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首诗的名字:到底是《饮湖上晴出雨后》还是《饮湖上晴出后雨》。

作者&投稿:漆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有首诗的名字:到底是《饮湖上晴出雨后》还是《饮~

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1] [2]


词句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1]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4]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诗人(苏轼)所作,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千古佳句。诗中作者以(西子,即西施)比喻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大意

  解释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作品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有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释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两个诗名都错了,苏轼那首诗叫《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两首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二楼都说错了,应该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初”晴“后雨”,表示天气变化顺序,最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应当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苏轼很有名的一首诗。是说他去游西湖开始时天气晴朗后来又下了雨。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郭纶原本是河西一带著名的勇士,苏轼对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当时的定川寨一战。几百年后,编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读到这首诗,淡然一笑,说:“写出英雄失路之感。”是美人,就会迟暮;是英雄,就有末路。这是世界的规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苏轼的诗句,全诗的名字是什么
译文:八月十五月色正好,不管是住在茅草屋还是楼房,我居住的地方就像蓬莱岛一样。此时凤咮堂前的野桔飘来香味,秋天来了剑潭桥旁的荷花也衰败枯萎了。到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此时钱塘江大潮就像传说中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涛,也像十万个人不停地向前奔驰...

苏轼有一首古诗叫惠崇春江晓景还是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

苏轼关于道理的诗句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6.苏轼诗中的哲理 轼写了一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很久不被人重视,有人注意...

求解 苏轼写的四首诗的先后顺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时间顺序为:(从前到后):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任杭州通判期间),初到黄州(初到黄州),题西林壁(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所写),惠州一绝(被贬到惠州,为岭南地,已是晚年)思想感情:总体来说皆为写景叙事诗,自然都表达热爱生活,纵情旷达之感 只是略有不同:饮湖上...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李白、杜甫的诗词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李白 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怜肠愁欲断,斜日复相催。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邀入...

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背诵那学有名的诗词
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

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恨离歌
长子轼出生之后三年,次子辙也降临人间。 自此,三苏聚首! 3. 苏轼曾有一首诗,记述了自己做过的一个梦。 在梦里,他和弟弟苏辙以及一群小伙伴们正在痛快地玩耍。此时,父亲苏洵突然出现了。他板着脸要苏轼背书——背诵全本的《春秋》,可是苏轼却只背了不到一半。这可如何是好啊!苏轼愁啊愁的愁醒了,从床上坐...

苏轼都有那里出名的诗词?他的生平简历?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

描写庐山的诗句!
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5、《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邳州市19171993942: 苏轼有首诗的名字:到底是《饮湖上晴出雨后》还是《饮湖上晴出后雨》.另外还有个疑问.这首诗的名字我觉得应该倒过来读才对吧.雨后晴初上湖饮. -
琦律恩复:[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

邳州市19171993942: 一首苏轼的古诗(全诗加诗名) -
琦律恩复:[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邳州市19171993942: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 )的著名诗篇.填空~是苏轼的那一首! -
琦律恩复:[答案]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篇

邳州市19171993942: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 -
琦律恩复:[答案] 苏轼 (宋代)这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邳州市19171993942: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琦律恩复: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

邳州市19171993942: 有一首诗中有这么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
琦律恩复:[答案] 苏轼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邳州市1917199394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代诗人什么 -
琦律恩复: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 宋)代诗人(苏轼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 )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的感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

邳州市19171993942: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代的? -
琦律恩复:[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邳州市19171993942: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是?急. -
琦律恩复:[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邳州市19171993942: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苏轼,这诗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的湖光山色 -
琦律恩复:[答案] 西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