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故事

作者&投稿:廖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革裹尸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想请求攻击的。男儿应当死在边野,以战场马革裹尸还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安心享受儿女侍奉呢?
典故: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在东汉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边境,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边境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早期的时候,马援跟着光武帝南征北战,战果无数。东汉建立之初,边境发生动乱,马援直接请旨出击,大破进犯的敌军,刘秀也因此将他封为伏波将军。时光易逝,英雄迟暮。
在马援62岁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又来进犯,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但是没人有能力担此重任,将匈奴驱逐出境。这种时候,马援怎么能坐视不理?要求率兵出征。
皇帝不能忍心62岁的马援再替自己去守卫江山,但是马援还是坚持到底,“老臣的筋骨还硬朗着,男子汉就应该为国战死在疆场之上,死后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老臣怎么能畏畏缩缩?”
皇帝无奈,只得答应。后来,马援在军中病逝,为祖国奉献自己最后的精力。身为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老当益壮、不畏生死的精神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景仰。

扩展资料1、“马革裹尸”释义:
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2、“马革裹尸”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3、近义词:
以身殉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释义:见利不贪,看到美不过分,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有这一个想法而已。
4、反义词:
临阵脱逃: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
释义:按照法律,第一次逃跑的人被重重捆起来打,再逃就杀了;临阵逃脱,第一次就杀了。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扩展资料:

1、马革裹尸的近义词:

以身殉国

解释: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2、马革裹尸的反义词:

临阵脱逃

解释: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革裹尸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出处《东观汉记·马授传》

  马援(前14—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夜令数百骑偷袭其后,放火烧山,一时锣鼓齐鸣,浩亹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族,攻杀长吏。马援率四千亲人征讨,至氐道县,羌占据山头固守,马援据便地断绝其水草,不与战,迫使羌豪率数十万户,逃出塞外,余者万余人皆降,“于是陇右清静”。

  马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又善兵策,常谋划,为光武帝所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处决了诗索。诗索之妻徵侧及妹徵贰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蛮夷”起而响应,攻掠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征讨二徵。大军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诏马援并将段志兵。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军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追二徵至于禁溪,每次击败之,其众离散。次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传首洛阳。马援受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犒劳军士。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追击二徵余部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余众散亡,岭南悉定。马援以西于县有户三万二千,地远,奏请分成封溪、望海二县,得到许可。马援所过之处,皆“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还条奏越律与汉律乖舛者十余事,加以整顿,“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马援返京,大受奖赏。友人孟冀相贺。马援说,“功薄赏厚,何能长久乎?”他想到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请求击之,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称许其为“烈士”之志。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达武陵临乡,击“蛮夷”,胜之,余众逃进竹林中。

  汉明帝时,图画东汉初年的名臣列将于云台,因外戚之故(援女时为皇后),唯独没有列上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才追策,谥马援为忠成侯。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出处《东观汉记·马授传》
马援(前14—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夜令数百骑偷袭其后,放火烧山,一时锣鼓齐鸣,浩亹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族,攻杀长吏。马援率四千亲人征讨,至氐道县,羌占据山头固守,马援据便地断绝其水草,不与战,迫使羌豪率数十万户,逃出塞外,余者万余人皆降,“于是陇右清静”。
马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又善兵策,常谋划,为光武帝所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处决了诗索。诗索之妻徵侧及妹徵贰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蛮夷”起而响应,攻掠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征讨二徵。大军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诏马援并将段志兵。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军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追二徵至于禁溪,每次击败之,其众离散。次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传首洛阳。马援受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犒劳军士。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追击二徵余部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余众散亡,岭南悉定。马援以西于县有户三万二千,地远,奏请分成封溪、望海二县,得到许可。马援所过之处,皆“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还条奏越律与汉律乖舛者十余事,加以整顿,“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马援返京,大受奖赏。友人孟冀相贺。马援说,“功薄赏厚,何能长久乎?”他想到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请求击之,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称许其为“烈士”之志。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达武陵临乡,击“蛮夷”,胜之,余众逃进竹林中。
汉明帝时,图画东汉初年的名臣列将于云台,因外戚之故(援女时为皇后),唯独没有列上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才追策,谥马援为忠成侯。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出处《东观汉记·马授传》

  马援(前14—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夜令数百骑偷袭其后,放火烧山,一时锣鼓齐鸣,浩亹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族,攻杀长吏。马援率四千亲人征讨,至氐道县,羌占据山头固守,马援据便地断绝其水草,不与战,迫使羌豪率数十万户,逃出塞外,余者万余人皆降,“于是陇右清静”。

  马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又善兵策,常谋划,为光武帝所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处决了诗索。诗索之妻徵侧及妹徵贰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蛮夷”起而响应,攻掠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征讨二徵。大军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诏马援并将段志兵。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军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追二徵至于禁溪,每次击败之,其众离散。次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传首洛阳。马援受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犒劳军士。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追击二徵余部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余众散亡,岭南悉定。马援以西于县有户三万二千,地远,奏请分成封溪、望海二县,得到许可。马援所过之处,皆“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还条奏越律与汉律乖舛者十余事,加以整顿,“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马援返京,大受奖赏。友人孟冀相贺。马援说,“功薄赏厚,何能长久乎?”他想到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请求击之,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称许其为“烈士”之志。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达武陵临乡,击“蛮夷”,胜之,余众逃进竹林中。

  汉明帝时,图画东汉初年的名臣列将于云台,因外戚之故(援女时为皇后),唯独没有列上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才追策,谥马援为忠成侯。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扩展资料:
1、马革裹尸的近义词:
以身殉国
解释: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2、马革裹尸的反义词:
临阵脱逃
解释: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马革裹尸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的平定西南地区叛乱的战争中。东汉初年,外戚梁冀掌权,他滥用自己的职权,贪污公款,作威作福。公元125年,梁冀死去,汉顺帝任命耿况的儿子耿弇为征西将军,前去平定由梁冀引起的叛乱。耿弇率领精兵,首先攻下了临淄,接着又攻下了西安县,在接连的战斗中,他们打了许多...

马革裹尸的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的历史背景。 马革裹尸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在史籍中,有很多记载表明这种死后抬回尸体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例如《左传》对齐国大夫旅遇到宋国袭击死后,他的妻子弥维为他马革裹尸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种抬回尸体的行为在中国古代成为一种传统,也反映了古代军人及其家人在...

马革裹尸典故是什么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也作“裹尸马革”。成语寓意 马援六十二岁的高龄还...

马革裹尸成语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马革裹尸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分享。典源出处 《东观汉记 ·马援》:“ (马)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

马革什么尸成语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_成语解释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例句】:作为军人;应以~为荣。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马革裹尸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马援,字文渊,是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他既是西汉末年的将领,也是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马援在历史上以其忠诚和勇敢著称,尤其是在归顺光武帝刘秀后,为东汉的建立和统一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军事上多次立下战功,包括西征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等,...

马革裹尸的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也作“裹尸马革”。成语出处 初,援军还,将至,...

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马革裹尸是东汉的故事。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出自《后汉书.传》,东汉名将 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 还葬耳。”清代 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 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 的 ,在这里指 烈士的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 的...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
麻路鼻通: 成语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常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可参见三国89集,司马懿为张合马革裹尸.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主要人物是谁,在把故事内容简介一便 -
麻路鼻通:[答案]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指男子汉要为国家战死在疆场上,死后要用马皮包着尸体运回来埋葬.下面就是发生在东汉名将马援身上的故事,成语马革裹尸的典故正是由此而来:东汉时,北方匈奴经常侵犯边境,他们入境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故事 -
麻路鼻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初的名讲马援 为国立下汗马功劳 到62岁高龄仍要出战 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说: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后来战死沙场,实现了马革裹尸的愿望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意思? -
麻路鼻通:[答案] 故事人物:战将马援马援(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 马援,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成语出自《后汉书?轸Z?Z/p> ...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故事
麻路鼻通: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认为: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并最终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是出自历史典故的吗? -
麻路鼻通:[答案] 是的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相关故事是什么 -
麻路鼻通: 马援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具体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5144.htm?fr=ala0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来历简短 -
麻路鼻通: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及有关历史人物急用!! -
麻路鼻通:[答案] 编辑本段【注音】 mǎgéguǒshī 编辑本段【解释】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

涿鹿县13526318914: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是谁求急?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是谁求急用
麻路鼻通: 解 释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