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是哪三种

作者&投稿:宇文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具体作品,谈谈对宋元山水画中三种境界的理解和认识~

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是“无我之境”、“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
1、以实为虚、无我之境。“无我”即画家的主观感情没有直接外露,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的主题思想。将自我融于形象之中“我即我画,我画即我”表现出物我合一的无确定观念而蕴含丰富涵义的无我之境。画家往往通过塞满、全景式的构图整体性的描绘自然对象,这种创作方法使得北宋山水画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人的审美感受宽泛而不确定,这种审美感受召唤着观者去重新发现,想象的余地宽阔而广大。当时盛名的画家有擅长描绘虚旷的气象的画家李成、擅长描绘戏剧性的壮美的画家范宽、风格浓厚而具有抒情式的优美的画家董源。
2、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以及有我之境。以皇帝(宋徽宗)为首倡导的宫廷绘画把追求细节的真实推倒了极致,细柔纤纤的工笔花鸟也影响到了山水绘画,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经常就是统治社会的意识,因此,细节与写实成为当时画坛上重要的趋向和趣味,而与其相对应的是另一种审美趣味,即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诗意是宋代山水画艺术意境的重要开拓。代表画家有擅长描绘山之一崖、水之一角的局部,余地大幅留白的马远、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马一角、夏半边的边角之景是对艺术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的景物加以突出表现,在这里画家的主观感情有了更多的直接表露,预示着中国山水画逐渐从无我之境过渡到由我之境。
3、有我之境。形似与写实放于次位,极力强调主观意兴和心绪,同时又对笔墨有极力的追求,笔墨可以有独立的形式美、结构美,且能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传达人的主观精神境界,将中国独有的线、墨的艺术推上了最高阶段。这一时期的的代表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倪云林等。

略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一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画派。五代画家深入,所画景物真实生动,北方画家的画风峰峦丛峙,雄浑壮美;南方画家的画风平淡天真、清丽秀美,南北方画家创立了全景式构图与不同风格的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使宋元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长为1183厘米,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一家。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有图例所证:北宋山水画家赵令穰的绘画作品《橙黄桔绿图》(24.2厘米X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诜的青绿山水画作品《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勃兴与初步成就,同时代表文人画在山水画领域发展成就的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创作作品,与青绿山水所不同的是,他们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确立起“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

中国画如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于魏晋南北朝时萌芽,在唐代开始繁荣。前面介绍的“画圣”吴道子,其突出贡献是人物画;但他的山水画也有卓越成就。他与李思训在大同殿墙壁上分别所绘的嘉陵江山水图,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的两种不同的风格。李思训与他的儿子在山水画方面是很有贡献的,画史上称“大小李将军”。他们作画,往往先用墨笔勾勒轮廓,再用大青绿著色,那是一种工笔青绿山水画,所以一幅图要画几个月时间。吴道子则属于那种写意山水画,注重线描,不以设色绚烂为要求,所以三百里嘉陵江的山水风光,他一天就绘成了。
至宋代,山水画兴旺的景象更是前所未有。宋代山水画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比如它不只是单纯地展示自然奥秘,而是在着重描绘山水的同时,结合行旅、游乐、山居、访道等活动状写、再现社会生活的某种风貌;比如它不只是展示天地造化的万千姿态和无穷变化,还结合现实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有些画家还借物抒情,通过山水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人生态度和审美理想。

“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不论,宋元山水便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美的历程》)
山水画中构成“宋元山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的,是那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同上)
北宋前期的山水画,主要有两大流派。
一派是善画北方雄壮浑厚山水的李成、关仝、范宽。这一流派都深受晚唐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的影响(关仝是荆浩的大弟子,李成、范宽与荆浩也都有师承关系)。荆浩提出山水画要在形似的基础上尽力表达自然对象的生命,做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他的山水画对自然景象作整体性的描绘,写大山、大水,宋人称之为“全景山水”。 李成、关仝、范宽皆师法荆浩,作品均以北方雄伟山川为题材,笔致坚实,骨力特显,然又有具特点。宋代书画评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评论说:李成之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关仝之画“石体坚凝,杂木丰茂”,范宽之画“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由于他们的画基本上是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观赏的时候,常会为画中那浩莽阔大的境界所感动,但也不易引发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联想,产生相应的情感。
一派是善画江南山明水秀景色的董源、巨然。其实董源是南唐出类拔萃的山水画家,但到北宋,影响更大。巨然师法董源,是一位画僧。在画史上,董、巨并称。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曾这样评价董、巨的画:“董源特别善于画秋天山林烟岚远景。画的大多是江南的实景,不用奇特险峻的笔法。……大体上,董源、巨然的画,都适宜远看。他们的画用笔似乎很草率不经意,近看的话画的景物都不很像,但远看的话景物鲜明,情思幽深,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张光福编著的《中国美术史》上说:“这种颇似西欧风景画的创造,却比西洋各国风景画还早了一千年。”(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董、巨画派在宋代“熙宁”(宋神宗的年号,1068-1077)以后影响越来越大,到明清,他们成为山水画的一代巨匠。
这两派尽管在风格上有重要差异,但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他们又同属一个美学范畴:他们都是“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美的历程》)

“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导向更为明确的意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北宋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变而为南宋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前者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后者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领千秋”(《美的历程》)。
南宋的山水画,有李、刘、马、夏四大家。大体上说,由李唐、刘松年开其端,到马远、夏圭完全成熟。马、夏画派,统治了南宋山水画坛一百多年,到明代有更大的发展。其画风甚至远渡东洋,为日本画坛所看重。
马、夏的画,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们善于用局部来表现整体。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画面多留空白,引人遐思。人们称之为“边角之景”、“小景山水”,或称“马一角”,“夏半边”。古代有人这样来形容马远的山水画:“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形象地说明这一画派布局的特点。他们的这类画,抒情意味似乎更加浓厚。作者往往通过对有限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出某种确定的情趣,从而对观赏者的审美感受作定向导引。后人把他们的创作意图与南宋的“半壁江山”联系起来,说他们着意画“剩山残水”,是否恰当,似乎很难说,不过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就下令不准“画残山水”了。

由于社会发生急遽变化,蒙古族入据中原和江南,很多汉族知识分子被迫或自愿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更多地寄情于文学艺术。于是从绘画来说,元代文人画大兴。“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对象山水景物完全成了发挥主观情绪意兴的手段”。这就“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三分鼎足,各擅胜场”(《美的历程》)
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始于北宋。著名画家有大家熟悉的苏轼,善画墨竹的文同(字与可,前面《别具风味的小品》一节谈到过他),别创一种水墨山水画技法“米点山水”的米芾父子等等。其特点是强调画中有诗,主张人品与画中神韵的结合;不赞成宋代画院过分追求形似的偏向。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是从元代开始的。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有这样的说法:“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是非诗人。’余曰,此元画也。”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世称“元四家”,都是文人画家。他们都与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或隐居山林,或遨游四方,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画的是山水,追求的是个人性灵的抒发。如倪瓒(号云林子,世称倪云林)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实际上,倪瓒的画并非完全不讲究“形似”,他强调的是画中要直抒胸臆,表现性灵而已。
欣赏元画,还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的山水画,水墨画占了绝对的优势;同时,在材料方面,用纸多于用绢,这样,在笔墨运用方面更具表现力。另外,画上题诗(或文)开始流行,诗情画意更融为一体。

“无我之境”、“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品位
这幅画中小舟仿佛成了主角,停泊在岸边不远处,如同乘舟者的容与不进的心情。纵观山水画史,小舟似是历代画家不可或缺的元素,几乎成为了灵山静水意境中的眼睛。小舟是自由的,可以顺流而下,可以逆流而上,可以随着水面起伏荡漾,也可以在光风霁月的秀色山水中居停。小舟是孤独的,就像人站在宇宙中间...

中国画中的“高远、深远、平远”各是什么意思?
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三远"既属于审美客体,亦属于审美主体,即追求一种超脱、平淡、豁达、澄澈、宁静的心理境界。而这种心理境界与审美客体的"三远"相融合,便会形成一种"见其大象"、"见其大意"的艺术意境。

中国画宋元时期的审美特征及其变迁?
由于画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尤其是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

山水画意境的意境概念
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後来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

说说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表现有何不同
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宋元时代。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为有宋一代山水画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宋元山水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山水(以李成、范宽、郭熙为代表),南宋山水(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四家为代表)和元代山水(以“元四家”即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为...

西夏至元代的壁画中,有很多山水画吗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国画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在审美追求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技法特点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差异。这就构成了中国山水画所独有的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意境的追求、独特的观察方法、笔墨技法体系。意境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重意境,早在南北朝时期,宗炳在所著的《山水画序》中就提出了“畅神’说。畅神是画家的...

北宋至元明清山水画的创作意境由什么转向什么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由写景(山水)转向写意吧。

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了那些古代哲学思想
绘画创作是画家性情的表露。画家心绪的渗入。一笔一划一山一水都是画家的自我表现。禅意与道家思想贯穿于中国山水画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

如何在山水画中构造一些意境?
讲国画应该醒国画山水作品!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个里程碑,三种意境? -
孟蒋丽泽: 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2:高远、深远、平远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国画中的“意境”到底是什么意?什么境? -
孟蒋丽泽: 对于中国画来说,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一幅画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绘画艺术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在意境方面的表达.它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法和完美无缺的构图,更要求创作者具有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修...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宋元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
孟蒋丽泽: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 -
孟蒋丽泽: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通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丽境界,同时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 “意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可见其最早源于...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急!!!!!
孟蒋丽泽: 8.郭熙: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寒林.晚年曾著《林泉高致》,(为其子郭思汇集刊出),其中谈到他自己的山水画经验,山水也有“形象”,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的取景方法.主张绘画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反对把山水画成“不可居”、“不可游”的虚无境界.反对因袭守旧,主张在兼收众览的同时师法自然.有《早春图》、《幽谷图》等作品传世. “不可居”、“不可游” 或者是写实和写意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宋元山水画特征和风格的发展 -
孟蒋丽泽: 略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一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宋元时期绘画的不同之处 历史 -
孟蒋丽泽: 透过文人画看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
孟蒋丽泽: 审美意境: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 多样性即反对平淡无奇,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
孟蒋丽泽: 意境即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经常是一种比如实描绘自然界的林木山川更加深远,更加诱人的境界,介就是意境.

青白江区18312789646: 宋元绘画的基本风格特点 -
孟蒋丽泽: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