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鼎的四个典故

作者&投稿:登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鼎的典故~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问鼎中原。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三足鼎立: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庄王问鼎,夏传九鼎,项羽扛鼎,鼎足三分

庄王问鼎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建立了周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把国土分封给自己的亲戚和有功之臣,形成了许多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已控制不住整个天下。诸侯势力兴起,互相争夺霸权。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相继称霸。
楚国的穆王死后,儿子旅即拉,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整顿内政,厉行改革,国家渐渐富强起来。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出兵灭了庸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攻打陆浑的戎族,路经东周的都城洛邑,在城郊举行了一场旨在炫耀武力的阅兵式,威胁周室,似乎有取而代之之意。
金鼓声吓坏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他连忙派大夫王孙满到城郊去慰劳楚军。作为东道主的王孙满与远道而来的霸主楚庄王,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楚庄王咄咄逼人地说:“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为传世之宝,听说陈列在洛邑,不知鼎的形状大小与轻重如何?你讲给我听一听。”
王孙满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十分严肃地回答;“夏、商、周三代是靠德来维持的,哪里是靠鼎呢?从前,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九个州都送来了州产的青铜,铸了九鼎。夏桀无道,鼎为商所有,商纣暴虐,鼎又传到了周。如果有道德,鼎虽小也重,若没有道德,鼎虽大也是很轻的。从成王把鼎定在郏邓算起,已经传了三十代,七百年,现周天子的地位虽然衰弱了,但还不到被人取代的时候。鼎的轻重,你还是不要打听了吧。
王孙满不卑不亢地答复,替庄王清醒了头脑,也打消了他的非份之想。他也自知还没有取代周室的实力,只好偃旗息鼓,告辞而去。这是一段人们较熟悉的历史典故,后人常用“问鼎”,表示觊觎政权,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权,就是由此而来。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扛鼎大力士:项羽
  “扛鼎”即用手举鼎,与现代举重颇为近似。古人崇尚力量,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训练的方法,《说文》:“扛,横关对举也,从手工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史书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的记载。“力拔山兮气盖世”、 “长八尺余”的项羽“力能扛鼎”的传说则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可见,项羽曾是双手托举青铜鼎的大力士。

鼎足三分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力能扛鼎

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中国古代有那些关于"鼎"的典故啊 问鼎中原的典故是谁?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问鼎 《漫画问鼎》我们常常听到别人...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 鸣钟...

传说禹造九鼎,你知道中国古代鼎被视作什么的象征
所以郑人“铸刑书于鼎上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杜预注) ”;“晋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作刑书,特示尊重而又为传之久远(《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得齐兵铸鼎”,销兵制鼎,特示和平安定(《吕氏春秋》)等等。直至今天,与鼎有关的词汇,一般均有显赫、高贵、盛大或昌胜之意。鼎运、鼎命、鼎...

鼎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故事
尝鼎一脔、 鼎足而立、 鼎足之势、 鼎铛玉石、 调和鼎鼐、 牛鼎烹鸡、 鼎鼎有名、 鼎成龙升、 九鼎大吕、 拔山扛鼎、 举鼎绝膑、 钟鼎之家、 群情鼎沸、 鼎足三分、 钟鼎山林、 鱼游沸鼎、 拔山举鼎、 鼎折覆餗、 四海鼎沸、 商彝周鼎、 鼎足而三 8. 含有鼎字的成语故事。写三个。 人声鼎沸...

关于甲鱼的典故
甲鱼的典故:一、染指于鼎 据《左传·宣公四年》载,公元前605年的郑灵公元年,一天,郑国的大夫子公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无缘无故地颤动起来,就对子家说:“以前我的手指头颤动的时候,都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东西了。”入朝后,果然见厨师在杀鼋(大鳖),俩人...

染指于鼎典故,染指于鼎造句,食指大动是成语吗,公子
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详细解释 1. 【解释】: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2. 【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青铜器有关故事和典故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

有关青铜器的典故,故事,趣味讲解方面的词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

染指的典故
显然,这是郑灵公安排好的。公子宋窘迫不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原文:“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来人们用“染指”一词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

四字成语大全词典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

昌平区13162265441: 含有鼎字的成语故事.写三个. -
邰凭卡托:[答案] 人声鼎沸、 一言九鼎、 钟鸣鼎食、 问鼎中原、 革故鼎新、 大名鼎鼎、 力能扛鼎、 三足鼎立、 春秋鼎盛、 尝鼎一脔、 鼎足而立、 鼎足之势、 鼎铛玉石、 调和鼎鼐、 牛鼎烹鸡、 鼎鼎有名、 鼎成龙升、 九鼎大吕、 拔山扛鼎、 举鼎绝膑、 钟鼎之家...

昌平区13162265441: 急 (17 9:23:43)有关鼎的成语和典故 -
邰凭卡托:[答案] 一言九鼎:大禹治水,收天下金属铸为九鼎,以象征天下之重. 鼎力相助,鼎鼎大名,问鼎天下也是根据这一典故而衍生的. 钟鸣鼎食:古代高级奴隶主铸造较小的鼎作为餐具,象征身份

昌平区13162265441: 关于鼎的成语典故 -
邰凭卡托: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人声鼎沸 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力能扛鼎 严重九鼎

昌平区13162265441: 鼎的典故 -
邰凭卡托: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

昌平区13162265441: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
邰凭卡托: 1、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楚庄王.2、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 3、成语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

昌平区13162265441: 带鼎的成语故事 -
邰凭卡托: [钟鸣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指吃饭时敲钟奏乐,列鼎.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 [言重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东西用的三足两耳式的器物.九鼎:比喻力量重.说话的分量,有如九鼎...

昌平区13162265441: 带有鼎的四字词语并带小故事 -
邰凭卡托: 问鼎天下问鼎天下就是占领天下的意思,就是取得天下的统治权.“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昌平区13162265441: 青铜鼎中的一言九鼎源于何处?
邰凭卡托: 鼎为国家重要的宝器,起源于商周之时,“一言九鼎”形容说话的分量大,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典故源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为赵公子平原君的门客...

昌平区13162265441: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出自什么样的故事?
邰凭卡托: 楚霸王就是项羽,公元前232年生于相(今宿迁)城南梧桐巷. 在宿迁民间流传着“...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少年时代的项羽一次路过沭阳虞家沟,救了一个落...

昌平区13162265441: 求项羽举鼎的详细故事 -
邰凭卡托: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