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投稿:郯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君权的根本在民。例如,《左传》哀公元年记,吴师伐陈,因为十二年前吴先王阖庐伐楚时陈未肯站在吴的一面。“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指吴王夫差)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十二年前吴伐楚,入其都城郢,楚几乎亡国。这时吴王夫差的兵力看样子比阖庐时更强,所以楚国的大夫们大夫们一见吴出兵就感到震惊。这并非是全无理由的。可是唯独子西看到了问题的深层实质。他指出,阖庐之强,全凭爱惜民力,从而得到人民的效力;夫差之“强”,则靠滥用民力,从而在实际上是在为其自身的失败准备了条件,当然对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威胁了。子西看到了一个国君的权力的盛衰存亡最后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说明了君权的真正基础在民。 第二,立君的目的在于保民。例如,《左传》文公十三年记:“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在这一段引文里既包含了邾文公的思想,也包含了《左传》作者通过对于邾文公思想的评论而表现出的思想。当占卜说明迁都利于民而不利于君的时候,邾文公认定利于民就是利于君,因为他认为天立君的目的就在于养民,不思利民就不配为君;能利民才说明君的称职,为君而能称职才算有利。所以他不把利民与利君对立起来,而认定利民就是利君。他的左右却有不同的看法,以为迁都危及国君生命,不迁才有利于君。他们考虑的是国君作为个人的生命之利,而非其作为国君的使命之利。所以邾文公为他们解释了命的意义。他说“命在养民”,这个“命”就是国君的使命;而个人的生命短长,那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所以他坚决迁绎。《左传》作者对于邾文公只作了两个字的评论:“知命。”这就是说这一位国君知道他为君的使命。可见立君为民原是当时流传的一种思想认识。 这种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可以无民,也不可以无君。立君为民,民为目的,是重要的;但是无君即无以达到为民之目的,所以君也是重要的。这里也有君民之间的张力关系,《左传》作者在这种关系中仍保持其以民为本的思想倾向。 第三,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批评以至反抗。例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这一段文字既说明了子产主张让人民批评执政者的思想,又说明了孔子对于子产思想的赞同。子产以为,执政者只有听见人民的批评,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才能利民;而利民才可以避免人民的反感的积累,从而才能避免大的政治动荡。这可以说是既利民,又利君。而在这君民张力的关系中,子产和借孔子的话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左传》作者坚持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倾向。
3、庄子散文的特点

第一,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如《逍遥游》篇写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描写;《人间世》篇写齐地的栎社树,其大能遮蔽数千条牛,临山十仞之枝而能造船数十只;《秋水》篇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东流至海,不见水端,那种浩渺苍茫的景象;《达生》篇写孔子观于吕梁的惊心动魄 的场面等,都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无穷的想象力,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回味。

第二,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庄子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行径,都能用犀利的笔触予以无情的讽刺。如《徐无鬼 》篇对魏武侯搜刮民脂民膏而供自己享乐,反美其名曰“爱民”,“为义偃兵”的虚伪性,给与冷嘲热讽;《则阳》篇讽刺诸侯发动兼并战争,就好像在蜗牛左右角厮杀那样可笑;《外物》篇把两个伪儒盗墓时的丑恶心态,描写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等,都说明庄子是我国最早的讽刺文学大师。

第三,善于比喻,生动活泼。由于庄子散文善于使用明喻,暗喻,正喻,反喻等巧比曲喻手法,就使得他的文章含蓄蕴籍,富于变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第四,庄子是中国的语言大师 ,她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艺术效果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庄子是写生的妙手,处处表现了高超的“写生”的本领和营构“境界”的能力,穷形尽相的描写随处可见,无论是鸟兽虫鱼还是风云山水,以及深怪异人,均体物入微,形神毕肖。其词汇之大,语言之挥洒自如,在同代文章中罕有匹敌。 他的语言作为成语流传至今的相当多,诸如大相径庭,鹏翼垂天,朝三暮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望似木鸡,亦步亦趋,鸡鸣狗吠,得意望言,摇唇鼓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等,语言精练,概括力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战国初,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扩展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这两派思想在过去学者文人的头脑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常起着不同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一般说,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
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就代表着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和作风。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都是从荀卿、韩非及战国其他法家的议论文发展出来的。
例如贾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论募民徒塞下》等疏,分析问题,切中时弊。而贾谊的论事,指陈利害,激切锋利,淋漓酣畅,风格尤近韩非。《论语》一书虽后人亦有摹仿,如扬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说》,但对文学则影响不大。
魏晋以后,老庄子学大盛于世,影响于我国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更大,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难张辽叔自然好学》、《释私》等论,阮籍有《通易》、《通老》、《达庄》三论及《大人先生传》,纵谈名理,大畅玄风。而《达庄论》、《大人先生传》都用辞赋问答体裁,发挥老庄思想;语言形象,声韵和谐,是我国理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东晋时,玄言诗风独盛,孙绰、许询、桓玄、庾阐诸人之作“皆平典似《道德论》”,固不必说,就是齐梁间的文论、书札,理精语隽,为当时文坛树立爽朗的新风格,形成南朝散文的特色,也未尝不是受老庄思想及文风的影响。
唐宋以来的古文家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爱好和学习也是很多的。著名的古文家韩愈曾以“庄”、“骚”并称,尤推崇孟子为“醇乎醇”,荀子则“大醇而小疵”。
他力排佛老,就是继承孟子辟杨墨的战斗精神。其文如《原道》、《与孟尚书书》、《送王秀才序》等篇,精神面貌都接近《孟子》。《答李翊书》论为文以学养并提,实由孟子知言养气之说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李耳的著作。

2、战国中期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3、战国后期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

扩展资料

诸子散文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掌握自然规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恩,写得有道理


诸子散文从论说文的体式来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1。战国时期的语录体阶段。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2。战国中期的对话体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3。战国末期的独立成熟的论说文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补充说明:诸子散文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

为什么说诸子散文的第三个阶段是成熟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是先秦散文中议论文发展的最高阶段。以专题议论文为主。《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文体更加成熟,有明确的标题,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说理透彻,逻辑周密,常寓理于物,比喻生动。

先秦诸子散文中,多为简短语录,且具辞约义丰特点的是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有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论语》、墨家的《墨子》。《老子》用短小的类似哲理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道家的观点。《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不少格言警句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粹。《墨子》渐有论说文的基本模式,但质朴无文。战国中期,代表作为...

春秋战国之时,诸子散文大概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先秦散文走向成熟的标志及三个阶段 字数越多越好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老子》...

先秦文学的主要分类
3、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4、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

先秦诸子作品关于语言的有那些
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先秦诸子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

中国文学史中的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2)《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

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方面来答,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

先秦著名的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陆丰市13973255229: 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是什么?
再梁九味: 它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舂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然通行,但它们已不...

陆丰市13973255229: 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
再梁九味: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它的发展,...

陆丰市13973255229: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其文体特点是什么?急求答案 -
再梁九味:[答案]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录体散文,如《论语》《墨子》.第二阶段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如《庄子》《孟子》.第三阶段是专题议论文,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如《荀子》和《韩非子》.

陆丰市13973255229: 请问又哪位朋友知道:简论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的答案了 -
再梁九味:[答案] 大约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

陆丰市13973255229: 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第17课公输盘答案 -
再梁九味:[答案]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

陆丰市13973255229: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 等. -
再梁九味:[答案]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

陆丰市13973255229: 诸子散文主要有哪些? -
再梁九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因而促进了诸子散文的发展.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这个时期主要作品中的《论语》《老子》都用词简约,含义深刻丰富...

陆丰市13973255229: ...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老子》《庄子》《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再梁九味:[答案]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____春秋战国__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著作有_《论语》____、《孟子》_____、___《墨子》___《老子》《庄子》《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

陆丰市13973255229: 先秦代表文学体裁 -
再梁九味: 代表文体:散文. 1、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

陆丰市13973255229: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其文体特点是什么? -
再梁九味: 老子:道家学派,《道德经》又名《老子》庄子:道家学派,〈南华经〉又名〈庄子〉 荀子:韩非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