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羿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吠陀到底是什么意思?~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是对神的颂歌和祷文。在印度被视为圣典。“吠陀”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可意译为
“明论”。

吠陀文学是印度最早的文学,属宗教文学,其代表性作品是婆罗门教《吠陀本集》的《梨俱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梨俱吠陀》是古印度宗教经典《吠陀本集》的四部作品之一,是印度最古老的经典,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集之一。成书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1200年间,它比希腊的荷马史诗还早了几百年。
《梨俱吠陀》是一部集体之作,共收录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颂歌或神曲1028首,分为10卷。作者都是世袭的婆罗门祭司,在公元7世纪前,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事,10卷神曲完全靠祭司们的记忆和口授,一代一代口耳相传,到后世才记载下来。
《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是雅利安人征服自然、征服异族,以及关于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形态的真实历史。雅利安人是一个游牧部族,在征服印度前后处在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当时,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并向它们顶礼膜拜,渴望得到它们的赐福。主持这种膜拜的祭司们将宇宙分为三界:天界、空界和地界,每一界有11个神,三界共33个神。在《梨俱吠陀》中,作者为这些神仙们写下了许多赞美诗。在诸神中,因陀罗、阿耆尼和苏摩三位神的地位最高,歌颂他们的篇幅也最多。
因陀罗是战神、雷神,雅利安人把他奉为最高神。《梨俱吠陀》中约250首诗是颂扬他的,占诗篇总数的1/4。在诗中,因陀罗被描绘为身材高大,皮肤和须发为金色。他手持金钢杵,行走时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激起的狂风震撼天地,具有无比的威力。他固定摇晃的大地,稳住颠簸的群山,伸出巨手拓宽天空。他驱逐达萨,杀死河中的巨妖,用无比的神威保护雅利安人的利益。
阿耆尼的地位仅次于因陀罗,赞颂它的诗也有200余首。阿耆尼是祭火人格化的神,他须发鲜红,尖下巴,满口金牙闪闪发光,口中喷出的火焰像咆哮的波涛,浓烟滚滚直冲天空,声音像天国的雷鸣。在雅利安人心目中,阿耆尼是维护他们家庭利益的神。诗中说,他请诸神来到雅利安人的家中,消灭雅利安人的敌人,带给他们无穷的财富,使他们的家族英雄辈出,声名远扬。
苏摩是酒神,是一种名叫苏摩的植物人格化的神。这种植物具有使人兴奋的作用。在赞美他的诗中说,发出香味的苏摩,能医治百病,不仅凡人而且天上的诸神也饮用它来强身健体。雅利安人饮用苏摩酒后,精力充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诗中的苏摩神往往以武士的形象出现,手持弯弓,射杀敌人。
除歌颂神灵外,《梨俱吠陀》也有一些赞美大自然景色的诗句,它们往往也被赋予人性化的特点。在诗中,太阳被比喻为在天空中奔驰的白马、公牛。它用火焰般的光亮照亮天地,驱散黑暗,迫使繁星像窃贼一样地逃散。还有一些诗句反映了社会劳动的情况,如说农民“系紧犁头架上轭,播撒种子在犁沟,倘若颂歌获应验,挥动镰刀迎丰收”,形象地再现了古印度人民劳作的全过程。
《梨俱吠陀》赞颂诸神和大自然的景色时,多来用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并直率地表达了作者惊奇、赞叹、敬畏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已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描绘能力。
《梨从吠陀》中还包含有婚礼、送葬、娱乐、爱情、巫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雅利安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古印度最早的社会制度、民情风俗、哲学思维和天文地理。因此,它可以说是古印度最早的百科全书。
《阿闼婆吠陀》《阿闼婆吠陀》是一部巫术咒语诗集,分20卷,731首诗,5975节,成书的时间晚于《犁俱吠陀》。与《梨俱吠陀》不同,《阿闼婆吠陀》对诸神的态度不是赞颂、乞求,而是命令和劝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利安人企图征服自然的愿望。《阿闼婆吠陀》的巫术诗包括防病治病、求得长生、生育子女、求取丰产和战争胜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阿闼婆吠陀》中关于防病治病的诗篇,一般都是要疾病远离病者身躯的咒语。如一首诅咒说,咳嗽“像磨尖了的箭,迅速飞向远方。咳嗽啊,远远飞去吧,在这广阔的地面上”。而与生育子女有关的诗篇,则带有美好的祝愿之意,如“像大地孕育一切萌芽,愿你的胎儿保住,妊娠期满后生下!像大地维持森林树木,愿你的胎儿保住,妊娠期满后生下!像大地维持着崇山峻岭,愿你的胎儿保住,妊娠期满后生下”。求取丰产的咒语多与自然现象相联系,一首咒语说:“咆哮吧,雷电,让大海翻腾!雨云啊,降下乳水,滋润大地!请你倾泻,送来充足的雨水……百条、千条溪流的源泉,取之不尽,我们这千垅地,也这样取之不尽!”
咒语也用于军事,一首要战鼓发挥作用的咒语说:“森林中的野兽,看到人就发抖;鼓啊,要使敌人心恐慌,使他们的心没主张,像飞鸟见老鹰就发抖,像狮子昼夜都怒吼。鼓啊!要使敌人心恐慌,使他们心没主张。”这类咒语对鼓舞战士的士气,无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阿闼婆吠陀》颂神的诗,是与巫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神的作用一般不表现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控制,而是帮助人类降伏妖魔或敌人。
在艺术特点上,《阿闼婆吠陀》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词语铿锵有力。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巫术诗歌特有的魅力。

当我们浏览上古印度的文学时,看到文学作品的名字上出现很多而我们总是不明其义的或许就是“吠陀”这个词。实际上“吠陀”一词,是印度古语的译音,含知识和智慧的意思。作为书名,《吠陀》特指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是流行于上古印度各民族的颂神诗歌和宗教诗歌。《吠陀》包括本集和附录两部分。最古的《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本集》(颂诗)、《娑摩吠陀本集》(歌曲)、《耶柔吠陀本集》(经文)和《阿闼婆吠陀本集》(巫术咒语)。附录部分是解释本集或由本集所派生的文集如“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它们都是解释“吠陀”的作品。《梨俱吠陀》是最古老的一部。其编纂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2—9世纪,其中最早的诗句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共收录诗1028首,主要用来颂神。而《娑摩吠陀》和《耶柔吠陀》则是依附于《梨俱吠陀》的文献,前一部是配曲演唱的歌词选集,,后一部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词进行祭祀。古文献中所说的“三吠陀”便是指它们了。《阿闼婆吠陀》收录了731首诗,其作品主要用于驱邪镇灾,但也包含有丰富生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神话故事和一些感情健康的作品。其作品产生的年代虽属较晚,但最晚的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这四本本集相传是由婆罗门祭司用最严格的口授方式代代相传的,直到19世纪才印成书。他们本是圣典,但由于其中收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所以后世也称之为“吠陀文学”。


古印度宗教文学有哪些?
文学表现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古老的《吠陀本集》、最长的历史传说《摩诃婆罗多》到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世界文学史上光彩夺目。这些文学巨著以一种诗歌形式的韵律格式出现,铿锵上口,易于记忆和传诵,至今仍在印度广为流传。吠陀文学 吠陀文学是印度最早的文学,属宗教文学,其代表性作品是...

《奥义书》的内容是什么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奥义书》(Upanisad)是印度古代哲学典籍,《吠陀》的最后一部分,数量约有200多种。这里不能不先说一下《吠陀》(veda)。《吠陀》是印度上古时期的文献总集,是印度宗教、哲学、文学、文明的基石,历来被认为是印度教最古的经典。作品产生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

梨俱吠陀的简介
第一部《梨俱吠陀》或译作《赞诵明论》,大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陆续写成,是印度医学的起源。其中提到药用植物,并提及麻风病、结核病、外伤等疾病。 《梨俱吠陀》,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它和《阿闼婆吠陀》同为上古诗歌的总集,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全名...

求《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 郑克鲁版 笔记或提纲
2、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文学史中最早的史诗,用楔形文字记在十二块泥板上,它不仅影响了西亚各民族的文学,也影响了希腊罗马文学及欧洲文学的创作。 3、《吠陀》是作为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共有四种本集,即《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婆摩吠陀》《耶柔吠陀》,其中《梨俱...

印度文学大花园作者简介
印度文学的瑰宝中,有一位杰出的耕耘者,他就是石海军先生。原名石海峻,出生于1962年,河南省济源市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滋养了他。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东语系毕业,进一步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自此以后,他的学术生涯与印度文学紧密相连。自1989年起,石海军先生一直投身于《外国文学...

四种吠陀文献分别讲什么?
吠陀知识通过师徒相传的方法被小心谨慎地传了下来:这称为师徒传承(Parampara)。吠陀信息在传承中的传,梵文称为桑帕达亚(samapradaya)。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设法保持他们用口述的形式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因为如果从师徒传承中正确地接受吠陀经的知识,就可以避免在世俗文学中必定会发生的篡改知识和错误...

请给我简介一下这4种语言。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
梵语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后来规范化了的梵语。梵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诸如吠陀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罗迷。梵语是一种“雅语”。与它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叫“俗语”(Prakrit),又称婆罗克利特语,是各地方语言的总称。它与梵语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除上述语言外,...

吠陀经的历史
《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从末期至的作品。由《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四部梵文经书组成,其中以梨俱吠陀和娑摩吠陀的文学成就最高。《梨俱吠陀》是上古印度人对神的赞歌和祷告文;《耶柔吠陀》包括于与《裟摩吠陀》都是婆罗门的祷告文,记录古...

吠陀时代名词解释
吠陀时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其中《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2——前9世纪,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成书于前900年——前600年...

简述印度上古文学的美学特征
吠陀里面的神(Sura)的敌人阿修罗(Asura)和《阿维斯塔》里面的大神阿胡拉(Ahura)是同一个词;吠陀里的神(Deva)在《阿维斯塔》里面就是魔鬼(Daeva)。此外,也有一些语言学和神话学证据证明他们和公元前18世纪出现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关系密切。吠陀文学是以四部吠陀本集(Vedasa\/hitq)作为基本...

唐县13816298781: 吠陀文学 - 搜狗百科
夷柿木香: 一 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文学中,最古老的是神话:太阳神拉、水神努、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爱情之神赫托尔.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 《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 《亡灵书》:...

唐县13816298781: 古代亚非文学基本特征及成就? -
夷柿木香: 古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征:包含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神话是东方先民通过自然现象而对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的某种象征性阐...

唐县13816298781: 吠陀, 什么意思 -
夷柿木香: 吠陀,梵文.意为“知识”.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早期文献,包括《黎俱》、《夜柔》、《娑摩》和《阿闼婆》四部本集及《森林书》、《奥义书》、《法经》等.“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唐县13816298781: 圣书吠陀讲的内容是什么? -
夷柿木香: 雅利安人在艰难的征服过程中,并没有把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详细记录下来,然而,他们留下的《吠陀》,为后人了解古印度文明进程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依据.《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

唐县13816298781: 吠陀时代名词解释 -
夷柿木香: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后征服土著部落.公元前10世纪上半夜,雅利安人通过多年战争,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得益于大河流灌溉之利,农业生产逐渐在雅利安人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化的加剧,雅利安人部落首领逐渐将氏族公社的管理机构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手段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共有20余个国家.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

唐县13816298781: 梵文是什么文字? -
夷柿木香: 梵文 (Sanskrit)古印度之标准语文.又称天竺语. 即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北传佛教圣典所用之语文.属印欧语族.Sanskrit乃源自 sam!skr!ta(完成之意).我国、日本依据此语言由梵天所造之传说,故称梵语或圣语.相对于一般...

唐县13816298781: 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是什么?
夷柿木香: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全部是祭祀用的圣歌和祷词.

唐县13816298781: 古印度的四大学说是什么 -
夷柿木香: “四吠陀”,分别是:《梨俱吠陀》(ṛgveda)[即“赞诵明论”], 吠陀 《娑摩吠陀》(sāmaveda)[即“歌咏明论”],《夜柔吠陀》(yajurveda)[即“祭祀明论”],《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即“禳灾明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