
擢,意思是伸出,念为zhuó。间,意思是隔,念为jiàn。
2、品读鉴赏。
(1)再次播放凄婉忧伤的曲调,学生齐读全诗。
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悲恨)
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
明确: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③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
④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
(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后讨论发言,最后教师点拨。)
3、诵读巩固。
(三)学习《渡荆门送别》
1、初读感知。
(1)出示长江示意图,其中自四川至湖北一段用异色笔勾出,或播放一段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镜头,结合画面介绍:
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3)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以下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2、品读鉴赏。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使人顿时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明确:“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明确: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4)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明确: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3、诵读巩固。
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
(三)学习《春望》
1、初读感知。
(1)指名读全诗,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3)就仍不能理解的部分质疑。
(4)师生共同活动,解决疑难。突出“搔”、“簪”二字的读音。tVV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
2、品读鉴赏。
(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结合诗歌后四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
(提示: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象。)
明确: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3、诵读巩固。
(1)齐读,自由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西江月》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导语: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学生发言)
教师简介: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岑参的诗风格独特,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写得雄浑奔放、奇峻壮阔、气象万千,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1、初读感知。
(1)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2)正音:狐裘(qiú) 瀚(hàn)海 阑(lán)干
锦衾(qīn)风 掣(chè) 羌(qiāng)笛
(3)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4)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自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5)质疑问难,讨论解答。
2、品读鉴赏。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诵读巩固。
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初读感知。
(1)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自读全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师强调:见,念xiàn,意思是出现。
(2)简单解题。《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3)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美。
提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熟读全词,体会诗人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下片借“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黄沙道怎样的感受?(闲适、喜悦)
2、品读鉴赏。
(1)诗词讲究炼词炼句,首句写得十分精妙,真乃神来之笔,试分析妙在何处?明确:
①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月儿缓缓升起,被夜幕笼罩的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山鹊却因之受惊。这样写对眼前景物刻画入微,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
②“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乃神来之笔。
(2)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
(3)结合以上名句,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写丰收的喜人景象。
3、诵读巩固。
(1)朗读全词两到三遍,体会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2)背诵全词。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
1、初读感知。
(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
(2)继续配乐,学生朗读,了解诗歌缠绵悱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
(3)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
(5)点拨。突出:
擢,意思是伸出,念为zhuó。间,意思是隔,念为jiàn。
2、品读鉴赏。
(1)再次播放凄婉忧伤的曲调,学生齐读全诗。
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悲恨)
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
明确: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③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
④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
(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后讨论发言,最后教师点拨。)
3、诵读巩固。
(三)学习《渡荆门送别》
1、初读感知。
(1)出示长江示意图,其中自四川至湖北一段用异色笔勾出,或播放一段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镜头,结合画面介绍:
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3)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以下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2、品读鉴赏。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使人顿时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明确:“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明确: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4)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明确: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3、诵读巩固。
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
(三)学习《春望》
1、初读感知。
(1)指名读全诗,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3)就仍不能理解的部分质疑。
(4)师生共同活动,解决疑难。突出“搔”、“簪”二字的读音。tVV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
2、品读鉴赏。
(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结合诗歌后四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
(提示: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象。)
明确: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3、诵读巩固。
(1)齐读,自由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西江月》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导语: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学生发言)
教师简介: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岑参的诗风格独特,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写得雄浑奔放、奇峻壮阔、气象万千,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1、初读感知。
(1)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2)正音:狐裘(qiú) 瀚(hàn)海 阑(lán)干
锦衾(qīn)风 掣(chè) 羌(qiāng)笛
(3)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4)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自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5)质疑问难,讨论解答。
2、品读鉴赏。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诵读巩固。
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初读感知。
(1)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自读全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师强调:见,念xiàn,意思是出现。
(2)简单解题。《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3)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美。
提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熟读全词,体会诗人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下片借“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黄沙道怎样的感受?(闲适、喜悦)
2、品读鉴赏。
(1)诗词讲究炼词炼句,首句写得十分精妙,真乃神来之笔,试分析妙在何处?明确:
①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月儿缓缓升起,被夜幕笼罩的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山鹊却因之受惊。这样写对眼前景物刻画入微,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
②“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乃神来之笔。
(2)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
(3)结合以上名句,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写丰收的喜人景象。
3、诵读巩固。
(1)朗读全词两到三遍,体会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5. 七下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这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七年级下册谁知道生物书的目录(人教版)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 目录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察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的达标训练
参考答案: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6.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根据文意,明白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答案:A 7.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出中心句,明确例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8.解析: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七单元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卷子(1~6单元)
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 6、___,遍插茱萸少一人。7、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时,曾说的名言是: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 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教材简析:1.教材的编排意图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为说明文单元,主题是“关注科学”。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第一次阅读科技作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

跪求!!!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要点总结 十分完整在2天内作答的给50分...
5、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6、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激越的气势、震撼人心的力量。7、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比喻、排比;...

求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题
其他类似问题 2014-06-21 七下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8 2010-06-25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人教版) 52 2009-02-01 急求: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古诗 52 2011-07-05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比较详细的鉴赏。 3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引力可以改变天体,宇宙中还有什么可以影响天体? 中科院院士...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写作文
7. 请问2016初一下册的语文作文什么(人教版)谢谢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孩,没事就会抱着作文书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非常爱看作文书,也非常爱写作文,我总是仔细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并且会把平时看到、想到的通通记下来,这样我便有了记日记的习惯。我还有一个专用的小本子,上面写的都是我平时看作文时积累...

语文版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 不要下载的网站... 不要下载的网站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洅囝 2008-07-01 · TA获得超过2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基础 1、注意下列...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25课《诗词五首》的五首诗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于伦洛芬: 《饮酒》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 -
于伦洛芬: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初一下诗词五首原文
于伦洛芬: 七年级下没有吧 上到是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语文版七年级上下册“诗词五首”分别是什么哪些?
于伦洛芬: 七年级下册:《饮酒》 《次北固山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 《春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 八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渔家傲》 《浣溪沙》《观刈yi麦》 《赤壁》 《过零丁洋》 《已亥hai杂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七年级下学期 诗五首 -
于伦洛芬: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http://www.5156edu.com/page/06-05-06/7846.html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七下语文30课诗词五首诗词填空
于伦洛芬:1.遥远 明亮 互文 2.擢纤纤素手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3.B 4.“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5.jiàn 隔 略 6.略(二) 1.五言律诗 自别 远渡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2.平旷、一...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有哪些? -
于伦洛芬: 陶渊明《饮酒》.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贺《雁门太守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迢迢牵牛星》.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春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西江月》.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7下语文1到5单元的古诗有哪几首 -
于伦洛芬: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龟虽寿》神 《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 《观书有感》 共15首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有哪些????
于伦洛芬: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陋室铭》、《爱莲说》、《诗词五首》,第七单元:《诗词五首》;

调兵山市15367835903: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五首怎样导入课题 -
于伦洛芬: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古诗五首,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