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台湾简介

作者&投稿:靳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1、简介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来说: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远东来说: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3、失败的原因
(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3)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4)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5)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6)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第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使台湾人民对大陆同胞开始形成误解和敌视心理 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17世纪以前主条目:台湾史前时期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已开始有人类居住。较能够确定的,是新石器时代(始于纪元前5,000年)以来的史前文化,是南岛语系民族的遗留[22]。《三国志》记载三国时代吴国曾指派军队登陆夷洲,《隋书》则有隋炀帝派兵攻打流求国的记载。但不能肯定这些中国古籍中的记载的地名就是台湾(参见夷洲、流求国)。 16世纪的台湾古地图,16世纪前地图均被描绘为三块分开的岛屿而马来波里尼西亚土著民族在也于16世纪以前就存在于台湾岛上,这些原住民分布于台湾全岛,属于南岛语系。台湾原住民的缺齿、纹身、口琴、卉服、织贝、腰机纺织、贯头衣、亲族外婚、父子连名、年龄分级、老人政治、鸟占、猎首、灵魂崇拜、室内葬等特征,都属印度尼西亚古文化的特质。[23]到了16世纪中期,包含倭寇在内的海盗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并将台湾作为躲藏地点。海盗在中国沿海劫掠,遇到官兵追击,就逃至澎湖,然后再到台湾,成为除了少数汉族拓荒屯垦移民之外的另一部份住民。同一时期,葡萄牙人是最早抵达东亚与发现台湾的欧洲探险者,但是与台湾的实质关系仅止于用鸦片来交换一些原住民的物品,并没有进一步殖民的企图。直到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编辑] 大肚王国主条目:大肚王国大肚王国(Kingdom of Middag)为16世纪中期台湾原住民巴布拉族与猫雾捒族、巴则海族和一部份洪雅族所成立的“跨族群准王国”,部落共主称为大肚番王。领域范围主要在今天的台中县,以及彰化县和南投县的一部分。大肚王,或称大肚番王,荷语称为Keizer van Middag,意为白天之王。该王国于清雍正时期灭亡。[编辑] 荷西殖民时期主条目: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热兰遮城,1875年作品。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简易的商馆,并于1625年,在“一鲲鯓”(今台南安平)筑起了“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为统治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开始招募中国福建沿海一带的居民迁往台湾开垦。1626年至1642年,台湾北部也曾经为西班牙占领[24],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与社寮岛(今和平岛)筑城,并称之为“圣救主”城(即圣萨尔瓦多城)。之后又占领蛤仔难(今宜兰),并在沪尾(今淡水)兴建“圣多明哥城”(位于今红毛城原址)。 约翰·芬伯翁作品《澎湖岛及福尔摩沙海岛图》,约1640年绘。后来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东亚展开竞争,荷兰人对日本政府散播西班牙企图颠覆日本政府阴谋,引起日本锁国政策(只有清朝与荷兰例外)。为了进一步驱逐西班牙势力,荷兰人于1642年攻占了西班牙的占领的鸡笼地区,赶走了西班牙人。荷兰所建立的殖民王国,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统治的政权,并有少量对平埔族的教育与传教事业。占领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贸易据点的枢钮,台湾据点成为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据点的第二名,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由于苛征与限制,使得原住民在1635年与1636年,分别发起麻豆溪事件与萧珑事件两次大型反抗。到了1652年,以郭怀一为领袖的汉族移民,也对殖民者展开大规模的反抗。平息之后,荷兰人兴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以加强防范反抗事件。随后郑芝龙也大规招募移民渡海拓殖台湾。1661年,由郑成功所领导的郑军围攻热兰遮城,并于1662年2月攻下,结束荷兰统治。[编辑] 郑氏治理时期主条目:郑氏王朝 全台首学孔子庙郑氏治理时期从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领军围降荷兰之部队,经郑氏三代统治台湾至1683年降清为止,统治时间前后共23年。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郑成功经过九个月的苦战,迫使荷兰殖民总督揆一于1662年2月1日(黄历12月13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自此台湾归为郑氏政权治理,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氏改赤崁建都为东都明京,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于同年6月23日病逝死后,其子郑经继位后于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外人以东宁王国称全台。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莎王国”[25]。 在陈永华的辅政下,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郑经死后,经过政变,郑成功之孙克塽继位,于1683年郑军水师在澎湖海战为清军所败,郑克塽被迫投降。清廷官员虽曾建议放弃台湾,但康熙仍将台湾划入清朝版图,归福建省管辖。[26][编辑] 清朝治理时期主条目:台湾清治时期 沈葆桢于1874年于台南海滨所建之“二鲲鯓炮台”(亿载金城)。台湾清治时期始于清朝将领施琅于1683年攻取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为迄,实质统治台湾的时间计212年。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初期清朝政府起初对于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治台政策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中国原籍,再对中国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中国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为数不多[27]。由于初期清廷从中国派来的官吏素质粗劣、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到了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居多。由于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而相继发生泉漳械斗武装冲突争执。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两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间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仕绅努力,才逐渐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分立观念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随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中国,台湾在1860年起,开放部分港口开放对外通商。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于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野心的行动。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头1874年,日本藉台湾南部原住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28]。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沈葆桢来台,显着地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并革新台湾行政、以积极政策使台湾发展。由其继任者、福建巡抚丁日昌继承下来。随后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29]。这都让清朝更加重视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30],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188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登台。188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台湾省,刘铭传任巡抚。到18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从基隆港到新竹,台湾与福建之间的第一条电缆被铺设,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的省份。[31] 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就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而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事件。而后至1894年12月由唐景嵩就任台湾巡抚。时已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由于1894年到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让给了当时积极向外扩展势力的日本。台湾人建立台湾民主国对抗日本,以青天白虎旗当作国旗,以唐景嵩就任临时大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但在器械不够精良和列强认为台湾民主国并没有完全脱离跟清朝的关系下(国旗与清朝国旗对应,并追随清朝,年号“永清”),并没有帮助台湾民主国,日军于贡寮登陆后,台湾民主国兵败如山倒,日本接收台湾。

台湾这时隶属于清朝,是在郑成功收复后一直属于中国的,甲午战爆发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隔离,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对给中日两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018·鄂州)在某次战争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2015·孝感)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1、甲午中日战争在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直接代价包括签订《马关条约》和支付赎辽费。《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即正式承认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因为列强均拥有“利益均沾”的特权。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

为何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没持续抗战,而是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 ...
尽管如此,如果清政府选择持续抗战,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可能真的不是以清政府战败收尾。清政府当时非常软弱无能。在清政府输掉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当时的新政府抱着天朝上国的幻想,并且表示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小国而已。事实上,清政府确实在甲午战争之前的长崎战斗中战胜了日本,这也给了清政府继续做着天朝...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才开始觉醒是为什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主要原因应该是以下几个:1,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广。比之以前的反侵略战争,更容易让民众看清清...

清朝年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不是大清朝廷挑起的
在朝鲜眼中霓虹和朝鲜没有多大分别甚至不如朝鲜,而大清强大,所以甲午中日战争前朝鲜选择了大清,而大清战败后,迅速寻找新东方,当时选择了飞扬跋扈,到处侵略屠杀的沙俄,在朝鲜眼中沙俄十分强大,跟随沙俄才有出路,但事实证明,朝鲜两次选择错的,第三次朝鲜终于选择了霓虹……对于当时的朝鲜,只是选择追随谁的问题……至于...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战争之前,西方国家普遍看好中国,“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因为当时清朝的海军实力更强,排名世界七位。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但是结果却是中国惨败,这是必然的还...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日两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甲午战争之前,英国人一直想在东方扶植一个势力牵制俄国,当时大办洋务的满清政府和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都是其选择的对象。结果1894,一个为了国家的未来,那国运豪赌, 向英国举债400万镑,一个为了老佛爷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当小日本,以微小代价,将庞然大物的满清政府打倒在地,西方列强赫然发现,庞大...

甲午海战中国是必输的吗?
甲午海战中国有胜利的可能性。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仍然有一战之力,日本虽然经历明治维新,变法图强,但是面对洋洋大国没有必胜的把握,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举全国之力侥幸取胜,这和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保守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来看,清政府完全有取胜的把握。以晚清四大名臣为首,开始一场自上...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天皇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

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所受的耻辱有哪些?
3、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虽在战事上取胜,但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4、19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增开4处通商口岸,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5、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昌都县15864644705: 台湾与祖国经历了两次分离,
戢丁决明: 第一次分离:甲午中日战争大清战败把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军国法西斯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第二次分离:1949年,国共两党经过三年的内战,老蒋兵溃如山倒,无奈退守台湾,通过台湾海峡与大陆对峙,是政治原因和党派斗争的结果.

昌都县15864644705: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侵犯过我国的宝岛台湾,17——19世纪,台湾与祖国有过几次分离和回归?从它的分离中你想到 -
戢丁决明: 台湾是二次大战后日本放弃的领土,刚开始由美军战领,后来1945年美军请亚洲盟军统帅蒋介石共同驻军防卫,共产党...

昌都县15864644705: 古代台湾曾经被迫从中国分离出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又是怎样回归?
戢丁决明: 台湾被占领是因为中日甲午海战清廷失败 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分割出去 是二战后从日本手中收回

昌都县15864644705: 为什么马关条约里会割台湾岛给日本呢?顶多就是辽东半岛上打了起来,
戢丁决明: 因为台湾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日本在马关条约里提出割让台湾,就可以以台湾为跳板,把它的势力向我国东南沿海的省份延伸,进而向内陆推进. 甲午战争在朝鲜半岛、辽...

昌都县15864644705: 全方面的介绍一下台湾,谢谢! -
戢丁决明:简介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昌都县15864644705: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结束后,其结果都与哪个地点有重要联系 -
戢丁决明: 与台湾有着重要联系(历史背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

昌都县15864644705: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包括钓鱼岛.1943年,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规... -
戢丁决明:[选项] A. 《尼布楚条约》 B. 《瑗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