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作者&投稿:胡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把农产品引进超市~

当连锁超市刚开始涉足生鲜经营时,往往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生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项目、卖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在生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生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生鲜供应链上游的生鲜商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农产品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生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制约作用,因此,超市生鲜经营是不可能离开中国农业和生鲜供应链现状这个大背景而独立存在的,也必须由此入手才能够真正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面向零售终端(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区域内部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或者是发展有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 2、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模式与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有关,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任务的流通主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每2-3万人设置一处2000-2500平方米的(室内)肉菜市场,每个肉菜市场服务半径为500米。这类市场星罗棋布,虽然购物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但得到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的支撑,特别是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得他们具有生鲜初级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性,与正规纳税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这也反映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进步上,相关流通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以明确和突出鼓励的发展方向。 3、农产品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城管与环保:作为生鲜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使城镇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直接造成压力,大中型城市市场用地方面的矛盾也会日益加剧。 无效物流和潜在高成本: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成本开支将是惊人的。 消费风险:以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个体经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农贸市场,要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控制监察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成为令管理部门相当头疼的问题。简陋的销售场所因卫生条件不具备,初级农产品极易腐败变质;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不易得到保证,消费者购买风险问题在农贸市场采购中始终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现在加大打击非法市场行为、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的活动,有相当部分是针对这类销售渠道展开的。而连锁超市中购买生鲜商品,由于销售渠道运作规范,顾客消费风险问题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这也是为什么连锁超市生鲜区要始终坚持高标准经营质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流通规律:由于生鲜商品在生鲜供应链两端,即生产和消费环节多突出地呈现出分散状态,所以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但由于生鲜商品的“鲜度”特性所致,十分强调流通效率,因为新鲜度和安全性是生鲜商品生命和价值所在,其中的“时间成本”尤为重要。 中国连锁超市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在农产品的终端销售渠道以形成了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生鲜区并存竞争的局面,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大型综合超市生鲜经营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对城市农贸市场形成了挤压,这种局面代表了消费者对消费安全的关注,也代表了消费者对超市生鲜经营的认同感。 方昕,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执行董事,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国家零售业标准委员会委员。自1993年开始,常年从事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工作,曾任美国WAL-MART(中国)有限公司超级购物广场首任生鲜区经理,在WAL-MART公司工作的近三年时间,曾接受过美国生鲜区教练的实地培训。在生鲜经营实际操作、企业咨询顾问和研究工作中,长期专注于中国顾客饮食消费方式研究、生鲜品连锁超市终端经营、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生鲜商品超市经营、生鲜供应链规划管理和现代消费品营销方面的管理经验;同时十分关注医药零售终端销售管理,发表过相关论文和专题文章30余篇。2003年创办深思顾问机构,致力于以现代商业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风格,希望以生鲜供应链、专题培训和专项促销策划,以及生鲜供应链管理策略、生鲜物流配送和调理食品建厂规划等方面,为中国的工商企业做些实事。

  农改超:思维方式的反思

  农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难和资金补贴放在了原有农贸市场的善后清退上,忽略了生鲜超市的市场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农改超的困难和后续问题估计不足,当诸多现实问题扑面而来时,令各方始料不及,应接不暇;当这一轮热潮的泡沫逐渐散去,又有些手足无措。把农改超放在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农改超思维上的局限性,而这些误区深刻地影响着农改超的走向和结果:

  1、核心目的反思——为什么要农改超?

  笔者曾考察过一些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有些还是政府扶持的试点项目,生鲜超市卖场无论是商品保鲜、陈列方式、设备配置和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终端销售的要求,面对这样农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虑,什么是农改超?如何评价农改超的实际效果呢?

  “所谓‘农改超’,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福建省“农改超”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作者陈清)关于农改超的目的,从初期农改超的有关规划文件可以看到相关描述:一是商贸流通现代化;二是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绝餐桌污染。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改超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来越清晰地定位于: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只是达到这个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无可否认,通过农改超推进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但是在农改超三年的热潮中,也确有相当部分投资者为了争取政策扶持,抱着明显的投机心理;借农改超之名,变相炒卖商业铺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农改超更不在少数;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农改超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以及后续问题应对措施,对农改超过程中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无望,商家难以为继;而农改超的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水平提升有限,加价不增值,农改超的目的难以体现,消费者很难为这样的农改超买单。

  “本”之迷失,“标”将焉附,失去市场落脚点的农改超就这样步入了尴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么是农改超?

  就当前农产品的流通形式而言,农改超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改超是基于对原有的城市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它是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种形式;而广义的农改超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集合,既包括农改超,农加超,也包括各种果蔬、肉类等农产品专卖店,以及原有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同时也不排斥通过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农产品安全标准的农贸市场,广义的农改超是多种模式并存,建立于多元化之上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应把广义的农改超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从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角度来看,多种销售渠道会同时并存,并由于消费群体的变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长,却很难以一个销售方式取代另一个销售方式,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中,农贸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广州黄花肉菜市场和东川路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之后的传统街市(农贸市场),也拥有着可观的顾客群;而香港传统街市的质量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也十分有效,更何况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本身也因时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些城市“农改超”试点大起大伏可清楚说明这一点。

  当农改超兴起之时,妄言以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而农改超发展不顺利时,又对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之路疑问多多,以狭义农改超的尝试来评判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败,视野未免狭隘,观点也有失偏颇。

  从农产品流通的终端模式来看,无论是农改超,还是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都存在着多种横向经营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对农产品经营的衡量标准则是统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并在储运、加工、销售过程中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卫生,因此应具备必要的冷链和其它软硬件条件;

  ——所有产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

  ——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清晰并有利可图。

  3、思维反思——单点思维还是系统思维?

  三年农改超实践,现实令我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要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多环节入手,齐抓共管;而农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强大的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农改超作为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后段零售终端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农改超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单一思维不免显得有些幼稚。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的影响,也正是导致农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思维方式的更新,以系统思维代替过去的单点思维,从农产品大流通系统的角度看待农改超:

  首先,农改超需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环节的协调支持;需要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产业规划与综合改造;需要政府农业、交通、商业和卫生监督的等部门协调运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设和旧有渠道清理整顿提升并重;

  其次,由于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和保鲜要求的特殊性,农产品经营对冷链的依存度较大,缺乏冷链为核心的硬件环境,这是目前国内除及时有效的农产品监督监测手段之外欠账较多的环节,而冷链系统建设则绝对不是一般企业能够独立承担的;

  第三,作为复杂系统改造的一部分,农改超应是一个渐进的渠道优化过程,如果忽视其复杂性,不考虑其中的综合配套措施,甚至采用革命式推进手段,则势必事倍功半。


  三、农改超——未来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后,农改超的泡沫逐渐消散,农改超的话题已成鸡肋,但是在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瞩目的时候,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环节之一,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

  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方向:不是农改超,我们在零售终端环节还有其它选择吗?

  回顾农改超走过的路,无论是从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信息体系,还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改超或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就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农贸市场和农改超是同等重要的两条道路。问题在于战略上认识不够充分,战术上规划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农改超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提高市场认识和运作水平,重新规划,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论坛上说:“要加快“农改超”和“超改连”步伐,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推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销售,大力发展安全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我们将以连锁食品超市为切入点,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00家绿色市场。”

  重新定位参与者的角色:农改超参与者应有更明确的角色分担

  政府

  工作原则: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规律的关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越俎代庖,过多的以行政推动代替市场运作,避免舍本逐末。

  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农改超重点环节的投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和力度,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工作重点:加强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规划;

  农改超后续发展要有流通环境配套,特别城市农批市场的规范管理,农改超企业的农产品直采直配,要关注农产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调,鼓励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产业;

  充分考虑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结构,建立农改超企业的登记审核制度,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减少投机性以确保实效;

  注意农改超的试点和扶持,做好布局规划引导,避免农改超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导致的低成活率;

  在农产品加工配送等重点环节,加强政府在难点攻坚上的政策协调和投入。

  企业

  慎重决策:零售业的门槛低但是经营难度很大,需要较高的行业认识和专业化,因此对于每个农改超的投资者,特别是新跨入零售行业的投资者,应当注意行业风险,慎重决策,切忌盲目跟风;

  准确定位: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及其经营方式,其成本会有所提高,目标消费群应以中高端顾客为主,所以农改超企业在消费群定位,超市选址和业态选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体系:农产品经营由于行情变化快,容易出现损耗,所以在国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为“成本部门”,农产品经营的盈利状况有赖于严谨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是对每个农产品经营企业的挑战。

  消费者

  提高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质量意识,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未来食品市场的关注焦点:社区建设与农改超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新建社区住宅持续性大量投放市场,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庞大的社区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五花八门的社区消费将会不断层次细分和具体化。而其中白领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将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费者,在生鲜消费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农改超应从这个消费阶层及其社区寻找市场落脚点,当生鲜超市脱离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的市场定位,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和农产品才会拥有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请参考!

  农改超:思维方式的反思

  农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难和资金补贴放在了原有农贸市场的善后清退上,忽略了生鲜超市的市场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农改超的困难和后续问题估计不足,当诸多现实问题扑面而来时,令各方始料不及,应接不暇;当这一轮热潮的泡沫逐渐散去,又有些手足无措。把农改超放在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农改超思维上的局限性,而这些误区深刻地影响着农改超的走向和结果:

  1、核心目的反思——为什么要农改超?

  笔者曾考察过一些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有些还是政府扶持的试点项目,生鲜超市卖场无论是商品保鲜、陈列方式、设备配置和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终端销售的要求,面对这样农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虑,什么是农改超?如何评价农改超的实际效果呢?

  “所谓‘农改超’,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福建省“农改超”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作者陈清)关于农改超的目的,从初期农改超的有关规划文件可以看到相关描述:一是商贸流通现代化;二是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绝餐桌污染。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改超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来越清晰地定位于: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只是达到这个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无可否认,通过农改超推进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但是在农改超三年的热潮中,也确有相当部分投资者为了争取政策扶持,抱着明显的投机心理;借农改超之名,变相炒卖商业铺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农改超更不在少数;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农改超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以及后续问题应对措施,对农改超过程中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无望,商家难以为继;而农改超的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水平提升有限,加价不增值,农改超的目的难以体现,消费者很难为这样的农改超买单。

  “本”之迷失,“标”将焉附,失去市场落脚点的农改超就这样步入了尴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么是农改超?

  就当前农产品的流通形式而言,农改超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改超是基于对原有的城市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它是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种形式;而广义的农改超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集合,既包括农改超,农加超,也包括各种果蔬、肉类等农产品专卖店,以及原有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同时也不排斥通过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农产品安全标准的农贸市场,广义的农改超是多种模式并存,建立于多元化之上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应把广义的农改超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从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角度来看,多种销售渠道会同时并存,并由于消费群体的变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长,却很难以一个销售方式取代另一个销售方式,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中,农贸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广州黄花肉菜市场和东川路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之后的传统街市(农贸市场),也拥有着可观的顾客群;而香港传统街市的质量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也十分有效,更何况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本身也因时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些城市“农改超”试点大起大伏可清楚说明这一点。

  当农改超兴起之时,妄言以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而农改超发展不顺利时,又对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之路疑问多多,以狭义农改超的尝试来评判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败,视野未免狭隘,观点也有失偏颇。

  从农产品流通的终端模式来看,无论是农改超,还是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都存在着多种横向经营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对农产品经营的衡量标准则是统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并在储运、加工、销售过程中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卫生,因此应具备必要的冷链和其它软硬件条件;

  ——所有产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

  ——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清晰并有利可图。

  3、思维反思——单点思维还是系统思维?

  三年农改超实践,现实令我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要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多环节入手,齐抓共管;而农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强大的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农改超作为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后段零售终端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农改超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单一思维不免显得有些幼稚。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的影响,也正是导致农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思维方式的更新,以系统思维代替过去的单点思维,从农产品大流通系统的角度看待农改超:

  首先,农改超需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环节的协调支持;需要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产业规划与综合改造;需要政府农业、交通、商业和卫生监督的等部门协调运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设和旧有渠道清理整顿提升并重;

  其次,由于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和保鲜要求的特殊性,农产品经营对冷链的依存度较大,缺乏冷链为核心的硬件环境,这是目前国内除及时有效的农产品监督监测手段之外欠账较多的环节,而冷链系统建设则绝对不是一般企业能够独立承担的;

  第三,作为复杂系统改造的一部分,农改超应是一个渐进的渠道优化过程,如果忽视其复杂性,不考虑其中的综合配套措施,甚至采用革命式推进手段,则势必事倍功半。

  三、农改超——未来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后,农改超的泡沫逐渐消散,农改超的话题已成鸡肋,但是在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瞩目的时候,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环节之一,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

  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方向:不是农改超,我们在零售终端环节还有其它选择吗?

  回顾农改超走过的路,无论是从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信息体系,还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改超或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就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农贸市场和农改超是同等重要的两条道路。问题在于战略上认识不够充分,战术上规划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农改超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提高市场认识和运作水平,重新规划,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论坛上说:“要加快“农改超”和“超改连”步伐,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推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销售,大力发展安全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我们将以连锁食品超市为切入点,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00家绿色市场。”

  重新定位参与者的角色:农改超参与者应有更明确的角色分担

  政府

  工作原则: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规律的关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越俎代庖,过多的以行政推动代替市场运作,避免舍本逐末。

  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农改超重点环节的投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和力度,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工作重点:加强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规划;

  农改超后续发展要有流通环境配套,特别城市农批市场的规范管理,农改超企业的农产品直采直配,要关注农产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调,鼓励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产业;

  充分考虑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结构,建立农改超企业的登记审核制度,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减少投机性以确保实效;

  注意农改超的试点和扶持,做好布局规划引导,避免农改超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导致的低成活率;

  在农产品加工配送等重点环节,加强政府在难点攻坚上的政策协调和投入。

  企业

  慎重决策:零售业的门槛低但是经营难度很大,需要较高的行业认识和专业化,因此对于每个农改超的投资者,特别是新跨入零售行业的投资者,应当注意行业风险,慎重决策,切忌盲目跟风;

  准确定位: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及其经营方式,其成本会有所提高,目标消费群应以中高端顾客为主,所以农改超企业在消费群定位,超市选址和业态选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体系:农产品经营由于行情变化快,容易出现损耗,所以在国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为“成本部门”,农产品经营的盈利状况有赖于严谨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是对每个农产品经营企业的挑战。

  消费者

  提高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质量意识,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未来食品市场的关注焦点:社区建设与农改超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新建社区住宅持续性大量投放市场,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庞大的社区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五花八门的社区消费将会不断层次细分和具体化。而其中白领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将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费者,在生鲜消费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农改超应从这个消费阶层及其社区寻找市场落脚点,当生鲜超市脱离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的市场定位,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和农产品才会拥有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

  请参考!

首先是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同时也就保住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将农民盲目种植改为订单种植,再次是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需要稳定的、专业的市场,更需要市场引导,这样才能持续的发展——


为什么新零售大家都是做生鲜,生鲜市场有什么特点?
1.生鲜购买频率高,供求价格弹性小。人们喜欢新鲜的生鲜商品,基本山会每天购买。2.中间环节多。由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交易链及其渠道环节多,复杂且透明度不高。生鲜商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生鲜商品的生产和生鲜商品的需求具有较大的不可预知性,直营连锁能整体上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原因
“零售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市场学学者戴维森(W·R·Davidson)等人于1976年提出的,认为零售业态和任何产品一样有其生产周期,分为成长早期、加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些理论说明各种零售业态都有盛有衰,而且每一周期每一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相同。这些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总是有新型的零售业态在不...

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农产品交易范围大小不同划分为什么和专业性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农产品交易范围大小不同划分为(B)A. 批发市场 B. 综合性市场 C. 零售市场 D. 期货市场 一、农贸市场概况:农贸市场是指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蛋、肉类及其制品、粮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调味品、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也指农村...

干货: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一文带你读懂新零售
为什么会出现“新零售”?先从马云与王健林的“亿元赌局”说起。2012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王健林与马云同台颁奖。王健林说:电商很厉害,但我不认为电商能颠覆传统零售。马云回应道:电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但基本会取代。王健林反击:10年后的2022年,如果电商能占整个大零售市场的50%,我给马云一个...

为什么很多商品要统一零售价?
统一零售价的存在,实质上是厂家为了保障零售商的利润空间,确保产品市场流通顺畅的策略。在定价时,厂家会考虑零售商、分销商、总经销商和自身品牌的毛利分配,同时参考市场竞品价格。尽管建议零售价通常与实际销售价格接近,但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参考价格,实际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建议价,这是一种企业...

市场调查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有哪些?
零售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不同经济形势下零售商业的数量用社会零伪商品流转中双重,并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调查消费在零售市场上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调查售商品的数量和结构等等。(四) 按产品层次分类根据产品层次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各种不同产品类型的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按产品层次不同,可划分为很多不同商品...

为什么说新零售是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零售仍然处于市场发展初期,但增速强劲。根据易观分析调研,2017-2019年新零售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预计2022年新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万亿元。同时,在“新零售”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2018年底开始的短暂降温,融资数量出现明显的滑落,2019年盒马出现了历史上的...

主题:为什么要做全渠道零售?
当时,我们认为市场对多渠道零售理念的接受需要时间。然而,市场的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渠道零售”这个术语在中文媒体中频繁出现。到了2013年,全渠道零售更是频繁地被提及和应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践全渠道零售。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再到跨渠道,最后到全渠道,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零售业的巨大变革...

为什么很多商品要统一零售价?
商品统一零售价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以及便于企业管理。首先,统一零售价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价格统一的情况下,消费者无论在哪个销售渠道购买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这样可以避免价格欺诈和哄抬价格的行为,确保消费者能够以公平合理的价格购买到商品。例如,某知名...

电商在零售市场占比为什么小
电商在零售市场占比小的可供参考原因如下。相较于电商,传统商业模式在零售市场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购买方便、耗时短、退换便利即时,使得零散购买的顾客更较于青睐传统商业模式。由于电商的产品供应方式的特殊性,即对物流运输有很强的依赖性,为了压缩产品提供中的运输成本,电子商务产品售卖更倾向于大量...

文县18368481988: 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况爱珍稀: 因为这样个赚钱啊,而且还能给大家方便;还能美化市容市貌.这种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不应该就是主流发展吗?包括现在送礼都不用实物了,就用宅配卡就行了;还支持全国免费配送,有一家公司甚至还有配送报告.这样多好的,大家都省心.

文县18368481988: 农产品销售的渠道 -
况爱珍稀: 作为农产品流通主体,无论是生产领域的农户,还是流通领域的经营户,或者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它们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就是规模化、组织化和一体化.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应从营销主体创新开始,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改变...

文县18368481988: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 -
况爱珍稀: 从上世纪8O年代开始,我国着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本着“多渠道、少环节”的原则,大力培育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农民...

文县18368481988: 为什么新零售大家都是做生鲜,生鲜市场有什么特点? -
况爱珍稀: 生鲜电商的难点是什么?1.产品质量控制如果产品与农贸市场或者超市无异,势必没有竞争力,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生鲜产品市场的检测水平和机制堪忧.2.营销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你和消费者谈生鲜,第一反应是本能地怀疑.3.物流配送在偌大的都市里送菜,成本压力巨大.看起来,产品毛利够高,但运作到最后还是亏本.4.大环境不成熟生鲜电商市场虽然火爆,但是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针对生鲜类产品,人们还未养成线上购买的习惯.

文县18368481988: 什么是农超对接??? -
况爱珍稀: 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文县18368481988: 超市和连锁店相比传统农贸市场有哪些优点?
况爱珍稀: 超市和连锁店相比传统农贸市场有以下优点:①作为零售企业的农产品超市尤其是大型超市,他们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有专业的营销人员,能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

文县18368481988: 为什么如果零售商垄断市场,农民的供应曲线会向左移动? -
况爱珍稀: 因为零售商是农民的下游产业,他垄断了市场就增加了他的议价能力,农产品出售价格必定下跌,价格下跌,供应减少,供应曲线左移.

文县18368481988: 案例分析:为什么品牌蔬菜在超市、农贸市场难觅踪迹 -
况爱珍稀: 常到超市或农贸市场采购的人对青岛的蔬菜供应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超市里,市蔬菜科技示范园的麦饭石蔬菜是被摆放在显要位置的,价格也比其他蔬菜高很多,在其他超市尤其是农贸市场里,除摊位上偶尔标注某种蔬菜产于何地外,很少再有品牌蔬菜.目前青岛市场上的蔬菜货源主要还是以几大批发市场为主,缺少品牌.但是,蔬菜种植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政府不可能顾及到种植、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管理成本也太高,这些工作必须由企业来完成.如果完全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微薄的利润又难以吸引企业涉足.1、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品牌蔬菜的发展趋势.2、试从蔬菜销售是微利销售这个角度分析,为什么品牌蔬菜在超市、农贸市场难踪迹觅踪

文县18368481988: 零售业有哪四次革命?零售业有哪四次革命?
况爱珍稀: 你好,零售业态总体来说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革命,连锁商店革命,超级市场革命,无店铺革命.

文县18368481988: 中国现行的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模式对农业品牌的打造是否是较大的阻力?
况爱珍稀: 这是一个关于农产品品牌销售渠道的问题.每一种产品,可以进入的渠道有许多.对农产品而言,传统的有农贸市场,现代些的有超市、专卖、连锁等,更现代的有网络销售,如淘宝网店、微博互动销售等.选择渠道要看该品牌的定位,特性,典型消费者的消费阶层与习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该品牌的结合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