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边疆政策的举措及历史作用

作者&投稿:江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的边疆政策的举措及历史作用是什么?~

一、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完整的保持了中国的统一,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地方叛乱。
三、康乾盛世将中国封建社会再一次推向一个高潮,中国国力增强。
四、康熙开始实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将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团结起来,融合起来,没有出现民族分裂的问题。
历史倒退:
1、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外界隔绝,外界的新兴事物看不到也学不到。
2、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设置种种关卡。
3、抑制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进入资本主义的机会。
4、加强封建皇权专制,政治上越来越黑暗。
5、清朝后期丧权弱国,对外完全缺乏斗志,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文字狱残害了很多无辜的汉族文人,也阻碍了文化的开明发展。

和亲、设置管理部门、战争等措施。
举例:
古代对新疆采取的措施: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
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



2、唐朝时,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扩展资料:
古代边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烟稀少之地,东北极度苦寒之地,西南烟瘴遍布之地和东南荒岛几近无人之地。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地方有多荒凉。气候恶劣,去那里很容易水土不服。
还没等累死,就先病死了。就算没病死,周围也有很多凶猛野兽神出鬼没。而且边疆地区很容易发生战事,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稍不留神,自己就是炮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域都护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 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注:《诗·大雅·民劳》有“惠此中国,以绥 四方”。按毛传:“中国,京师也”。)、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 所统辖的地区,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 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了现代意义国家称谓。总之,中国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统一的多 民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
  边疆,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国内外文献作出的解释是很相近的。一般都解释为“ 靠近国界的那个地方”,有的说:“边疆,边境之地”,(注:《辞源》,商务印书馆 修订版,1983年,第3095页。)有的则说:“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注:《现代汉 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页。)在外文辞书中,边疆是指“一个国家的边 远地区”(注:《苏联大百科辞典》(俄文版),1985年,第1205页。)。总之,中外文献 中,把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区或地带。
  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中国的边疆包括陆疆和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有一定宽度 的地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的地区才可称之为陆疆地区,即一要有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 ;二要具有自然、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据此,当代中国的陆疆省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严格地说,我们不能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等省都视为陆疆地区。因为内蒙古自治区虽然从人文方面 看是蒙古族普遍居住的地区,从历史方面看也有它发展的整体性和特殊性,但阴山山脉 横亘其间,使山南与山北地区在自然条件、历史与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实际 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将阴山山脉以北地区作为边疆地区并考虑到行政区域的 完整性,应把横跨阴山山脉的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也都作为边疆地区 ,是较为适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深入内地的桂林、梧州地区,亦不应作为边疆 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及其周缘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自治 县和集安市以外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以外地区和云南省沿国境线诸州和地区以外地区 ,亦不应视之为边疆地区。简言之,凡是有国境线的边境县的总和是当代中国狭义的边 疆地区。顺便提及,在当今人们习惯中,也有将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贵州等省称之 为“边疆地区”,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我们可以称它们为“边远地区”,但不能称之为 边疆地区,因这些省区均不具备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
  边疆又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 下来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 集权国家以来,出现过多次大一统局面。秦汉王朝开创了全国统一的先河,隋唐王朝疆 域的开拓,扩大了中原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实现了“华戎同轨” ,“冠带百蛮,车书万里”。宋、辽、金之际,汉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意识,各族人民克服了战争造成的种种困难,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 交流进一步发展。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一统全国的先例,中原和边 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本身,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改变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及至明、清,特别是清朝前期,清政府在 元、明两代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全国大一统。清初内地划分18省,即直隶、山西、山东、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 、陕西、甘肃。其中云南、广西,以及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虽划入18省,但地处边陲 ,与邻国接壤,清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政策与内地有区别;除上述地区以外,一般都视为 边疆地区。由此可见,清代边疆包括:东北3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 、台湾、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基本上形成了现今的疆域范围。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 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因此,在讨论历史上的边疆问题时,应考虑如下两个相互 关联的因素:首先是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相连接的省区;其次是以此为基础,上溯 古代,参考历代封建王朝边疆的实际情况予以综合考察。这就是说,当代的中国边疆与 历史上的中国边疆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但当代中国边疆又不能与古代的边疆简单 地划等号,因为中国古代疆域呈现着稳定性与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综合现有的认识,海疆可以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大陆海岸线至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 这是国家的内海,其法律地位与领土完全相同;二是按当今公认的国际法,领海基线以 外的国家管辖海域,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国家的管辖海域和岛屿 。据上述标准,中国的海疆,从鸭绿江口到曾母暗沙有4000余公里,东西宽约700—160 0公里,中国大陆边缘除渤海为中国的内海外,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所以按海区划 分为,黄海海疆、东海海疆和南海海疆。在上述海疆中最大的岛屿有台湾和海南(已分 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省份),但在论及历史上的海疆时还必须考虑到拥有大陆海岸 线的省区的客观实际。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
  第一,边疆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形式往往呈 现两种状况,一种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甚至是军事管制;另一种则是高度的地方自 治。至于在某地实施哪种方式,则是因地制宜或因时而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 史上的中国边疆在形式上是由国家政权的统治中心区到域外的过渡区域,即由治向不治 过渡的特定区域。
  第二,边疆有军事方面的含义,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即边防地区,因此在军 事方面的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
  第三,边疆有经济方面的含义。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 地区在经济区域类型和发展水平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别。
  第四,边疆也有文化方面的含义。正是因为边疆地区在以上诸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不 少差异,所以其区域文化类型的形成是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长时期、深层次演进的结果, 与与边疆地区的居民构成(主要是民族或种族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即使是同一 民族在与外部的文化交流中(主要是边疆与内地的交流),其社会文化特点也会发生变化 。
  显然,中国边疆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只有综合地考虑了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从历史角度看,许多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民族自治的本质和形式有别,如在古代有羁 縻府州、土司地方等)属于边疆地区,但也不能就此得出自治程度高的地区就是边疆地 区的结论。
  人们在认识和研究边疆问题时,应历史地、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边疆问题,既要有 点重点地考察对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边疆进行研究,也要兼顾从边疆的某个 单一视角或对某些局部问题进行的研究。
  面对十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边疆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完整客体 供人们进行研究,首先取决于内涵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发 展的历程。
      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地区的发展大势与历史特点
  有着广袤的疆土和众多国民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后 大致定形于现代状态的,这一过程虽然十分漫长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自先秦时期起 ,在现代中国领土内开始形成一个核心区域,而这个核心位置并不固定于一地(大致在 黄河中下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中心区域建立政权的既有华夏,也有夷狄,既有 汉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当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权因内部原因(如政权腐败、政治分 裂、经济崩溃等)或因外部原因(如处理不好内外关系、外敌入侵等)或因内外交困而垮 台时,就会有一个新生的较有生气的政权接替前者,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王朝兴衰交替 现象。当然,单一的中心分成两个或更多的中心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就是 人们经常提到的割据时期。但是,即使是在多政权分立时期,每个有作为的统治者往往 认为自己是更大范围中心的代表,而且努力将这种愿望付诸实施。在经过一番努力后( 时间或长或短,过程或顺利或曲折),最终一个更大范围的、统一程度更高的国家就诞 生了。到了清代,古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进入近代,外来侵略 威胁日益严重,同时自身内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在日益恶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在危机四起后,中国人开始了新的寻求富国强邦之路。经过百余年的奋斗,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获得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发展起来。
  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范围的发展决 定了边疆地区发展的基础,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对全国范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 历史上的边疆大致有三种发展趋势或者是到当代为止的归宿:其一,原为边疆地区,经 过长时期甚至是有反复的发展逐步变为内地的一部分;其二,曾是域外或边疆的地区, 经过长时期甚至是有反复的发展,现在仍为中国边疆的组成部分;其三,由于外来势力 的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曾是中国边疆有机组成部分的地区成为今天中国域外之地。 如果从宏观角度观察中国边疆的发展大趋势,那么结论只能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 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奠定,由局部的小统一,到全国的大一统,终使广 大边疆地区日益成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不但有着较明显的自然特征, 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辨析中国边疆的历史特点对于加深理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和研究中国边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边疆至少包括以下四 个特点。
  首先,广阔的地域——分散发展演进后的统一。中国是一个有着辽阔领土的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其边疆地区地域亦十分广袤。从东北到西南,陆地边疆地区面积即超过全国 面积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有十分辽阔的海疆。中国各边疆地区在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地 理条件方面往往存有巨大的差异,中国边疆是在分散发展演进后统一为一体的。这里所 讲的分散与统一均有两重含意,讲分散既有从全国角度看边疆分散为若干地区,也有在 一个大的地区中又往往可分为若干相对自成体系的局部;讲统一既有各大边疆区域逐步 统一于中国的进程,也有各个边疆区域内部趋于一体的演进。每个大的边疆地区都有相 对自成体系的发展史,这既是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史,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东北边疆地区,该地处于东北亚一隅,东有海,西有大兴安岭山脉,北 至东北西北部高寒地区,南则与华北地区相接。该地区有漫长的地区社会发展史,时常 与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的社会发展有联系,但更主要的是与中原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东北地区自身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中原王朝对该地区的辖治有着时进时退的变迁,当 契丹、女真(及后来的满洲)在该地区发展起来并逐步进入中原地区后,该地区作为中国 辽阔边疆一部分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北部边疆地区,主要是蒙古高原地区, 这里地势开阔,适于牧业发展,但也时遇恶劣气候造成的天灾。该地区的经济以游牧为 主,社会发展波动性较强,居民流动性亦强。该地区自古就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战争 、和亲、经贸人员交往及移民潮都是连接纽带。当蒙古族在这一地区有了历史性的发展 后,该地区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的地位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当然,北部地区的社会 发展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发展也有多方面的联系。在西北边疆地区,这里地域广袤 ,但间有高山、荒漠分隔;这里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又是东亚至中亚及南亚、西亚、欧 洲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这就导致了该地区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局面, 但各地区分散发展基础上的统一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在西部边疆地区,主要是青藏高 原地区,高山大川的阻隔延迟了该地区统一发展的进程,但自吐蕃在此兴起以后,该地 区与内地及其他边疆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日益加深的多方面的双向交流最终导致这里 成为中国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南边疆地区,热带、亚热带高原、平坝地形更加复 杂,自然环境也为小规模人群提供小范围的生存空间,这里的居民有着漫长的相对与外 世隔绝的发展进程,但是缓慢却坚实少有反复的统一历程则代表了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大 方面,继实现了地区性统一的南诏、大理兴起之后,统一于中国版图的西南边疆地区的 发展已稳定地融于中国发展历程之中。在南部沿海及海岛(主要有台湾岛和海南岛)地区 ,也有着边疆地区相对独立发展和逐步融于全国性发展进程的历史发展历程。
  其次,多样的民族——自立发展基础上的融合。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代 被确认的民族有56个,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部族)演进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 边疆问题与中国民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中国边疆地区是各少数民族 主要的聚居地,而且各民族在自立发展(各民族都有以自己为主线的发展史)基础上的融 合发展是构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边疆的基石。在这里,我们应该确立一个衡量民族发展 的标准——任何形式的融合都是民族发展历史上的进步。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也是居住分最广的民族,汉族的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及其边疆形成和发展具有至 关重要的意义。汉族有着十分漫长而从未间断的发展史,而汉族得以以现代如此强大的 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其他民族的不断融合。华夏民族是汉民 族的主源,但华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 形成于先秦时期并在古代中国成为传统的“夷夏观”并不是唯种族血缘论的,文化的标 准在辨华夷时占有主导性地位。秦汉的统一,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也促进了汉民族与 周边其他民族的融合。汉民族自形成后保持了不间断的自立发展史,并大量融合了其他 民族人口,同时融于周边其他民族的汉族人口也有相当数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 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一般地说,中国其他民族的自立发展和民族 融合往往会曲折和复杂些。史料的缺乏妨碍了后人对少数民族发展史的认识程度,古代 中国少数民族自身发展道路也是十分多样化的。一些民族流动性大,与其他民族的交流 、融合程度和规模也大,不少曾显赫一时的民族自立发展史未能长期延续;一些民族则 很少迁徙,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也少,不少民族发展缓慢而延续。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属于 前一种类型,而众多热带、亚热带丛林农耕民族往往属于后一种类型。经过漫长的历史 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在中国边疆地区,还有 一种民族现象也很普遍,这就是跨界民族的存在。形成一个民族跨界而居的原因是复杂 的,但在我国,许多跨界民族是在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过程中形成 的,而这种跨界民族现象的存在又增加了中国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悠久的历史——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连续。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 是世界各早期文明国家中惟一没有中断自身文明发展过程的国家,在这一前提条件下, 中国边疆不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最悠久的发展史,而且其发展史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般均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石器时代,各个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速 度或快或慢,但都或早或迟地纳入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连续性发展的轨道。中国古 代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农业区发展起来的,在中原以北以南这两个大方向上(包括东北、 西北和西南)存在着游牧民族和热带、亚热带丛林地带的农业民族,扩大了的中原地区 构成了发展中统一多民族的中国之中心地区,其外则是广阔的边疆。在漫长的岁月里, 中原与边疆地区交往不断(既有经济文化交流,也有政治辖治或战争),中国边疆也就在 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曲折发展,在面临近代中国边疆危机——即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前 ,中国边疆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朝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演进的,即使 是来势凶猛且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也从未中断过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到了19世纪 中叶,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边疆危机,这是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 截然不同的社会危机,中国独立发展的历史面临着中断的危险。但是强烈的挑战也逐步 唤起了中国各族人民,经过百余年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奋斗,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再次兴 起,中国边疆也在继承数千年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复杂的问题——多重矛盾发展的叠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中国边疆 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多重矛盾发展叠加的 结果。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性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在边疆地 区也会发生,这是矛盾运作具有普遍性的一面。这类矛盾包括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 制约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制约的矛盾、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不 同民族间的矛盾、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等。辨析这 些矛盾运动是认识中国边疆现象的前提;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边疆社会矛盾运 动还有其特殊性;不同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运动又有其特殊性,辨析那些边疆特殊矛盾 运动是认识中国边疆发展现象的关键。边疆地区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往往体现为上述各类 矛盾更集中地发生于一地,多重矛盾的叠加增加了边疆地区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这对辨 析矛盾线索脉络和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都增加了难度。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
  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有自己的边疆问题。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 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辖。自秦帝国完成一统后,为古代中 国的行政区域奠定了总的格局,即长期存在一个较稳定的中原地区,与此相对的是存在 着广阔的周边地区,以中原地区为基础,中华民族向天然疆界之内的边远地区发展,并 逐渐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外部,形成了以天然疆界为 基础的传统习惯线。这条客观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到了近代,成为正式划定国界的基本 依据。因此,古代中国的边界,不仅包括中原王朝的疆界,也包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 疆界。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边 疆问题。
  边疆政策的基本目的所在,概言之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采 取多种手段守住一条线(边界线),管好一片地(边疆地区)。边疆政策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重要方面包括陆疆政策与海疆政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政权的治边政策;历代的民 族政策、宗教政策、边防政策、与边界交涉相关的外交政策,边疆行政建置、边疆经济 开发;以及边疆政策制定的重要前提之一的传统治边思想等等。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现对汉、唐、 元、清诸朝的边疆治理和边疆政策试作概述。
  1.两汉王朝的边疆政策
  (1)根据不同的边疆形势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两汉王朝时期的边疆分布 着众多的边疆民族,由于汉王朝对这些民族的统一方式不同,各民族和汉王朝的关系也 存在着亲疏的差别,因而汉王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 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在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 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诸如东北边疆设立了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等。这些郡县 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 民族。汉王朝在统一边疆地区的时候,有一些边疆民族脱离其民族主体而迁徙到了内地 ,为了管理这些民族,汉王朝设立了属国,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 徙民族的酋长负责。如西汉王朝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即设立了匈奴五属国、龟兹属国等 。这些内徙的民族,一方面成为了汉王朝的直接管辖的臣民,同时也成为汉王朝边疆防 御的重要力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是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辽阔西北边疆地 区的最高管理机构;护乌桓校尉则管理着活动于东北边疆地区的乌桓、鲜卑等民族;使 匈奴中郎将主管北疆地区的匈奴;度辽将军则是从西域到东北整个北疆辽阔地区的管理 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即是汉王朝派驻边疆地区的最高长官,也是边疆地区的防卫长官 ,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 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2)设立了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汉王朝在秦王朝边疆防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 边疆防御体系。汉王朝的边防管理体系大致是由障塞亭燧、候望和屯田制度组成。汉王 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了望、预警和 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 ,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候望制度是由郡太守——郡都尉——候——候长——亭、燧长 ——戍卒等构成的边疆防御组织指挥系统,可以有组织的协调边疆防务。除此之外,汉 王朝在西北边疆地区、北疆地区,以及东部边疆地区进行了规范的屯田活动,既有军屯 也有民屯,但以军屯为主。这些屯田的戍卒归属于边疆郡守或边疆专门机构、校尉的管 理,他们既是边疆开发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边疆安定的重要力量。

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清朝的功绩:
1、完整的保持了中国的统一,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地方叛乱
2、康乾盛世将中国封建社会再一次推向一个高潮,中国国力增强
3、康熙开始实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将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团结起来,融合起来,没有出现民族分裂的问题
4、中国的农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的人口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康熙两次打败俄罗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6、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巨大贡献
历史倒退:
1、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外界隔绝,外界的新兴事物看不到也学不到
2、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设置种种关卡
3、抑制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进入资本主义的机会
4、加强封建皇权专制,政治上越来越黑暗
5、清朝后期丧权弱国,对外完全缺乏斗志,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文字狱残害了很多无辜的汉族文人,也阻碍了文化的开明发展
7、对中国内部出现的反帝力量加以打击,阻碍了民族解放的进程
8、外交上清朝后期唯帝国主义马首是瞻,国际地位已落千丈

总之,清朝有功有过,前期主要是功,后期就只剩过了,这也不能完全归罪于清朝,这可能是历史发展的悲剧


明清时期政府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
明清时期政府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羁縻政策、推行土司制度、以及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和政治管控等。这些措施旨在巩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首先,明清时期政府通过实行羁縻政策来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羁縻政策是一种通过笼络、安抚和控制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唐朝为了家强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边疆,所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朝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朝代,为了能够维系社会稳定和安抚少数民族,唐朝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1、进行民族融合和皇室和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十五年(641年),李道宗,江夏郡王和礼部尚书,护送文成公主进入吐蕃,从此之后,吐蕃和唐朝成为盟友,松赞干布曾派贵族子弟前往长安学习诗书,并...

隋唐王朝的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隋唐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是推动边疆各族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唐太宗视华夷如一家的民族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各民族的歧视,改善了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回纥与唐朝关系长期友好,唐朝与吐蕃和亲,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羁縻府州,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自身...

清代的边疆政策:“恩威并施”与“因俗而治”
但长远看,它促进了统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总结来说,清朝的边疆政策是其统治智慧的集中体现,它在恩威并施与因俗而治的交织中,既稳固了统治,也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的共同进步。深入探讨这一政策的演变,无疑为我们揭示了清朝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运用策略与智慧,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汉朝在边疆推行什么政策?
在西汉建国之初,中原地区积贫积弱,经济凋零,市面上出现“米至石万钱”的怪相。匈奴地区则正是强盛时期,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带领下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吞楼烦、白羊二王,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最强盛的部落。匈奴对自己属地渐渐不满,扰边事件频频发生。和亲政策 综合国力上的...

伴你学历史46——元朝的边疆治理
明初编修《元史》,认为中国历史上号称强盛的王朝如汉、隋、唐、宋等都存在严重的边患问题,元朝几乎没有,因此,“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地区局势大致稳定,得益于较为有效的疆域治理。元朝疆域治理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迁都。随着统一战争的推进,元朝疆域日益扩大,治...

简要概述清朝为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和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和巩固政权,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措施:1.设置边疆将领,统一指挥。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大将军或统帅,建立边疆将领体系,统一指挥边疆地区的藩镇、边防军队等,提高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2.加强边防防线建设。清朝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建设,使边防军队更好地守卫边境安全...

隋唐王朝的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隋朝在对外交往上,秉持一种以德服人的观念.注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但前期,竭力维持对等;后期,实力增强,主动增强与边境国家的往来.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主要边疆政策上:①隋唐比较开明...

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和原则
3、分而治之: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边疆民族地区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4、文化教育:清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广儒家文化和汉字,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水平和认同感。5、军事防御:清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边防军,加强对边疆...

元朝采取哪些措施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有何作用?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他们将全国人分为...

怀柔区19310457065: 面对少数民族分裂,清朝统治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唐殃司坦:[答案] 1、派出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用金瓶挚签来控制对西藏政教首领的任命; 2、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先后设立伊犁将军和新疆省; 3、设立盟旗制度管理蒙古地区,提倡藏传佛教怀柔羁縻蒙古.

怀柔区19310457065: 清朝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采取的措施? -
唐殃司坦:[答案] 一、设置台湾府1、郑氏政权的归顺2、台湾府繁荣设置(1684年)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1、平定三藩叛乱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3、平定回部叛乱4、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

怀柔区19310457065: 清朝采取的哪项措施,起到了巩固我国西北边疆的作用? -
唐殃司坦:[答案] 粉碎准噶尔部贵族割据势力

怀柔区19310457065: 元朝和清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
唐殃司坦:[答案] 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

怀柔区19310457065: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东南边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唐殃司坦: 主要是应对台湾郑成功实施海禁政策,封锁台湾,孤立台湾.对残存的南明政权和李自成张献忠等余部实施清缴镇压和怀柔招安二手政策.因为当时社会比较动荡,满清前期统治者,主要体现在顺治之前,基本对中原腹地并不抱有统治和长期占领打算,所以几乎都属于破坏和掠夺为主,养民和安定政策基本上都是康熙帝登基之后才开始的.

怀柔区19310457065: 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 ①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 ②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③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 ... -
唐殃司坦:[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怀柔区19310457065: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地区 措施 作用 新疆 ① - __② - _ - 加强了对... -
唐殃司坦:[答案] (1)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的准确识记,对新疆的管理: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反动反清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次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对西藏的...

怀柔区19310457065: 请举出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采取的措施. -
唐殃司坦: 1.设立天津大沽口炮台2.调淮军驻守3.购买外国武器军舰《北洋水师就是那时组建的》4.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东北【瑷珲】派八旗大将驻防.5.恢复山西《八百里加急快报》等等~·----------------------来自团队《八千里路云和月》

怀柔区19310457065: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唐殃司坦: 1、东南边疆: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有利于国家统一.2、西北边疆:粉碎蒙古准格尔部分裂活动.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粉碎蒙古准格尔部分裂活动....

怀柔区19310457065: 元明清的边疆政策有哪些 -
唐殃司坦: 推行“以夷制夷”政策 推行民族分化和压迫 实行改土归流和土司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