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作者&投稿:司马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一、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二、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四、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又叫做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共有二十多种别称。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再就是,因为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故得名“天中节”。

而在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对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

节日由来:


节日由来: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忠于国家理想,被当时的君王误解与流放。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相关典故:关于端午节的典故有两个主要的故事。一是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下水,试图打捞出屈原的尸体。另一个典故与民间传说的恶龙有关,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和放鞭炮,以驱逐邪恶的龙。


农事知识/寓意/庆祝方式: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农事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与农耕文化和自然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农事知识:端午节是中国夏季农耕时节的重要标志,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在这个时候,人们通常进行田间的修整和田间管理工作,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寓意:端午节也有驱邪避凶的寓意,人们相信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可以驱散疫病和灾祸,保佑家庭的平安和健康。

庆祝方式: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庆祝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划龙舟比赛,人们在水面上划龙舟,以模拟救援屈原的情景。此外,人们还会包粽子,这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传统食物。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菖蒲,认为这些植物有驱邪避邪的作用。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舞狮子、舞龙等民间表演,以及进行传统的武术表演和游戏竞技等。


风俗习惯:

详细介绍:

端午节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包括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等。这些习俗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驱邪和庆祝丰收的愿望。

相关习俗案例:

在端午节,人们会组织龙舟竞渡比赛,龙舟是一种长长的独木舟,装饰有龙头和龙尾。人们分成不同的队伍划龙舟,以竞争速度和力量,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此外,人们还会品尝粽子,这是一种由糯米包裹肉类或其他馅料而制成的三角形食物,不同地区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口味。挂艾草和菖蒲是一种驱邪的传统,人们会在门口或房间内挂上这些植物,相信可以祛除疫病和邪气。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别称

1、粽子节:自古以来,吃货从来不会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咯。

2、端阳节:午为“阳辰”,午月中的第一个午日,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3、龙舟节:端午节也是上古时代,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的节日,来源于部族的图腾祭祀。

4、正阳节: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称为“正阳节”。

5、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6、解粽节: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7、夏节、五月节:这个名称就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了,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节:古时以天干地支为纪年,端午节最初为干支历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为“午”,双午为之“重”,因此端午节也称“重午节”。

9、端礼节:在湘南地区,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0、五黄节: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11、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2、沐兰节: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病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

13、浴兰节:民间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古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求福泽平安。

15、躲午节:古时少数地区,认为五月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这一天,父母都会把家中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16、地腊节:道教学术中,一年分为五腊,五月五日即地蜡,《赤松子章历》“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报平安。

17、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海城市流传下来的,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五月当午,潮汐高涨,因此这个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儿节:“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都会纷纷回娘家探亲,因此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19、天医节:古人以天医节祭奠黄帝、岐伯,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黄之术”的别称,这一天,民间会用露水和朱砂混合,点于孩童的额上或腹部,用以驱邪祈福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20、天中节:《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而端午传到日本,也被成为“男儿节”,因此天中阳气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6、挑“端午担”

挑“端午担”指的是过去每逢过农历端午节,“毛脚女婿”(宁波人称已定亲的准女婿为“毛脚女婿”)要用披红挂彩的米箩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去,这便是挑“端午担”。

7、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8、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拓展资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参考资料:新华网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天中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1.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2.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助吴伐楚,五战五胜攻下楚都。其后,越国也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进谗言诬陷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谗言,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他的真身。如今,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

2.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3.挂艾草

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农历五月初五(今年在6月6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端午”外,这一节日还有许多名称。
  端五节端五节是端午节的本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的记载,《辞海》“端午”条说:“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端是“初”之意,五月为午月,故“端五”亦为“端午”。另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是八月五日的生日,为避“五”之讳,而“午”与“五”既音同又通用,遂改“端五”为“端午”。
  端阳节按农历地支纪月推算,五月为午月,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亦称“端阳”。《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端阳节。”
  重五节因五月初五,月、日均为五,所以称“重五节”。《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执扇。”角黍,即端午节令食品粽子。
  龙节此称为闻一多先生所提出,他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论证了端午节的两大节俗———龙舟竞渡和吃粽子均与龙有关:龙舟竞渡源于古吴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屈原的粽子投到水中常被咬龙窃食,因此称“龙节”。
  浴兰令节古人有在五月五日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礼记·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吴自牧《梦粱录》亦云:“五日重阳节,又曰浴兰令节。”
  蒲节五月菖蒲成熟,古人在这一天有悬菖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的习俗。《幼学句解》上说:“端午是为蒲节。”
  女儿节明清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日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玉毒灵符……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清人余有丁《帝京午日歌》中也有“都人重午女儿节”的诗句。
  端午节名之多,一方面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节令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望采纳 谢谢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端午节别名大全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端阳节,女儿节,重午节,浴兰节...关于端午节又叫什么这个问题,因为习俗的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端午节的别名有很多,今天小编就为你一一介绍。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端午节的每一种别称都有它的由来。首先,龙舟竞度最早是古代南方吴越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所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还有天中节的别称来源是,端午节恰好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端午节到底是哪一天?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1. 端午节,亦称龙舟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2. 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与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紧密相连。屈原因忠诚而遭受误解和流放,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为纪念他,确立了这个节日。3. 端午节的典故包括屈原投江和驱赶恶龙的故事。划龙舟和放鞭炮的传统习俗,源于这两种故事。4. ...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为“恶日”,相传这一天“五毒并出”,邪恶势力盛行,因此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菖蒲、艾叶以驱邪,饮用雄黄酒以驱除病痛和瘟疫。4. 在端午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子有回娘家的习俗,未嫁的女子则可以向心仪的男子赠送信物,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

想问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4、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更多关于端午节又叫什么节,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c67601615823666.html?zd...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

端午节又称为什么节和什么节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1、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2、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名什么节 -
答哲羚翘: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称什么 -
答哲羚翘: 端午节的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
答哲羚翘: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是我国节日名称最多的一个节日.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又称什么? -
答哲羚翘: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的别名?? -
答哲羚翘: 女儿节!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 -
答哲羚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
答哲羚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端午节别名大全
答哲羚翘: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端阳节,女儿节,重午节,浴兰节......关于端午节又叫什么这个问题,因为习俗的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端午节的别名有很多,今天...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答哲羚翘: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海沧区15879642565: 端午节还叫什么名字啊?
答哲羚翘: 端午节还叫五月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