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世纪初中国和世界(欧洲)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作者&投稿:迟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前9世纪初中国和世界(欧洲)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上古时代的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四大文明摇篮中,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即占去三个。地球上这块最大的陆地,既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也必然最早形成了一批跨入文明门槛的古代民族。当人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批古代民族时,大致可以从地域上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生活在欧亚大陆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气候温暖,水源充足,主要从事农耕,居民相应形成了安土重迁的观念,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迁徙较少;而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相对寒冷,水源不足,主要从事游牧,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民族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迁徙活动要剧烈和频繁得多。这种现象在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广阔的草原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探究上古时代欧亚大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史的时候,最难把握同时又最具魅力的地区,无疑就是欧亚草原了。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一系列古代民族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大规模地碰撞、交融;大范围地冲突、迁徙,构成了一幅上古时代令人目眩神晕的历史场景。无论是出于兴趣或是研究的目的,对人类历史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场景的认识都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的理解。本文谨从介绍上古时代欧亚草原上的古代民族及其分布状况人手,揭示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这些古代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及迁徙过程,分析形成这一过程的诸因素的作用,并对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提出见解。





欧亚草原地带大致从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开始向东展开,通过乌拉尔河流域进人亚洲,一直延伸至蒙古草原。其东西距离,约在五千公里左右,其南北宽度,也不少于一千公里。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最西端的黑海北岸地区,是古代民族辛梅里安人(英文译名为Cimmeriane或Kimmeres)的活动范围。前苏联学者季亚科诺夫认为,辛梅里安人是一种他称,即希腊人用来称生活在欧亚草原,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的,意为“流动的马队”。我们今天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了解,主要得自希腊人的记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罗多德曾到过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者的居留地,他根据在那里的见闻,了解并记述了当时业已消亡的辛梅里安人的若干情况。例如他记述了当时被称作辛梅里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今刻赤海峡);在这个海峡地区以辛梅里安命名的堡垒和渡口;他还曾在德涅斯特河畔访查过辛梅里安人的王陵。在此之前,公元前八世纪末用亚述楔形文字书写的文献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古代民族,只是名称略有不同,称之为吉米来人( cinlirrai)。古亚述帝国在公元前九世纪时已扩张至黑海南岸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辛梅里安人的活动区域隔海相望,因此亚述文献的记载可以与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印证。至于吉米来人这个称呼,很可能是对辛梅里安人的一种讹拼。比希罗多德时代更早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已提到过辛梅里安人,说他们生活在大洋(指黑海)那边的一条河边,那里雾气迷漫,不见阳光。尽管国外学术界对荷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点及作品真伪存在长期争论,产生所谓“荷马问题”,但史诗的素材出于当时小亚细亚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却得到一致共识,因此《奥德赛》中有关辛梅里安人的记述亦可与亚述文献及希罗多德的记述相佐证。

在辛梅里安人的东北面生活着另一个古代民族斯基泰人(英文译名为Scythians)。与辛梅里安人一样,斯基泰人也是希腊人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一种他称,源自希腊语skythaio。希罗多德是这样记述斯基泰人关于他们起源的传说的:他们自称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中最年轻的民族。他们的共同远祖叫塔尔吉塔欧斯,系主神宙斯(斯基泰语中称为帕伊欧斯)和包律斯铁涅斯河(即今德聂伯河)河神的女儿该埃所生。塔尔吉塔欧斯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里波克赛司、阿尔波克赛司和克拉科赛司。在这三个儿子的统治时期,有一些黄金制成的锄、扼、斧和杯子从天上落到斯基泰人生活的土地。当长子里波克赛司和次子阿尔波克赛司想去拿这些物品时,黄金就燃烧起来无法靠近,而小儿子克拉科赛司走近时,火却熄灭了,于是他便把这些黄金制成的物品带回自己的家。两个哥哥目睹了这些情况后,便同意把全部王权交给自己的小弟了。由希罗多德记述的以上传说,虽然与其他民族的古代传说一样充满了神奇荒诞的色彩,但透过这个传说,我们似乎可以推测斯基泰人是由三个主要部落交融形成的。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还据此推测古代斯基泰人实行的是末子继承制。关于斯基泰人生活的地区,希罗多德记述了他们的另一个传说。斯基泰人说在他们的北边,由于有羽毛自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进人到那里去。希罗多德解释说,斯基泰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来比喻雪而已。由此推测,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北岸以东、伏尔加河上游以南的温带草原区域。由此再往北,则是冰雪交加的寒带区域了。

从斯基泰人的活动范围再往东,在黑海东岸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广阔的草原地区,居住着萨尔马特人、马萨格泰人和塞种人等古代民族。关于这几个古代民族之间的地域分布和人种关系,国内外学者至今未达成共识,存在着较大差异。一种观点认为,这几个古代民族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根据他们在语言、形貌、生活方式及宗教习俗等方面具备的共同特点,把他们统一归属于塞种人的范畴之内。⑦事实上,在古代波斯以楔形文字书写的铭文中,也把活动于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统称为塞人(波斯文作萨迹,Saka),而从未提及过与他们相邻的马萨格泰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因为上述这几个古代民族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类似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人种和生活习俗上很接近的某些人群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生活的不同地域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因此我们在讲述他们历史时应当加以区别。由于文字史料和考古发现的暖乏,对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暂时无法作出科学的定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撇开争议,先根据现有史料客观地描述以上几个古代民族(或同一个古代民族的几个部落集团)的分布状况及各自特点。

萨尔马特人(英文译名为Sarmatans)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中亚的西北部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游牧的斯基泰人十分接近,但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却要落后一些,所有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在讲到萨尔马特人时,都指出妇女在他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例如希罗多德曾记述过萨尔马特人的妇女穿男人的衣服,并且与男人一样骑马作战。一位古希腊学者还曾提及萨尔马特人的妇女不杀死三个敌人就不嫁人的习俗。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厄福洛斯也补充说萨尔马特人对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顺,就象对圣母一样。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了上述记载的真实性,在萨尔马特人生活地区发掘的墓穴中,妇女占据中央的位宜,而男子则在她的旁侧。显然,在萨尔马特人社会中的母权制遗风,比斯基泰人保持得更久。国外有学者从语源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后认为,萨尔马特人之得名也与妇女在该民族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Mata意为妇女;saNa-sar-v8意为一切的一切,此二词的词义共同构成了该民族的族名。

马萨格泰人(英文译名为Massagetans)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以东至锡尔河下游之间。其社会发展水平与萨尔马特人相仿,也保存着母权制的痕迹。例如在对波斯人作战时,他们就是由女王托米丽司统率的。作为游牧民族的马萨格泰人勇武善战,希罗多德曾记载说他们已拥有独立的骑兵和步兵,此外还有弓兵和枪兵。所有战士的枪头和箭头都用青铜制造,因为那里有大量的黄金和青铜,但没有铁和银。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地质情况证实了希罗多德的上述记载,在马萨格泰人当年活动的区域确实没有铁矿,但盛产铜和锡。从语源学考察,马萨格泰人的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耀”,意为食鱼者;二是同样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雅卡”,意为大萨迦部落;三是一些前苏联学者主张源于伊朗语的“马斯-恩吉兹”,马斯在伊朗语中意为大,恩吉兹意为蛮族。如果第三种解释成立,则马萨格泰显然是波斯人的一种他称。

塞种人的分布地区在更东面,包括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及阿莱帕米尔、费尔干、天山的高原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塞种人的生活方式:在炎热的夏季,他们通常把放牧的畜群驱赶到高原牧场。而在寒冷的冬天,则把畜群转移到海拔较低的河谷牧场。塞种人在国外史料中称为“萨迦”(Saka),这基本可以确定为波斯人对他们的称谓。因为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贝希斯登铭文、波利斯铭文、苏萨铭文以及纳克泽·罗斯塔铭文中都提到过萨迦人。中国史籍中把萨迦译为“塞”,因为“塞”字的古音作"Sac,,这大约是张骞到达西域一带时根据伊朗语的读音译过来的。希腊学者斯特拉卜在《地理志》一书中记载了组成塞种人的四个主要部落分别是阿西(Asii)、帕西阿尼(Pasiani)、托恰里(Tochari)和萨卡拉里(Sacarauli)。中国学者彭树智认为,塞种人即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及的伊赛多涅斯人(Issedones),他们的分布地区与我国史籍《汉书·西域传》中关于“塞地”的记载大体上是一致的。公元前九世纪生活在欧亚草原最东端的古代民族有荤粥人、鬼方人、□狁人等,他们的分布范围大致在贝加尔湖(即中国史籍中所指的北海)及其以南的蒙古高原一带。由于该地区与欧洲相距万里之遥,因此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学者对这些民族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我们今于对他们的了解主要得自中国古代史籍的一些零碎材料。例如黄帝时代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说明中原民族已与荤粥人有过战争交往。殷商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有学者认为商族与鬼方族之间的冲突碰撞自契至汤时断时续,商朝八次迁都均与鬼方族的逼迫有关。到周代时,北方的□狁人取代荤粥、鬼方等族成为边境大患,经常人侵中原。周人哀叹“靡室靡家,□狁之故”;“不皇启居,□狁之故”。周宜王在位时致力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多次出兵抵御□狁人的进攻,遂有中兴之美名。与欧亚草原上的其他古代民族相比,□狁人在人种上属于黄色蒙古人种,而前者则属于白色欧罗巴人种。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自西而东的古代民族的一般状况及其分布范围,大致即如上述。





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欧亚古代民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碰撞和迁徙。这一历史过程首先是从欧亚草原地带的东端开始的。当时以游牧为生的□狁人经常人侵位于其南方的周人。中国古代文献诗经中《小雅·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四诗及金文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等三器铭文都记载了周人与□狁人之间的冲突。从以上文献及金文材料看,周人与□狁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在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的四、五月至冬季。当时□狁人大举南侵,兵锋直抵周人统治中心附近的径阳,周宜王被迫倾全国之力拼死抵抗。周人以尹吉甫、兮甲两将统率的军队为主力,与□狁人在朔方、焦获、径阳等地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并乘胜追击至太原(今甘肃省镇原县南)附近。另以南仲统率的一支军队为偏师,也向北作战,前出至朔方附近。然后这两支军队分别在太原和朔方修筑城堡,转人防御。第二次战争在周宜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该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娶为将,展开反击。方叔统率的军队是周人主力,拥有兵车三千乘,其部将虢季子白杀敌五百,俘敌五十,受到周宜王赏赐。以上两次战争,虽然都挫败了□狁人的南侵意图,但远不能说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防御中的反击和反击后的防御而已。诗经中记载的“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正是周人对□狁人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证明。

□犹人对东南方向的入侵既未获成功,而其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严寒气候则无法适宜游牧民族的生存条件,因此他们可能的扩张方向便只有西方了。关于□狁人向西的迁徙活动,无论古代中国或欧洲的历史学家都未留下可靠的记载。只有希罗德曾在《历史》一书中语焉不详地提到“伊赛多涅斯人被阿里玛斯波伊人赶出自己的国土。”前已述及,伊赛多涅斯人大致可以肯定属于塞种人,那么,希罗多德所说的阿里玛斯波伊人究间是什么民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注意另一个希腊人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希腊诗人阿里斯泰(Aristeas)曾到过中亚,他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题为《独目人》(Arimaspea)的长诗,诗中描绘的独目人勇敢善战,羊马成群,他们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睛。希罗多德在上文中提到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即是独目人的音译。阿里玛斯波伊人当然不可能只长一只眼睛,古代希腊诗人阿里斯泰的这个荒诞记载恰恰说明,他根本没有到过阿里玛斯波伊人生活过的地方,仅凭口耳相传才得出了这个错误的印象。中国古代《山海经》中也提到北方有“一目国”,都可能反映了同一传说。关于阿里玛斯波伊人的活动范围,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他们大致分布在中国北方边境一带;中国中亚史学者马雍认为他们分布在毗邻中国西北部边境的斋桑湖附近。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狁人曾经活动过的范围。要使以上所有这些零散不多的中西方的史料或观点对应起来互相印证,或者使史料中提供的线索与考古发现对应起来综合判断,显然都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些史料至少可以使我们形成这样的推测:古代希腊人根据传说记载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很可能就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犹人。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也许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学者对生活在中亚草原东端的某个操突厥语的,从血缘上看属于黄色蒙古人种的古代民族的不同称谓。如果这一推测成立,则希罗多德记载的伊赛多涅斯人被阿里玛斯波伊人赶出自己的国土就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古代所称的□狁人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曾与属于塞种人的伊塞多涅斯人发生过碰撞,并最终夺取了他们的土地。

中国西周晚期东周初期.
西周晚期和东周初期,分封制愈演愈烈,致使诸侯国遍地皆是。

上古时代的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四大文明摇篮中,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即占去三个。地球上这块最大的陆地,既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也必然最早形成了一批跨入文明门槛的古代民族。当人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批古代民族时,大致可以从地域上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生活在欧亚大陆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气候温暖,水源充足,主要从事农耕,居民相应形成了安土重迁的观念,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迁徙较少;而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相对寒冷,水源不足,主要从事游牧,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民族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迁徙活动要剧烈和频繁得多。这种现象在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广阔的草原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探究上古时代欧亚大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史的时候,最难把握同时又最具魅力的地区,无疑就是欧亚草原了。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一系列古代民族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大规模地碰撞、交融;大范围地冲突、迁徙,构成了一幅上古时代令人目眩神晕的历史场景。无论是出于兴趣或是研究的目的,对人类历史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场景的认识都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的理解。本文谨从介绍上古时代欧亚草原上的古代民族及其分布状况人手,揭示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这些古代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及迁徙过程,分析形成这一过程的诸因素的作用,并对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提出见解。一欧亚草原地带大致从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开始向东展开,通过乌拉尔河流域进人亚洲,一直延伸至蒙古草原。其东西距离,约在五千公里左右,其南北宽度,也不少于一千公里。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最西端的黑海北岸地区,是古代民族辛梅里安人(英文译名为Cimmeriane或Kimmeres)的活动范围。前苏联学者季亚科诺夫认为,辛梅里安人是一种他称,即希腊人用来称生活在欧亚草原,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的,意为“流动的马队”。我们今天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了解,主要得自希腊人的记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罗多德曾到过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者的居留地,他根据在那里的见闻,了解并记述了当时业已消亡的辛梅里安人的若干情况。例如他记述了当时被称作辛梅里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今刻赤海峡);在这个海峡地区以辛梅里安命名的堡垒和渡口;他还曾在德涅斯特河畔访查过辛梅里安人的王陵。在此之前,公元前八世纪末用亚述楔形文字书写的文献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古代民族,只是名称略有不同,称之为吉米来人( cinlirrai)。古亚述帝国在公元前九世纪时已扩张至黑海南岸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辛梅里安人的活动区域隔海相望,因此亚述文献的记载可以与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印证。至于吉米来人这个称呼,很可能是对辛梅里安人的一种讹拼。比希罗多德时代更早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已提到过辛梅里安人,说他们生活在大洋(指黑海)那边的一条河边,那里雾气迷漫,不见阳光。尽管国外学术界对荷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点及作品真伪存在长期争论,产生所谓“荷马问题”,但史诗的素材出于当时小亚细亚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却得到一致共识,因此《奥德赛》中有关辛梅里安人的记述亦可与亚述文献及希罗多德的记述相佐证。 在辛梅里安人的东北面生活着另一个古代民族斯基泰人(英文译名为Scythians)。与辛梅里安人一样,斯基泰人也是希腊人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一种他称,源自希腊语skythaio。希罗多德是这样记述斯基泰人关于他们起源的传说的:他们自称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中最年轻的民族。他们的共同远祖叫塔尔吉塔欧斯,系主神宙斯(斯基泰语中称为帕伊欧斯)和包律斯铁涅斯河(即今德聂伯河)河神的女儿该埃所生。塔尔吉塔欧斯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里波克赛司、阿尔波克赛司和克拉科赛司。在这三个儿子的统治时期,有一些黄金制成的锄、扼、斧和杯子从天上落到斯基泰人生活的土地。当长子里波克赛司和次子阿尔波克赛司想去拿这些物品时,黄金就燃烧起来无法靠近,而小儿子克拉科赛司走近时,火却熄灭了,于是他便把这些黄金制成的物品带回自己的家。两个哥哥目睹了这些情况后,便同意把全部王权交给自己的小弟了。由希罗多德记述的以上传说,虽然与其他民族的古代传说一样充满了神奇荒诞的色彩,但透过这个传说,我们似乎可以推测斯基泰人是由三个主要部落交融形成的。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还据此推测古代斯基泰人实行的是末子继承制。关于斯基泰人生活的地区,希罗多德记述了他们的另一个传说。斯基泰人说在他们的北边,由于有羽毛自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进人到那里去。希罗多德解释说,斯基泰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来比喻雪而已。由此推测,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北岸以东、伏尔加河上游以南的温带草原区域。由此再往北,则是冰雪交加的寒带区域了。 从斯基泰人的活动范围再往东,在黑海东岸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广阔的草原地区,居住着萨尔马特人、马萨格泰人和塞种人等古代民族。关于这几个古代民族之间的地域分布和人种关系,国内外学者至今未达成共识,存在着较大差异。一种观点认为,这几个古代民族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根据他们在语言、形貌、生活方式及宗教习俗等方面具备的共同特点,把他们统一归属于塞种人的范畴之内。⑦事实上,在古代波斯以楔形文字书写的铭文中,也把活动于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统称为塞人(波斯文作萨迹,Saka),而从未提及过与他们相邻的马萨格泰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因为上述这几个古代民族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类似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人种和生活习俗上很接近的某些人群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生活的不同地域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因此我们在讲述他们历史时应当加以区别。由于文字史料和考古发现的暖乏,对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暂时无法作出科学的定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撇开争议,先根据现有史料客观地描述以上几个古代民族(或同一个古代民族的几个部落集团)的分布状况及各自特点。 萨尔马特人(英文译名为Sarmatans)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中亚的西北部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游牧的斯基泰人十分接近,但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却要落后一些,所有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在讲到萨尔马特人时,都指出妇女在他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例如希罗多德曾记述过萨尔马特人的妇女穿男人的衣服,并且与男人一样骑马作战。一位古希腊学者还曾提及萨尔马特人的妇女不杀死三个敌人就不嫁人的习俗。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厄福洛斯也补充说萨尔马特人对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顺,就象对圣母一样。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了上述记载的真实性,在萨尔马特人生活地区发掘的墓穴中,妇女占据中央的位宜,而男子则在她的旁侧。显然,在萨尔马特人社会中的母权制遗风,比斯基泰人保持得更久。国外有学者从语源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后认为,萨尔马特人之得名也与妇女在该民族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Mata意为妇女;saNa-sar-v8意为一切的一切,此二词的词义共同构成了该民族的族名。 马萨格泰人(英文译名为Massagetans)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以东至锡尔河下游之间。其社会发展水平与萨尔马特人相仿,也保存着母权制的痕迹。例如在对波斯人作战时,他们就是由女王托米丽司统率的。作为游牧民族的马萨格泰人勇武善战,希罗多德曾记载说他们已拥有独立的骑兵和步兵,此外还有弓兵和枪兵。所有战士的枪头和箭头都用青铜制造,因为那里有大量的黄金和青铜,但没有铁和银。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地质情况证实了希罗多德的上述记载,在马萨格泰人当年活动的区域确实没有铁矿,但盛产铜和锡。从语源学考察,马萨格泰人的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耀”,意为食鱼者;二是同样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雅卡”,意为大萨迦部落;三是一些前苏联学者主张源于伊朗语的“马斯-恩吉兹”,马斯在伊朗语中意为大,恩吉兹意为蛮族。如果第三种解释成立,则马萨格泰显然是波斯人的一种他称。 塞种人的分布地区在更东面,包括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及阿莱帕米尔、费尔干、天山的高原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塞种人的生活方式:在炎热的夏季,他们通常把放牧的畜群驱赶到高原牧场。而在寒冷的冬天,则把畜群转移到海拔较低的河谷牧场。塞种人在国外史料中称为“萨迦”(Saka),这基本可以确定为波斯人对他们的称谓。因为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贝希斯登铭文、波利斯铭文、苏萨铭文以及纳克泽·罗斯塔铭文中都提到过萨迦人。中国史籍中把萨迦译为“塞”,因为“塞”字的古音作"Sac,,这大约是张骞到达西域一带时根据伊朗语的读音译过来的。希腊学者斯特拉卜在《地理志》一书中记载了组成塞种人的四个主要部落分别是阿西(Asii)、帕西阿尼(Pasiani)、托恰里(Tochari)和萨卡拉里(Sacarauli)。中国学者彭树智认为,塞种人即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及的伊赛多涅斯人(Issedones),他们的分布地区与我国史籍《汉书·西域传》中关于“塞地”的记载大体上是一致的。公元前九世纪生活在欧亚草原最东端的古代民族有荤粥人、鬼方人、□狁人等,他们的分布范围大致在贝加尔湖(即中国史籍中所指的北海)及其以南的蒙古高原一带。由于该地区与欧洲相距万里之遥,因此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学者对这些民族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我们今于对他们的了解主要得自中国古代史籍的一些零碎材料。例如黄帝时代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说明中原民族已与荤粥人有过战争交往。殷商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有学者认为商族与鬼方族之间的冲突碰撞自契至汤时断时续,商朝八次迁都均与鬼方族的逼迫有关。到周代时,北方的□狁人取代荤粥、鬼方等族成为边境大患,经常人侵中原。周人哀叹“靡室靡家,□狁之故”;“不皇启居,□狁之故”。周宜王在位时致力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多次出兵抵御□狁人的进攻,遂有中兴之美名。与欧亚草原上的其他古代民族相比,□狁人在人种上属于黄色蒙古人种,而前者则属于白色欧罗巴人种。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自西而东的古代民族的一般状况及其分布范围,大致即如上述。二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欧亚古代民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碰撞和迁徙。这一历史过程首先是从欧亚草原地带的东端开始的。当时以游牧为生的□狁人经常人侵位于其南方的周人。中国古代文献诗经中《小雅·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四诗及金文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等三器铭文都记载了周人与□狁人之间的冲突。从以上文献及金文材料看,周人与□狁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在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的四、五月至冬季。当时□狁人大举南侵,兵锋直抵周人统治中心附近的径阳,周宜王被迫倾全国之力拼死抵抗。周人以尹吉甫、兮甲两将统率的军队为主力,与□狁人在朔方、焦获、径阳等地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并乘胜追击至太原(今甘肃省镇原县南)附近。另以南仲统率的一支军队为偏师,也向北作战,前出至朔方附近。然后这两支军队分别在太原和朔方修筑城堡,转人防御。第二次战争在周宜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该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娶为将,展开反击。方叔统率的军队是周人主力,拥有兵车三千乘,其部将虢季子白杀敌五百,俘敌五十,受到周宜王赏赐。以上两次战争,虽然都挫败了□狁人的南侵意图,但远不能说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防御中的反击和反击后的防御而已。诗经中记载的“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正是周人对□狁人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证明。 □犹人对东南方向的入侵既未获成功,而其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严寒气候则无法适宜游牧民族的生存条件,因此他们可能的扩张方向便只有西方了。关于□狁人向西的迁徙活动,无论古代中国或欧洲的历史学家都未留下可靠的记载。只有希罗德曾在《历史》一书中语焉不详地提到“伊赛多涅斯人被阿里玛斯波伊人赶出自己的国土。”前已述及,伊赛多涅斯人大致可以肯定属于塞种人,那么,希罗多德所说的阿里玛斯波伊人究间是什么民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注意另一个希腊人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希腊诗人阿里斯泰(Aristeas)曾到过中亚,他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题为《独目人》(Arimaspea)的长诗,诗中描绘的独目人勇敢善战,羊马成群,他们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睛。希罗多德在上文中提到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即是独目人的音译。阿里玛斯波伊人当然不可能只长一只眼睛,古代希腊诗人阿里斯泰的这个荒诞记载恰恰说明,他根本没有到过阿里玛斯波伊人生活过的地方,仅凭口耳相传才得出了这个错误的印象。中国古代《山海经》中也提到北方有“一目国”,都可能反映了同一传说。关于阿里玛斯波伊人的活动范围,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他们大致分布在中国北方边境一带;中国中亚史学者马雍认为他们分布在毗邻中国西北部边境的斋桑湖附近。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狁人曾经活动过的范围。要使以上所有这些零散不多的中西方的史料或观点对应起来互相印证,或者使史料中提供的线索与考古发现对应起来综合判断,显然都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些史料至少可以使我们形成这样的推测:古代希腊人根据传说记载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很可能就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犹人。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也许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学者对生活在中亚草原东端的某个操突厥语的,从血缘上看属于黄色蒙古人种的古代民族的不同称谓。


古罗马共有多少年的历史
“古罗马”共有约1300多年的历史.。“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到确立了议会制(称为共和时代),直到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纪前后...

丝绸之路四大帝国 古代欧亚大陆四大强国都有谁
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公元226年被萨珊波斯代替。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了商贸中心,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4、古罗马帝国,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

中国朝代顺序表?
中国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权力者皆是王或皇帝,由家族世袭相承构成的“家天下”的政之为“朝“或“朝廷”。此等由世袭王族所建构的政权更替构成了中国朝代。历代王朝年代如下:1、夏朝: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2、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3、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

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90-96年是西方的什么时候?什么朝代??
我国:殷商王朝(前1600年~前1046年)阿拉伯:古埃及,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年统一了两河流域进入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号称四海之王 此后一千年出现波斯和马其顿,再后来欧洲开始兴起,出现了古希腊、古罗马、英格兰、高卢、日耳曼等国,还有靠近亚洲的汉尼拔.公元90年,罗马还...

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
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先有希腊还是先有罗马?
1.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其文明持续了约650年,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2. 罗马文明起源于公元前9世纪初的意大利半岛中部,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和帝国三个阶段。3. 古希腊不仅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其影响力延续至今。4. 古罗马...

新世纪初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形成什么合作机制
新世纪初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形成的合作机制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推动金砖合作升级至峰会层次。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扩...

西周朝时都发生过哪些经典战事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玁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

谁知道公元前9——8世纪的希腊战争阿
世纪和古典时代,还有中国古代和蒙古、阿拉伯、奥斯曼的军事史。 渐渐地有个感觉,在核武器的恐怖平衡出现...公元前479年,希腊联军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Pausanias)率 领,进攻波斯驻军,于是爆发了这次战争中...初是波斯骑兵在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崎岖地形中向希腊军步兵发动进攻 ,结果损失惨重。而后波斯军统帅吸取了...

条条大道通罗马,古罗马版图有多大?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上古时期 根据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

广灵县19356021281: 公元前9世纪初中国和世界(欧洲)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
司拜思连: 上古时代的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四大文明摇篮中,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即占去三个.地球上这块最大的陆地,既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也必然最早形成了一批跨入文明门槛的古代民族.当人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批古代...

广灵县19356021281: 孙膑那年代欧洲是什么社会 -
司拜思连: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按照时间来说,那一时期的欧洲是古罗马时期 古...

广灵县19356021281: 上古世纪和中古世纪分别是什么时候以欧洲 -
司拜思连: 上古: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

广灵县19356021281: 希腊的荷马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代,处于公元几世纪 -
司拜思连: 希腊的荷马时代相当于中国的西周中早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 荷马史诗记载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广灵县19356021281: 中国封建社会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区别,分封制 -
司拜思连: 首先年代差别较大,中国是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西方是公元六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 其次,中国分封制的宗法制强于西方.中国的贵族的世袭较严格地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西方贵族的继承较为宽松,女婿和女儿有机会继承. 第三,西方分封制度受宗教和骑士制度影响较大,中国没有. 第四,西方没有最高的唯一的封主,中国有天子.

广灵县19356021281: 中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最早经()人传到欧洲 -
司拜思连: A 历史依据:火药: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火药约产生于公元9世纪末期,公元10世纪先传入蒙古、阿拉伯,13世纪传入欧洲.火药在世界政治、商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是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又经威尼斯商人传入西欧而已.

广灵县19356021281: 古希腊戏剧繁荣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时候 -
司拜思连: 欧洲的中世纪之初大约是中国的王莽新政时期.就是公元一世纪,3年(大约)古希腊戏剧繁荣时期应该是在古希腊古典时期,时间上是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这样推算,中国应该处在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256年.

广灵县19356021281: 玛雅文明与古希腊文明那个更具有可比性?? -
司拜思连: 1.地域不同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也就是集中于中美洲地区;而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它的...

广灵县19356021281: 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时开始确立,而同期的中国是处于什么阶段? -
司拜思连: 8世纪初,查理马特改革就为西欧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从907—960*年,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