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人死后埋葬,40年后还有病毒吗?想把尸骨扒出,重新砌墓埋葬,这样会传然甲肝病毒吗?

作者&投稿:韦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强行农村火葬是否与宪法相抵触?我们这里历史以来就是棺木土葬;是民俗传统。~

《殡葬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之前我看了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我国现行的殡葬管理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土葬,实行火葬。如吉林省殡葬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殡葬管理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我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调查发现,现行殡葬管理制度本身以及各级民政部门的操作均存在一定的偏颇,从而导致了一些尖锐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及时加以解决。
  现行殡葬管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充分。
  制定现行殡葬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认为土葬会导致“死人与活人争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致使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影响国计民生。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字,2004年全国死亡832万人。对此我作了一个不太科学的假设:对2004年死亡的832万人,如果全部实行土葬,而且全部占用耕地,按每个墓地占地4平方米(吉林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单人土葬墓穴的占地面积)计算,一年只占用耕地3328公顷,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4212万公顷(2002年数字)的0.00234%,即使按照这种办法干上100年,也只是使现有耕地面积减少0.234%。何况即使允许自由选择土葬或火葬,也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选择土葬,选择土葬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可利用荒山荒坡等废弃地,无需占用耕地,实际占用耕地则会更少。而且坟墓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荒圮,一般的坟墓往往保留不过百年。所以我认为,允许土葬所导致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突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制定现行殡葬政策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认为土葬可能会导致疫病的传播。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些夸大其辞。如果死者属于正常死亡,并及时安葬,即便有疫病病原也被厚厚的土层所隔绝,根本不会造成任何疫病传播。我国传统的殡葬方式就是土葬,即使是在瘟疫流行时期,先民们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控制疫病流行的手段竟然也是将因感染瘟疫致死的人及时土葬。当然,出于防止疫病传播的考虑,现在对于患传染性疾病而死亡的人还应坚持采取火葬方式安葬。
  2、火葬政策的实施远没有达到制定政策所预期的效果。
  火葬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死者都实行了火葬,但仍有一些农民将死去的亲人火化后,运回故土,安葬在自家原有的墓地里或直接安葬在自家的承包田里,而且堂而皇之地修坟立碑,殡葬管理人员往往对骨灰如何处理并不过问。也有的农民把死去的亲人直接土葬,通过向殡葬管理人员说情,象征性的交些罚款了事。还有一些人采取贿赂殡葬管理人员、伪造火化证等办法,达到将死去亲人土葬的目的。这些情况,都是与制定这项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不论是直接土葬的还是火化后又土葬的,这些坟墓,仍然占用了耕地,死者家属又增加了火化费或罚款等负担。
  3、强制火葬使农民群众的丧葬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由于殡葬业的垄断经营,缺乏相应的市场调节机制,殡葬管理单位往往凭借其在殡葬管理上的优越条件从殡葬活动中攫取高额利润。据有关资料载,南昌市殡葬管理处是一个80多人的单位,2003年收入2000多万元,除工资外发放奖金、福利477万元,人均5.6万元!这些费用其实都是由死者家属来承担的。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一名农村居民死亡后,火葬比土葬要多支出1000元以上,这1000元基本是以下这些费用:
  火化费200~300元;
  殡仪馆占用费200~300元;
  租车费每辆100~200元,租2~3辆车约需要200~600元。(按平均距火葬场30公里计算。)
  以上为必须支付的费用,除此之外,死者家属往往还要支付相当数额的遗体冷藏、防腐、整容、穿衣、装卸和购置骨灰盒、骨灰保管等项费用,这使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火葬费用可能还要更高。如此高额的殡葬支出,让一些较为贫困的死者亲属难以承担,有的农村贫困老人甚至发出了“活得起死不起”的慨叹。
  4、强制火葬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
  现行殡葬政策的初衷是要保护环境,但只考虑了限制占用耕地的问题,而没有考虑火葬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2004年全国死亡832万人,50.5%采取了火葬,按火化一具遗体需要30公升柴油计算,一年因火化遗体将耗费柴油1.26亿升,约合10.7万吨。而且用柴油火化尸体将排放大量废气粉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据居住在火葬场附近的居民讲,气压较低时,常能闻到焚烧尸体发出的浓烈臭味,晾在室外的衣物也常常挂上骨灰颗粒,让人觉得十分晦气。
  5、强制火葬违背民族传统和群众意愿,侵害了公民自主选择丧葬方式的正当权益。
  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重视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全国平均火化率已经达到50.5%。但是,火葬政策从实施以来,却一直受到群众的抵触,特别是农村地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死者的后事安排,一直遵循“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即使是无神论者,也大多希望能将死去的亲人完整安葬,不愿意看到死去的亲人变成一堆断骨残灰。其实认真反思一下,土葬方式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纯属封建迷信行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伦理以及文化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土葬方式在人们与死去亲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是火葬所无法建立的,而人们经常到死去亲人的墓地去祭奠,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说,自主选择殡葬方式也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正当权益,强制实行某种统一的殡葬方式是对公民权益的严重侵害,也是与党和政府的爱民情怀相违背的。
  6、强制火葬激化了干群矛盾,助长了殡葬管理部门的腐败。
  虽然殡葬政策只是提出改革土葬,实行火葬,并未要求一律实行火葬,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民政部门往往过度推行火葬,把火化率作为衡量殡葬工作好坏的首要指标,致使在一些不必要推行火葬的地区也强制推行火葬,与群众的意愿严重对立,群众意见很大。一位基层民政干部对我说:“在群众心目中,殡葬管理是一项‘造孽’的工作,剜坟掘墓啊。如果严格管理,就会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如果疏于管理,又觉得自己是在渎职。整天处在思想矛盾之中。”而殡葬管理部门又往往通过强制火葬这种貌似合法的手段,攫取了不正当的部门利益。更有一些基层殡葬管理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勒索财物,败坏了社会风气。
  
  以上几个方面,是当前殡葬管理政策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参考国际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做法,对强制火葬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制定出更加公正、更加亲民的殡葬管理政策。
  美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也是有一定火葬传统的国家,在殡葬管理上却相对宽松,现在其殡葬方式主要有土葬和火葬两种,人们可自由选择,美国的平均火化率只有近30%。
  印度是与我国相似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的珍贵程度不亚于中国。但印度的殡葬管理却非常自由,公民死后,可以自由选择火葬、水葬、天葬、土葬、野葬等方式,并不强求一律。(当然,印度的水葬、天葬、野葬等方式对环境、对人民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并不可取。)
  我的建议是: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改现行的完全火葬政策为自由选择火葬或土葬(因患传染病死亡者除外),地方政府(或村民委员会)在荒山荒坡或应该退耕还林的地块中划定一部分作为公用墓地,用于安葬死者。同时要求死者亲属在墓地植树,并保证成活,苗木款自筹。若当地并无荒山荒坡或退耕还林地可供利用,也可在现有耕地内深葬,不留坟头,不许立碑。殡葬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将由强制推行火葬向管理殡葬用地、规范墓葬标准转变,也群众的关系也会渐趋协调。这样既保护了环境,节省了群众的丧葬费用,又顺应了中国的殡葬传统,减少了干群矛盾,抑制了殡葬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并将大大节省国家用于退耕还林补助的资金,可谓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特别是在调动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上,更有其独特意义。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可以说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也出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可是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造林效果很不理想,已造林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在一些地区形成“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如果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适当允许农民将死者土葬,并将土葬与植树造林挂钩,要求死者亲属在墓地栽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在墓地植树的传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在亲人的墓地植树造林,这些林木常常被认为是死去亲人的生命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延续,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会加倍地爱护这些林木。这样既可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也顺应了中国人尊崇祖先的民族传统,同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在植树造林方面的财政负担。
  
  以上为作者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农村实际情况并结合媒体刊载的相关资料提出的殡葬政策改革建议。虽然我调查的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能够反映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大致情况。如有不当之处,尚望高层领导及有识之士给以批评指正。
  
  (2005年4月10日一稿,2007年4月21日有增改。)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殡葬管理办法》
  
  《来自南昌市殡葬业的一份收支清单》(《内参选编》2004年第38期。)
  
  有关美国的殡葬情况转自中国殡葬网站:
  
  http://www.bzinchina.com/article/news_show.asp?no=137
  
  有关印度殡葬情况转自四川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
  
  http://www.scfao.gov.cn/gggk/yd.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

  1.民风民俗的情感意义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关于禁忌,书中收集了很多生动的资料。每个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渔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禁忌,使主客两不欢。比如吃鱼的时候,想把盘子中的鱼翻过来,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要说把鱼给转过来或者倒过来。他们是很忌讳说翻这个词的。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而学者们则对禁忌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看法。本书作者说,破坏禁忌,一般都会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主要由“当事人的内心力量来实行”。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英国著名的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某种特项行为的后果对他将是不愉快和危险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样行动,以免承受这种后果。换言之,他不去做那类根据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理解而错误地相信会带来灾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从于禁忌。这样,禁忌就成了应用巫术中的消极的应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2.正确对待群众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 政策,也是一项长期政策。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共产党员不同于 一般的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是无神论者。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本质上是反科学的。因 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自己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在任 何时候都有责任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但是共产党员 同时应当懂得,对待包括宗教在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的 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 害。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 所制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共产党员要全面 地正确地理解并认真执行党的宗教自由政策,团结信教 的和不信教的人民群众,为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 奋斗。

  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在基层的 共产党员即使已经摆脱了宗教信仰,但是如果拒绝参加 任何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仪式或群众性的节 日活动,则势必脱离群众。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 情况具体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 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 或宗教传统,但实质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 分。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 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3.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各种具有特色的物质生活和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婚、丧、礼俗等,也日益发展起来,逐渐形成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民族风俗习惯一经形成,即为全民族所公认和遵守。一个民族表明其民族特性,总要有一些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特点,并成为代表民族的标志之一。因此,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如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势必引起他们的反感。风俗习惯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风俗习惯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说明,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些风俗习惯是落后的、过时的,是阻碍民族的发展进步的。所以,对民族风俗习惯应作具体的分析。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1)好的、比较好的。凡是有益于或无碍于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有益于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都属于这一类。对这样的风俗习惯应当提倡、发扬。�

  (2)说不上什么好坏的,即没有什么明显的积极或消极作用的风俗习惯。对这种风俗习惯,只要人民群众热衷喜好,则应听其自然,不加过问。�

  (3)不好的、有害的。凡有害于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有碍生产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的,不科学卫生的风俗习惯,就属于这一类。对这类风俗习惯应当对本民族干部群众讲明害处,进行教育,启发他们提高认识后,由他们自己进行改革。�

  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特点和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看待风俗习惯,而应当从一个民族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去探讨这些风俗习惯所以形成和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情况。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说成是陈规陋习,这是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诬蔑。如果说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有的是陈规陋习,这是符合实际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汉族的风俗习惯中同样有陈规陋习。如上所述,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中都有好的、一般的和不好的三种情形。对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应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而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有人一提到少数民族就立即和落后联系起来,这是受了大汉族主义影响的一种表现。总的说来,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上比较先进,大部分少数民族发展比较落后,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说先进并非一切都好,说落后也并非一切皆坏。汉族的风俗习惯中有很多是需要改革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也有不少是值得发扬提倡的。所以,各民族对待别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绝不应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标准,而应以对国家统一,对民族团结,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民群众是否有利为尺度。�

  正确认识和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舞艺术形式来表现的,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发展进步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还是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国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对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就是对一个民族的尊重;对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就是对一个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哪怕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任选一段,仅供参考!

你想太多了,甲肝病毒会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父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等。患者已经死了四十多年了,怎么会有病毒呢,如果你身上有伤口的话,为求安心还是不要接触了。




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1827 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

花开鲜艳时
后来刘媒婆的老伴去世后,她的几个子女,都是中年时得了肝病去逝,她和几个孙子孙女倒是健康地活着。 有知道这事的老人,会给不知情的后来人说起当年刘媒婆干的缺德事,虽说这肝病是来源家族遗传,但是人们还是固执认为这是报应。 农村人虽说愚钝的不少,可是也有不少聪明的人,看王奉贤过了娶亲最佳年龄,很难再找相...

音乐家资料!
《玫瑰骑士》的音乐风格趋于浪漫主义,曲调借鉴了德国南部民歌和舞曲的旋律,剧中的咏叹调和重唱都较动听,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可以算作是斯特劳斯歌剧中的杰作。斯特劳斯除歌剧外,还作有4组用乐队伴奏的歌曲和26组用钢琴伴奏的歌曲。 理查·斯特劳斯是19世纪末叶以来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

关于贝多芬
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

贝多芬的资料
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 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

贝多芬的全部资料!!
作品99 (1816) 歌曲 - 守诺的人 作品100 (1814) 歌曲 - 纪念石 作品101 (1816) 钢琴奏鸣曲 No. 28 A 大调 作品102no 1 (1815)奏鸣曲 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4 C 大调 作品102no 2 (1815)奏鸣曲 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5 D 小调 作品103 (1792) 木管八重奏 降E 作品104 (1817) 弦乐...

谁有贝多芬的生平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贝多芬 (L.V.Beethoven 1770--1827)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竭力 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在管风琴师C.G....

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然后灵柩被搬到坟地,与预先准备的三只月桂冠一起埋葬。1888年,贝多芬的遗骨与舒柏特的遗体一起移到维也纳中央公墓,跟其他音乐家安息在一块儿。“竭力为善,...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与弟媳诉讼后,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5年-1819年 经历4年的创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当时欧洲封建复辟的影响,情绪...

贝多芬的资料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

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括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

海港区18296825236: ...(写有机物,至少三个)2、疏松土壤对于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有哪些益处?3、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可能的变化有什么?4、重症肝炎病人和肾衰竭病人不宜... -
阎荀桑龙:[答案] 1、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维生素,ATP等含氮的有机物 2、疏松土壤提高氧含量,便于根呼吸,提高吸收速率 3、缩合成多肽,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 4、蛋白质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尿液在形成的过程中要由肾小球滤过蛋白质,因此会增加肝...

海港区18296825236: 生物学的问题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A葡萄糖B氨基酸C蛋白质D水能促进胃液分泌的营养物质是A蛋白质B糖类C氨基酸D脂肪肝炎病人... -
阎荀桑龙:[答案] C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要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吸收. A 胃液主要分解蛋白质 C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海港区18296825236: 总胆红素96直接胆红素75 - 乙肝 - 复禾健康
阎荀桑龙:[答案] 两题都选C,第一题楼上解释正确.第二题因为肝脏能够制造胆汁,储存于胆囊中,由胆囊分泌出去.胆汁能乳化脂肪.肝炎病人肝脏不能正常分泌胆汁,导致脂肪不能消化.

海港区18296825236: 生物学的困扰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A葡萄糖B氨基酸C蛋白质D水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A唾液分泌过少B胃液分泌过... -
阎荀桑龙:[答案] C,蛋白质,高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蛋白酶降解之后才能被吸收. C,胆汁,跟脂肪油脂类物质消化相关的分泌物,肠液是跟主要是吸收氨基酸,降解 蛋白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