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了什么战争

作者&投稿:强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羽死后,刘备义无反顾发动夷陵之战,真的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讲述了当时天下三分割据,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计谋战争烽火连天的故事。这一部文学作品,让人看了真的是叹为观止。里面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两个字:情义。

《三国》中就有这么一位人物。被称为“义绝”,他就是蜀国五虎将之一的关羽关云长。红脸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驰骋沙场。关羽早年跟刘备和张飞桃园三结义,结为异姓兄弟。徐州争夺战中,刘备妻子被曹操所俘,迫降了曹操。但是曹操这个人惜英雄,看重关羽得为人,对待曹操可谓以礼相待,想纳关羽为自己所用。但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会留在曹营。曹操知道后便更加赏识他的为人。后来出了关羽千里送嫂,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关羽死在襄樊之战,被孙权所害致死。刘备听到自己义弟被害,不顾孙权想和刘备议和之事。义无反顾的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真的是为关羽报仇所发动战争的吗?可以这么说,刘备身为一国之主,他的随便一个决定都关系这蜀汉的存亡。他发动夷陵之战便面看是为关羽报仇,实则是为了自己。

第一:维护自己仁义形象。关羽身为刘备得义弟,关羽被昔日盟友所害死,刘备若同意议和,他的仁义形象则全无。
第二:襄樊之战的失败使益州局势出现了变化。关羽身为大将,这次被杀对蜀国的内部来说可以说是不小的损失。一些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渐渐显露。刘备为了稳定局势,所以出兵。
第三:刘备想挽回损失。刘备想收复荆州,毕竟在三国时期,荆州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这个地方的重要之处对于刘备而言,如果他将此地拿下,那么他便能给与东吴以及曹魏形成对峙之势。

刘备为关羽报仇,六十万蜀军被东吴的谁,火烧连营六十万 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呢! 是陆逊烧的,不过蜀军的实际数量只有10万
蜀军有近10万大军(演义中称70万),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者烈日行军,这上士兵的时期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在出征后又把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覆辙粮草。最后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讨伐东吴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

扩展资料:

这场战争最关键的一战-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

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夷陵之战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

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

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

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

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

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7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8月夷陵一带打败蜀军。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夷陵之战

试图灭亡吴国夺取江南的战争,在虎亭彝陵之战中被陆逊打败,楼上有详解


刘备为关羽报仇失败后退守哪座城
白帝城(江州)《三国演义》第84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

关羽死后,刘备大举进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此残忍的做法刘备知道后,非常的愤怒。让自己的国家蜀国,为关羽送行。过了几天刘备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好兄弟就那么白白的死了,决定以替关羽报仇的理由。在关羽死后,刘备一直要为刘备报仇,奈何找不到机会心里的一口气出不掉,本来刘备和孙权是友好国,诸葛亮多次劝刘备不要意气用事。刘备思前想后决定...

三国演义中刘备兴兵伐吴,真的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孙权愿意归还荆州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专美之词,在三国志里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而刘备在荆州被孙权方面夺取之后,并没有立刻出兵,而是过了大半年才出兵,因为刘备方面才经历过汉中之战,并且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人口被搬空的空城。如果真的是被孙权激怒,想要给关羽报仇,那就应该得到消息,立刻出兵。而刘备是...

三国演义:刘备打东吴,为何要御驾亲征?
刘备决定御驾亲征也是没有办法的决策,想要替兄弟报仇,可是这个时候发兵东吴,只会让孙刘联盟土崩瓦解,这样对于蜀,吴两国都是不利的,这个他自己或许也是知道的,但是,杀弟之仇怎能不报?可是,朝中以诸葛亮为首的大臣们都都极力反对这次伐吴,许多大臣都反对刘备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蜀国的未来,...

《三国演义》中刘备要伐吴为关羽报仇,众将劝阻但刘备不听。为什么诸葛亮...
据说,汉中之战一次刘备与曹操交锋时,刘备处于劣势,但刘备仍然亲冒箭矢,不肯撤退,法正心生一计,亲自上前为刘备挡箭,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回答:“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于是刘备才撤退。法正死后,222年,刘备兴兵伐吴,223年大败于吴国的陆逊,诸葛亮感概:“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举兵几万
刘备为关羽报仇,六十万蜀军被东吴的谁,火烧连营六十万 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呢! 是陆逊烧的,不过蜀军的实际数量只有10万 蜀军有近10万大军(演义中称70万),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何他不听劝阻执意要去讨伐东吴?
桃园结义的誓言何在?又何以义征服天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在他看来,不报关羽之仇,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所以必须出兵讨伐东吴,为义而战。第二个方面,为理而战。向天下表明,荆州是我刘备的。刘备取得荆州可谓煞费苦心。早年,荆州是经过赤壁之战...

为什么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的时候没带上诸葛亮呢?
之前那么多年里刘备也基本都是按这个方针行动的,直到取西川的过程中庞统战死,前线再无军师,所以不得不把本来镇守荆州的诸葛亮调去帮忙。而关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为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当诸葛亮问他若曹操和孙权联手来犯荆州怎么办,关羽说分兵拒之,可见根本没把诸葛亮的方针放在心上。后来关羽死后...

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

张飞死前刘备为什么没有阻拦,张飞为关羽报仇有没有错?
《三国演义》孔明在张飞死后看透了刘备。收到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刘备第一反应就是领兵杀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张飞也是一样,要追随刘备一起出征,为二哥报仇。但是借酒浇愁的张飞,因为鞭打士兵泄恨,被士卒所杀,割掉了头颅。而当刘备知道了张飞被杀的消息后,只是轻声说了4个字:我知道了。随后便继续...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中了谁的计谋? -
达奚菡维英: 陆逊 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这就是有名的火烧连营的故事,此后刘备白帝城托孤,逝世.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 精彩片段 -
达奚菡维英: 1.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大举进攻孙吴.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坚守关隘不出.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不堪酷暑,将营寨扎于树林阴凉处.陆...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举兵几万 -
达奚菡维英: 刘备为关羽报仇,六十万蜀军被东吴的谁,火烧连营六十万 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呢! 是陆逊烧的,不过蜀军的实际数量只有10万 蜀军有近10万大军(演义中称70万),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

济宁市15644276495: 概括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的内容.麻烦了.. -
达奚菡维英: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孙权,刘备 指挥官:陆逊,刘备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
达奚菡维英: 原因: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所以没有统一天下.在东吴将领吕蒙杀死了关羽之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为理由,举兵进攻东吴,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当中...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3个主要情节(原文摘抄)带赏析 -
达奚菡维英: 1.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所有著名战役和著名典故的介绍 简洁易懂一些 好的加分 -
达奚菡维英: 战役主要是考赤壁之战,在三国中一共有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北方争霸战,双方在次对势年余,后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军屯粮地乌巢,最后大败袁军),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而发...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
达奚菡维英: 三国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
达奚菡维英: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

济宁市15644276495: 三国演义在三峡发生的故事 -
达奚菡维英: 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引发了樊城、江陵、夷陵三次大战.刘备进取巴蜀,激起孙权不满.刘备夺取汉中,镇守荆州的蜀汉名将关羽也率军自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北上,围攻襄阳、樊城(今襄樊)曹军,更使曹魏震动.曹操采纳司马懿等人的计谋,进一步离间孙权、刘备,促成孙权遣军袭取江陵,击杀关羽,而曹魏坐收渔人之利.刘备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群臣反对,自统大军攻吴.孙权求和不成,进一步与魏修好,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5万拒蜀军,采取后退避锐、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于章武二年(222)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蜀汉因此国力大损,孙吴亦有北顾之忧,战后双方重修旧好以抗强魏,致三国又有较长时期的鼎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